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公關專業】 做到這6點!提升科技品牌曝光成效

【科技公關專業】 做到這6點!提升科技品牌曝光成效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Inc.com出刊的分享文章《6 Ways Tech Companies Can Enhance PR Coverage》歸結出六點能夠提升科技品牌曝光的公關實務技巧,頗為實用,值得不論是在企業公關部門或公關代理商中從事科技公關領域的從業人員參考,以下為PReview閱讀要點並從台灣在地實務環境消化後的摘錄內容,對於原作者分享內涵有興趣的朋友請可至Inc.com閱讀原文。

1.利用最新的熱門趨勢話題

這算是公關新聞議題框架的基礎ABC技巧,利用近期在科技領域關注度最高的那些熱門話題,盡可能地建立你的產品或服務與這些議題的關聯性增加媒體報導興趣。如同疫情期間,台灣媒體報導的選材偏好,就是必須與疫情造成的生活、工作模式改變下的科技應用要有關聯,牽不上疫情的其他題目,即使再重要,報了稿單也只會被媒體主管打槍,所以也只能以後再說。

2.訊息保持簡單不複雜

技術人員常會不自覺的運用複雜、難懂的科技或技術概念來詮釋新產品或服務的優越與差異,但科技公關人員需要謹記,消費者還是偏好吸收簡單易懂的訊息。此外,媒體記者一天會接受到許多不同類型的科技新知或新聞稿,若你的訊息需要花很多時間高度專注下才能理解,不夠聚焦、簡單、直接,很容易就被記者忽略,在進攻新聞產製流程的第一關就敗下陣來。

3.專注從可為顧客創造的好處出發

許多科技新產品或服務的溝通,容易流於宣傳我有多高明的技術或運用了多前沿的科技,但卻忘了從顧客或消費者的痛點與需求角度來設計訊息。媒體新聞是要爭取最高的閱覽量,說明產品或服務可如何直擊讀者在意的痛點和需求,是爭取新聞曝光版面的王道。

4.融入「人」的故事

人的故事是能夠高度吸睛的題材,即使最複雜的科技,都還是一定會有人的故事,新聞報導若能夠在冰冷的產品規格、技術概念中,融入人的故事(開發緣起、創新歷程、使用者痛點、需求情境…等),將可為你的故事加分不少。

5.用數據支持你的新聞故事

科技類記者相較來說,是比較理性重視客觀數據的媒體線路之一,挖掘合適有力的數據來支撐你的故事內涵,對於攻上科技媒體版面是絕對必要的素材,沒有之一。

6.理解/掌握目標媒體特性

這也是公關工作的基礎ABC,在和目標媒體談題目前,務必先了解、分析過這名記者的報導線路與偏好,建立你的產品與服務和媒體/記者報導偏好的關聯性,如果沒做這些基本功,那攻不進版面其實是非常合理的結果。

報導原文連結
Inc.com:6 Ways Tech Companies Can Enhance PR Coverage》
https://www.inc.com/....../6-ways-tech-companies-can......

avatar-img
PReview TW的沙龍
77會員
60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PReview TW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相信各位公關人應該對2018年手搖飲料老虎堂因黑糖製作方式的標示不實引發大量消費爭議,並於道歉後隨後即推出買一送一的危機處理手法印象深刻,當時此操作手法引發許多專家的正反議論,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但從銷售結果來看,消費者對此危機後立即獲得的優惠方案非常買單,很迅速地回復了購買行為...
日前日本Nike推出了一支涉及種族歧視議題的爭議廣告,廣告推出初期雖獲得許多好評,但隨後即面臨龐大的來自各界的負面評論抨擊
《以下評論僅微量劇透,可放心閱讀》 2019年韓國TVN與Netflix合作翻拍了美劇Designated Survivor,推出「指定倖存者:60日」,這部韓劇的劇情、內容與評價,在網路上已有諸多影評文章可供品味,PReview就不浪費篇幅贅述,聚焦從PR的角度來聊聊這部作品。
觀察台灣過往許多危機事件的爆發加劇或降溫消弭、企業形象好感加分或厭惡扣分,常只取決於一句話講對還是說錯的微小距離! 話一出口,企業的吉凶禍福也常就此定局。 但很奇妙的,許多人還是並不重視發言技巧與管理的細膩專業,總是在面對弔詭輿情環境時,採用率性而為我口說我心...
在台灣大家熟悉的餐飲外賣品牌是UberEat和FoodPanda,但中國餐飲外送市場則是「美團」與「餓了嗎」兩雄相爭的市場格局。 類似台灣日前爆發的餐飲外送員究竟是正職還是承攬? 外送員的職業安全該如何保障等爭議,中國市場前一陣子也在延燒這個話題...
前陣子公關產業的大事件,絕對非「馬斯克說:特斯拉不需要公關」這個重量級的消息莫屬。 特斯拉是現今全球矚目度最高的科技品牌之一,新聞、話題、消息不斷,甚至股價也屢創新高,因此消息一出,公關產業、媒體圈、傳播人員莫不感到高度震撼,一時之間,所有的公關人好像都被馬斯克打了一巴掌,開始懷疑自己專業...
相信各位公關人應該對2018年手搖飲料老虎堂因黑糖製作方式的標示不實引發大量消費爭議,並於道歉後隨後即推出買一送一的危機處理手法印象深刻,當時此操作手法引發許多專家的正反議論,有人贊同也有人反對,但從銷售結果來看,消費者對此危機後立即獲得的優惠方案非常買單,很迅速地回復了購買行為...
日前日本Nike推出了一支涉及種族歧視議題的爭議廣告,廣告推出初期雖獲得許多好評,但隨後即面臨龐大的來自各界的負面評論抨擊
《以下評論僅微量劇透,可放心閱讀》 2019年韓國TVN與Netflix合作翻拍了美劇Designated Survivor,推出「指定倖存者:60日」,這部韓劇的劇情、內容與評價,在網路上已有諸多影評文章可供品味,PReview就不浪費篇幅贅述,聚焦從PR的角度來聊聊這部作品。
觀察台灣過往許多危機事件的爆發加劇或降溫消弭、企業形象好感加分或厭惡扣分,常只取決於一句話講對還是說錯的微小距離! 話一出口,企業的吉凶禍福也常就此定局。 但很奇妙的,許多人還是並不重視發言技巧與管理的細膩專業,總是在面對弔詭輿情環境時,採用率性而為我口說我心...
在台灣大家熟悉的餐飲外賣品牌是UberEat和FoodPanda,但中國餐飲外送市場則是「美團」與「餓了嗎」兩雄相爭的市場格局。 類似台灣日前爆發的餐飲外送員究竟是正職還是承攬? 外送員的職業安全該如何保障等爭議,中國市場前一陣子也在延燒這個話題...
前陣子公關產業的大事件,絕對非「馬斯克說:特斯拉不需要公關」這個重量級的消息莫屬。 特斯拉是現今全球矚目度最高的科技品牌之一,新聞、話題、消息不斷,甚至股價也屢創新高,因此消息一出,公關產業、媒體圈、傳播人員莫不感到高度震撼,一時之間,所有的公關人好像都被馬斯克打了一巴掌,開始懷疑自己專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