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信念決定故事如何被述說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9 分鐘
raw-image

不在場的真相揭露暗面

如果看過《名偵探柯南》,想必對命案發生時常見的偵辦推理過程不陌生。然而沒有目擊證人,嫌疑人表現自然亦無不在場證明,也找不到凶器或足夠證明死因的證據,就算是柯南,恐怕也難以找出真相。

《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圍繞著這樣的命案,但核心並不是懸疑,觀眾自然想知道死者真正的死因,不過《墜惡真相》全無懸疑電影常見的吊胃口或翻轉真相,而是非常平實的讓被告、相關證人、律師、檢察官與專家們陳述自己的見解,在法庭試圖剖析(anatomy)這場墜落身亡的案件,同時揭開夫妻關係與家庭的陰暗面,赤裸地暴露在眾人面前。

電影的開端,是在充滿暖意的木造小屋裡,失明的男孩替可愛的牧羊犬洗澡,女主角桑德拉(Sandra)和前來訪問的年輕女性柔伊(Zoé)窩在沙發,偏離訪問主題的閒聊,忽然突兀的音樂響起,音量大到壓過兩人聊天的聲音,桑德拉說是丈夫山繆(Samuel)在樓上播放的,建議擇日再訪談,柔伊帶著略為掃興的表情離開,從她的視角看見失明的男孩剛牽著牧羊犬史努比(Snoop)出門,桑德拉則在二樓陽台目送她離去。下一幕是男孩丹尼爾(Daniel)與牧羊犬史努比靜靜在雪地散步,折返回家時,史努比率先向前跑走,鏡頭隨著丹尼爾帶到雪地上一動也不動、留有血跡的山繆。

牧羊犬史努比(Snoop)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狗狗獎」

牧羊犬史努比(Snoop)獲坎城影展「金棕櫚狗狗獎」

這開頭確實懸疑,卻已經沒有更多線索。法醫無法決斷,現場物證不足,法庭上兩位血跡噴濺專家各有說法:極可能是他殺,或者,極可能是自殺或意外墜樓。欠缺決定性的證據,檢察官與律師的說詞走向爭論「殺人動機」與「自殺意圖」是否存在,然而動機和意圖都藏在人們內心,無法被看見,該如何證明?

我欣賞這部電影的地方,正在於它其實很容易理解。沒有複雜的劇情,也沒有過於深奧的概念或隱喻,而是藉由具真實感的台詞和演員演出,剖開人心的複雜與多面性。

單向詮釋與單一故事的危險性

山繆身亡前一天,與妻子桑德拉在開放式廚房旁大吵一架。播放出他偷偷錄下的音檔後,證人指控最後玻璃破碎與搥打的聲音,加上山繆沈痛的低吼,是桑德拉打了山繆。桑德拉反駁那是山繆崩潰摔了碗盤,搥牆自傷,她只搧了一巴掌。

不在場的人,根據自己的相信和預設立場,詮釋每個聲音與現象,這也透露在檢察官的提問中。檢察官問被告桑德拉:「妳是否怨恨山繆?」卻沒有人問她是否愛著山繆。

觀點引發的感受差異更在夫妻爭吵的那場戲表露無遺。那場爭執之所以真實,之所以揪心,正在於觀眾會驚覺從他們各自的視角來看,山繆與桑德拉的說詞似乎都很「合理」。山繆指控桑德拉逼迫他不得不做的事情,在桑德拉眼中只是山繆自己的選擇。對於花多少時間陪伴兒子、用哪一種教育方式、要住在哪裡還有家庭經濟問題由誰來扛,每個問題都有部份的事實,與大量的詮釋。誰到誰的地盤,誰為誰犧牲?每個結果是出於一種選擇,還是委屈妥協?誰只想到自己,又是誰把自己塑造成受害者?

當他們的痛苦與憤怒強烈得如此「真實」,我們或許都不禁同情與同理,如山繆的精神科醫師相信山繆因桑德拉而痛苦,但若我們改為聽桑德拉訴苦,可能得到完全不一樣的結論。

 女主角桑德拉(Sandra),由 Sandra Hüller 飾演,演技超群

女主角桑德拉(Sandra),由 Sandra Hüller 飾演,演技超群

於是桑德拉說:「那個錄音不是真實(reality),它或許是一部份,它或許看來像是無可反駁的證據,但事實上那扭曲了一切。」其實我們的生活沒有全然的真實,卻到處都是獨立的事件,某一時間與場景的切片,某人某刻的情緒與想法。它們都分別存在,甚至如此有份量,讓我們更難以拼湊與理解全貌。

