方格精選

劉克襄:城市人的小山美學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本期封面故事一決定要做新北群山,立刻就想找劉克襄大哥帶路,只要你上網隨便一查,「劉克襄」和「新北」,就會跑出一大堆他推薦過的步道和景點。這一趟半日旅行,我們跟劉克襄大哥約在新店捷運站,聽他說說小山美學……

口述◎劉克襄 攝影◎陳敏佳 文字整理◎《新北市文化》季刊編輯部

raw-image

Q1:請問劉克襄大哥, 跟你約了好幾次,討論過中埔山、二格山等等,最後你選了距離新店捷運站很近的和美山,為何你決定選這條路線?

台北盆地附近的小山很多,例如士林芝山巖、景美仙跡巖、大安區和文山區交界的中埔山……都是很容易親近的小山。日本有人在討論超低山美學,不超過五十公尺的崙、坡、丘、嶺都列入討論出版專書,豐富多樣了山巒的定義。

我很喜歡這樣的角度,過去十多年我寫了好幾篇文章,強調台北最迷人的就是小山美學,相對於大家比較熱愛去爬的七星山或大屯山,其實我們住家身邊一座小小的山,都有它獨特的歷史、人文或生態的東西。

新店的和美山是我心中五星級的小山:它有豐富的歷史文化,致力台灣原住民人類學研究的伊能嘉矩(1867-1925),當年踏查雙溪、屈尺走過這裡;19 世紀末期來台灣行醫的馬偕博士(1844-1901),有一張跟泰雅族原住民合照的照片,就是在和美山旁邊的碧潭拍的,我每次來這裡都想找照片裡的那塊大石頭。

和美山還有豐富的自然生態,這是小山特有的魅力,它離城市很近,根本就在城市旁邊,你很容易聽到碧潭對面商店各種奇奇怪怪的音樂,但是只要轉個身多走幾步,你會看到很多種類的植物(例如蕈菇、野菜……)和動物(例如蜘蛛、靠壁蟑螂、蝸牛……)。

像我這一代人,小時候還有一點鄉村經驗,但長大後都在城市生活,我們已經沒有家鄉可以回去了,因此我很推薦大家花點時間認識自己身邊的小山,城市的小山就是我們的家鄉。台灣跟世界上其他地區相比,物種非常豐富,低海拔的變化很多,不像美國走一百公里環境都沒什麼變化,真的非常精彩。

raw-image


Q2:我們跟克襄大哥在新店捷運站會合後,走過碧潭吊橋,準備進入和美山的登山口之前,你已經跟好幾攤菜販聊天,也買了些菜,跟著你爬山,好像還有很多其他有趣的事?

和美山這條路線,不只可以看自然,還可以買菜,就是我剛說它五星級的原因之一。每年夏天盛產的竹筍和烏腳綠竹(比一般竹筍大),你在新店最大的建國市場買的都是從這裡運過去,他們會說是灣潭種的,不會說碧潭。我每次爬山前都會先看看菜販賣些什麼,更多人會在清晨爬山,下山時順便買菜帶回家。

此外,等等我們會坐人工渡船,不是碧潭橋下那種觀光船,到岸邊按鈴,船伕就會來接你,船不大,一趟滿載約十人。這是因為早年和美山下方有煤礦,為了運煤到對岸的萬興鐵路(1921-1965,萬華到新店的鐵路支線),於是發展出船隻接駁。

當年礦業興盛時,附近廟多祭祀活動多,對於糕點供品的需求大,位在新店路上的金成蘭百年餅店,到現在還有營業,推薦大家去買些古早味當伴手禮。

我的建議是這樣,和美山很豐富,若是半天的行程,就以「爬山+觀察+渡船+買餅+買菜」為主;如果有一天的時間,我會帶大家去走渡船口旁邊的竹林祕徑,就是賣菜的大姊她們挖綠竹筍和烏腳綠竹的產地,這片竹林很少人走,一走進去會迷路,保證會讓不常爬山的人非常驚豔。

raw-image


Q3:請問克襄大哥,你在台灣各地爬山,在你眼裡,新北市的山有什麼特色?

