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福是禍?網路產業另類談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臺灣和香港稱為「Podcast」;中國大陸則稱為「播客」

  臺灣和香港稱為「Podcast」;中國大陸則稱為「播客」

  據說近幾個月颳起一陣podcast風潮,或許國外早已行之有年,但在台灣是近期才漸漸打開知名度,主要以談話的方式與聽眾互動,主持人通稱「播podcaster」,單人或多人皆有。簡單來說,就是以前我們常聽的廣播節目,只有聲音沒有畫面,然現代問題要用現代方式解決,各頻道改採訂閱制,每一集的節目都會有存檔,所以不用擔心跟不到台或是沒聽到自己喜歡的主題。現在打開你的podcast,各種話題百花齊放,講財經的,聊兩性的,說故事的,道八卦的,應有盡有。

  我雖然是最近才知道podcast,但可以預期過沒多久就會湧入大量的播客,在這新天地找尋一線商機。想想六、七年前,youtube正在起飛之時,當時還沒有所謂「網紅」的年代,金錢浪潮尚未在單純的網路世界中發酵,有些人在現實生活中可能過得不如意,而網路變成了他們的第二空間,在這小小世界中放飛自我。光陰似砲彈,不下幾年的功夫,youtube早已被塞得水洩不通,雖說在拋磚引玉下,出現不少優質youtuber,卻也避免不了牛鬼蛇神橫行,整個youtube變成偌大的熔爐,以前小而美的環境數年間改頭換面,加上收營系統的建立,老實說「錢在哪,人就在哪」,為了經營理念或利益分紅而反目成仇的例子不勝枚舉,為了吸引觀眾目光而拍攝不知所云或怪誕偏激的影片層出不窮,為了流量,為了可以得到更多訂閱或點擊率,現實依然凌駕著這片資訊世界,人類的野心正緊緊抓住利益不放,這等亂象也會有高機率向新產業橫移。早期少見多怪,稍微有點特色就能展露頭角,機會多多;現在剪片剪得要死可能也沒人看,頻道至少都要兩三年才有起色,前人收割完已經走了,後人只能在僅剩的土地上搶占資源,真心喜歡在網路上分享生活的人,被只在乎利益的狼群擠得幾乎不能呼吸。

  值得擔心的是,youtube產業在短短幾年就達到顛峰,但峰頂之上已無路,下一步就只能往下走,也就是走向衰退,意味著我們只用了很短的時間,就讓youtube產業上下震盪,大大縮短了產業的週期,等到榨完了或無利可圖了,便轉往下一個新興產業,繼續人類的掏金美夢。podcast目前相較之下較無言論限制,但日後人多嘴雜,會不會另立規定也不是不可能,或許也是遲早的事。

