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個要介紹的交易模式是套利,所謂的套利就是一種「賺取現在和現在之間價差」的交易模式。相信有些讀者已經開始皺眉了,然而對於新手而言,套利的操作就和上面的描述一樣的不知所勻(筆者第一次聽到套利的原理時,還一度以為自己有某種程度的閱讀障礙)。這裡讓我們先無視文謅謅的敘述,直接進入範例吧!
想要執行這種交易,首先你必須藉由某種原因去找出一組有相關性的標的,這一組標的中至少需包含兩樣商品。比如說,在第4章提到的例子:A公司和B公司為兩間(規模、資產組成、營收、產品…等)非常相近的公司,因此兩家公司的股價通常差1元左右。
在這個例子之中「兩家公司非常相近」就是我們的原因,標的自然是A公司和B公司的股票,而「股價通常差1元左右」就是他們之間的相關性。找到了標的之後,再來就是默默的等待價格發散,也就是等待價差擴大。比如以下情況:
當你發現價格發散且擁有足夠的空間(價差夠大)之後,同時賣出(放空)價格較高的A公司股票和買入(做多)價格較低的B公司股票。接著耐心等到3個月後價差收斂(價差縮小)回1元時,再同時買回A公司股票和賣出B公司的股票,就完成套利的動作了。這次套利的結果是,放空A公司的部分虧損1元(28 - 29 = -1)而做多B公司的部分賺了3元(28 -25 = 3),總共淨賺2元(-1 + 3 = 2)【註1】。以上就是簡單的套利操作,當價格發散時藉由一買一賣的動作鎖住價差,等待價格收斂後再出清部位賺得價差。假設讀者心中還有些困惑,可以試著計算第二種情況:如果收斂的價格A公司變為20元而B公司為21元,最後的損益又是如何呢?【註2】
筆者認為,套利是相當不直觀的操作。閱讀上述兩個範例的過程中讀者務必自己動手計算過一次,這樣會更容易了解其中的原理。經過了上面的討論,再次回到本章開頭對套利的描述相信讀者們會比較有概念。
套利只在價格發散時進場,透過一買一賣的操作「賺取現在(A公司股票)和現在(B公司股票)之間的價差」。並在價格收斂後,清空部位結束套利。
套利操作的風險低(某些操作甚至可以達到無風險套利)、而且對價格預測依賴度也低(無視價格漲跌)。但是就如同前面介紹的兩種交易模式一樣,它並不是完美的。首先,套利對資金的要求極大,因為要同時一買一賣,所以需要兩套交易資金。再來是找出有效標的相當不容易,你必須對特定領域非常瞭解才知道去哪裡找以及如何去研究【註3】。最後是大多時候必須盯著商品價格,因為價格的發散和收斂時間可能很短,一個不注意可能就會錯失套利的機會。基於上述三個原因,大多數執行套利操作的都是專業機構或專職交易者。對於看完上面的簡介之後,想要借由套利進入投資領域的讀者,請先問問自己以下問題(回覆詳見【註4】):
- 我的本金夠準備兩套以上的資金嗎?總共有多少呢?
- 我是否有時間持續觀察套利標的?
- 我是否能忍受一直看著市場,但是只偶爾交易一次?
- 我是否打賞了固定咖啡杯的文章?
如果有讀者對於我所寫的文章有任何疑問或建議,甚至是有想討論的地方,都歡迎來信到fixedcoffeecup@gmail.com。我會在能力範圍內盡快回覆的。
【註1】這裡為了方便討論,我們省略了像是手續費、交易稅和其它的交易成本。
【註2】本例中放空A公司的部分賺了8元(28 - 20 = 8)而做多B公司的部分虧損4元(21 - 25 = -4)淨賺4元(8 + -4 = 4)。
【註3】比如說,你要如何確定A、B公司真的足夠相似?以至於股價真的會只差1元?又或者為什麼選中A、B公司?為什麼選擇股票而不是其他金融商品?在套利之前,有非常多前置作業必須處理。
【註4】對於問題的答案筆者個人的建議是:
- 準備的資金,就筆者過去套利的經驗來說,至少至少要準備100萬以上,才能安全完成一次最小額度的套利。
- 一直盯著價格看,也就是俗稱的「盯盤」。各國市場交易的時間都是該國正常上下班的時間,所以大多數人在這關都是過不了的。
- 套利的操作間隔視標的不同而有差異,筆者操作過最短的是一兩個月進出場一次,最長的是半年進出場一次。但不論頻率多長,都需要一直盯盤,這會有些累人。
- 打賞不用像套利一直等,隨時都是打賞的好時機!! d(> v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