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嘿!聽說妳在鬼島當作家?》64 小說家的未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我曾經說過「故事無論在哪個時代都是必須的」,不過這句話也是從某處聽來的,但我也不太記得是從哪裡了。
  故事是必須的沒錯,不過隨著科技與文明的發展,創作的主流媒介也不斷地在變化。
  遙遠的古代,是口傳或壁畫,隨著文明演進,出現了文字、紙張等,接下來就有更多樣的創作被流傳下來,到了近代,除了圖文之外,還出現了影視作品,越來越精緻的創作,豐富了我們枯燥的日常生活。
  可是,對於小說家來說,雖然現代科技有助於我們上載作品,讓更多人能看見,但似乎也對我們開了不小的玩笑。同樣受惠於科技而傳遞迅速的創作,並不僅止於文字這部份而已。
  隨著現代人的步調越來越快速,我們的娛樂更傾向於短時間內就能帶來大回饋──簡單來說就是高CP值,畢竟在短短的喘息時間,比起靜下來看書,更多人會傾向於看一部幾分鐘的爆笑影片,或美美的照片
  而且只需要帶著手機就可以滿足一切,相較之下厚重的書就更不討喜了,假如用手機看文字也不是不行,不過眼睛實在受不了啊。
  需要大量時間細細品味的文字,自然也就越來越失寵。
  雖說我相信閱讀這件事情,始終都會保有一定的需求(先不論是小說或是實用書:如財經、興趣、化妝、心靈成長等書籍),喜歡的人還是會喜歡,但能不能有時間去閱讀是另外一回事XD
  但比起過往3C沒那麼普及的過去,書本已經從大宗娛樂縮減成小眾,如果說再把必要性的閱讀(教科書、實用類書籍)刪去,休閒的時候想捧書來讀的人,真的是越來越稀少了。
  所以這也同樣衝擊到了小說家的生態。
  相信很多人都堅信,以後電子書會取代紙本書,再加上網路的擴散與普及性,小說創作不滅,但是事實是──首先電子書的普及並沒有我們想像中的樂觀,再來,現代人基本上拿起平板或手機,絕大多數都是看社群或玩遊戲之類的,會想看純文字的人真的不多
  再加上更多強勢的媒體(影片、動畫、語音、圖像創作、漫畫等等),可以更直覺性地將故事展現在使用者面前,還有資訊大量擴散,但人們的時間終究只有24小時之下,純文字創作越來越失寵。
  實體書更不用說了,不少書店與租書店接續收店,這邊先討論電子媒體部分。
  也有創作者察覺這點,與繪師合作,最基本的封面吸睛之外,有點資本的還會加碼在插畫、漫畫、賀圖等等,後來也演化成一個現象,沒有特別請繪師畫風面的作品,點閱率通常都不太美觀,所以大家通常都會想辦法生出個至少能看的封面QQ
  曾經是成本最低就能展現的媒體,不知不覺間門檻也提高了(雖然也有人是用免費圖庫來做,也是可以XD)。
  純文字創作雖然難以生存,但世界需要故事的這要點,還是存在的。只是以純文字來展現故事,相對於其他強勢的媒體而言,確實弱勢,但仍然有其存在的價值,畢竟比起其他媒體而言,書冊的成本低廉許多,且更利收藏。
  個人認為,應該要適應時代的潮流,嘗試讓故事以不同方式來呈現──加上四格漫畫與插圖等,還有對岸流行的廣播形式,甚至是與其他行業的人合作,製作遊戲、影片、音樂等等。
  但門檻確實變高許多,想找人合作,自己也必須要有一定的底子,不然至少要有錢QQ,否則就是一群好友的合作之類的,未來的創作趨勢,會更偏向於整合──結合各個專業領域的人才,把一部完整度更高的作品推廣出去
  小說家的未來,除了努力參加比賽、持續更新曝光、出書或演講等等,被看見之外,也要努力爭取其他領域的合作,真的是越來越辛苦啊。
  可是,夢想就是因為艱難,才更有追逐的價值。
  一起加油吧QQ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127會員
278內容數
商業實體出版30餘冊的小說家鬱兔,以幽默的筆法,記錄自己在業界的所見所聞與心得,希望能給予同行或心人一些想法與方向。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鬱兔的金幣窩 的其他內容
