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說在橋下吊著的這個人是藝術品?芬蘭點亮城市計畫│芬蘭JAMK大學交換 09
方格精選

妳說在橋下吊著的這個人是藝術品?芬蘭點亮城市計畫│芬蘭JAMK大學交換 09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寫於Mar 25, 2017,Dec 06, 2020重新編輯。
再看一次還是覺得這橋點燈點的美!

再看一次還是覺得這橋點燈點的美!

來了來了,大家有猜到這張照片裡到底是什麼讓我糾結了半天、一度Google不到答案的地方嗎?

raw-image

登愣!特別為大家放大置中,就是這個疑似掛在橋下的小金人!

朋友截圖給我看的時候,一度以為是立在背景的那座山的山腰上某種大型裝置藝術誒。直到發現那兩根插進橋裡的天線才讓我發現事情可能真的不對勁。

因為資訊太少不知從何找起,加上芬蘭語的關鍵字也不知道要怎麼下,找著找著我心裡還想說該不會只是鏡頭或是手機的問題吧?

所幸歷經了兩個小時多的尋找,終、於、被我找到啦(灑花)。朋友說的是對的,小金人是貨真價實的存在!

Kuokkalan silta / Kuokkala Bridge(kuvaaja: Touho Hakkinen)http://www2.jkl.fi/teemakartat/kuvat/valo/33_TouhoHakkinen_silta5.jpg

Kuokkalan silta / Kuokkala Bridge(kuvaaja: Touho Hakkinen)http://www2.jkl.fi/teemakartat/kuvat/valo/33_TouhoHakkinen_silta5.jpg

鞦韆(Keinuja)是這個作品的名字,由木頭、繩子與玻璃纖維做出175公分高的假人,就懸吊在橋下,晚上還會金光閃閃,也就是為何之前會亂入我的照片,還被認出來的小金人。

這作品屬於Jyväskylä City of Light點亮城市計畫中的一部份,截至目前為止已經有超過一百多個已裝設永久性照明的地方,該計畫旨在透過光照為當地居民和旅行者提供安全感和舒適感。

神奇的是,如果你用google map是不會看看到這個人的。

他完完全全沒有出現在google map上,即使多方轉換站立的位置,在街景裡你只會看到橋下光光滑滑的,像是什麼沒有一樣。只能用這座橋的芬蘭語去查,才能看到不少照片裡都有照到這個藝術品。

(官網在此👇🏼)

她們官網提到說,根據2009年的調查,有90%的居民支持建築、藝術、橋樑、樹木等物體的照明,83%的居民認為大量增設照明的場所可以增強Jyväskylä作為現代城市的公眾形象。

神奇吧!當全球的大城市們都在探討城市光害對於大自然、生物的影響時,芬蘭只怕自己的都市還不夠亮,拼命的安裝照明設施。

不過認真來說,以一個一年裡有好幾個月都幾乎沒有日照的地方來說,夜晚多了照明真的會對人的心情有很大的幫助啦。

怎麼我還是覺得怎麼看怎麼詭異呢...。Kuokkalan silta / Kuokkala Bridge(captured from Valon kaupunki Jyväskylä Light Map)https://360panorama.fi/ValonkaupunkiENG/index.htm

怎麼我還是覺得怎麼看怎麼詭異呢...。Kuokkalan silta / Kuokkala Bridge(captured from Valon kaupunki Jyväskylä Light Map)https://360panorama.fi/ValonkaupunkiENG/index.htm

Lighting Urban Community International(LUCI)是個2002年成立的組織,致力於將全球納入city of light的計畫中,而Jyväskylä則是在2006成為芬蘭第一個加入的城市(亞洲裡中國、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日本、韓國都有喔,台灣沒有)。因此當時組織派了不少人來芬蘭協助,並以成為都市室外光源的先行者為此計畫目標,開始在城市內規劃佈置多個室外光源點。

而這座橋Kuokkalan Silta,俗稱Jyväsjärven silta(silta是橋的意思),則是被整體裝飾上燈光之外,還讓藝術家Seppo Uuranmäki在橋下加設了個在東方一定會被說超不吉利的藝術品啊啊啊。

順帶一提,這座橋完工於1989年,目前是整個芬蘭第四長的公路橋(480公尺),是芬蘭第一次使用鋼筋混泥土建橋,橋樑種類則是梁橋(這啥其實我也不知道,聽說是行人天橋或是公路交流道最常見的一種)。

(是一個很認真的計畫誒,有專門製作地圖標出所有百來個照明點,和另一個同時拍了大景點的白日夜晚全景照的網站👇🏼)


