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是2022美國期中選舉選民「親自」到投票所投票日,從九月上旬北卡羅萊納州上周五開始開放郵件投票,已經約有3千萬人完成投票。「經濟」是選民做決定的最關鍵議題,墮胎權、移民、槍枝管制、氣候變遷等議題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共和黨「紅潮」挾著歷史上期中選舉對執政黨不利的優勢,雖在六月因民眾對墮胎權的反應受挫,選舉後期民調顯示,經濟及通膨仍在選民心中佔最重要的地位,讓共和黨對選舉結果充滿信心。拜登雖力圖以基礎建設等通過的數項法案展現政績,前總統歐巴馬在造勢活動的魅力仍更勝一籌。川普的勢力看來依然強健,2024年是否有機會重登總統大位?此次選舉結果對美國現前任總統的未來至為關鍵。
選什麼?
2022美國期中選舉改選35位參議員、435位眾議員及36位州長(部分州的州務卿、檢察長也在這個時間選舉)。美國國會包括參、眾議院,參議員代表整個州,總共100個席位,每個州無論人口多少享有同等代表權,因此州不論大小均有2位代表。眾議員共有435個席位,依人口訂定每州眾議員人數,例如:加州為美國人口第一大州,2022年統計人口約有3,960萬人,眾議員有53位;相對地,蒙大拿等7個人口僅100萬以下的州,眾議員皆只有1位。
什麼時候選?
國會選舉有兩種舉辦年,分別在總統大選年及總統大選後兩年,後者即所謂「期中選舉」,期中選舉普遍被當作總統期中考,其重要意涵在於選民選出與總統分權獨立運作的國會議員,獲得議院過半席次的政黨成為多數黨,若參眾議院的多數黨和執政黨為同一黨派,法案的推行通常能更順利通過,總統的行政團隊在實踐政策上更有效率,因此可從選舉結果看出民眾對總統的信任度。
參議員任期6年,每2年改選1/3席次,因此會有3組在任年度不同的參議員,確保有一定比例的資深議員。眾議員任期2年,到期即全部改選,因此剛上任也就得開始準備下次選舉。但從往例看,95%的眾議員可成功連任,參議員也至少有90%連任的機率。
怎麼選?
選舉制度各州相異,但都須先經歷初選(primary election)這一關,初選在選舉年的3~10月進行。依據選民是否需註冊黨籍、不同政黨候選人分開或一起進行初選、最高票候選人得票是否過半等因素,分成封閉式、半封閉式、開放式、非政黨式綜合與前兩名(註),分別介紹如下:
1.封閉式初選:需註冊黨籍
2.半封閉式初選:需註冊黨籍,沒有註冊的選民當天註冊即可投票,有20個州開放當天註冊。如果想換黨投票,必須在想換過去的那個政黨初選「十個星期五之前」完成換黨。
3.開放式初選:不須註冊黨籍,只要註冊為選民就能在共和或民主黨初選之間擇一投票。
4.非政黨式綜合初選:候選人不分黨派一起進行初選,最高票者得票須過半,
(1)路易斯安那州的初選和大選綁在一起,如果有任何一個候選人在初選拿下超過50%的選票就當選;如果無人過半,則取前兩名進入大選。
(2)緬因州選民可為所有候選人排序,若首輪第一名的票數沒有超過50%,則最後一名候選人的票會轉換到其選民的第二選擇,直到得票過半的最高票者產生。
5.前兩名初選:候選人不分黨派列在選票上,獲勝的前2名取得普選參選資格。
選民關注議題為何?
