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激 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選擇希望,正因它更難承受

2020/11/09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Between hope and despair
在希望與絕望之間
choose hope:
選擇希望:
it will be harder to bear.
它是更難承受的那一個
—— Boris Novak "Decisions"
—本文有透露劇情,若您擔心影響觀賞心情,請自行斟酌閱讀—
身為銀行家的 Andy 什麼都沒做,卻被判決殺人入獄,接下來的幾十年,他在不知道外遇的妻子與其外遇對象是如何身亡的情況下,背負著殺害兩者的罪名,在鯊堡監獄(Shawshank)裡生活。監獄裡的生活是什麼樣子呢?距離監獄與受刑人遙遠的我們能夠想像嗎?我並不知道那是什麼樣的生活,僅能由電影窺知一二:每天在固定時間做固定的事,每天同樣景色、同樣遭遇、同樣人,只管接受命令、指派的工作與無法抵抗的審判或制裁,生活的些微樂趣僅能依靠自己琢磨,沒有別的,只有沒有盡頭的刑期。如陳列當年因白色恐怖入獄而寫下的獄中書〈無怨〉這樣描述:
一個老犯人說,除了睡覺和吃飯之外,不要再看其他和想其他。我懂得他的意思。行人、屋宇、遠處山腳下南下北上的火車等等全然和我們無關,生命裡的某些東西已經中止或完全死去,勢必隨感受而來的自憐情緒常會把人擊垮,對牆內的生存造成力量的損失,唯有使自己的心境進入心理學家所說的最後的妥協期,接納事實並調整自己之後,才不致於發狂或活得很辛苦。一個盼望能有多久的堅持呢?回憶中的聲色又如何構成一丈見方的空間裡的活動內容?因此,在必要的工作之外,我們學習看書以及不思不想。
在那裡,最好別去想外面的美好,如同 Red 對 Andy 說:"Hope is a dangerous thing. Hope can drive a man insane." 懷抱希望總是帶來更深的絕望。陳列入獄五年而後能寫出「無怨」這般心情,那麼在監獄中二十年、三十年、四十年,甚至無期徒刑的人們呢?Andy 說:「監獄的這些牆很有趣,一開始你恨它,後來你適應它,過了足夠久之後,你就開始依賴它,這就是制度化;他們把你終生關在這裡,把你的生命都拿走了,至少是有用的那部分。」大概不是為了感覺活著而制度化,就是為了感覺活著而投奔死亡
只有Andy不同。

當希望引來絕望

Andy 這一批受刑人進到鯊堡監獄時,Red 與夥伴們開賭盤,賭誰會最先崩潰,Red 看一臉書生氣的 Andy,就賭他。但 Andy 一聲不吭,幾天過去皆是如此。Red 算是鯊堡監獄的老成員了,他已經多次申請假釋仍被駁回,委員總是問他改過自新了嗎,他一貫地回答:是的。但是否真的改過自新並非能否假釋的依據,在監獄裡,大概與在軍隊裡的情況有些相似,沒什麼是你自己能決定的。
Red 已是個悉知監獄生態,還能偷渡引進許多東西的人了,Andy 的小錐子與麗泰海華絲的海報就是這麼來的,他與一般的受刑人不同,要的不是菸。Andy 的行為與言談都和許多囚犯不同,他雕刻著石子,在典獄長的要求下協助洗錢,每周寫信為鯊堡監獄爭取圖書,甚至爭得一筆可以重建圖書室的錢。他教導年輕的受刑人 Tommy,讓他考取了同等學歷,這些事情在 Andy 來到之前從未發生過,他讓 Red 一夥人喝到了冰啤酒,他讓「費加洛婚禮」的歌聲流瀉在鯊堡監獄,他讓 Red 幾乎害怕地重新感受到什麼叫做「希望」
害怕因為這是不夠的。即使在監獄裡能做的比想像更多,但這是不夠的。Red 依然沒能被假釋,而已經在監獄度過大半輩子的 Brooks(老布)獲得假釋,卻終究結束了自己的生命,在監獄裡五十年的歲月,老布沒有別的生活目的了,外面沒有朋友也沒有可以回去的家,在外頭生活依然是別人的,不會是自己的,在那裡老布找不到活著的理由。
Get busy living, or get busy dying.
不是忙著活,就是忙著死。這是人生,只是這裡面還有無希望的成分罷了。Andy 創造了希望,卻也引來更大的絕望。當 Tommy 告訴他,一名罪犯自言殺害了一個高爾夫球教練和一個女人,那描述恐怕就是他的妻子與其外遇對象,Andy 覺得自己獲得了逃離的希望,他激動地告訴典獄長,可是典獄長怎麼可能讓他如願呢?他若離開了,還有誰能幫典獄長完美地洗錢呢?於是 Andy 被獨自禁閉,Tommy 被殺害。

掙脫的力量來自希望?絕望?或堅忍?

