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 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選擇希望,正因它更難承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Between hope and despair
在希望與絕望之間
choose hope:
選擇希望:
it will be harder to bear.
它是更難承受的那一個
—— Boris Novak "Decisions"
—本文有透露劇情,若您擔心影響觀賞心情,請自行斟酌閱讀—
身為銀行家的 Andy 什麼都沒做,卻被判決殺人入獄,接下來的幾十年,他在不知道外遇的妻子與其外遇對象是如何身亡的情況下,背負著殺害兩者的罪名,在鯊堡監獄(Shawshank)裡生活。監獄裡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呢?距離監獄與受刑人遙遠的我們能夠想像嗎?我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樣的生活,僅能由電影窺知一二:每天在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每天同樣景色、同樣遭遇、同樣人,只管接受命令、指派的工作與無法抵抗的審判或制裁,生活的些微樂趣僅能依靠自己琢磨,沒有別的,只有沒有盡頭的刑期。如陳列當年因白色恐怖入獄而寫下的獄中書〈無怨〉這樣描述:
一個老犯人說,除了睡覺和吃飯之外,不要再看其他和想其他。我懂得他的意思。行人、屋宇、遠處山腳下南下北上的火車等等全然和我們無關,生命裡的某些東西已經中止或完全死去,勢必隨感受而來的自憐情緒常會把人擊垮,對牆內的生存造成力量的損失,唯有使自己的心境進入心理學家所說的最後的妥協期,接納事實並調整自己之後,才不致於發狂或活得很辛苦。一個盼望能有多久的堅持呢?回憶中的聲色又如何構成一丈見方的空間裡的活動內容?因此,在必要的工作之外,我們學習看書以及不思不想。
在那裡,最好別去想外面的美好,如同 Red 對 Andy 說:"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Hope can drive a man insane." 懷抱希望總是帶來更深的絕望。陳列入獄五年而後能寫出「無怨」這般心情,那麼在監獄中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甚至無期徒刑的人們呢?Andy 說:「監獄的這些牆很有趣,一開始你恨它,後來你適應它,過了足夠久之後,你就開始依賴它,這就是制度化;他們把你終生關在這裡,把你的生命都拿走了,至少是有用的那部分。」大概不是為了感覺活著而制度化,就是為了感覺活著而投奔死亡
只有Andy不同。

當希望引來絕望

Andy 這一批受刑人進到鯊堡監獄時,Red 與夥伴們開賭盤,賭誰會最先崩潰,Red 看一臉書生氣的 Andy,就賭他。但 Andy 一聲不吭,幾天過去皆是如此。Red 算是鯊堡監獄的老成員了,他已經多次申請假釋仍被駁回,委員總是問他改過自新了嗎,他一貫地回答:是的。但是否真的改過自新並非能否假釋的依據,在監獄裡,大概與在軍隊裡的情況有些相似,沒什麼是你自己能決定的。
Red 已是個悉知監獄生態,還能偷渡引進許多東西的人了,Andy 的小錐子與麗泰海華絲的海報就是這麼來的,他與一般的受刑人不同,要的不是菸。Andy 的行為與言談都和許多囚犯不同,他雕刻著石子,在典獄長的要求下協助洗錢,每周寫信為鯊堡監獄爭取圖書,甚至爭得一筆可以重建圖書室的錢。他教導年輕的受刑人 Tommy,讓他考取了同等學歷,這些事情在 Andy 來到之前從未發生過,他讓 Red 一夥人喝到了冰啤酒,他讓「費加洛婚禮」的歌聲流瀉在鯊堡監獄,他讓 Red 幾乎害怕地重新感受到什麼叫做「希望」
害怕因為這是不夠的。即使在監獄裡能做的比想像更多,但這是不夠的。Red 依然沒能被假釋,而已經在監獄度過大半輩子的 Brooks(老布)獲得假釋,卻終究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監獄裡五十年的歲月,老布沒有別的生活目的了,外面沒有朋友也沒有可以回去的家,在外頭生活依然是別人的,不會是自己的,在那裡老布找不到活著的理由。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這是人生,只是這裡面還有無希望的成分罷了。Andy 創造了希望,卻也引來更大的絕望。當 Tommy 告訴他,一名罪犯自言殺害了一個高爾夫球教練和一個女人,那描述恐怕就是他的妻子與其外遇對象,Andy 覺得自己獲得了逃離的希望,他激動地告訴典獄長,可是典獄長怎麼可能讓他如願呢?他若離開了,還有誰能幫典獄長完美地洗錢呢?於是 Andy 被獨自禁閉,Tommy 被殺害。

掙脫的力量來自希望?絕望?或堅忍?