經濟與通貨膨脹
民調顯示經濟是選民最重視的議題,對共和黨候選人有利。
經濟在總統或期中選舉中一向是選民做抉擇的優先考慮事項,今年美國通貨膨脹漲到40年來新高,一般家庭的食物雜貨支出比去年多了將近2~3倍,石油及天然氣費用近期雖稍降,比往年高出許多的帳單仍令人民苦不堪言。此次選戰中,拜登多著力宣傳基礎設施、學生貸款減免、通過抗通膨法案等政績,在經濟似乎沒有具體成果可發揮,宣傳重點多放在保護民主、墮胎權、醫療保險。
「挺民主」或「否認總統大選結果」
「用選票挺民主」(Democracy is on the ballot)是拜登在選戰後期打出的口號,彷彿是民主黨思索良久終於鑄造出的盾牌,用來抵擋共和黨否認2020總統大選結果的攻訐。川普競選連任失利後,「勝選果實被拜登偷走」就像是川普忠誠支持者(讓美國再次強大MAGA, Make American Great Again)的哀號,也成為共和黨選戰中主打的標語,儘管川普因為2021年1月6日發生的國會動亂再加上今年海湖山莊宅邸未依法繳回保密資料被調查,也無法動搖川普支持者的忠心。共和黨也放了狠話,期中選舉若成功奪回議院主控權,將開始對拜登及他的兒子進行彈劾調查。
藍波川普人形立牌(售價100美金),川普紀念品店銷售第一的商品。
川普在初選時成功扮演最佳助選員角色,
川普相挺的候選人有92%通過初選進入大選。許多支持川普的候選人初選時以「2020總統大選勝選被拜登偷走」、「現在的總統若是川普美國會更好」等口號宣傳得到不錯的效果,然而到大選階段,為得到中間選民支持,挺川普口號力度降低。
共和黨也有少數選擇與川普保持距離的候選人,例如維吉尼亞州州長Glenn Youngkin,有可能參與2024總統大選共和黨黨內初選,他在選戰中刻意不提川普既能得到共和黨選民的票,也能吸引中間選民。
佛羅里達州現任州長迪尚特(Ron DeSantis)(右)尋求連任,有極高呼聲參加2024總統大選黨內初選,此次選舉獲得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及Citadel(美國避險基金)執行長格里芬贊助。
經濟措施上,拜登的滴漏式經濟透過稅制財產重新分配,把從企業富人徵得的收入微量漸漸散布給低收入、弱勢族群。川普則主張小政府,鼓勵市場自由,以關稅保護國內產業發展,頗受勞工階層民眾歡迎。
根據CNN街訪民眾,71歲女性佩翠夏認為川普時期的經濟狀況很好,她和先生本來計畫明年退休去墨西哥旅遊,沒想到投資收入被通膨漸漸吃掉。相對地,儘管電費和生活開支成本上升,60歲席娜認為民主黨花很多心力在協助低收入戶及年長者上。
拜登和川普同樣在首屆任期第二年得到相當低的支持率,根據蓋洛普民調,僅有42%美國人滿意拜登的表現,而川普在擔任總統面臨期中選舉時的支持率更低,僅40%。2018年的期中選舉共和黨在參議院雖增加2席,民主黨在眾議院卻大幅上升了41席。拜登在八月推出《抗通膨法案》、《晶片法案》等一系列法案後,批評其無能的聲音看似減少,難逃歷任總統接近期中選舉時支持度低迷的窘境。
這也隨之影響民主黨候選人的選戰策略,候選人支持白宮所提議案卻強調本身獨立性,不想和支持率低迷的總統綁在一起,
拜登七月造訪俄亥俄州時,當地的參議員候選人Tim Ryan和州長候選人Nan Whaley卻不見蹤影,只有參議員Sherrod Brown陪同。
墮胎權
今年6月,美國聯邦最高法院宣判推翻1973年作成的《羅訴韋德判決》,認為《憲法》並沒有保障女性選擇人工流產的權利,人工流產如何限制的議題應回到「人民及民意代表」。從8月深紅的肯薩斯州公投結果反對「禁止墮胎」,支持墮胎權的力量星火燎原至全國,反而讓花了50年成功推翻法案的共和黨亂了陣腳,原本舉著「禁墮胎」旗幟的候選人,也紛紛開始調整說詞和立場。
非法移民
德州州長阿博特在美墨邊境的Anzalduas Park舉行記者會,批評拜登移民政策,導致南部邊境非法移民問題日益惡化。
德州州長阿博特(Gregg Abbott)去年3月發起「孤星行動」(Operation Lone Star),以應對急劇增加的非法入境移民,然而此計畫耗費巨資且成效不彰,今年德州、佛羅里達州、亞利桑那州等共和黨候選人將數千位無證移民以巴士或包機運送到庇護州,藉此表達對拜登寬鬆移民政策的不滿,至今巡警在南邊邊境逮捕到超過180萬名非法移民,成為共和黨猛攻民主黨的議題之一。
誰能拿下眾院或參院多數黨,怎麼看結果?
民眾對拜登總統就任兩年來表現,將反映在期中選舉上,就往例來看,執政黨期中選舉的表現都不太樂觀,「美國人傾向在期中選舉選出和執政黨不同的國會多數黨,給現任總統一個警告」。目前民主黨和共和黨在眾議院的席位分別為220位和211位(有4位空缺),共和黨只需要搶下民主黨原有的5個席位,即可成為眾議院多數黨。就近日媒體報導來看,共和黨很有機會達到目標。
參議院情勢緊張
民主黨參議員候選人萊恩(Tim Ryan)以爭取勞工權益為選戰主打路線,政見常與黨內主流意見相牴觸卻有機會在搖擺州俄亥俄州勝選。
目前民主與共和在參議院的席位各半,兼任參議院主席的副總統賀錦麗在法案投票時擁有關鍵性的一票,因此民主黨仍握有參議院的多數優勢。此次期中選舉改選35席,其中民主與共和分別為14席和21席,參議院選情比眾議院更緊張,共和黨比民主黨多1席即可奪回參議院的多數優勢。
共和黨若勝選將如何?
