偌大的空間裡點著數盞燭火,忽明忽暗的火光映在昏暗的廳堂裡,增添了幾絲詭譎。此時,門外傳來一陣慌亂的腳步聲。
「稟告寧靖王,施琅……施琅已經攻下澎湖了!」報信的差役連滾帶爬,也顧不得禮數,就在廳堂裡大喊起來。眾人聽信,有人落下不甘的淚水、有人搖頭嘆息,也有人大聲疾呼,說要和逆賊決一死戰。一時間人聲鼎沸,誰也不讓誰。
大座上的男人緊皺著眉頭,看著滿堂紛擾。突然,他瞥見一隻飛蛾穿過人海,直往他身旁的燭臺飛去。看著牠被火焰燒盡,男人露出了苦笑。飛蛾就那麼傻!明知會粉身碎骨,仍要向著危險挑戰。自己,不正像這飛蛾一樣嗎?
「已經夠了。」男人緩緩說道。眾人聽見男人的說話,都安靜了下來。
那大座上的人就是寧靖王,朱術桂。他的頭髮已大半花白,臉上流露出悔恨卻又無可奈何的表情。
「這幾年的戰役,已經流了太多、太多的血。再繼續下去,只是犧牲無辜將士、百姓的生命。在海外顛沛流離了這麼多年,大家都已經盡力了。如今,我也終於有臉面去見先王和先帝了。」寧靖王的聲音雖不大,卻迴響在大廳裡,震撼著每個人的心。
「身為大明王朝的最後一位君王,我絕不在清廷的統治下苟活。」寧靖王如此說道。有幾位跟隨他多年的將士頻頻點頭,甚至有人直接把抽起刀刃,打算立刻以身殉國。寧靖王連忙站起,阻止了意圖自戕的臣子們。
「我不曉得清廷的史官會怎麼記錄這場戰役?但我不想要未來的人們,只看的到勝利者所編撰出來的故事。我希望你們都可以好好的活下去。讓後世子孫,都能謹記我們大明的子民,曾經為了自己的國家而奮戰到了最後一刻。」寧靖王像是用盡了所有的力氣,說出了這段話。
接著他喚來隨扈,簡單地吩咐後事:將自己的田賞全數分配給百姓、並且將寢宮和元子園捐作佛寺。眾臣聽完靖王的訣別,都感到痛心不已,但他們都明白,只要是決定了的事,沒有人能要他改變。他們向寧靖王行最後的大禮,直到他離開王殿,眾人都還不願起身。
寧靖王拖著疲憊不堪的腳步來到寢宮,召集侍妾,將施琅大敗明軍的事如實說了。侍妾們頻頻拭淚,替自己、也替寧靖王流淚。大明的江山,終究是劃下了句點。
寧靖王又說:「如今大勢已去,我將獨自踏上追尋先帝的旅程。感謝各位這段日子的相伴,望你們日後有更好的歸宿。」隨侍在側的五位妃子彼此交換了眼神,異口同聲的說:「您若選擇隨先王而去,我輩亦與您同行。還請您賜尺帛五條,讓我們先行一步,替您引路。」寧靖王聽聞此言,頻頻搖頭嘆息,還待相勸,但五妃心意已決。他交辦了身邊隨侍護送四位妃子們離開,唯獨留下年紀最幼小的荷姐。
「妳還年輕,有著大好前途。」寧靖王對荷姐說。
「我和姐姐們都已下定決心。您若離去,我也絕不獨活。」荷姐臉頰上仍掛著兩行淚痕,但此時她的眼神卻無比堅毅。寧靖王認得這樣的眼神,他在每個視死如歸的忠臣將士眼中,都看見過一樣的堅定。他知道,說再多,也無法動搖她的決定。於是他用力地握了握荷姐冰冷的雙手。
「我與妳約定。待我就義以後,我會來找妳的。在外頭那棵大樹下等我,我一定會來的。」一代君王的眼神中流露出難得的溫柔。他曉得,再怎麼勇敢的人,面對生死關頭,即便下定再大的決心,終究會感到害怕。既然自己無法改變她殉死的決定,那麼唯一能做的,就是在黃泉路上,繼續守護著她。讓她知道,她並不孤獨。
兩人獨處的時間並沒有持續太久。隨侍又在寧靖王耳邊報告了最新的戰況,臉色凝重的他差人護送荷姐回房。稍晚,在與五位妃子進行了最後的道別以後,寧靖王親自替她們殯殮,並將其靈柩安葬於南門城外。
翌日,寧靖王親自前往大關帝廟赴義。鄭克塽率文武官員前往拜會,與其告別。寧靖王將麎鈕印送交鄭氏,最後在牆上提下一首詩,隨後懸樑自盡。那首詩是這麼寫的:
寧靖王死後,沒能如願遵守與荷姐的約定。背負萬千社稷性命的他立刻被鬼差擒拿到了地府,被迫喝下孟婆湯,開始了贖罪之旅;而荷姐死前謹記與寧靖王之約,死後魂現五妃廟,超脫了輪迴,這一等,就是三百年過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