當時我曾思考,Andy 最後逃獄成功和他能否「忍」有關,可是現在想想,在監獄裡他們豈有不能忍的可能?一時的不能忍,就是等著更嚴重的侮辱和威脅,就是Tommy 的死。或許如蘇軾〈留候論〉論述張良的成功與「忍」有關,可是若「忍」是一種胸襟,「忍」是為了等一個時機,那還得擁有相應的智慧,否則「忍」就無別於制度化,無別於錯失。若 Andy 不是一位知識分子,他若沒有「知識的力量」,忍一時、忍多年又能帶給他什麼呢?什麼都沒有。不會有自由,不會有希望,不會有清白。
我不禁想,讓 Andy 最終逃獄成功的動力真的源自於他從未放棄的希望嗎?或者其實來自於 Tommy 的死亡帶給他的絕望呢?恐怕很多時候,絕望的力量比希望更強大,而令人畏懼。因為絕望可以讓人連性命都忘記,無論是自己的性命,或是他人的性命。Andy 難道沒想過,他可能會失敗嗎?當他逃出去,嚐到雨水,看見海,他是否也曾想過,其他許多無處可去,沒有知識力量的受刑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真正逃離命運的牢呢?
重獲自由的時刻
Andy 用監獄裡的廣播放送歌劇給所有人聽見後,和 Red 有一段對話——
「你曾感受過這樣的音樂嗎?」
「我年輕時吹口琴,現在沒興致了,在這裡也沒意義。」
「就是在這裡才有意義,有音樂我們才不會忘記。」
「忘記什麼?」
「世上有些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拿不走的東西,完全只屬於你。」
「你指什麼?」
「希望。」
看著黑膠唱片的Andy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Andy 說,是「希望」。希望是只屬於我們自己,存在於我們心底,沒有人可以奪走的。Red 最後讀到 Andy 的信,他也寫著: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Andy 是如此相信著希望,而活過了那二十年的監獄生活,是的,希望會引領人們前進,希望會讓人們不放棄自己的任何可能。在《X戰警:未來昔日》中,X教授的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
The greatest gift we have is to bear their pain without breaking and it comes from your most human part – HOPE.
人唯一不被擊倒的可能,就是承受痛苦,懷抱希望。Andy 就這麼做了,但絕不是每個人都能聽聽這些便能做到,因為當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被剝奪,剩下的就只有絕望,在那個關頭,要堅持希望比起放棄難上許多。對我而言,剛看完《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時我心中充滿希望,覺得這真是一部激勵人心的電影,但當我想起世界上許多與絕望共存的人們,總好奇若是他們來看這部電影,會做何感想?會不會引發的不是希望,而是更深的絕望?想到這裡,我心裡總有些難受。若「希望」對人來說是如此重要,我們為何時常在消磨他人的希望,而非給予他人希望呢?