台灣山區的步道,有好幾種不同的石頭,最常看到的是花崗岩,比較硬;踩起來比較舒服的是砂岩,它比較軟,這個我真的不知道怎麼說,你只要踩上去就知道了。這幾年很多人會去爬台北101旁邊的象山,它的階梯就是花崗岩,非常硬,我不推薦大家太常去爬,會傷膝蓋。

新北山區最棒的還有泥土路,就是這種自然原始的路面,走這種路比較舒服,下過雨也不會濕,很好走。這樣的路,根據我的經驗,新北市應該還有百分之70至80是這樣的路,推薦大家去體會。我自己通常早上五點以前會起床,就在住家附近的小山走,一個人如果每天走一個半小時這樣的路,保證非常快樂。

我比較擔憂的是山區出現太多水泥,像我們今天走的和美山旁邊的碧潭,現在的年輕人根本不知道1960年代這裡有產香魚,後來因為水源污染,周邊大量使用水泥,徹底破壞了原本孕育香魚的鵝卵石環境,現在連個說明紀念都沒有,這是我很難過的地方。

2014 年出版《四分之三的香港》之後,這些年我常去香港跟他們分享台灣的步道經驗,怎麼挑石頭,去香港當志工。我常覺得台灣的環境孕育了我,讓我成熟,因緣際會在香港發揚光大,把我最美好的體會分享給他們,讓更多的人關心自己身邊的家園,關心居住環境旁邊的自然,從家裡走出去,走向身邊的小山。

raw-image


(本文出自《新北市文化》季刊第36期)

受訪者:劉克襄

1957 年出生於台中烏日,長年從事自然觀察和寫作,著作無數,曾獲吳三連文學獎(1993年)、聯合報文學大獎(2019年)。與王浩一共同主持的公共電視旅遊節目《浩克慢遊》,獲得金鐘獎生活風格節目最佳主持人(2017年)。

《新北市文化》季刊

《新北市文化》季刊從1984 年6 月創刊至今,持續關注在新北和全台灣發生的多樣文化議題,關心藝術潮流,關心影視音創作,關心城市動態,關心常民生活,關心創意科技,關心土地工藝……

