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美國總統選舉制度中選舉人團的運作及其它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早在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前夕,我在一個個人網站上發文,首次解釋了選舉人團與美國選舉制度的關係。那時中文媒體還沒有人關注這個議題。直到特朗普與克林頓的2016一戰,克林頓贏了民票,輸了選舉人票,中文媒體才驚覺有「這樣的一個東西」。今將2008年11月發表過的文章,略加修改以配合今日政情,發表如下。

raw-image

一﹕選舉人團

2000年美國總統大選﹐高爾贏得了民票 (popular vote)﹐輸了選舉人票 (electoral vote)。同樣,2016年美國總統大選﹐希拉利‧克林頓贏得了民票﹐輸了選舉人票。究竟是怎麼回事﹖

讓我們簡單解釋一下選舉人團的運作。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請加入 春日陽一的沙龍 了解最新動態!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春日陽一的沙龍
25會員
254內容數
國際 + 政治, 還有文化論述。 政治沒有巧合; 不作預測的政治評論都是廢話。
春日陽一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7
❙法國❙ 政府關閉了 ❙法國❙ 數位地面電視(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即無線數碼電視)收視率在領先的 C8 電視頻道。 監管機構 ARCOM (視聽和數碼通訊規管局) 指控該頻道「未能遵守廣播法規」。 C8 電視頻道如何「未能遵守廣播法規」? 原因據
Thumbnail
2025/02/27
❙法國❙ 政府關閉了 ❙法國❙ 數位地面電視(Digital Terrestrial Television; 即無線數碼電視)收視率在領先的 C8 電視頻道。 監管機構 ARCOM (視聽和數碼通訊規管局) 指控該頻道「未能遵守廣播法規」。 C8 電視頻道如何「未能遵守廣播法規」? 原因據
Thumbnail
2025/02/23
❙德國❙ 將於 2025 年 2 月 23 日星期日舉行聯邦選舉,選出第 21 屆 ❙聯邦議院❙ (Bundestag) 的 630 名議員。這是 ❙二戰❙ 後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歷史上第四次的應機選舉 (snap election)。 所謂 snap election,坊間譯作提前選舉,
Thumbnail
2025/02/23
❙德國❙ 將於 2025 年 2 月 23 日星期日舉行聯邦選舉,選出第 21 屆 ❙聯邦議院❙ (Bundestag) 的 630 名議員。這是 ❙二戰❙ 後 ❙德意志聯邦共和國❙ 歷史上第四次的應機選舉 (snap election)。 所謂 snap election,坊間譯作提前選舉,
Thumbnail
2025/02/19
上週,❙美國眾議院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 (United States House Committee on Oversight and Government Reform) 聽證會上,❙委員會❙ 主席 —— ❙亞利桑那州❙ ❙共和黨❙ 眾議員 —— ❙伊萊·克萊恩❙ (Eli Crane) 取
Thumbnail
2025/02/19
上週,❙美國眾議院監督與政府改革委員會❙ (United States House Committee on Oversight and Government Reform) 聽證會上,❙委員會❙ 主席 —— ❙亞利桑那州❙ ❙共和黨❙ 眾議員 —— ❙伊萊·克萊恩❙ (Eli Crane) 取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美國期中選舉? 選舉行情?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
Thumbnail
美國期中選舉? 選舉行情? 政治歸政治,經濟歸經濟?
Thumbnail
11月8日是2022美國期中選舉選民「親自」到投票所投票日,從九月上旬北卡羅萊納州上周五開始開放郵件投票,已經約有3千萬人完成投票。「經濟」是選民做決定的最關鍵議題,墮胎權、移民、槍枝管制、氣候變遷等議題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共和黨「紅潮」挾著歷史上期中選舉對執政黨不利的優勢,雖在六月因民眾對墮胎權的