該如何理解既愛又恨?既受害又加害?既慷慨又自私?既虛假又真實?桑德拉承認自己曾怨恨山繆,但她也對兒子表達「如何證明我愛他」的艱難。更不用說語言如此不精確,我們的用詞往往已經包含的主觀判斷(法庭戲提到法文的「自殺 suicide」的涵義包含自殺成功,「勾引 séduire」也包括多種意思,以及山繆用「掠奪」和「偷」談妻子出書用了自己的大綱,都與語言隱含的詮釋有關)。

小說家 Chimamanda Adichie 在 TED 曾以「單一故事的危險性」為題演說

……這些故事造就了我,但如果我堅持只寫這些故事,就簡化了我個人的生活經歷,也忽略了同樣造就我的其他故事。 單一故事會造成刻板印象,而刻板印象的問題就是——它們並非不正確,而是不完整,讓一個故事變成唯一的故事。
當然,非洲充滿苦難 有很嚴重的,像是剛果可怕的強暴事件。有很悲傷的,像是奈及利亞有五千人搶一個職缺。但也有其他美好的故事,述說它們,也是同等的重要。
我總覺得要完全的了解 一個地方或是一個人,不去了解全部的故事,是不可能的。 述說單一故事的後果是人們的尊嚴被奪去,讓我們看不到人類的平等。只強調我們有多麼不同,而不是我們的相同處。

我認為《墜惡真相》試圖讓人們去面對自己如何述說單一的故事,如何在內心僅憑單一故事評斷他人,簡化一切,只為了讓自己輕鬆一點。

記憶形塑於信念

意外失明的少年丹尼爾(Daniel),由 Milo Machado-Graner 飾演

意外失明的少年丹尼爾(Daniel),由 Milo Machado-Graner 飾演

電影中的另一要角是桑德拉與山繆的兒子丹尼爾(Daniel),年僅 11 歲的男孩,面對父親突然離世,真相撲朔迷離,法庭上揭露越多父母的狀況,他的內心越加動搖,不清楚父親經歷過什麼,也不知道能否相信母親。最終丹尼爾請求向瑪吉(Marge,負責維護丹尼爾的法律權益,避免他的證詞受他人影響)請求協助給予建議,而有了這段對話:

Marge:「其實當我們欠缺判斷事情的元素,但無法承受這個欠缺時,我們能做的只有決斷(decide)。你懂嗎?為了跨越疑問,有時候我們必須做的就是做出偏向一方而非他方的決定。當有兩個選擇,但你需要相信其中一個,你必須選擇(Since you need to believe one thing but have two choices, you must choose.)。」
Daniel:「所以你必須發明出自己的信念(invent your belief)?」
Marge:「嗯……某種程度上是這樣。」
Daniel:「所以這代表當我不確定……而你說我必須假裝我確定?」(So that means, I’m not sure… and you’re saying I have to pretend I’m sure?)
Marge::「不,我說的是做出決定(decide)。這之間不同。」

我想,瑪吉所謂的「決定(decide)」,是決定自己要相信什麼,也是決定自己未來的日子要用什麼樣的眼光活著

打從一開始,丹尼爾的行動與證詞就出現矛盾與疑點。為何幫史努比洗澡後,又再出門遛狗?為何聲稱在家外聽見父母平靜的對話,而後又表示記錯了?其實這個狀況沒有想像中那麼奇怪,專供記憶相關研究的心理學家 Elizabeth Loftus 曾在 TED 分享她的發現

美國有一項計畫顯示, 搜集到的資訊證明 有 300 名無辜的人, 300 名被告受到莫虛有的指控。……現在 DNA 鑑定已經證實他們其實是無辜的, 分析那些案子後發現 其中有 3/4 的人 都是由於錯誤的記憶、 錯誤的指證記憶而被誤判。
在一次研究中,我們給受試者看模擬的意外場景, 然後問他們: 這兩台車碰撞的時候速度有多快? 然後再問其他人: 這兩台車猛烈撞擊的時候速度有多快? 如果我們用的是「猛烈撞擊」的問句, 目擊者會回答的車速較快。 如果我們用的是「猛烈撞擊」的問句, 會讓受試者更傾向回答, 他們在意外場景中看見碎玻璃, 但事實上根本沒有碎玻璃。

她的結論是:

