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數字籃球?顏色戰術?動物隊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7 分鐘
籃球場上有很多戰術代號,但這麼多戰術、這麼多代號,球員跟教練怎麼記得起來?
最常見的就是用數字系統或是顏色系統。舉例來說,假設全場防守的代號是 4,四分之三場防守是 3,那半場防守那就是 2。要植入一些變化的話,就在第二個數字上做文章,像是加上 2,就代表包夾,那麼 42 就是全場包夾,22 就是半場包夾。如果加上 1,就代表盯人防守,像是半場盯人防守就是 21,舉一反三就很容易理解。當然也可以用數字來區分盯人防守或是區域防守,比如說盯人防守系統是 1,區域防守系統是 5,51 就是 1-3-1 區域防守,53 就是三二區域防守,52 就是二三區域防守。諸如此類,只要你抓到邏輯,那數字系統並不太難理解。其實這些都不是什麼大學問,只要教練設定得有邏輯,球隊內大家方便溝通就好。
舉個實例來說好了。北卡的 Roy Williams 承接了恩師 Dean Smith 的 scramble defense,這個半場防守系統日後有機會再談,但他們的代號邏輯是這樣的:22 是半場盯人(暗號:單手高舉拳頭),32 是球一運過半場,對運球者立刻包夾(暗號:雙手打開高舉),42 就是球一傳過半場,立刻對第一個持球者包夾(暗號:雙手高舉拳頭)。這當中,第二個數字是戰術發動點,2 是半場、3 是四分之三場,全場就是 4。以 Roy Williams 的習慣,北卡執行的比例通常是 3:1:1-三個回合守半場盯人、一個回合守 scramble defense、一個回合守區域防守。甚至可以增加一些複雜性,如果進攻時沒有投進,那就是衝回半場,然後在中場找人,這就是半場盯人(22),如果罰球進他們可能會用 33、44、或是 43,這都可以在賽季當中修改。
Dean Smith 就用得更繁複一些,像是他常常用 23 接 32 或是 42。30 則是他的 run and jump 防守系統,當沒有攻進或是罰球沒進之後,通常就會用 20。如果罰球罰進了,他常使用 33(不 deny 接球者,但當接球者一運球時就包夾),或者是 24(deny 接球者)接 42。44 則要 deny 接球者,然後發進來後包夾第一傳。43 則當發後場的邊線球時是個奇招,守發球的人直接去包夾接球者,或直接用 33,發進來一運球就包夾。
太複雜了吧?!但你有看過美式足球的戰術代號嗎?一長串有名字有顏色又有數字。更不要提棒球了,還要先破解哪一個是 trigger,在那之後打的暗號才是真的。但這就是北卡之所以為北卡,Dean Smith 之所以為 Dean Smith 的原因。
這邊有趣的是,雖然 Roy Williams 曾說過,「我不能教區域防守、也輕視區域防守」,不過當他還在帶領 Kansas 對上 Duke 時,就曾經被也堅持盯人防守的 K 教練用區域防守擺了一道。而後來他回到北卡,雖然依然堅持盯人防守,但慢慢也在防守系統中增添了一些區域防守的使用。
你能夠想像,K 教練在這幾年用過 2-3 區域,甚至是 1-3-1 區域。而 Roy Williams 也用過 2-3 區域,以及 Dean Smith 所流傳的 point zone defense 嗎?不過這是另外很長的一段故事了。這跟現在講到 2-3 區域防守就會想到 Syracuse 的 Jim Boeheim一樣,但大家可能忘了他剛出道時,是使用盯人防守的教練。人總是會改變的。
好了,先忘了這些麻煩的數字吧,我們看看用顏色命名的戰術有哪些例子。