  最近感觸很深呢,「戲如人生」這句話。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常常在各種作品,或是長輩的口中聽到這句話,但當時的我都只是聽聽而過,無法對他們所說的感嘆打從心底產生共鳴。    舉凡各種故事,無論是電影、小說、漫畫等等都好,就算是純然架空的故事,相信一定也有一些部分是源自於作者的「真實」,例
  時間回到我國小時期。   小時候,就是個電視兒童,常常看電視的動畫,但比較少接觸到漫畫書,後來因為班上同學的荼毒(?),我愛上了第一部日本漫畫藤崎龍的《封神演義》,後來也追到動畫,之後也開始大量接觸日本漫畫和動畫,並且深受吸引。   那時候就在想,啊,我長大之後,也要當一個可以畫出這麼棒的作品的
  最近和一位高一生聊天。   沒想到居然從年輕有為(?)的孩子口中聽到,他的夢想是當編輯,而且還是在悉知編輯的狀況與薪水的狀態之下?!   我的天啊,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那麼那麼ㄔㄨㄣ──我是說如此為理想犧牲的壯烈之士,真是太了不起啦!   可是我還是不得不說,編輯這個職業(大眾文學方面),可是真的相
  如果說,真的有看過我幾部作品的人,應該會發現一些端倪。   就算是沒有兔子或貓出現的故事,裡面還是會出現一些吊飾啊或是裝潢等等的小東西,因為我就是喜歡嘛~怎麼樣,不爽別看──不不不,仔細想想還是懇請繼續看(掩面   有的時候,還會置入行銷其他出版品,但因為怕有版權爭議,所以通常不會直接寫出名字,
  在某個修稿的下午,其中一間合作的出版社編輯敲我了。   他推薦我去看一位Youtuber,跨界出版小說,還為出版的小說拍影片宣傳的影片,同時似乎也推薦給其他旗下作家。   我想可能是因為,Youtuber是時代的潮流。   門檻乍看下很低,好像只要一支手機和google帳號就可以開始上傳影片開
  常常有人問我:「妳當小說家,以前國文成績應該很好吧?」   不然就是說:「這個字妳一定會吧?畢竟是寫小說的嘛~」   呃,我在這邊很明白的告訴你們,我的國文成績是還不錯,但不會是班上的前幾名,字我也常常在寫錯,有的時候打字選字還得估狗一下,之前有用錯,被編輯糾正過超丟臉的啦(掩面   老實說,我
  最近感觸很深呢,「戲如人生」這句話。    不曉得從什麼時候開始,就常常在各種作品,或是長輩的口中聽到這句話,但當時的我都只是聽聽而過,無法對他們所說的感嘆打從心底產生共鳴。    舉凡各種故事,無論是電影、小說、漫畫等等都好,就算是純然架空的故事,相信一定也有一些部分是源自於作者的「真實」,例
  時間回到我國小時期。   小時候,就是個電視兒童,常常看電視的動畫,但比較少接觸到漫畫書,後來因為班上同學的荼毒(?),我愛上了第一部日本漫畫藤崎龍的《封神演義》,後來也追到動畫,之後也開始大量接觸日本漫畫和動畫,並且深受吸引。   那時候就在想,啊,我長大之後,也要當一個可以畫出這麼棒的作品的
  最近和一位高一生聊天。   沒想到居然從年輕有為(?)的孩子口中聽到,他的夢想是當編輯,而且還是在悉知編輯的狀況與薪水的狀態之下?!   我的天啊,這個世界上真的有那麼那麼ㄔㄨㄣ──我是說如此為理想犧牲的壯烈之士,真是太了不起啦!   可是我還是不得不說,編輯這個職業(大眾文學方面),可是真的相
  如果說,真的有看過我幾部作品的人,應該會發現一些端倪。   就算是沒有兔子或貓出現的故事,裡面還是會出現一些吊飾啊或是裝潢等等的小東西,因為我就是喜歡嘛~怎麼樣,不爽別看──不不不,仔細想想還是懇請繼續看(掩面   有的時候,還會置入行銷其他出版品,但因為怕有版權爭議,所以通常不會直接寫出名字,
  在某個修稿的下午,其中一間合作的出版社編輯敲我了。   他推薦我去看一位Youtuber,跨界出版小說,還為出版的小說拍影片宣傳的影片,同時似乎也推薦給其他旗下作家。   我想可能是因為,Youtuber是時代的潮流。   門檻乍看下很低,好像只要一支手機和google帳號就可以開始上傳影片開
