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咖啡聊音樂】寒冬下的俄國詩歌(Mischa Maisky:Vocalise)
方格精選

【喝咖啡聊音樂】寒冬下的俄國詩歌(Mischa Maisky:Vocalis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大提琴的大小,和一個成人的身體相近,因此演奏時共鳴起來,頗像是人在歌唱那般,竟然與人的聲線、喉頭抖動有著微妙微肖的同感。

這張由大提琴大師Mischa Maisky所錄製的現場演奏藝術歌曲專輯《Vocalise》,改編了俄國作曲家Glinka、Tchaikovsky、Rachmaninoff、Rimsky-Korsakov和Rubinstein等人的藝術歌唱作品。

今天喝咖啡,聽這張《Vocalise》

今天喝咖啡,聽這張《Vocalise》

曲目:(頭、尾兩首為現場觀眾鼓掌聲)

2~5為Glinka所作;
6~10為Tchaikovsky所作;
14~16為Rimsky-Korsakov所作;
20~21為Rachmaninoff作。

其餘穿插多位俄國作曲家的作品,Maisky有意藉由這場音樂會實況當中所安排的曲目,來讓西方音樂界更廣泛地認識俄國的音樂作品。

像是一般人比較不熟悉的Dargomizhsky(第11首)、Gurilyov(第23首)等作曲家,其實他們的作品也非常美。

Maisky在音樂會上征戰無數,演奏過數百次輝煌磅礡的協奏曲,但他卻常常回過來演奏小品。除了這次的俄國藝術歌曲改編為大提琴以外,Maisky先前也演奏了改編自舒伯特的藝術歌曲,還有佛瑞、布拉姆斯、孟德爾頌等人的作品,在在顯示出Maisky對於細膩音色的雕琢功力。

讓我們開啟冬天的暖爐,躲在被窩或毛毯裡,聽著這張專輯,挑一本喜歡的書,就這樣冬眠下去吧!



Mischa Maisky:《Vocalise》

Mischa Maisky:《Vocalise》

對了,可別因為這張專輯而以為Maisky是俄國演奏家。他和小提琴大師基東.克萊曼(Gidon Kremer)一樣,都是拉脫維亞人。後來Maisky逃離鐵幕,成為以色列移民,現在居住在比利時。


如果您喜歡我們的內容,歡迎您贊助我們,或是成為「讚賞公民」,並按下下面的「Like」5下,來支持我繼續寫作喔!謝謝您!

avatar-img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696會員
456內容數
從大提琴出發,在音樂的旅途上陪伴著你!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嵐音社的音樂沙龍 的其他內容
除了編寫出來的部分讓人驚艷,要怎麼讓薩克斯風的部分留白,完全交給Stan Getz即興?而Stan Getz在首次與這樣前衛的創新作品合作當下,又要如何迅速理解作曲家所冀望的情感與音樂張力?無論如何,這張專輯已經成為經典,兩人的絕妙合作傳為佳話。
John Coltrane所創造的宇宙冥想式音樂風格,使得自由爵士變得更加個人化。這風格的音樂,欣賞重點不在於「怎麼做」、「好不好聽」、「分析和弦與節奏」,而是將整體音色視為一幅幅冥想中所產生的幻象。
這三位演奏家,在絕佳默契之下,為我們演奏一首又一首獨具風味的樂曲,彷彿在風吹沙與海市蜃樓之間,發現了荒漠中頹圮的牆垣之下,仍然有一珠甘露,像是寶石般珍貴、閃閃發亮。
舒服的三人輪流吹奏,再加上最後小號手Dizzy Gillespie再度獻唱,漫步在秋天的都市街頭最適合不過。
而對於初次嘗試爵士樂的朋友們來說,我認為Ben Webster的吹奏容易吸收,但又有紮實的內涵,不像現代某些輕音樂或Smooth Jazz當中那樣只強調舒服的「濫情」,卻毫無靈魂。
舒伯特是藝術歌曲之王,「鱒魚」後來被舒伯特重新寫成了鋼琴五重奏;「死與少女」也被寫成了弦樂四重奏。不只是「藝術歌曲」,舒伯特的室內樂作品在古典樂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只可惜他有生之年,一直只能做個害羞的「貝多芬粉絲」,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取暖。
除了編寫出來的部分讓人驚艷,要怎麼讓薩克斯風的部分留白,完全交給Stan Getz即興?而Stan Getz在首次與這樣前衛的創新作品合作當下,又要如何迅速理解作曲家所冀望的情感與音樂張力?無論如何,這張專輯已經成為經典,兩人的絕妙合作傳為佳話。
John Coltrane所創造的宇宙冥想式音樂風格,使得自由爵士變得更加個人化。這風格的音樂,欣賞重點不在於「怎麼做」、「好不好聽」、「分析和弦與節奏」,而是將整體音色視為一幅幅冥想中所產生的幻象。
這三位演奏家,在絕佳默契之下,為我們演奏一首又一首獨具風味的樂曲,彷彿在風吹沙與海市蜃樓之間,發現了荒漠中頹圮的牆垣之下,仍然有一珠甘露,像是寶石般珍貴、閃閃發亮。
舒服的三人輪流吹奏,再加上最後小號手Dizzy Gillespie再度獻唱,漫步在秋天的都市街頭最適合不過。
而對於初次嘗試爵士樂的朋友們來說,我認為Ben Webster的吹奏容易吸收,但又有紮實的內涵,不像現代某些輕音樂或Smooth Jazz當中那樣只強調舒服的「濫情」,卻毫無靈魂。
舒伯特是藝術歌曲之王,「鱒魚」後來被舒伯特重新寫成了鋼琴五重奏;「死與少女」也被寫成了弦樂四重奏。不只是「藝術歌曲」,舒伯特的室內樂作品在古典樂中也佔有一席之地,只可惜他有生之年,一直只能做個害羞的「貝多芬粉絲」,在自己的朋友圈裡取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