NBA 的老教練 Jim O’Brien 所用的 match-up press 防守就以顏色作為區分。match-up press 是一種很特殊的全場防守方式,最有名的使用者就是 Rick Pitino 和他的大弟子 Billy Donovan,它的特點是在球還沒有發進來前站的是全場區域防守的型態,但當球一發進來,立刻就變成全場壓迫防守。O’Brien 如果喊 white,那就是壓迫發球者,而喊 black 就是不壓迫發球者。但通常來說,守 match-up press 都會設定在一些情境要轉換成怎麼樣的防守,像是 white 通常用在禁區得分後,black 通常用在外線得分或者是死球的情況下。比如說,身為防守大師的 Rick Pitino 的設定是,如果是跳投,就是全場盯人。如果是禁區出手,那就是 1-2-1-1 全場壓迫。如果是三分出手,那就做半場包夾。
red 一般會用在禁區包夾,blue 則是在 side pick-and-roll 把運球者壓回邊線的防守方式(也有些人稱為 ice / down),gold 則是同樣的進攻戰術執行兩次。
相對於數字命名法,這簡單很多了吧?但別搞錯了,其實教練的戰術數量才是重點,如果當初 Dean Smith 選擇用顏色作為戰術命名法,那就已經不是紅橙黃綠藍靛紫可以解決的了。
還有什麼其他戰術命名方式勒?每一個教練都會用手勢跟場上溝通,畢竟場上實在太吵了,或也不想提醒給對手聽。進攻戰術的手勢可多著了,有的持球者拍拍頭頂就是要執行擋拆戰術,有的拉拉球衣,有的拍拍腿,有的敲敲頭,有的舉拳頭,有的雙手比鑽石,有的比讚,有的比倒讚,有的比比肩膀,有的比手槍,有的拍拍胸口,甚至有些直接把數字比給你看。但最近看比賽時,最有趣的是觀察有些教練總氣急敗壞,青筋直冒,大喊大叫的比著手勢,有些總是溫文儒雅、氣定神閒的打個手勢或偶爾提醒一下。但現在是疫情期間,教練執教都要帶著口罩,我原本以為手勢的溝通會更多,但實際上,教練們共同的動作都是把口罩默默的往下移。
也是有防守戰術的手勢,像是 Texas 大學以 Havoc Press Defense 聞名的總教練 Shaka Smart,double fist 是全場壓迫帶包夾,fist 是全場壓迫但不包夾,diamond 就是全場 1-2-1-1。所以你看他高舉的手勢就知道他們接下來要守什麼。
好的,如果你會看到這裡,那你一定看過「卡特教頭」這部電影。不知道你還記不記得,卡特教頭中的戰術名稱是什麼?一大堆的人名,當然他講了很多故事幫助球員把戰術連結到人名上。
這其實一點都不特別。就連現今的 NBA 中,還是有非常多教練以人名作為戰術的名稱。Iverson cut 大概是其中最鼎鼎大名的,就連在台灣,從 HBL、UBA 到職業隊都可以看到這個戰術的運用。其實起源就是 Allen Iverson 在七六人隊時,利用這種連續的掩護,幫助他在人群中擺脫防守者接球進攻。而隨著時間累積,衍伸出的戰術早就已經不只是給後衛使用的而已的了。中鋒不再是單純的設立掩護者,有更多的高位策應或是低位要球的機會。
Bleacher Report 的作者 Yaron Weitzman 在 2018 年底的時候,寫了一篇趣聞,內容就是在訪問當時的總教練 Brett Brown 有關當時七六人隊的一些戰術代號由來。這當中有提到一些有趣的命名方式,像是以人名的組合,或是知名球員名字來凸顯對手的特性,然後所要採行的因應之道。像是 “Mash” 就代表 Karl Malone 和 Shaquille O’Neal 在湖人時一起設立掩護後,O’Neal 滑向禁區,而 Malone 拉出到外圍。只要一講 Mash,球員們就知道該怎麼執行球隊的策略。
其中還有一些有趣的名詞,像是 Varejao 就已經是弧頂擋拆的代名詞,他喜歡在最後一刻選擇一側設立掩護(flip the screen)。其他像是 Wade Cut, Hamilton Cut 都代表一些特殊的走位方式,是以 Wade 和 Richard Hamilton 的招牌打球模式命名。甚至 Nellie 教練都成了命名的方式。
