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言人專業】No Comment的藝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觀察台灣過往許多危機事件的爆發加劇或降溫消弭、企業形象好感加分或厭惡扣分,常只取決於一句話講對還是說錯的微小距離!
話一出口,企業的吉凶禍福也常就此定局。
但很奇妙的,許多人還是並不重視發言技巧與管理的細膩專業,總是在面對弔詭輿情環境時,採用率性而為我口說我心,說中就大發,沒中就狠慘的賭徒式心態來因應。
不論是企業老闆、發言人或是PR代理商的媒體聯繫窗口,往往一定會碰過記者來追著你詢問敏感、尖銳問題,但你的角色就是在當下不能、不想也不宜回答任何問題。
這時你該怎麼辦?
許多台灣的朋友,可能因為以往看了很多電影電視裡的律師、企業CEO等主角,常能帥氣的對著許多包圍詢問各式各樣問題的記者們,俐落丟下一句No Comment後就轉頭離去的情節與畫面影響,以為在現實狀態也能如此戲劇化的如法炮製。
其實,實務的記者互動情境,發言人就算心中想的是No Comment,但也需要說的有技巧,才不致於讓你在記者心中成為一個句點王或問不出甚麼有用資訊的鐵板一塊,此後再也不想找你詢問任何問題,這樣,就喪失了發言人應該把握契機,藉由媒體新聞報導為公司達到趨吉避凶的職務功能。
在媒體正面關係維持與敏感問題不可多嘴的兩難之間,如何把No Comment/無可奉告,轉化為能至少協助記者朋友完成眼前工作,維繫住與記者朋友們的友好互動交流關係,但還是能守住公司訊息不意外流出,這是一門難度不小、極考驗發言火候的藝術。
PR News出刊的專文「How to Say ‘No Comment’ Without Actually Saying It.」
分享了許多不同情境下的No Comment tips,儘管可能因國情不同沒法完全適用,但仍有參考價值。
PReview綜整文章要點與實務經驗,簡單歸結分享三個要點給對發言技巧有興趣的朋友們:
1. 避免原罪化「No Comment/無可奉告」
對許多記者或大眾來說,「無可奉告」這個詞彙,其實是在暗示,受訪者正在試圖隱藏真相,不願真實說明實際情況的推託之詞,所以已經算是個被汙名化的負面詞彙,可能會在負面情境中,導致外部加深對於公司的負面情緒感受。
2.「Reason Why + No Comment」句型爭取認同
範例話術句型如下,請發言人可隨意取用:
* 目前詳細狀況我還不清楚/還沒有完整了解,所以無法評論
* 此問題涉及本公司與客戶的商業保密協議內容,無法對外揭露
* 此事已進入司法程序,我們不適合發表評論
妥善運用以上句型,也可有效爭取新聞報導若引用你的回應內容時,可衍生爭取更多數讀者對現在你無法給予評論或回應的認同感。
3. 「轉移」技巧引導問題去向
曾目親眼睹過的一個實際發言人案例,情境是在會議當中,企業發言人接到一通記者電話,詢問他們家的產品是否有某種特殊的使用者狀況(偏負面),發言人一開始回應:
「我這不知道我們家有這種情況,我需和相關部門進一步確認看看。」
接著又說:「其實我們家在這個市場的市占很小,如果你截稿很急的話,要不要去問問看XX公司,他們家市占是第一名,應該對你會比較有幫助。」
以上僅是簡單與各位朋友分享非常初階的要點,實際上,發言技巧是個涵蓋廣泛,但深入個別主題後還有更多細緻操作內涵的專業系統,許多PR代理商提供的發言人訓練課程中,包含了非常多面向的初階、中階、進階發言技巧,以及從企業視角探討發言規範的設計原則、企業發言系統職責應如何分工、組織系統該怎麼架構、管理和執行,另外在企業發言人角色本身的層面,也還有心情調適技巧、肢體語言練習等等面向,其實是很豐富有趣且對企業形象有高度幫助的專業領域。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77會員
60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PReview TW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台灣大家熟悉的餐飲外賣品牌是UberEat和FoodPanda,但中國餐飲外送市場則是「美團」與「餓了嗎」兩雄相爭的市場格局。 類似台灣日前爆發的餐飲外送員究竟是正職還是承攬? 外送員的職業安全該如何保障等爭議,中國市場前一陣子也在延燒這個話題...
前陣子公關產業的大事件,絕對非「馬斯克說:特斯拉不需要公關」這個重量級的消息莫屬。 特斯拉是現今全球矚目度最高的科技品牌之一,新聞、話題、消息不斷,甚至股價也屢創新高,因此消息一出,公關產業、媒體圈、傳播人員莫不感到高度震撼,一時之間,所有的公關人好像都被馬斯克打了一巴掌,開始懷疑自己專業...
