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你,臨時知道要接下這個活動,第一時間該注意那些事情?
那天在歌劇院值班的途中,手機裡的工作群組捎來了這場活動的訊息,是衛武營
《大眼睛與大耳朵》的記者會,由一位舞監帶著我執行;這場記者會是我第一個跨部門合作的活動,由行銷部主導,技術部提供現場技術支援。
當時第一時間聽到的反應其實有點興奮,心裡想著: 「記者會!該不會有機會看到明星被採訪,現場滿滿的記者與鎂光燈吧!」但在被帶去一起開流程會議後,就發現事情不是我想的那麼膚淺XD
在開記者會以前,由行銷部主持流程會議,每位工作人員皆會拿到一張schedule跟一本ppt, 上面列好所有時間、器材、貴賓細節,以及介紹這場記者會的內容主要是甚麼?為何而開?
那這場記者會的性質,主要是希望可以宣傳場館友善計畫,也就是我們設計了那些設備、道具、跟導覽活動,讓視障以及聽障朋友可以自然而順暢的體驗衛武營。而我是在經歷這場記者會後,才知道"文化平權"這個議題,也才意識到,如果沒有這些貼心的設計跟文化平權意識的抬頭,對於視障、聽障朋友們來說,大部分的藝術表演的確對他們來說不夠友善;那在這個情況下,衛武營設計了"
無聲電影院"這個活動,讓有需要的朋友還是可以大家聚在一起欣賞電影。
衛武營與富邦金控合作的場館友善計畫,造福聽障與視障人士,讓"眾人"都可以享受藝術。(圖片取自衛武營官網)
回到流程會議,這場會議讓我知道要開一場記者會,事前的準備工作需要多細心去處理。
除了最基本的分工以及人物定位外,還有重要的事情要釐清,例如:
我們要邀請的媒體有哪些?活動場地在哪?背板尺寸放得下嗎?展示台、投影機、喇叭定位預計會在哪裡?現場燈光夠亮嗎?如果不夠是不是要加燈......等等。由於我是技術部的,所以我需要注意的事情是需要我們部門出的設備共有哪些,以及人力的支援和調度。
一開始我就有個疑問,記者會這種性質的活動,為什麼需要舞監?舞監要做甚麼?
現在想想,在當時剛進衛武營不滿一個月的我,會有這個疑問很正常,但現在的我會覺得其實不管甚麼類型的活動(國際會議也好、酒會也好、戶外活動也好),其實都可以以"廳院模式"下去執行節目,判斷的邏輯應該也會是一樣。例如說,距離記者會開始還有幾分鐘?賓客都到齊了嗎?staff 準備了嗎?cue講者上台等等。而這場記者會也沒有我想像中那麼龐大陣仗,也沒發生一大團的麥克風跟攝影機圍住總監這種畫面發生XD,一切就是技術調整後,行銷部主導,技術人員輔助,順順的結束。
印象深刻的小意外是,在總監報告PPT時,投影畫面遲遲沒有跳下一頁,電腦突然失靈了!我很快注意到氣氛安靜了一陣子,總監很經驗老到(?)的沒有提示什麼,靜靜等畫面,而舞監早就反應超快的衝去控台處理好問題,總監假裝沒事的自然地繼續講話。結束以後,舞監告訴我演出就是會有這種狀況,彩排都沒發生的問題偏偏在正式開演後發生,所以能最大限度的熟悉會用到的設備,知道如何操作,總是能在危機發生時派上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