也有很多戰術是以球隊或地名來命名。這通常是因為該球隊打出了一些經典戰術,然後廣被流傳,因此也就以此為命名。像是 UCLA offense,就是為了紀念 UCLA 大學主帥 John Wooden 的經典進攻陣型。現在你只要一喊 UCLA,所有人都會知道那是什麼樣的走位方式。Carolina Secondary Break 也是,這都是經典到你已經必學的觀念。另外比較知名的像是現在非常流行的 Euro Pick and Roll、Spain pick and roll、Orlando Action、Chicago Action、Boston、The Grinnell System,Princeton Offense 等等,都是你一講,大家都懂的東西。
還有一些命名法是以陣型的樣態為主,最簡單的就是 23 區域防守,直接喊 23,或者是進攻採用 1-4 high post 的隊形,就喊 1-4 high,採 1-4 low post 就喊 1-4 low。或者像是一些堆疊的隊形就會稱作 high stack, low stack。像是經典的 elbow 戰術,就是以兩個長人在 elbow 區塊佈陣聞名。也有一些已經成為經典的小組配合,其實也沒有人會深究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命名,但大家就是積約成俗的沿用下去,像是 pistol、flex、shuffle、rip、loop、zipper、motion strong、motion weak,乃至於 weave、chin、point、ram、veer。這些就像我們在寫程式語言的時候,它有一個固定的架構,你只要講出來我們大家就能對到頻率,無需多做解釋,但你大可在裡面依你的需求大做文章,每個教練的運用自然有巧妙不同。
再來看一些好玩的命名,其實有一些戰術名稱真的會讓人啼笑皆非。
ghost screen,這個是比較新的名詞,但其實這個打法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簡單的說,就是假的 ball screen,你看小牛隊或是熱火隊的比賽就經常出現,長人上前幫持球者假裝做掩護,但並沒有真的要做擋拆,實則迅速拉開(roll 或是 pop),這會讓防守方白忙一場後,使持球者有很好的切入機會。這掩護跟鬼一樣,假的。
brush screen,這個概念其實跟 ghost screen 很像,也有人稱作 blur screen,同樣是對球假掩護的概念,但 brush screen 就有點走在灰色地帶,有時候很像是非法掩護(illegal screen)。他是利用空手切,然後與持球者或要做機會的人同時發動,在半場中某個地方交會後切走,製造防守端的困擾,並沒有真的去做擋人的動作,但就像是剛好巧遇,刷一下,然後形成那個效果。
gaggle,文面上就是鵝聚集在一起的樣子,這個是 Popovich 的經典戰術 motion strong 弱邊常出現的一個配合。但這並不是 Popovich 發明的,早在 Jerry Sloan 的 UCLA offense 中就有這樣的運用。只不過大家常常忘記後面這一段,只記得前面 Karl Malone 怎樣輾壓對手。這個在各個戰術中經常出現,也有很多種型態,只是大家不常聽到這個名詞。
我們先來看看 gaggle 的定義到底是什麼。
The "Gaggle" is positioned on the opposite wing from the ball-screen action. A Gaggle is a flock or grouping of Geese.
"Gaggle" Screen, where the 2nd screener in a staggered double slips the screen, and cuts off the 1st screener's hip.
