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能回到正常真好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沉寂、焦慮了五天之後,今天是第一次嚐到正常。

過去一個禮拜 email 和會議都很少,選舉那天甚至完全沒有會議,也沒有 Slack 。本來想借機專心補一些積欠已久的工作,但是什麼東西都做不出來,所以那一整天也是不知所措。也許全公司都是如此才會這麼寧靜,矽谷彷彿再次停擺。大家都在等待寧靜之後那場無法避免的暴風雨。

在美國大家對選舉都很冷淡。這個國家制度很上軌道,誰當總統都一樣。但這次不同,川普製造了太多的不正常。在矽谷這種只對科技有興趣的地方,第一次,我看到臉書上大家都鼓勵去投票。所以選舉還沒開始,全美國已經有1 億人投了票。

等待結果

選後暴風雨沒來,公司也開始慢慢運轉,卻又陷入另一場焦慮。

會議的時候大家都把對話縮減到最少,講話聲音也很輕,好像深怕說話聲音大了火車就會出軌似的。那些平常愛聊天開玩笑的現在也安靜下來了。依照公司的文化,會讓人產生焦慮或對立的話題不能拿出來討論,不然會被當作是騷擾。

所以大家都很安靜,但大家都知道大家都在等待那個結果。

有一個住在這次核暴中心的費城每天都會跟我線上討論的同事,那天實在按奈不住終於說了一句「沒想到這裡現在瞬間成為全世界的焦點」。當然我也不敢問他投了誰,只能假裝這句話沒有任何意義,就像在聊天氣一樣。

這種明明有事,卻大家都假裝當作沒事的氣氛很折磨人。不過,今天這種不正常總算熬完了。更重要的是,另一個更大的不正常也要熬完了。

我們總算把不正常等完了。

raw-image

美國為了帶不帶口罩這件事爭執了九個月,也犧牲了23 萬條性命。這頭每天死一千多人,那頭有人組織民兵帶槍到法院抗議戴口罩的法令。說是為爭取憲法自由全是放屁。乘車必須繫安全帶,為什麼沒看到他們帶槍誓死抗議? 那是因為口罩的話題是被一個不正常的總統炒作出來的。不戴口罩莫名其妙成為捍衛美國精神的象徵。

拜登上台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全國強制戴口罩。聽了不覺得可笑,這種事也可以拿來當政見? 可笑的不是政見,而是這個國家的不正常。美國已經被口罩分裂了。

製造分裂很快,任何東西都可以當工具⋯⋯口罩,沒想到在2020的今天,竟成為最廉價有效的工具。製造分裂只要幾個月,修補分裂卻要10年20年。

大病初瘉

現在不正常已經過了,讓我們慢慢開始修補。

看到拜登發表當選感言,台上台下所有人都戴口罩真好;看到這個國家的人都慢慢開始戴口罩真好;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麼多正常的人真好;那種大病初瘉的感覺真好。

就這麼簡單一件事竟然就可以這麼好,那是因為前面有太多的不正常。

CNN 有句廣告說 (畫面是一個停格的口罩):