Andy 所做的一切,就是帶給 Red 與鯊堡監獄中的受刑人希望。即使 Andy 改變不了制度,但他仍曾點燃了希望,讓不相信自己的 Tommy 通過考試,讓 Red 選擇了和老布不一樣的結局。當 Red 選擇坐上巴士,應該也像 Andy 鑿開牆壁時一樣,心臟劇烈地跳動,因為那是活著的證明
我們只是靈長類動物中的其中一種,生活在一個很小的星球上,而它繞著一個很普通的恆星公轉,除此之外,它只是千萬億個星系中的其中一個,但是,自從人類文明誕生以來,人類一直渴望了解,世界潛在的法則,關於那些特別的,宇宙邊界的樣貌,有什麼比沒有邊界更特別的嗎?那就是人類的努力,也應該是沒有邊界的。我們,不管生活上有多少困境,總該有一件事是你能夠做,且能夠成功的。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史蒂芬‧霍金
這就是「希望」。即便懷抱希望如此不易,我們仍能試圖成為給予他人希望的人。
avatar-img
46會員
29內容數
用心感受來自電影無可限量的光,以文字顯影在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凱特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頂尖對決》(The Prestige)是克里斯多夫.諾蘭的第五部電影作品,這部諾蘭難得改編小說、又是兄弟一個編劇一個導演、講述二十世紀初兩位魔術師相鬥的電影,實在是精彩得嚇人。本文嚴重爆雷,務必觀影後再行閱讀。
《TENET》展現了諾蘭非凡的想像力,最精彩的莫過於他想像了人們非常難以想像的情景:逆著原本的時間流前進。「時間」在我們目前的感知和意識中,通常猶如一條不斷前進的河流,沒有任何物質能夠逆流而上,然而,諾蘭想像了同時能有順流與逆流的情況……
夢想到澳洲成為流浪歌手的烏金,因為與政府的五年合約而不得不接受部長派遣他前往魯納納小學任教——位於海拔接近 5000 公尺的巍巍高山上,必須徒步跋涉八天才能抵達的地方。他們認為「老師能夠看見未來」,但似乎連自己的未來都看不清楚的烏金,會怎麼做呢?
我們都知道末代皇帝溥儀經歷的歷史,然而三十三年前的電影《末代皇帝》講述的不僅是歷史,更是一則關於自由與歸屬的故事。正因如此聚焦在溥儀身上,《末代皇帝》不僅是一部難以超越的歷史鉅作,更是情感既內斂又豐沛的人生故事。
瑞典導演洛伊安德森的每個鏡頭都不可思議的美又滄桑,就像這整部電影的基調。《千日千夜》的片長僅 76 分鐘,卻是每一幕都值得細細品味,不過,對於看到劇情不斷推進與轉折才能被吸引的觀眾來說,這 76 分鐘可能不易下嚥,因為《千日千夜》裡頭沒有這些。然而,它有許多電影所沒有的凝視,凝視著人生。
《JOKER》自然不是要給觀眾好心情的電影,同時也不打算輕易給予善惡的判斷或道德偏好……就觀影感受而言,如果期待英雄片套路或高潮迭起的刺激感,勢必會失望;如果不敢直視展現暴力行為的鏡頭,想必會充滿恐懼。但瓦昆菲尼克斯的演出、電影的美術與配樂絕對令人驚嘆。
《頂尖對決》(The Prestige)是克里斯多夫.諾蘭的第五部電影作品,這部諾蘭難得改編小說、又是兄弟一個編劇一個導演、講述二十世紀初兩位魔術師相鬥的電影,實在是精彩得嚇人。本文嚴重爆雷,務必觀影後再行閱讀。
《TENET》展現了諾蘭非凡的想像力,最精彩的莫過於他想像了人們非常難以想像的情景:逆著原本的時間流前進。「時間」在我們目前的感知和意識中,通常猶如一條不斷前進的河流,沒有任何物質能夠逆流而上,然而,諾蘭想像了同時能有順流與逆流的情況……
夢想到澳洲成為流浪歌手的烏金,因為與政府的五年合約而不得不接受部長派遣他前往魯納納小學任教——位於海拔接近 5000 公尺的巍巍高山上,必須徒步跋涉八天才能抵達的地方。他們認為「老師能夠看見未來」,但似乎連自己的未來都看不清楚的烏金,會怎麼做呢?