官方網站:www.culture.ntpc.gov.tw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新北市文化季刊的沙龍
91會員
112內容數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5/02/06
汐止不僅是迅速集聚島內移民與城市化的縮影,小城歷史猶如《百年孤寂》中魔幻寫實篇章,承載政權更迭、產業變遷與家族興衰的交織記憶。一幢幢百年古厝,如同小說中的布恩迪亞家族,成為歲月的見證,繁華與衰落交錯成詩,故事如煙霧般飄散,卻又透過一次次水患,深深嵌入每一寸泥土中,訴說著隱藏在時間縫隙中的瑰麗與夢想。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11/07
新北市貢寮區的馬崗社區,是臺灣最東邊的小漁村,居住人口不到50人,近年卻因土地開發案議題,意外闖入大眾視野。憑著獨特的人文底蘊、漁港的自然資源與景觀,刺激觀光人潮前來朝聖,也吸引更多文史工作者匯聚於此,帶領在地居民與外地人從日常中欣賞不一樣的漁村文化。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2024/08/12
在淡水,有一群二度就業的媽媽們,走出家庭,導覽「淡水女路」,講述六個時代女性在淡水發光發熱的歷程。由李琪創辦的旅學堂,將旅行和女性歷史結合,陪伴在地的二度就業婦女,建立信心並與社會重新接軌,成為在地的導覽合作夥伴,創造了美麗的人文風景。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碧潭西岸的和美山,近看碧潭東岸與碧潭吊橋。沒有難度的登山步道,保證不會鐵腿!!!
Thumbnail
碧潭西岸的和美山,近看碧潭東岸與碧潭吊橋。沒有難度的登山步道,保證不會鐵腿!!!
Thumbnail
​ 在台北市十二個行政區內,能擁有山丘、湖泊、河流等天然美景,唯有內湖區才有如此天然美景;內湖區的湖光與山色景觀,可堪稱台北市的後花園,是大多數民眾所嚮往的好地方。佔地約全區六成比例的森林保護區,乃內湖區住民共有的綠色寶藏。綜觀內湖區天然美景你一定要走一趟消防山、開眼山、白石湖山、白石湖東峰
Thumbnail
​ 在台北市十二個行政區內,能擁有山丘、湖泊、河流等天然美景,唯有內湖區才有如此天然美景;內湖區的湖光與山色景觀,可堪稱台北市的後花園,是大多數民眾所嚮往的好地方。佔地約全區六成比例的森林保護區,乃內湖區住民共有的綠色寶藏。綜觀內湖區天然美景你一定要走一趟消防山、開眼山、白石湖山、白石湖東峰
Thumbnail
南港山位在台北盆地東郊,與四獸山等支稜相連,算是一條很親民的熱門登山健行路線,南港山親山步道是一條親民的熱門登山健行路線,從中華科技大學開始,連接九五峰、拇指山、馬蹄型觀景臺、妙高臺、糶米古道,最終到德興煤礦坑,附近都是人口稠密的區域,交通非常的便利,也算是附近居民活動的天然公園。
Thumbnail
南港山位在台北盆地東郊,與四獸山等支稜相連,算是一條很親民的熱門登山健行路線,南港山親山步道是一條親民的熱門登山健行路線,從中華科技大學開始,連接九五峰、拇指山、馬蹄型觀景臺、妙高臺、糶米古道,最終到德興煤礦坑,附近都是人口稠密的區域,交通非常的便利,也算是附近居民活動的天然公園。
Thumbnail
的確也是山有小口,以爬姿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希望有機會,我們一起走一段,肯定得路,不用擔心迷路或找不到路。 是座被城市包圍的小山,每天目送第一班高鐵北上列車,也迎來第一班高鐵南下列車,接著就是週邊道路甦醒的車流不息。它穩然自處,有著自己的節奏:葉冒、葉綠、花開、葉落的輪替,吸納上山運動、泡茶聊天
Thumbnail
的確也是山有小口,以爬姿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希望有機會,我們一起走一段,肯定得路,不用擔心迷路或找不到路。 是座被城市包圍的小山,每天目送第一班高鐵北上列車,也迎來第一班高鐵南下列車,接著就是週邊道路甦醒的車流不息。它穩然自處,有著自己的節奏:葉冒、葉綠、花開、葉落的輪替,吸納上山運動、泡茶聊天
Thumbnail
《行動紀錄家》-步旅翩翩 #林安泰古厝 這是行動紀錄家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們相遇的起點。離開SDG,眼前已滿是台北的夜空,路燈的光暈顯得格外溫柔,生命的相遇隨意卻又仿若奇蹟。我加速跟上大家的腳步,享受屬於我們的城市夜晚。 今天的行程在此暫止,但行動紀錄家的夢想才剛要啟程,這是我們給台北一次深刻的擁抱。
Thumbnail
《行動紀錄家》-步旅翩翩 #林安泰古厝 這是行動紀錄家的第一篇文章,是我們相遇的起點。離開SDG,眼前已滿是台北的夜空,路燈的光暈顯得格外溫柔,生命的相遇隨意卻又仿若奇蹟。我加速跟上大家的腳步,享受屬於我們的城市夜晚。 今天的行程在此暫止,但行動紀錄家的夢想才剛要啟程,這是我們給台北一次深刻的擁抱。
Thumbnail
臺北人無疑是富足的,城市無論從何處望去,都可見綠鬱毗鄰,群山環抱河川流淌邊境有海,近郊植被豐富生意盎然。倘若厭倦水泥高樓,離開都會叢林只消15分鐘,搭上便捷如織的公交捷運,便能坐擁近郊,綠蔭拂面微風繾綣,樂享最單純的閒暇時光。
Thumbnail
臺北人無疑是富足的,城市無論從何處望去,都可見綠鬱毗鄰,群山環抱河川流淌邊境有海,近郊植被豐富生意盎然。倘若厭倦水泥高樓,離開都會叢林只消15分鐘,搭上便捷如織的公交捷運,便能坐擁近郊,綠蔭拂面微風繾綣,樂享最單純的閒暇時光。
Thumbnail
在芒花季時,因為想要感受被狂風吹拂的比人高芒花亂舞包圍的感覺,就趁著芒花時節去牡丹山鑽芒花看個夠吧! 金字碑古道也是淡蘭北路的一段,金字碑、奉憲示禁碑以及古早的土地公廟,這些遺留在我們土地上的遺跡,訴說清代在此的歷史。一路行去,走著清朝入蘭的路,看山望海在芒花中游泳悠遊。
Thumbnail
在芒花季時,因為想要感受被狂風吹拂的比人高芒花亂舞包圍的感覺,就趁著芒花時節去牡丹山鑽芒花看個夠吧! 金字碑古道也是淡蘭北路的一段,金字碑、奉憲示禁碑以及古早的土地公廟,這些遺留在我們土地上的遺跡,訴說清代在此的歷史。一路行去,走著清朝入蘭的路,看山望海在芒花中游泳悠遊。
Thumbnail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與「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扎FB粉絲專頁」,旅遊體驗是版主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歲末寒冬季節,從網路新聞上看到這處位於研究院路四段80巷附近的山中落羽松秘境 --- 「南港麗山農民廣場(麗山公園) 」
Thumbnail
 (本文同步發表於「SJKen的浮光掠影」部落格與「SJKen的美食與旅行手扎FB粉絲專頁」,旅遊體驗是版主個人主觀感受,感受因人而異,不具任何商業促銷意圖。)    歲末寒冬季節,從網路新聞上看到這處位於研究院路四段80巷附近的山中落羽松秘境 --- 「南港麗山農民廣場(麗山公園)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