Thumbnail
11月8日是2022美國期中選舉選民「親自」到投票所投票日,從九月上旬北卡羅萊納州上周五開始開放郵件投票,已經約有3千萬人完成投票。「經濟」是選民做決定的最關鍵議題,墮胎權、移民、槍枝管制、氣候變遷等議題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共和黨「紅潮」挾著歷史上期中選舉對執政黨不利的優勢,雖在六月因民眾對墮胎權的
Thumbnail
(圖片來源:A&E Television Networks) 前言 近日美國大選紛紛擾擾,除有郵寄投票的行政失誤,亦有假訊息的影響,加上超冗長的開票過程,造成美國及全世界都人心惶惶。12/15日,選舉人團投開票終於順利落幕,拜登以306票勝過川普的232票,成為美國第46位總統。 然而,美國的選舉
Thumbnail
(圖片來源:A&E Television Networks) 前言 近日美國大選紛紛擾擾,除有郵寄投票的行政失誤,亦有假訊息的影響,加上超冗長的開票過程,造成美國及全世界都人心惶惶。12/15日,選舉人團投開票終於順利落幕,拜登以306票勝過川普的232票,成為美國第46位總統。 然而,美國的選舉
Thumbnail
這次混亂不堪的美國總統大選終於有了初步的結果,美國各大媒體爭先恐後的祝賀拜登,不少國家領袖也發送了恭賀訊息。雖然我們看到的消息絕大部分都是一片歡呼聲,不過別忘了美國仍有一半左右的選民投了川普,他們心中做何感想呢?他們現在在想:你們高興什麼,這場比賽才打完了上半場而已...
Thumbnail
這次混亂不堪的美國總統大選終於有了初步的結果,美國各大媒體爭先恐後的祝賀拜登,不少國家領袖也發送了恭賀訊息。雖然我們看到的消息絕大部分都是一片歡呼聲,不過別忘了美國仍有一半左右的選民投了川普,他們心中做何感想呢?他們現在在想:你們高興什麼,這場比賽才打完了上半場而已...
Thumbnail
從陳金鋒認識洛杉磯,由王建民熟悉紐約,再到陳偉殷知曉巴爾的摩,最後從川、拜大戰一口氣解鎖了全美利堅合眾國地圖,德拉瓦(Delaware)、威斯康辛(Wisconsin),一個個地名讓我們的大腦記憶體悄悄覆蓋掉以往的鄂爾多斯、齊齊哈爾、克拉瑪依…
Thumbnail
從陳金鋒認識洛杉磯,由王建民熟悉紐約,再到陳偉殷知曉巴爾的摩,最後從川、拜大戰一口氣解鎖了全美利堅合眾國地圖,德拉瓦(Delaware)、威斯康辛(Wisconsin),一個個地名讓我們的大腦記憶體悄悄覆蓋掉以往的鄂爾多斯、齊齊哈爾、克拉瑪依…
Thumbnail
早在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前夕,我在一個個人網站上發文,首次解釋了選舉人團與美國選舉制度的關係。那時中文媒體還沒有人關注這個議題。直到特朗普與克林頓的2016一戰,克林頓贏了民票,輸了選舉人票,中文媒體才驚覺有「這樣的一個東西」。
Thumbnail
早在2008年的美國總統大選前夕,我在一個個人網站上發文,首次解釋了選舉人團與美國選舉制度的關係。那時中文媒體還沒有人關注這個議題。直到特朗普與克林頓的2016一戰,克林頓贏了民票,輸了選舉人票,中文媒體才驚覺有「這樣的一個東西」。
Thumbnail
由Netflix獨立製作關於美國投票的短影集《投票解碼》,就帶著不懂或是不清楚的人了解美國這個民主先驅的投票制度,除了講解美國選舉的歷史以外,影片也訪問了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兩大政營的相關人員,發掘美國選舉制度忠那挾持與詬病卻未有改進的地方。
Thumbnail
由Netflix獨立製作關於美國投票的短影集《投票解碼》,就帶著不懂或是不清楚的人了解美國這個民主先驅的投票制度,除了講解美國選舉的歷史以外,影片也訪問了美國共和黨和民主黨兩大政營的相關人員,發掘美國選舉制度忠那挾持與詬病卻未有改進的地方。
Thumbnail
這篇文章要介紹什麼是「高塔圖」,並分析這種圖的特色。接著再用我創作的高塔圖來解析 2008~2020 年四屆立委選舉的變化。高塔圖是一種呈現選舉結果的圖表,橫軸呈現兩大陣營的得票率差距,縱軸顯示得到的票數。這樣的圖表可以凸顯「贏者全拿」的現象,也能看見各地方選舉被忽略掉的差異。
Thumbnail
這篇文章要介紹什麼是「高塔圖」,並分析這種圖的特色。接著再用我創作的高塔圖來解析 2008~2020 年四屆立委選舉的變化。高塔圖是一種呈現選舉結果的圖表,橫軸呈現兩大陣營的得票率差距,縱軸顯示得到的票數。這樣的圖表可以凸顯「贏者全拿」的現象,也能看見各地方選舉被忽略掉的差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