我們的記憶是可建構的, 是可以改造的。當你提供給人們錯誤的資訊, 是他們可能有過的經驗, 你可以扭曲、誤導或改變他們的記憶。
只因為有人告訴你某件事, 而且他們很確信的告訴你, 只因為他們說了很多細節, 只因為他們在說的時候帶有情緒, 並不代表這件事真的發生過。我們無法確實地分辨真實與錯誤的記憶, 我們必須自己證實。

那麼,過了一整年,經過各種專家調查都無法證實真相的狀況下,丹尼爾可以怎麼做?或許,他最終真的編造了記憶,如那段父親在車上對他說的話,以丹尼爾的聲音播送在觀眾眼前。有些人認為那是為了他的母親,但我認為那核心是為了他自己的心靈——父親一直在自己面前隱藏著許多情緒,試圖像個好父親,這樣一路來到臨界點,而母親也無能為力——這是唯一能保全男孩自身心靈的解釋

就像電影中幾次閃現的舊照片,快樂的笑是曾經出現過的真實,卻也只是全貌中的一瞬

就像電影中幾次閃現的舊照片,快樂的笑是曾經出現過的真實,卻也只是全貌中的一瞬

電影中幾次閃現的舊照片,他們曾經快樂的笑是真實的,卻也只是全貌中的一瞬。事後回想起任何片刻,都隨著某種信念或決定轉化為一種說故事的方式,甚至可以變成虛構的記憶。每個人都可以是小說家,改編自真實故事,如有雷同純屬巧合。有時那信念很膚淺,如節目主持人說「小說家殺了自己的丈夫」比較有看頭;有時那很深沈,服膺了內在的渴望,無論是為了救贖自己,或是期望他人的拯救。

