舉個實例來說好了。北卡的 Roy Williams 承接了恩師 Dean Smith 的 scramble defense,這個半場防守系統日後有機會再談,但他們的代號邏輯是這樣的:22 是半場盯人(暗號:單手高舉拳頭),32 是球一運過半場,對運球者立刻包夾(暗號:雙手打開高舉),42 就是球一傳過半場,立刻對第一個持球者包夾(暗號:雙手高舉拳頭)。這當中,第二個數字是戰術發動點,2 是半場、3 是四分之三場,全場就是 4。以 Roy Williams 的習慣,北卡執行的比例通常是 3:1:1-三個回合守半場盯人、一個回合守 scramble defense、一個回合守區域防守。甚至可以增加一些複雜性,如果進攻時沒有投進,那就是衝回半場,然後在中場找人,這就是半場盯人(22),如果罰球進他們可能會用 33、44、或是 43,這都可以在賽季當中修改。
Dean Smith 就用得更繁複一些,像是他常常用 23 接 32 或是 42。30 則是他的 run and jump 防守系統,當沒有攻進或是罰球沒進之後,通常就會用 20。如果罰球罰進了,他常使用 33(不 deny 接球者,但當接球者一運球時就包夾),或者是 24(deny 接球者)接 42。44 則要 deny 接球者,然後發進來後包夾第一傳。43 則當發後場的邊線球時是個奇招,守發球的人直接去包夾接球者,或直接用 33,發進來一運球就包夾。
太複雜了吧?!但你有看過美式足球的戰術代號嗎?一長串有名字有顏色又有數字。更不要提棒球了,還要先破解哪一個是 trigger,在那之後打的暗號才是真的。但這就是北卡之所以為北卡,Dean Smith 之所以為 Dean Smith 的原因。
這邊有趣的是,雖然 Roy Williams 曾說過,「我不能教區域防守、也輕視區域防守」,不過當他還在帶領 Kansas 對上 Duke 時,就曾經被也堅持盯人防守的 K 教練用區域防守擺了一道。而後來他回到北卡,雖然依然堅持盯人防守,但慢慢也在防守系統中增添了一些區域防守的使用。
你能夠想像,K 教練在這幾年用過 2-3 區域,甚至是 1-3-1 區域。而 Roy Williams 也用過 2-3 區域,以及 Dean Smith 所流傳的 point zone defense 嗎?不過這是另外很長的一段故事了。這跟現在講到 2-3 區域防守就會想到 Syracuse 的 Jim Boeheim一樣,但大家可能忘了他剛出道時,是使用盯人防守的教練。人總是會改變的。
好了,先忘了這些麻煩的數字吧,我們看看用顏色命名的戰術有哪些例子。
NBA 的老教練 Jim O’Brien 所用的 match-up press 防守就以顏色作為區分。match-up press 是一種很特殊的全場防守方式,最有名的使用者就是 Rick Pitino 和他的大弟子 Billy Donovan,它的特點是在球還沒有發進來前站的是全場區域防守的型態,但當球一發進來,立刻就變成全場壓迫防守。O’Brien 如果喊 white,那就是壓迫發球者,而喊 black 就是不壓迫發球者。但通常來說,守 match-up press 都會設定在一些情境要轉換成怎麼樣的防守,像是 white 通常用在禁區得分後,black 通常用在外線得分或者是死球的情況下。比如說,身為防守大師的 Rick Pitino 的設定是,如果是跳投,就是全場盯人。如果是禁區出手,那就是 1-2-1-1 全場壓迫。如果是三分出手,那就做半場包夾。
red 一般會用在禁區包夾,blue 則是在 side pick-and-roll 把運球者壓回邊線的防守方式(也有些人稱為 ice / down),gold 則是同樣的進攻戰術執行兩次。
相對於數字命名法,這簡單很多了吧?但別搞錯了,其實教練的戰術數量才是重點,如果當初 Dean Smith 選擇用顏色作為戰術命名法,那就已經不是紅橙黃綠藍靛紫可以解決的了。