  錢潮之走向便是人心之走向,人類強大而不受控的破壞力在數位資訊世界裡也沒收斂多少,反正網路不會跟你吵,你起身拍拍屁股走人也不會被說過河拆橋,從現實環境到虛擬環境,人性始終不缺貪婪無情的一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本田的沙沙沙龍
8會員
18內容數
本田的沙沙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3/10/08
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或許才是送分題。 那道題目我現在還印象深刻,像數學這樣的學科,照理來說答案應該都是很確定的,數字的計算很少會有灰色地帶。 老師在數學考卷上出了一到問答題。 並非要回答答案多少,而是問學生計算出答案後的看法如何。 剛開始考試沒多久,就聽見同學們用氣聲發出的困惑。
Thumbnail
2023/10/08
沒有正確答案的問題,或許才是送分題。 那道題目我現在還印象深刻,像數學這樣的學科,照理來說答案應該都是很確定的,數字的計算很少會有灰色地帶。 老師在數學考卷上出了一到問答題。 並非要回答答案多少,而是問學生計算出答案後的看法如何。 剛開始考試沒多久,就聽見同學們用氣聲發出的困惑。
Thumbnail
2022/10/22
廣義來說,我大概從大四就開始準備國考了,那時去蝦皮買了一本二手的法學緒論來讀,賣家好像也是國考生,打開書發現上面滿滿的筆記跟重點,雖說厚如字典,但整本書感覺歷經上千次翻閱,賣家還很貼心地黏了一只便利貼,上頭則道些祝福的話。 當完兵之後,我並沒有去報名補習班,再三思考過後,決定報考司法五等考試,職位則
Thumbnail
2022/10/22
廣義來說,我大概從大四就開始準備國考了,那時去蝦皮買了一本二手的法學緒論來讀,賣家好像也是國考生,打開書發現上面滿滿的筆記跟重點,雖說厚如字典,但整本書感覺歷經上千次翻閱,賣家還很貼心地黏了一只便利貼,上頭則道些祝福的話。 當完兵之後,我並沒有去報名補習班,再三思考過後,決定報考司法五等考試,職位則
Thumbnail
2022/10/08
說到打工,應該是很多人學生時期的回憶之一,有的人國高中就在打工,一般來說都是到大學才開始慢慢接觸,由於大學的課餘時間多,也才能有所餘力去賺賺生活費,當然這要看自己是否有能耐,有的人一次兼三份工作也不是問題,有的則是一份工作就飽和了,但無論如何,能藉由打工慢慢銜接職場,我相信是有益無害的。 大學時期,
Thumbnail
2022/10/08
說到打工,應該是很多人學生時期的回憶之一,有的人國高中就在打工,一般來說都是到大學才開始慢慢接觸,由於大學的課餘時間多,也才能有所餘力去賺賺生活費,當然這要看自己是否有能耐,有的人一次兼三份工作也不是問題,有的則是一份工作就飽和了,但無論如何,能藉由打工慢慢銜接職場,我相信是有益無害的。 大學時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什麼是Podcast?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人們對於聲音傳播的需求逐漸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Podcast作為一種全新的媒體形式,正在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
Thumbnail
什麼是Podcast?隨著科技的發展和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人們對於聲音傳播的需求逐漸增加。在這樣的背景下,Podcast作為一種全新的媒體形式,正在逐漸受到人們的關注和喜愛。
Thumbnail
Podcast播客近年來逐漸走進台灣人的收聽範圍內,儘管同樣是聲音傳遞訊息的形式,卻與廣播電台(Broadcast)有相當大的差異,Podcast的受眾顯然更為年輕,並與年輕人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
Thumbnail
Podcast播客近年來逐漸走進台灣人的收聽範圍內,儘管同樣是聲音傳遞訊息的形式,卻與廣播電台(Broadcast)有相當大的差異,Podcast的受眾顯然更為年輕,並與年輕人的生活模式息息相關。
Thumbnail
根據新創 Podcast 服務商 SoundOn 集團發佈的「2021年度聲音經濟報告」顯示,年度總收聽量(所有單集不重複下載數)較 2021 年初時,大幅成長超過200%,顯示新興產業 Podcast 受關注的程度及市場潛力,但它究竟對聽眾、創作者及廠商來說,各有什麼好處?為什麼值得跨入?
Thumbnail
根據新創 Podcast 服務商 SoundOn 集團發佈的「2021年度聲音經濟報告」顯示,年度總收聽量(所有單集不重複下載數)較 2021 年初時,大幅成長超過200%,顯示新興產業 Podcast 受關注的程度及市場潛力,但它究竟對聽眾、創作者及廠商來說,各有什麼好處?為什麼值得跨入?
Thumbnail
想了解「聲音經濟」最快的方法,莫過於坐計程車。古典樂、流行音樂、談話性節目,甚至是地下電台的賣藥廣播,應有盡有,但最近開始出現聽 Podcast 的司機:「我可以選擇想收聽的主題,而且不受播出時間的限制,隨時都可以再聽一次,甚至選擇段落,非常具有彈性」。
Thumbnail
想了解「聲音經濟」最快的方法,莫過於坐計程車。古典樂、流行音樂、談話性節目,甚至是地下電台的賣藥廣播,應有盡有,但最近開始出現聽 Podcast 的司機:「我可以選擇想收聽的主題,而且不受播出時間的限制,隨時都可以再聽一次,甚至選擇段落,非常具有彈性」。
Thumbnail
播客 Podcast這個領域突然熱絡了起來,去年也開始聽了百齡果、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和股癌等,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這十幾年的網路應用,熱絡了起來,但仔細想想也不會奇怪,因為人的眼睛疲憊,剩下耳朵的空閒時間,加上行動網路的普及,節目適合在眼睛忙碌而耳朵的空閒的時候,確實社交媒體、追劇讓眼睛更加疲憊,有時閉上
Thumbnail
播客 Podcast這個領域突然熱絡了起來,去年也開始聽了百齡果、台灣通勤第一品牌和股癌等,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這十幾年的網路應用,熱絡了起來,但仔細想想也不會奇怪,因為人的眼睛疲憊,剩下耳朵的空閒時間,加上行動網路的普及,節目適合在眼睛忙碌而耳朵的空閒的時候,確實社交媒體、追劇讓眼睛更加疲憊,有時閉上
Thumbnail
通勤時你是否有發現許多人都戴著耳機呢?他們耳中撥放的一定都是音樂嗎?也有可能是各大podcast平台的節目喔!數位聆聽的時代已經來臨,podcast這個新鮮的詞彙已深入台灣日常,如果你尚未了解podcast的魅力,Zoe今天就帶你來一起瞭解!
Thumbnail
通勤時你是否有發現許多人都戴著耳機呢?他們耳中撥放的一定都是音樂嗎?也有可能是各大podcast平台的節目喔!數位聆聽的時代已經來臨,podcast這個新鮮的詞彙已深入台灣日常,如果你尚未了解podcast的魅力,Zoe今天就帶你來一起瞭解!
Thumbnail
  臺灣和香港稱為「Podcast」;中國大陸則稱為「播客」   據說近幾個月颳起一陣podcast風潮,或許國外早已行之有年,但在台灣是近期才漸漸打開知名度,主要以談話的方式與聽眾互動,主持人通稱「播podcaster」,單人或多人皆有。簡單來說,就是以前我們常聽的廣播節目,只有聲音沒有畫面,然現
Thumbnail
  臺灣和香港稱為「Podcast」;中國大陸則稱為「播客」   據說近幾個月颳起一陣podcast風潮,或許國外早已行之有年,但在台灣是近期才漸漸打開知名度,主要以談話的方式與聽眾互動,主持人通稱「播podcaster」,單人或多人皆有。簡單來說,就是以前我們常聽的廣播節目,只有聲音沒有畫面,然現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