所以看起來有一些不同的樣貌。不過簡單的說,就是弱邊透過雙擋所製造出的三人組合以及站位。我們以經典的 UCLA 進攻來看什麼是 gaggle screen,弱邊 O3 跟 O4 一同執行 staggered screen,其實這邊就已經可以稱作 gaggle,只是這邊比馬刺隊的更複雜一些,第二個掩護者 O3 繼續利用 O4 往內滑,尋找上籃機會。 一群鴨子聚集在一起,呱呱呱,然後就得分了。
horns,這個大家應該都耳熟能詳,台灣稱作牛角戰術。不過英文裡原始的意思是指動物頭上的兩個彎曲硬角,如果你看加拿大野生的 elk,那種角可能更有代表性一點。這個戰術的落位是兩個長人在 elbow,兩個射手在 corner,然後控球在弧頂。所以也有一些人把 horns 稱為 A set,就是因為發動隊型的樣子。horns 的精髓在於控球後衛如何運用長人的掩護,如果你的控球後衛沒有什麼處理高位擋拆的能力,這個進攻戰術就用處不大。雖然是破盯人的戰術,但也有很多教練用 horns 來破解 3-2 區域防守,但這個戰術的本質就在於控球與長人的擋拆組合,所以如果你的控球後衛沒有攻擊威脅或是傳球技巧,這個戰術的效用就會大打折扣。
鵝群、牛角,還有什麼動物的戰術名稱?有一個很經典的組合,blind pig。這是起源於 Tex Winter 的三角戰術中的一個高位配合,現在通常用在對手強力 deny 鋒線球員的時候。透過中鋒 flash 上到 elbow 接球之後,利用防守者 overplay 的弱點,直接開後門上籃。當然了,這需要中鋒具有傳球技巧,以前國王隊的 Vlade Divac 是箇中高手,像影片中的 Gasol 也是執行這個組合的不二人選。
hawk,這也是個不得不提的戰術,它跟 UCLA Offense 其實很像,不過不同的點在於他的上檔通常發動在弧頂,然後由控球運球到側翼發動。這個戰術是 1970 年代熱血老頭 Hubie Brown 帶領老鷹隊所使用的進攻,然後後來包括 Chuck Daly、Rudy Tomjanovich, Flip Saunders, Eric Musselman 這些教練都很愛用。這是一個比較舊式的戰術,現在也沒有以這個進攻戰術為主體的球隊,但仍然可以在 NBA 和 NCAA 偶爾見到。下面這一段影片,馬刺隊就非常標準的呈現了 Hubie 當年的經典戰術。你可以注意一下弱邊,一樣有前面所提到的 gaggle 組合。如果你在場上看到有球員在比老鷹飛,你可以期待一下他們接下來要做的戰術八九不離十是 hawk。
bulldog 鬥牛犬,這麼可愛的狗也可以成為戰術名稱。這是一個四人組合,弧頂在進行 drag screen 的同時,禁區同時間也跟 drag screen 同方向設立橫擋。這個戰術難以防守的點在於禁區幾乎沒有人可以協防。以下的影片是之前帶過太陽隊的 Igor Kokoskov,這個以設計進攻戰術聞名的歐洲教練,把我們前面所提的 Brush Screen 跟 Bulldog Action 巧妙的結合在一起。這個戰術以前籃網隊也有用過,在去年的 UBA 大專聯賽也有一支名門球隊曾經使用過。
最後來一個 snake,蛇。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陰險?滑溜?都沒錯,名人堂教練 George Karl 一世英明,帶隊成績顯赫,也確實有他的一套,但就是個性太機歪嘴又賤。當年在超音速隊的時候,那時社群網路還沒有這麼發達,大家可能還難窺全貌。但後來在 2011 年帶領金塊的時候,即便戰績長紅,但在媒體前面婊球員,還婊到難搞的 Melo,這可就不得了了。Melo 這個球員,說好聽一點就是江湖氣重,自然有一群人跟隨著。而且當時他還是當紅炸子雞, Karl 老頭跟他不爽的劇碼上演已久,終於把他交易到尼克隊之後,馬上在媒體面前婊他,說他在防守端不努力,而他也懷疑Melo 在尼克會不會改善這種態度。
這下大條了,原本結束的「Melodrama」看起來又死灰復燃,Melo 在他的 tweeter 上寫下「When the grass is cut, the snakes will show.」,這明顯就是衝著 George Karl 而來,因此 Karl 是蛇的稱號不脛而走。隨後包括 J.R. Smith, Ty Lawson, Andre Iguodala, DeMarcus Cousins 都曾經在 tweeter 上諷刺 George Karl 是蛇。
不過,這篇要介紹的是戰術命名。snake 雖然在美語中用來形容人不是什麼好事,但如果談論到控球技巧的時候,snake 是你不得不學習的基本動作之一。這是用在持球者執行擋拆配合時,利用換手變向橫移到禁區中央的動作,對付沉退的禁區防守者,特別是在對手執行 blue 或是 soft 這種中鋒沉退的防守方式時,非常好用。
由於篇幅的關係,到這邊已經超過七千字了,這實在不太符合現在大眾的閱讀習慣。如果你看到這裡,不是直接滑到底,就是重度的籃球迷,但無論如何我都非常的感謝你,也期待各位會有迴響,或是告訴我你想要看什麼樣的故事。
這專欄未來除了定期發表免費文章之外,也會開啟一些收費專題,像是比較深度的探討一些戰術,教練講習會內容,以及比賽講評等等,或是我有興趣的運動經濟學和數據分析研究等等。如果有興趣的朋友,文章下方歡迎按讚、追蹤、贊助、訂閱與轉發,感謝!