共和黨人將阻攔拜登及民主黨所推行的法案,也放話會報復民主黨對於國會暴動的調查,甚至對拜登團隊和他的兒子杭特提出調查。眾議院共和黨人已提出計畫,在邊境安全投入更多預算、撤銷國內收入署的預算、擴大國內石油與天然氣開採。參議院少數黨領袖Mitch McConnell則表示,會等確定奪回參議院多數後,再提出政策。
特別一提,此次眾議員選舉共和黨搶下選區重新劃分優勢。每10年各州依據人口普查資料重新劃分選區,來反映人口改變。許多政治人物藉機掌握對自己有利的範圍,產生「不公正劃分選區」(gerrymandering)的狀況。根據跨黨派媒體的分析指出,共和黨在選區劃分時相較民主黨積極,更常出現「不公正劃分選區」的現象。
民主黨若持續掌握國會將如何?
限制前總統川普作為將是民主黨優先事項,部分民主黨人已提出保障意見與總統相異的聯邦政府員工免於被除職的法案,以及保護吹哨者的法案。民主黨若在眾院取得多數,將能更順利地推動選舉權、槍枝管制、同性婚姻等法案,拜登也表示將恢復墮胎權的立法。
根據
BBC記者訪查,這次期中選舉氛圍有別以往,70%共和黨支持者認為拜登並非合法總統。多數支持者表示若共和黨沒有贏得選舉,美國將發生內戰,他們會奮不顧身拿起武器為「民主」而戰,當局也特別注意並提防發生暴力事件。過往美國總統大選投票率50~60%,期中選舉40%,此次選舉的緊張拉鋸也促使選民提早投票,比例高於上次期中選舉。
共和黨懷俄明州參議員麗茲.錢尼(右)為密西根州民主黨眾議員候選人絲拉金(Elissa Slotkin,左)站台輔選。麗茲.錢尼為共和黨反川普勇將,卻在參議員黨內初選落敗。圖片來源:Carlos Osorio/AP
美國期中選舉對台灣影響
自1972年台美斷交後,相較於行政部門,美國國會一直以來相當支持台灣。今年8月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延續國會挺台路線,雖引起中共加重軍演,企圖以展現軍力表達反對議長來台,反而引起國際社會對台灣戰略地位前所未有的關注。
以美國選民的視角來看,主要以候選人對國內議題的立場做選擇,外交議題鮮少成為議論焦點。不過,從川普掌政時期即開始的美中貿易戰,也讓美國民眾對中國的威脅越來越謹慎關注,根據皮尤研究中心民調,78%的美國人認為中國與台灣之間的緊張對美國造成一定程度上的問題,對於中國與俄羅斯的關係、中國對美國政治的干預、中國的軍事力量、人權危害以及經濟競爭,皆有82%以上的美國人認為不能忽視。
1/3美國人認為台灣與中國的緊張局勢對美國是「非常嚴重」的問題
國會近期推動法案的態度也可以看到,《晶片法案》在補助國內發展半導體研發與生產同時,還加上了圍堵中國抑止企業投資中國的條款,禁止獲得聯邦資金的公司在中國大幅增產先進製程晶片,期限為 10 年,違反禁令或未能修正違規狀況的公司,可能需要全額退還聯邦補助款。在此須注意,美國和歐盟等西方國家開始追求供應鏈自主,這對以代工為主的台灣來說是不小的威脅。
參議員外交委員會9月14日通過《2022台灣政策法》,眾議院共和黨外交委員會主席Michael McCaul則趕在9月30日眾議院休會前提出眾院版本,趕在選舉前提出法案,可看出共和黨想藉此告訴選民,不只是裴洛西不怕中國,共和黨眾院對中國也是很強硬的。
美國對烏克蘭的支持力度 是否和支援台灣有關連性?
拜登在九月第四次公開表示,若中共進犯台灣,美國將「派出軍隊防衛」。面對俄烏戰爭,美國持續以「提供武器及分享情報的方式」協助烏克蘭,為何有不同的支援方式,仰賴於台灣擁有關鍵半導體產業。台灣掌握全球晶圓代工48%產能,若中國進犯台灣引起動盪造成供給短缺,將對全球經濟帶來嚴重衝擊。另一方面,在戰略位置上,台灣處於防止中國進犯太平洋的第一島鏈,一旦被攻下建立基地,中共將可直攻美國領地,後果不堪設想。
眾議院少數黨領袖Kevin McCarthy表示,若共和黨取得眾院多數席將重新檢討對烏克蘭的支持,顯示黨內質疑財政援助烏克蘭的聲音日益升高。照片來源:AP Photo/Andrew Harnik
從2月24日俄烏戰爭爆發至今,美國已投入超過180億美元的軍援支助烏克蘭,在國內仍壟罩在物價高漲景氣面臨衰退的情況下,提出檢討金援烏克蘭的聲音也漸漸開始引起注意。萬一共和黨勝選,支援烏克蘭的預算可能會被刪減的質疑出現,這是否會影響到美國對台灣的安全保證?若從美國外交的思維來看,台灣戰略位置和晶片產業緊緊牽動美國的利益,和為民主理念而出力協助的烏俄戰爭不同,因此美國對台灣的安全保障承諾應不會受到影響。
(註)參考書籍:《美國政府與政治:比較與批判的觀點》邱師儀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