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的地位岌岌可危,因為現在會利用網路進行閱讀的人,和已經養成閱讀書本習慣的人是同一群。
而年齡更往下降的網路使用者,也就是尚未養成閱讀習慣,就接觸手機、平板的小朋友們,〝閱讀書本〞這四個字幾乎和〝考試〞畫上等號,所以放下國文課本、英文課本、社會、自然…等等課本之後,他們獲得閱讀樂趣的媒介是「影像」。
這件事情很令出版業感傷,但相反的,漫畫家、影像創作者便獲得機會,尤其是〝漫畫、卡通〞這兩部分更直接賞了台灣人耳光,試想如果從前的「龍少年」周刊能夠發展至今,創作者們能被計畫性的培養,那出版業如今又會是甚麼局面呢?
期望出版業能夠藉由行銷,協助創作者找到讀者,使走在這條路上的前輩、晚輩,都有時間去累積生活經驗,讓本土故事的題材跳脫急功近利,朝更多元的方向發展!因為創作不是美容手術,把男男女女都整形成同一個模式,這點從觀察大自然就可以發現,當樣貌、樣式越豐富時,才表示面相寬深度夠,能永續經營!問題是,我們真的願意從歷史中找到教訓,不氣餒,急起直追?
我們願意提供資金,支持愛畫畫的小孩走上漫畫家之路?
其實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掌握在財主手中,願不願意培育本土人才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