avatar-img
14會員
4內容數
跟籃球有關的都可以拿來說。既然是說書,就沒什麼大學問,講得爽快最重要。若還順耳,有空就來捧個場,不合胃口就請自便,來去自如,一切隨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消失的神話 的其他內容
這個大概是在五、六年前馬刺隊盛世尾聲時出現的說法。那是改變 NBA 主流進攻的一種風貌,你很難具體的說到底是哪一種進攻系統或戰術,甚至是什麼樣的節奏建構而成,因為它包含了很多元素,以很多樣貌呈現,但卻圍繞著最簡單純粹的核心思想:flow。其實很多球隊都試著在做,可卻只有少數球隊真正達到了這樣的境界。
這個大概是在五、六年前馬刺隊盛世尾聲時出現的說法。那是改變 NBA 主流進攻的一種風貌,你很難具體的說到底是哪一種進攻系統或戰術,甚至是什麼樣的節奏建構而成,因為它包含了很多元素,以很多樣貌呈現,但卻圍繞著最簡單純粹的核心思想:flow。其實很多球隊都試著在做,可卻只有少數球隊真正達到了這樣的境界。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逢過時過節,家庭聚會,「三姑六婆」都會來問長問短、旁敲側擊、花式單打,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但又知道「三姑六婆」為什麼叫「三姑六婆」呢?「三姑六婆」又那三姑,那六婆呢?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運動員到教練的心路歷程,探討了體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比賽中運用策略和心理學來取得勝利。文中回憶了作者的運動背景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珍貴體驗,強調了比賽中贏與輸的真諦,以及友誼和尊重在運動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欣賞的不是藝術品,而是它所表現與承載的美。___ 選自【美力覺醒】 林布蘭是17世紀荷蘭的畫家,曾在聖經浪子回頭的故事中,聽到人家提起過林布蘭浪子回頭的那幅畫,而後知道了那幅畫創作的時空背景後,感受又更不一樣了。而上圖林布蘭的自畫像,那是他離世前最後一幅的自畫像,有些憂傷,卻又感到平靜,沒有多加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如何在《足球經理 2024》中提高組織核心的效用,特別是針對自由人和漫遊組織核心兩個角色的運用。文中以曼城球星 John Stones 和 Kevin De Bruyne 為例,詳細說明瞭他們如何在最新的 FM24 保存中發揮自由人和漫遊組織核心的作用。
Thumbnail
市場永遠是對的,錯的只有自己。衝得太快,逃得太慢,一定要吃癟 不知道該把那句話留給珍視的你,那就全部都讓你留著,自己慢慢體會 紐約的帝國大廈曉得吧?從底下跑到屋頂,要一個鐘頭,從屋頂跳下來,只要八點八秒,這就是股票。想從股票賺錢,先要學會輸。 學會輸得心平氣和,就不會犯更大的錯
Thumbnail
【老師老獅老蝨】   NBA裡面有一種戰術叫做「三角戰術」,眾人的印象中:包括我。最直觀的印象大概不外乎:麥可喬丹、禪師、羅德曼、皮朋等。具體的執行細節,大概就如羅德曼所說,拿到球然後把球傳給喬丹:得分。我只能粗淺的理解到這裡,但是在世界籃球最偉大的殿堂,事情絕對不是這麼簡單,每一個球員都是
在籃球裡要得分才能贏要防守別人防止他們得分,但是有一個東西是絕對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助攻,因為球場上是五對五,你不能一個人單打獨鬥,所以要有團隊默契,要別人傳球給你你再投,這樣命中率就比較高,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一些有上助攻榜的人,他們在NBA裡是什麼地位吧。 10.Isiah Thomas(9048
Thumbnail
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嗎? 有人說,籃球其實是表面上的團隊運動,骨子裡仍是強調個人技巧表現的運動。場上同隊伍有五個人,但球只有一顆,這顆球在當下是否可以有美妙的表現,要看持球者的技術含量究竟有多少。白話一點就是,如果沒有硬底子的技術技巧支撐,團隊默契情感再好,也很難得分取勝。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每逢過時過節,家庭聚會,「三姑六婆」都會來問長問短、旁敲側擊、花式單打,相信大家都有類似的經驗,但又知道「三姑六婆」為什麼叫「三姑六婆」呢?「三姑六婆」又那三姑,那六婆呢?