我們都知道末代皇帝溥儀經歷的歷史,然而三十三年前的電影《末代皇帝》講述的不僅是歷史,更是一則關於自由與歸屬的故事。正因如此聚焦在溥儀身上,《末代皇帝》不僅是一部難以超越的歷史鉅作,更是情感既內斂又豐沛的人生故事。
瑞典導演洛伊安德森的每個鏡頭都不可思議的美又滄桑,就像這整部電影的基調。《千日千夜》的片長僅 76 分鐘,卻是每一幕都值得細細品味,不過,對於看到劇情不斷推進與轉折才能被吸引的觀眾來說,這 76 分鐘可能不易下嚥,因為《千日千夜》裡頭沒有這些。然而,它有許多電影所沒有的凝視,凝視著人生。
《JOKER》自然不是要給觀眾好心情的電影,同時也不打算輕易給予善惡的判斷或道德偏好……就觀影感受而言,如果期待英雄片套路或高潮迭起的刺激感,勢必會失望;如果不敢直視展現暴力行為的鏡頭,想必會充滿恐懼。但瓦昆菲尼克斯的演出、電影的美術與配樂絕對令人驚嘆。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傳說無人能離開的監獄—瑞莫爾司 日復一日,在暗無天日的牢房裡 有天,你聽到一個聲音: 「想逃出去嗎?你有一次機會, 不過我能確定,成功機率是0⋯⋯」
Thumbnail
「為什麼? 告訴我啊,為什麼不能殺人阿?!」 主角久能整不小心被捲入巴士劫持中,此時此刻,綁匪拿著刀,瘋狂的嘶吼,希望人質們能給他一個答案。 「這是理所當然的!」退休的上班族大叔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記者小姐的看法。 「留下來的家人會悲傷。」研究生-翔的看法非常有道理,但綁匪還是
經過『拋』『拍』『過界』後,犯人如果是刑期不超過三年,亦無特別事故的話,很大機會會在一所監獄我至刑滿出獄(俗稱出冊),不需再受『過界』之苦。『過界』是不容易的,因懲教署為保安理由,犯人過界是不會預先知會,若你在一所監獄已習慣起來,與各『師兄』(犯人與犯人之間的統稱)已熟絡後,如果突然又要去到另一所新
正在讀王爾德獄中之書後半段,好幾段都能深感受。我經歷過痛苦,就像他在獄中一樣,想死過,卻又不斷理出一層又一層(現在看來很無敵的)人生信念。好幾次的痛楚已化成經驗深刻在骨子裡,讓我能感受更多,「就像天啟,讓我看見從前所未看見。」雖然靈魂同在,我卻和他不同,我還是一塊未被世人注意的一塊小石子,沒有產出。
Thumbnail
夢見在一場詐騙官司中,想要洗刷清白,無妄之中捲入其中,感到心情紛亂,憂慮籠罩著,彷彿一座無法逾越的高牆,將與勝利隔開。每一天,都在法庭上經歷著滾滾情緒的洗禮,不知道結局將如何,焦慮和不安總是伴隨著,像一隻無形的手,將的心扭曲成一團。 起初,努力保持冷靜,做最好準備,不讓自己淹沒在恐懼的浪潮中。
一直以來我清楚會有這麼一天,我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決定別人的生死,把希望寄託在充滿不確定的未來......。看著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她,聽著規律的呼吸器聲響;聞著空氣中醫院特有的消毒水氣味,手上拿著放棄急救同意書的我頓時感到窒息。但我明白也許這就是終點,無意間想起她曾提起一句:真的好累。將近15
泰德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被認為是戀童癖,隱姓埋名將自己放逐到紅湖地區。而後在律師推薦下至小鎮上唯一的偵探公司就職,偵探公司老闆亞曼達身為另一起命案的兇手,出獄卻留在自己長大、命案發生的小鎮上生活,截然不同的兩人背負著各自的「罪」,開始一同調查一位知名小說家失蹤案。