它,只是一個防疫口罩,沒有任何政治意圖。戴了它,大家都知道你是個什麼樣的人。不戴它,大家更知道你是個什麼樣的人。

今天看到拜登上台發表演說,回頭對照川普記者會說的話,我只能說能有一個正常的總統真好。拜登也許沒有什麼個人魅力,但只要正常就很好。

能回到正常真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紀餘-avatar-img
2020/11/20
川普當選後不久, 我一位在美國大學當教授的同學回來, 我和她碰面, 她說: "川普當選, 打了知識分子一個耳光. " 又說: "他什麼都做得出來" 顯然她 (們) 很害怕川普會做出什麼出來. 還好, 他沒有按下核彈的開關 (我最擔心的). 對付金小胖和中國他是適合的, 不然用那些知識分子講道理的方式, 是怎麼都講不清, 什麼都做不了的, 不過這些做法只能當例外, 他的任務完成了, 下台, 讓其他人繼續 (用比較 "正常", "講道理" 的處理方法, 只是不知道對於中國, 會不會有真正的、付諸行動的防備心?)
"製造分裂只要幾個月,修補分裂卻要10年20年。" 認同。
科一文-avatar-img
2020/11/11
何謂正常,何謂不正常?我們眼中認為的正常,換個角度或立場,也許不一定是正常;我們覺得的正常,換個方向或層次,未嘗不是不正常。 正常或不正常,我想都不是一個人或幾個人有能力可以完全做決定的。也許我們該想想,是不是這個群體或國家的人導致了現在的正常或不正常。 以上純粹個人想法。
鱸魚-avatar-img
發文者
2020/11/11
是的,正常與不正常之間有一個 range, 但是如果把標準降低到能夠忍受接受一個信口開河的總統說疫情是謊言,說疫情到了四月初就會神奇消失,在紐約市每天死一千人的時候說他絶不會帶口罩,說紫外線也許可以注射到血液裡殺菌,明明輸了卻說他選蠃了⋯ 那「不正常」這個字眼根本就不應該存在在人類的字典裡。你不覺得在最低標準之外討論那個 range 是浪費時間嗎?
夜緻-avatar-img
2020/11/10
看你這篇文,我從頭笑到尾(沒有誤會你文字背後的隱喻吧?)…那個政治丑角終於下台了(當初他選上還給我世界末日的錯覺呢…嚇死我了) 套用我老公常說的一句話來做結論: 愚蠢的美國人...唉…
avatar-img
鱸魚的沙龍
7.0K會員
203內容數
全世界都是向 Google 看,向臉書看,沒有人往矽谷的另一邊看。所以我要帶你看矽谷很少有人知道的另一面。矽谷不是你想的那樣。
鱸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3/15
該不會過去這19年我都會錯意了?想到這,你說我還活得下去嗎?
Thumbnail
2025/03/15
該不會過去這19年我都會錯意了?想到這,你說我還活得下去嗎?
Thumbnail
2025/01/25
我從沒見過這麼有毅力的輪胎
Thumbnail
2025/01/25
我從沒見過這麼有毅力的輪胎
Thumbnail
2025/01/22
給人留點餘地,往往也會留給自己百倍大的天空。
Thumbnail
2025/01/22
給人留點餘地,往往也會留給自己百倍大的天空。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E 好啦。川普都說要回來了,露西也回來好了。 (最後還是覺得川普的離場,充滿創意,超高幽默的~) 我絕對不承認我是川粉。也不承認因為川普的敗選,而沒有發文。我要說的是 ,拜登的報導我從頭看到現在,我沒看到重點。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雄偉的標題,缺乏實質的數據推演,為什
Thumbnail
E 好啦。川普都說要回來了,露西也回來好了。 (最後還是覺得川普的離場,充滿創意,超高幽默的~) 我絕對不承認我是川粉。也不承認因為川普的敗選,而沒有發文。我要說的是 ,拜登的報導我從頭看到現在,我沒看到重點。 from the New York Times 雄偉的標題,缺乏實質的數據推演,為什
Thumbnail
我們強烈懷疑,華盛頓可能發生了大多數人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情。
Thumbnail
我們強烈懷疑,華盛頓可能發生了大多數人認為不可思議的事情。
Thumbnail
newsletter 01/21 on the process of democracy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我的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Good Evening! 大家晚!上!好!今天也太熱了吧,不是說要轉濕冷了嗎?如果大家有發現,現在早晨的陽光,非常刺人,也是那天空
Thumbnail
newsletter 01/21 on the process of democracy 請大家多多支持和鼓勵我的電子報:每一天的生活 Daily Michelle Good Evening! 大家晚!上!好!今天也太熱了吧,不是說要轉濕冷了嗎?如果大家有發現,現在早晨的陽光,非常刺人,也是那天空
Thumbnail
我們總算把不正常等完了。能夠再回到正常,真好。
Thumbnail
我們總算把不正常等完了。能夠再回到正常,真好。
Thumbnail
美國大選的奇特現象是:有左派傾向的主流媒體民調,早就在說拜登是領先的。然而拜登真的有領先嗎?
Thumbnail
美國大選的奇特現象是:有左派傾向的主流媒體民調,早就在說拜登是領先的。然而拜登真的有領先嗎?
Thumbnail
在美國跟人講抗疫,#像極了愛情,不說自明。 最近一星期,筆者居住的州份,開始讓酒吧與各種生意再次全面營業了。對此,居民的意見不一,有的說這個來得太快,因為疫情還沒有真的穩定下來,加上冬季來臨,病毒可能會再一次肆虐。 不過,也有一部分的美國人的態度是180度截然不同的⋯⋯
Thumbnail
在美國跟人講抗疫,#像極了愛情,不說自明。 最近一星期,筆者居住的州份,開始讓酒吧與各種生意再次全面營業了。對此,居民的意見不一,有的說這個來得太快,因為疫情還沒有真的穩定下來,加上冬季來臨,病毒可能會再一次肆虐。 不過,也有一部分的美國人的態度是180度截然不同的⋯⋯
Thumbnail
川普確診之後,整個媒體焦點與大選辯論的議題拉回疫情,而不是停留在拜登個人或川普個人身上。
Thumbnail
川普確診之後,整個媒體焦點與大選辯論的議題拉回疫情,而不是停留在拜登個人或川普個人身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