Thumbnail
本文分享了作者從運動員到教練的心路歷程,探討了體育對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比賽中運用策略和心理學來取得勝利。文中回憶了作者的運動背景以及在教學過程中所獲得的珍貴體驗,強調了比賽中贏與輸的真諦,以及友誼和尊重在運動中的重要性。
Thumbnail
我欣賞的不是藝術品,而是它所表現與承載的美。___ 選自【美力覺醒】 林布蘭是17世紀荷蘭的畫家,曾在聖經浪子回頭的故事中,聽到人家提起過林布蘭浪子回頭的那幅畫,而後知道了那幅畫創作的時空背景後,感受又更不一樣了。而上圖林布蘭的自畫像,那是他離世前最後一幅的自畫像,有些憂傷,卻又感到平靜,沒有多加
Thumbnail
本文探討瞭如何在《足球經理 2024》中提高組織核心的效用,特別是針對自由人和漫遊組織核心兩個角色的運用。文中以曼城球星 John Stones 和 Kevin De Bruyne 為例,詳細說明瞭他們如何在最新的 FM24 保存中發揮自由人和漫遊組織核心的作用。
Thumbnail
市場永遠是對的,錯的只有自己。衝得太快,逃得太慢,一定要吃癟 不知道該把那句話留給珍視的你,那就全部都讓你留著,自己慢慢體會 紐約的帝國大廈曉得吧?從底下跑到屋頂,要一個鐘頭,從屋頂跳下來,只要八點八秒,這就是股票。想從股票賺錢,先要學會輸。 學會輸得心平氣和,就不會犯更大的錯
Thumbnail
【老師老獅老蝨】   NBA裡面有一種戰術叫做「三角戰術」,眾人的印象中:包括我。最直觀的印象大概不外乎:麥可喬丹、禪師、羅德曼、皮朋等。具體的執行細節,大概就如羅德曼所說,拿到球然後把球傳給喬丹:得分。我只能粗淺的理解到這裡,但是在世界籃球最偉大的殿堂,事情絕對不是這麼簡單,每一個球員都是
在籃球裡要得分才能贏要防守別人防止他們得分,但是有一個東西是絕對不能忽略的,那就是助攻,因為球場上是五對五,你不能一個人單打獨鬥,所以要有團隊默契,要別人傳球給你你再投,這樣命中率就比較高,那就讓我們來看看這一些有上助攻榜的人,他們在NBA裡是什麼地位吧。 10.Isiah Thomas(9048
Thumbnail
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嗎? 有人說,籃球其實是表面上的團隊運動,骨子裡仍是強調個人技巧表現的運動。場上同隊伍有五個人,但球只有一顆,這顆球在當下是否可以有美妙的表現,要看持球者的技術含量究竟有多少。白話一點就是,如果沒有硬底子的技術技巧支撐,團隊默契情感再好,也很難得分取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