有了愛也就有了營帳 罩住了藍天 飛翔淪為希望 陰暗狹窄裡有光有溫暖 當解脫趕不上衰老 死神鐮刀最好割除遺憾 活受罪有刑滿出獄時 逃獄也能丟下形骸囚服 鐵窗有眼淚是為什麼呢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個傳說無人能離開的監獄—瑞莫爾司 日復一日,在暗無天日的牢房裡 有天,你聽到一個聲音: 「想逃出去嗎?你有一次機會, 不過我能確定,成功機率是0⋯⋯」
Thumbnail
「為什麼? 告訴我啊,為什麼不能殺人阿?!」 主角久能整不小心被捲入巴士劫持中,此時此刻,綁匪拿著刀,瘋狂的嘶吼,希望人質們能給他一個答案。 「這是理所當然的!」退休的上班族大叔說。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記者小姐的看法。 「留下來的家人會悲傷。」研究生-翔的看法非常有道理,但綁匪還是
經過『拋』『拍』『過界』後,犯人如果是刑期不超過三年,亦無特別事故的話,很大機會會在一所監獄我至刑滿出獄(俗稱出冊),不需再受『過界』之苦。『過界』是不容易的,因懲教署為保安理由,犯人過界是不會預先知會,若你在一所監獄已習慣起來,與各『師兄』(犯人與犯人之間的統稱)已熟絡後,如果突然又要去到另一所新
正在讀王爾德獄中之書後半段,好幾段都能深感受。我經歷過痛苦,就像他在獄中一樣,想死過,卻又不斷理出一層又一層(現在看來很無敵的)人生信念。好幾次的痛楚已化成經驗深刻在骨子裡,讓我能感受更多,「就像天啟,讓我看見從前所未看見。」雖然靈魂同在,我卻和他不同,我還是一塊未被世人注意的一塊小石子,沒有產出。
Thumbnail
夢見在一場詐騙官司中,想要洗刷清白,無妄之中捲入其中,感到心情紛亂,憂慮籠罩著,彷彿一座無法逾越的高牆,將與勝利隔開。每一天,都在法庭上經歷著滾滾情緒的洗禮,不知道結局將如何,焦慮和不安總是伴隨著,像一隻無形的手,將的心扭曲成一團。 起初,努力保持冷靜,做最好準備,不讓自己淹沒在恐懼的浪潮中。
一直以來我清楚會有這麼一天,我必須做出艱難的決定,決定別人的生死,把希望寄託在充滿不確定的未來......。看著躺在病床上昏迷不醒的她,聽著規律的呼吸器聲響;聞著空氣中醫院特有的消毒水氣味,手上拿著放棄急救同意書的我頓時感到窒息。但我明白也許這就是終點,無意間想起她曾提起一句:真的好累。將近15
泰德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被認為是戀童癖,隱姓埋名將自己放逐到紅湖地區。而後在律師推薦下至小鎮上唯一的偵探公司就職,偵探公司老闆亞曼達身為另一起命案的兇手,出獄卻留在自己長大、命案發生的小鎮上生活,截然不同的兩人背負著各自的「罪」,開始一同調查一位知名小說家失蹤案。
有了愛也就有了營帳 罩住了藍天 飛翔淪為希望 陰暗狹窄裡有光有溫暖 當解脫趕不上衰老 死神鐮刀最好割除遺憾 活受罪有刑滿出獄時 逃獄也能丟下形骸囚服 鐵窗有眼淚是為什麼呢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Man’s Search for Meaning作者是心理學家、精神科醫生維克多·弗蘭克,他在此書分享自己在納粹集中營的經歷;並分析集中營倖存者的心理特徵。 整本書以敘事性的方式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看到的故事,讓讀者透過這些故事及心理分析的內容去尋找「自己人生的意義」。   書中一段
Thumbnail
《活出意義來》這本書的作者維克多·弗蘭克,曾經在二戰納粹集中營中,經歷了如同地獄般的生活,但是在那極度惡劣的環境中,他因為心裡強大而活下來 這本書是他在倖存後的回憶,第一部分書寫在集中營中的經歷和想法;第二部分則是談到意義療法 以下列出書中部分的內容,以及我的一些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