我很感謝《墜惡真相》讓我再次直面並反思這一切。


內容總結
墜惡真相
5
/5
avatar-img
46會員
29內容數
用心感受來自電影無可限量的光,以文字顯影在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凱特茅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走進戲院前,我先向同行的家人打了預防針:「聽說不太好懂喔!看的時候就不要太糾結於『為什麼』了。」觀影後我想這樣的預備是對的,時常對電影情節有疑惑的家人也說好看,想必是我們都沉浸在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創造出來的動畫世界,感受角色的情緒與情感,而不只是用大腦理解本來就不一定有邏輯的事物。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hristopher Nolan)的第一部人物傳記類電影,也是諾蘭的作品中文戲最多的,在這樣的第一次就選擇談「原子彈之父」、「美國普羅米修斯」,想必非常挑戰,因為必須面對其中的爭議與複雜性。
是枝裕和與坂元裕二合作的新作《怪物》,有著是枝裕和電影常見的家庭元素,及其一向細膩的鏡頭,卻運用了過往作品不同的敘事手法。乍看或許類似某些懸疑片,實則與《怪物》闡述的故事相契合,才能烘托出有別於其他電影的厚實情感,與引人省思的後座力。
知名電影《進擊的鼓手》、《樂來越愛你》、《登月先鋒》的導演 Damien Chazelle,時隔近五年推出新作《巴比倫》(Babylon),雖然片中隻字未提「巴比倫」,不過只要稍加對照巴比倫帝國的歷史傳說,就能理解片名的涵義。
《媽的多重宇宙》上映後大受好評,討論熱度極高,觀影過程中歡笑不斷,尾聲亦有人淚流不止。電影中有非常多安排會讓觀眾OS「怎麼這麼鬧」、「這也太荒謬」,然而「接納荒謬」正是被蘊藏在主旨中的一部分,電影運用看似很鬧的一切讓我們省思存在、價值觀、接納與同在的意義……
《美國女孩》是一個熱愛美國的女孩,與她的母親、妹妹一起回到台灣,重新見到父親之後的故事。返回台灣落地的那刻開始,故事的張力便已隱隱顯現:夢想與美好不復以往,死亡的恐懼近在眼前,一家人該如何安放己身?導演選擇專注呈現一家四口各自與互動的樣態,一切非常真實自然而觸動人心。
走進戲院前,我先向同行的家人打了預防針:「聽說不太好懂喔!看的時候就不要太糾結於『為什麼』了。」觀影後我想這樣的預備是對的,時常對電影情節有疑惑的家人也說好看,想必是我們都沉浸在宮崎駿與吉卜力工作室創造出來的動畫世界,感受角色的情緒與情感,而不只是用大腦理解本來就不一定有邏輯的事物。
《奧本海默》(Oppenheimer)是克里斯多福.諾蘭(hristopher Nolan)的第一部人物傳記類電影,也是諾蘭的作品中文戲最多的,在這樣的第一次就選擇談「原子彈之父」、「美國普羅米修斯」,想必非常挑戰,因為必須面對其中的爭議與複雜性。
是枝裕和與坂元裕二合作的新作《怪物》,有著是枝裕和電影常見的家庭元素,及其一向細膩的鏡頭,卻運用了過往作品不同的敘事手法。乍看或許類似某些懸疑片,實則與《怪物》闡述的故事相契合,才能烘托出有別於其他電影的厚實情感,與引人省思的後座力。
知名電影《進擊的鼓手》、《樂來越愛你》、《登月先鋒》的導演 Damien Chazelle,時隔近五年推出新作《巴比倫》(Babylon),雖然片中隻字未提「巴比倫」,不過只要稍加對照巴比倫帝國的歷史傳說,就能理解片名的涵義。
《媽的多重宇宙》上映後大受好評,討論熱度極高,觀影過程中歡笑不斷,尾聲亦有人淚流不止。電影中有非常多安排會讓觀眾OS「怎麼這麼鬧」、「這也太荒謬」,然而「接納荒謬」正是被蘊藏在主旨中的一部分,電影運用看似很鬧的一切讓我們省思存在、價值觀、接納與同在的意義……
《美國女孩》是一個熱愛美國的女孩,與她的母親、妹妹一起回到台灣,重新見到父親之後的故事。返回台灣落地的那刻開始,故事的張力便已隱隱顯現:夢想與美好不復以往,死亡的恐懼近在眼前,一家人該如何安放己身?導演選擇專注呈現一家四口各自與互動的樣態,一切非常真實自然而觸動人心。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即便以現代的觀點來看,知名指揮家伯恩斯坦的情感生活,也不容易為主流價值所接受,但他無論是對妻子費莉西亞,還是對同志愛侶柯斯藍,都是有情有義。感情的事,不適宜用道德,去做絕對的黑白論斷,親密關係裡,各人有各人的功課,能夠無愧於己,無愧於每段關係,應該就是力所能及的最好結局了。 婚內出軌是很多女性
以前都覺得道別是在路上看到那個熟悉的人,你會走上去跟他說,這些年你有多思念、發生了多少事,好不容易終於又遇見了。但長大才發現,原來有一種再見是當我看見你過得很好,我也有了新生活,就讓我們繼續好好生活,不打擾真的是溫柔?這部電影給長大挺好的禮物,學會失去、學會重新擁有新的關係、學會道別。
滯留生 The Holdovers(2023) Director:Alexander Payne 喜歡《滯留生》致敬70年代的片頭,看第二次比第一次還喜歡,整部片嘗試在既定的校園片框架中,玩出的新的高度,甚至感覺有機會成為新一代的聖誕經典電影,劇中幾為毫不相關的孤單角色在聖誕節彼此相擁的細膩情
沒有想到一部沒台詞的電影,帶來的感受卻如同千言萬語般,那些放心裡的回憶,已經被它悄悄地轉譯成幸福。
最後一次的〈September〉令人心傷卻又欣喜。心傷可能是因為,你曾經也是那隻弄丟了珍貴寶藏的寂寞小狗,或者你是那隻無法為自己的去留選擇的機器人;欣喜則是因為,你在弄丟了什麼,又被什麼人給弄丟之後,終於能理解愛一個人,也可以只是靜默無為地,在一旁看著。