這其實一點都不特別。就連現今的 NBA 中,還是有非常多教練以人名作為戰術的名稱。Iverson cut 大概是其中最鼎鼎大名的,就連在台灣,從 HBL、UBA 到職業隊都可以看到這個戰術的運用。其實起源就是 Allen Iverson 在七六人隊時,利用這種連續的掩護,幫助他在人群中擺脫防守者接球進攻。而隨著時間累積,衍伸出的戰術早就已經不只是給後衛使用的而已的了。中鋒不再是單純的設立掩護者,有更多的高位策應或是低位要球的機會。
其中還有一些有趣的名詞,像是 Varejao 就已經是弧頂擋拆的代名詞,他喜歡在最後一刻選擇一側設立掩護(flip the screen)。其他像是 Wade Cut, Hamilton Cut 都代表一些特殊的走位方式,是以 Wade 和 Richard Hamilton 的招牌打球模式命名。甚至 Nellie 教練都成了命名的方式。
也有很多戰術是以球隊或地名來命名。這通常是因為該球隊打出了一些經典戰術,然後廣被流傳,因此也就以此為命名。像是 UCLA offense,就是為了紀念 UCLA 大學主帥 John Wooden 的經典進攻陣型。現在你只要一喊 UCLA,所有人都會知道那是什麼樣的走位方式。Carolina Secondary Break 也是,這都是經典到你已經必學的觀念。另外比較知名的像是現在非常流行的 Euro Pick and Roll、Spain pick and roll、Orlando Action、Chicago Action、Boston、The Grinnell System,Princeton Offense 等等,都是你一講,大家都懂的東西。
還有一些命名法是以陣型的樣態為主,最簡單的就是 23 區域防守,直接喊 23,或者是進攻採用 1-4 high post 的隊形,就喊 1-4 high,採 1-4 low post 就喊 1-4 low。或者像是一些堆疊的隊形就會稱作 high stack, low stack。像是經典的 elbow 戰術,就是以兩個長人在 elbow 區塊佈陣聞名。也有一些已經成為經典的小組配合,其實也沒有人會深究到底為什麼要這樣命名,但大家就是積約成俗的沿用下去,像是 pistol、flex、shuffle、rip、loop、zipper、motion strong、motion weak,乃至於 weave、chin、point、ram、veer。這些就像我們在寫程式語言的時候,它有一個固定的架構,你只要講出來我們大家就能對到頻率,無需多做解釋,但你大可在裡面依你的需求大做文章,每個教練的運用自然有巧妙不同。
最後來一個 snake,蛇。你的第一印象是什麼,陰險?滑溜?都沒錯,名人堂教練 George Karl 一世英明,帶隊成績顯赫,也確實有他的一套,但就是個性太機歪嘴又賤。當年在超音速隊的時候,那時社群網路還沒有這麼發達,大家可能還難窺全貌。但後來在 2011 年帶領金塊的時候,即便戰績長紅,但在媒體前面婊球員,還婊到難搞的 Melo,這可就不得了了。Melo 這個球員,說好聽一點就是江湖氣重,自然有一群人跟隨著。而且當時他還是當紅炸子雞, Karl 老頭跟他不爽的劇碼上演已久,終於把他交易到尼克隊之後,馬上在媒體面前婊他,說他在防守端不努力,而他也懷疑Melo 在尼克會不會改善這種態度。
這下大條了,原本結束的「Melodrama」看起來又死灰復燃,Melo 在他的 tweeter 上寫下「When the grass is cut, the snakes will show.」,這明顯就是衝著 George Karl 而來,因此 Karl 是蛇的稱號不脛而走。隨後包括 J.R. Smith, Ty Lawson, Andre Iguodala, DeMarcus Cousins 都曾經在 tweeter 上諷刺 George Karl 是蛇。
不過,這篇要介紹的是戰術命名。snake 雖然在美語中用來形容人不是什麼好事,但如果談論到控球技巧的時候,snake 是你不得不學習的基本動作之一。這是用在持球者執行擋拆配合時,利用換手變向橫移到禁區中央的動作,對付沉退的禁區防守者,特別是在對手執行 blue 或是 soft 這種中鋒沉退的防守方式時,非常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