  常常有人問我:「妳當小說家,以前國文成績應該很好吧?」   不然就是說:「這個字妳一定會吧?畢竟是寫小說的嘛~」   呃,我在這邊很明白的告訴你們,我的國文成績是還不錯,但不會是班上的前幾名,字我也常常在寫錯,有的時候打字選字還得估狗一下,之前有用錯,被編輯糾正過超丟臉的啦(掩面   老實說,我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所以為什麼現在會是說故事的時代,因為故事本身就是很有魅力的敘事手段。透過故事包裝,不論是知識也好,社會科學也好,產品行銷也好,政治哲學也好,故事都能巧妙讓枯燥乏味的內容繽紛起來。透過故事潛移默化的影響,寫作者的意圖反而更容易深植於心。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一筆入魂 #書僮小露推薦 在自媒體時代,寫,可說已成為必需技能之一 以前讀文言文、詩詞經傳、世界經典文學 偶爾雖有一點點能感受到其意境的時刻 更常發生的,是經常讀不明白這些文字。   當時我常在想, 世界上有這麼多經典文學 若真有人讀了那麼多書 也能體會到當中的絕美 不知那人身
Thumbnail
別小看小說,特別是現今的網路小說,潛力真的無窮;不只無窮,還能帶動娛樂、文創產業經濟,甚至向外傳播本國文化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僅憑一人無可改變,就算無法站在時代的浪頭上,好歹也不要被它淹沒。在「文字」與「小說創作」這回事,以及AI的誕生,抱著擁抱新事物的心態,就讓AI成為寫作的好伙伴吧!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隨著智慧手機的普及,小說作者面臨著娛樂市場的挑戰。讀者變得更喜愛快節奏的故事,而忽略了深刻的情感體驗。作為作者,堅持創作內涵豐富的作品,傳遞正確的價值觀,成為了重要的責任。本文探討了這種變化的背景及其對創作風格的影響。
Thumbnail
所以為什麼現在會是說故事的時代,因為故事本身就是很有魅力的敘事手段。透過故事包裝,不論是知識也好,社會科學也好,產品行銷也好,政治哲學也好,故事都能巧妙讓枯燥乏味的內容繽紛起來。透過故事潛移默化的影響,寫作者的意圖反而更容易深植於心。
Thumbnail
絮絮叨叨的blog時代之後,不知不覺把寫作的習慣留給了手帳本。 全民互聯網的時代,讀文字的人比例嚴重下降,認真寫字的人也越來越少⋯⋯讀圖時代早已是昨日黃花,視頻時代甚至也說不上了,可怕的短視頻統領著普羅大眾的時間,碎片化了一切,包括很多人的腦子⋯⋯ 可是還是喜歡寫字啊。而且在網絡平台的發
Thumbnail
早期,在我出紙本書的年代,已經開始有人在講電子書的事情了,不過當時的我並沒有很在意。一來,對它不夠熟悉;再來,當時網路還是撥接的年代,誰會在網路上看書?我心底打很大的問號。隔了這麼多年,隨著網路的躍升、軟硬體設備的改善,加上各家平台興起,「電子書」不再只是網路上看的書,還有閱讀器的誕生。
Thumbnail
#一筆入魂 #書僮小露推薦 在自媒體時代,寫,可說已成為必需技能之一 以前讀文言文、詩詞經傳、世界經典文學 偶爾雖有一點點能感受到其意境的時刻 更常發生的,是經常讀不明白這些文字。   當時我常在想, 世界上有這麼多經典文學 若真有人讀了那麼多書 也能體會到當中的絕美 不知那人身
Thumbnail
別小看小說,特別是現今的網路小說,潛力真的無窮;不只無窮,還能帶動娛樂、文創產業經濟,甚至向外傳播本國文化
Thumbnail
時代的變遷,僅憑一人無可改變,就算無法站在時代的浪頭上,好歹也不要被它淹沒。在「文字」與「小說創作」這回事,以及AI的誕生,抱著擁抱新事物的心態,就讓AI成為寫作的好伙伴吧!
要不要買實體書,甚至是電子書?其實是資訊量問題。20年前買書還可以保存,現在不只有電子書搶市場,更有一堆影片。 網路時代剛開始,文字跟圖片已經開始增多,但人類接收的資訊量還沒有爆炸,畢竟文字、圖片閱讀還是相對較慢的,書本的保存跟翻閱優勢還有。 可是當網路進入大量影片時代,人人創作、紀錄的資訊開始
Thumbnail
台灣啟航:跨領域的解讀與對話;對於文學創作的新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