當時我曾思考,Andy 最後逃獄成功和他能否「忍」有關,可是現在想想,在監獄裡他們豈有不能忍的可能?一時的不能忍,就是等著更嚴重的侮辱和威脅,就是Tommy 的死。或許如蘇軾〈留候論〉論述張良的成功與「忍」有關,可是若「忍」是一種胸襟,「忍」是為了等一個時機,那還得擁有相應的智慧,否則「忍」就無別於制度化,無別於錯失。若 Andy 不是一位知識分子,他若沒有「知識的力量」,忍一時、忍多年又能帶給他什麼呢?什麼都沒有。不會有自由,不會有希望,不會有清白。
我不禁想,讓 Andy 最終逃獄成功的動力真的源自於他從未放棄的希望嗎?或者其實來自於 Tommy 的死亡帶給他的絕望呢?恐怕很多時候,絕望的力量比希望更強大,而令人畏懼。因為絕望可以讓人連性命都忘記,無論是自己的性命,或是他人的性命。Andy 難道沒想過,他可能會失敗嗎?當他逃出去,嚐到雨水,看見海,他是否也曾想過,其他許多無處可去,沒有知識力量的受刑人可能一輩子都無法真正逃離命運的牢呢?
重獲自由的時刻
Andy 用監獄裡的廣播放送歌劇給所有人聽見後,和 Red 有一段對話——
「你曾感受過這樣的音樂嗎?」
「我年輕時吹口琴,現在沒興致了,在這裡也沒意義。」
「就是在這裡才有意義,有音樂我們才不會忘記。」
「忘記什麼?」
「世上有些地方,是石牆關不住的。在人的內心,有他們管不到、拿不走的東西,完全只屬於你。」
「你指什麼?」
「希望。」
看著黑膠唱片的Andy

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

Andy 說,是「希望」。希望是只屬於我們自己,存在於我們心底,沒有人可以奪走的。Red 最後讀到 Andy 的信,他也寫著:
Hope is a good thing, maybe the best of things, and no good thing ever dies.
希望是美好的,也許是人間至善,而美好的事物永不消逝。
Andy 是如此相信著希望,而活過了那二十年的監獄生活,是的,希望會引領人們前進,希望會讓人們不放棄自己的任何可能。在《X戰警:未來昔日》中,X教授的一段話令人印象深刻:
The greatest gift we have is to bear their pain without breaking and it comes from your most human part – HOPE.
人唯一不被擊倒的可能,就是承受痛苦,懷抱希望。Andy 就這麼做了,但絕不是每個人都能聽聽這些便能做到,因為當希望一次又一次地被剝奪,剩下的就只有絕望,在那個關頭,要堅持希望比起放棄難上許多。對我而言,剛看完《刺激1995》(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時我心中充滿希望,覺得這真是一部激勵人心的電影,但當我想起世界上許多與絕望共存的人們,總好奇若是他們來看這部電影,會做何感想?會不會引發的不是希望,而是更深的絕望?想到這裡,我心裡總有些難受。若「希望」對人來說是如此重要,我們為何時常在消磨他人的希望,而非給予他人希望呢?
Andy 所做的一切,就是帶給 Red 與鯊堡監獄中的受刑人希望。即使 Andy 改變不了制度,但他仍曾點燃了希望,讓不相信自己的 Tommy 通過考試,讓 Red 選擇了和老布不一樣的結局。當 Red 選擇坐上巴士,應該也像 Andy 鑿開牆壁時一樣,心臟劇烈地跳動,因為那是活著的證明
我們只是靈長類動物中的其中一種,生活在一個很小的星球上,而它繞著一個很普通的恆星公轉,除此之外,它只是千萬億個星系中的其中一個,但是,自從人類文明誕生以來,人類一直渴望了解,世界潛在的法則,關於那些特別的,宇宙邊界的樣貌,有什麼比沒有邊界更特別的嗎?那就是人類的努力,也應該是沒有邊界的。我們,不管生活上有多少困境,總該有一件事是你能夠做,且能夠成功的。有生命的地方,就有希望。——史蒂芬‧霍金
這就是「希望」。即便懷抱希望如此不易,我們仍能試圖成為給予他人希望的人。
46會員
28內容數
用心感受來自電影無可限量的光,以文字顯影在此。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