在台灣大家熟悉的餐飲外賣品牌是UberEat和FoodPanda,但中國餐飲外送市場則是「美團」與「餓了嗎」兩雄相爭的市場格局。 類似台灣日前爆發的餐飲外送員究竟是正職還是承攬? 外送員的職業安全該如何保障等爭議,中國市場前一陣子也在延燒這個話題...
前陣子公關產業的大事件,絕對非「馬斯克說:特斯拉不需要公關」這個重量級的消息莫屬。 特斯拉是現今全球矚目度最高的科技品牌之一,新聞、話題、消息不斷,甚至股價也屢創新高,因此消息一出,公關產業、媒體圈、傳播人員莫不感到高度震撼,一時之間,所有的公關人好像都被馬斯克打了一巴掌,開始懷疑自己專業...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有很好的想法,卻總是無法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在會議上發言時,感覺大家都心不在焉?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你的想法不夠好,而是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提高發言的影響力,讓你的意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你認為你說的話別人不會知道,其實都會知道。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但不代表就只能講一些恭維或違心之論。有人可能會說:什麼話都不能直接講,這樣不是很難受嗎?或者是說:對於親近的人我都有話直說,何必戴上一副假面具?如果說,面對親近的人的好處是可以想講什麼就講什麼,不用顧慮太多。但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說,即使是親近的人,也不希望聽到批評的話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一直覺得做比說重要. 只會出一張嘴的人, 總有一天大家會看清. 會知道誰才是那個默默做事的人, 但這二三這個信念一直被打破. 我現在己經開始懷疑這真的是對的嗎? 俗話說會吵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才是真理吧. 對方如果不接受我的意見或是反應過好幾次但都沒有相對的結果. 我就會默默的不再說什麼. 不管
Thumbnail
人生僥倖活到現在的我有個感想就是「不要說教」 而不是「不要在不該說教的時候說教」 而是盡量把「說教」 改成「分享」or「建議」
Thumbnail
說不太出大眾喜歡聽的話,算不算是一種「不會說話」。
Thumbnail
記者:「為什麼許多國家的政府對於「廢死」這件事這麼堅持?」 高層:「你要聽檯面上的話?還是檯面下的話?」 記者:「可不可以兩者都聽?」 高層:「可以!檯面上的話就是為了尊重生命、維護人權,至於檯面下的話則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記者:「有什麼秘密不能說?」 高層:「你應該隱約覺察到這個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職場中,有沒有遇過這樣的情況:明明有很好的想法,卻總是無法引起他人的注意?或者在會議上發言時,感覺大家都心不在焉?其實,這並不是因為你的想法不夠好,而是你還沒有掌握正確的表達方式。今天就來聊聊如何提高發言的影響力,讓你的意見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
你認為你說的話別人不會知道,其實都會知道。
Thumbnail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但不代表就只能講一些恭維或違心之論。有人可能會說:什麼話都不能直接講,這樣不是很難受嗎?或者是說:對於親近的人我都有話直說,何必戴上一副假面具?如果說,面對親近的人的好處是可以想講什麼就講什麼,不用顧慮太多。但是站在對方的立場來說,即使是親近的人,也不希望聽到批評的話
Thumbnail
我們可能都遇到過在關鍵時刻保持沉默的人。 為了探討為什麼一方激動時對方反而選擇保持沉默,本文從兩種情況出發,分析了沉默者的心理和行為模式,以及該如何有效溝聽。 當激動者和溝通者意識到雙方情緒和沉默者的身體語言後,可以實現更良好有效的溝通。
一直覺得做比說重要. 只會出一張嘴的人, 總有一天大家會看清. 會知道誰才是那個默默做事的人, 但這二三這個信念一直被打破. 我現在己經開始懷疑這真的是對的嗎? 俗話說會吵的孩子有糖吃這句話才是真理吧. 對方如果不接受我的意見或是反應過好幾次但都沒有相對的結果. 我就會默默的不再說什麼. 不管
Thumbnail
人生僥倖活到現在的我有個感想就是「不要說教」 而不是「不要在不該說教的時候說教」 而是盡量把「說教」 改成「分享」or「建議」
Thumbnail
說不太出大眾喜歡聽的話,算不算是一種「不會說話」。
Thumbnail
記者:「為什麼許多國家的政府對於「廢死」這件事這麼堅持?」 高層:「你要聽檯面上的話?還是檯面下的話?」 記者:「可不可以兩者都聽?」 高層:「可以!檯面上的話就是為了尊重生命、維護人權,至於檯面下的話則是一個「不能說的秘密」!」 記者:「有什麼秘密不能說?」 高層:「你應該隱約覺察到這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