一場離奇死亡事件,妻子成了唯一的嫌疑犯,而目擊證人竟是視障的兒子和一隻導盲犬。法國電影《墜惡真相》(Anatomy of a Fall),奪下去年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本文將著重分析「真相」如何在這部電影裡被解剖(Anatomy),以及一段甜蜜的婚姻關係何以失衡,終至墜落(Fall)。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椿離奇的墜樓命案,妻子被檢方起訴為謀殺她丈夫的嫌疑犯,法庭攻防之間,這對夫妻長久以來相處的齟齬不合昭然若揭,妻子的性情與形象意外受到審判;全程參與聽證的兒子,對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一夕改觀,在逐漸浮上檯面的證據與保護母親之間開始感到迷惘,他們的母子關係也正搖搖欲墜,一場人工的真相正重新被構建。
Thumbnail
《墜惡真相》的劇本無懈可擊,兩個半小時長的故事節奏井然有序,多次的庭審戲碼毫不拖宕,原告被告兩方攻防戰在成熟的對白下顯得更劍拔弩張。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比起原文片名《Anatomy of a Fall》(墜落的解剖),我更喜歡台譯的片名《墜惡真相》:夫妻關係的墜落、親子關係的墜落、社會風氣的墜落,一切都往惡的方向去,沒有事實,只有選擇介入下的真相。
Thumbnail
一開始以為只是個普通的推理作品, 沒想到其實是富有深意的一場哲學思辯, 「真相」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第96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x2023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Netflix新上線❗️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跨入 2024 一段時間,至今回想,法國電影《墜惡真相》依然是我 2023 一整年看到最令人驚艷的作品。一場墜樓,震動的不只是婚姻關係或性別角色的討論,更關乎何謂真相,與「真相是否存在」的探討原文片名《Anatomy of a Fall》中,讓我駐足許久的字是 Anatomy──解剖,剖析
Thumbnail
於是在釐清關係人外層司法與科學如何看待一個死亡事件之後,進入到了就算解剖也無法得知的人類情感狀況。《墜惡真相》遊走在公眾的,帶有功能性價值判斷,與夫妻不為人知的相處狀況,敘事如同穿針引線在內(當事人與死者關係)外(法院證據判斷)穿梭。
Thumbnail
《墜惡真相》雖屬推理電影,但並非聚焦於「誰是凶手」,而是透過事件重演和數次開庭,讓觀眾拼湊案發「過程」的拼圖,釐清事件的真相。本片以兩個主場景—家和法院拍攝,成功透過演員不俗的演技和交互詰問的對手戲讓觀眾痴迷。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一椿離奇的墜樓命案,妻子被檢方起訴為謀殺她丈夫的嫌疑犯,法庭攻防之間,這對夫妻長久以來相處的齟齬不合昭然若揭,妻子的性情與形象意外受到審判;全程參與聽證的兒子,對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一夕改觀,在逐漸浮上檯面的證據與保護母親之間開始感到迷惘,他們的母子關係也正搖搖欲墜,一場人工的真相正重新被構建。
Thumbnail
《墜惡真相》的劇本無懈可擊,兩個半小時長的故事節奏井然有序,多次的庭審戲碼毫不拖宕,原告被告兩方攻防戰在成熟的對白下顯得更劍拔弩張。
Thumbnail
《墜惡真相》所關注的主題,遠遠不止於真相的曖昧性,更包含背後各種關係的角力,或許是性別結構,也或許是親密關係,以及在這一次次的角力當中,每個人做出的決定、得到的被決定,怎麼緊扣各自的生存姿態與需求。在這些角力裡,透過電影可以進一步確定的是:審判始終關於未來,它不僅是一個人為何會死的事後解析。
Thumbnail
比起原文片名《Anatomy of a Fall》(墜落的解剖),我更喜歡台譯的片名《墜惡真相》:夫妻關係的墜落、親子關係的墜落、社會風氣的墜落,一切都往惡的方向去,沒有事實,只有選擇介入下的真相。
Thumbnail
一開始以為只是個普通的推理作品, 沒想到其實是富有深意的一場哲學思辯, 「真相」到底是個怎樣的概念呢? https://dyonepodcast.soci.vip/
Thumbnail
第96屆奧斯卡最佳原創劇本獎x2023坎城影展金棕櫚大獎❗️Netflix新上線❗️
Thumbnail
但事實既然是主觀的,我們又該如何取捨?證據(Evidence)。電影的進行方式讓所有觀眾都像故事裡頭的角色一樣,角色知道多少,作為觀眾的我們就知道多少。既然裁判是依照證據所能證明的事實得出,那這個故事裡頭的證據又說了什麼?
Thumbnail
跨入 2024 一段時間,至今回想,法國電影《墜惡真相》依然是我 2023 一整年看到最令人驚艷的作品。一場墜樓,震動的不只是婚姻關係或性別角色的討論,更關乎何謂真相,與「真相是否存在」的探討原文片名《Anatomy of a Fall》中,讓我駐足許久的字是 Anatomy──解剖,剖析
Thumbnail
於是在釐清關係人外層司法與科學如何看待一個死亡事件之後,進入到了就算解剖也無法得知的人類情感狀況。《墜惡真相》遊走在公眾的,帶有功能性價值判斷,與夫妻不為人知的相處狀況,敘事如同穿針引線在內(當事人與死者關係)外(法院證據判斷)穿梭。
Thumbnail
《墜惡真相》雖屬推理電影,但並非聚焦於「誰是凶手」,而是透過事件重演和數次開庭,讓觀眾拼湊案發「過程」的拼圖,釐清事件的真相。本片以兩個主場景—家和法院拍攝,成功透過演員不俗的演技和交互詰問的對手戲讓觀眾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