那天天氣滿陰天的,但可能真的這輩子從沒見過這麼多雪,一邊東張西望的觀察著芬蘭人的日常,一邊拍照,不知不覺就走到了湖的對岸。

raw-image
raw-image

其實這時候已經到了晚餐時間,而且看起來湖的這側是住宅區,目光所及沒有店家。

雖然想到到時候吃晚餐還要再用走的跨一次湖回去市中心,但我懂我自己,這麼遠的地方如果沒有了第一次走的新奇感,下一次我是一定不會來的。

反正頭都洗了,就只好上岸啦。

待在湖的這頭,望著對面繁華的市中心,湖邊的蘆葦還迎風搖曳、發出沙沙聲,有種說不出的淒美感。

待在湖的這頭,望著對面繁華的市中心,湖邊的蘆葦還迎風搖曳、發出沙沙聲,有種說不出的淒美感。

我收回我覺得陰天不錯的那句話,風吹的我好冷啊嗚嗚。

不逛了不逛了,走囉吃飯吃起來。

剛在心裡想說這個樓梯、這個完美的坡度、理想的滑度,不就是天生註定當溜滑梯的嗎?結果馬上有個小孩直接坐在樓梯上方準備滑下來。

剛在心裡想說這個樓梯、這個完美的坡度、理想的滑度,不就是天生註定當溜滑梯的嗎?結果馬上有個小孩直接坐在樓梯上方準備滑下來。


晚餐會到市中心的一間Hong Kong City吃晚餐(嘿你沒看錯這是餐廳的名字)。

餐點果然不便宜,不過整間店很有香港餐廳的氣氛,唉反正過年嘛(揮手),兩個人叫了兩菜一湯瓜分掉了。

在跟店員的對話中(基本上不是我在說啦,店員是香港人,但他好像不太會說國語),發現原來廣東話有些跟國語或台語差不多呢,至少加上猜測可以大概知道內容了。

餐點是滿好吃的,但也滿貴的就是了。

唉,最不適應的就是這點啦,以前在台灣還在那邊覺得餐廳貴少去,這邊比起來根本就不是少去而是不能去了啊,回台灣應該敞開心胸多去吃餐廳才對(咦)。

內部裝潢還是不錯的~~

內部裝潢還是不錯的~~

比如說在兩個大中國結中間放個西方的畫的拼圖...嗯,很正常的(笑)。

比如說在兩個大中國結中間放個西方的畫的拼圖...嗯,很正常的(笑)。

raw-image
每次到外面的餐廳最愛看的就是他們的英文菜單啦,翻譯翻的超有趣哈哈。

每次到外面的餐廳最愛看的就是他們的英文菜單啦,翻譯翻的超有趣哈哈。

每次到外面的餐廳最愛看的就是他們的英文菜單啦,翻譯翻的超有趣哈哈。

每次到外面的餐廳最愛看的就是他們的英文菜單啦,翻譯翻的超有趣哈哈。

吃飯的時候跟朋友在聊說到底我們怎麼會在歐洲吃中餐,覺得有點荒謬卻也有點哀傷。

這是我第一次出國念書,雖然只是交換,還不到研究所一念都要念好幾年的等級,但真的離開台灣後才會開始思念台灣的好啊。

想念夜市裡的雞排和米血、50元台幣就可以吃的很滿足的便當、隨時可以買消夜的全家、和學校宿舍巷口早餐店的蘑菇鐵板麵......。

不說了,只是來交換而已,我好像也沒什麼資格講的自己有多想念台灣。


新年快樂,給我自己。



喜歡的話,歡迎留言小額贊助讓我可以買杯果汁犒賞我自己!謝謝妳/你!

This work by Yu, Lou-Land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NonCommercial-ShareAlike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vatar-img
洛藍的沙龍
6會員
1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洛藍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芬蘭實習的日常,冬天就別太奢望太陽的存在了,七點的早晨暗的跟半夜一樣。 重頭戲來了,治療!介入!才第三天而已,就被老師問我是否願意單槍匹馬的治療個案,我一整個驚恐-有沒有這麼相信我啊,忘記我不會說芬蘭語了嗎?! 可是看著老師閃閃發光的眼睛,口中一邊說著試試看、手裡一邊將病歷調到我眼前。...好像、
還真的從來沒有行走在湖面上的經驗,香港的捧油還擔心走一走陷下去哈哈。他沒有發現的是,我們並肩走的時候我都會稍稍的退後一步,就是要讓你走前面先下去的啊,你以為我不怕嗎?! 在這個市中心稍偏北的山丘上有座中部芬蘭自然歷史博物館。裡面要我形容的話,倒是真有點像是台灣的科博館或是科工館的感覺。
當初知道自己是唯一一個過來交換的時候倒也覺得還好,但真的過來之後,發現不管說什麼都必須用英文對話的時候,真的有種莫名的哀傷。畢竟還是第二語言,說的時候總會有點詞不達意,心裡鬱卒但又不知如何紓解。尤其不管是芬蘭人還是這邊其他的外國人,其實也不是以英文為母語,所以他們卡殼的時候我都會開始慌張,然後覺得一
在芬蘭實習的日常,冬天就別太奢望太陽的存在了,七點的早晨暗的跟半夜一樣。 重頭戲來了,治療!介入!才第三天而已,就被老師問我是否願意單槍匹馬的治療個案,我一整個驚恐-有沒有這麼相信我啊,忘記我不會說芬蘭語了嗎?! 可是看著老師閃閃發光的眼睛,口中一邊說著試試看、手裡一邊將病歷調到我眼前。...好像、
還真的從來沒有行走在湖面上的經驗,香港的捧油還擔心走一走陷下去哈哈。他沒有發現的是,我們並肩走的時候我都會稍稍的退後一步,就是要讓你走前面先下去的啊,你以為我不怕嗎?! 在這個市中心稍偏北的山丘上有座中部芬蘭自然歷史博物館。裡面要我形容的話,倒是真有點像是台灣的科博館或是科工館的感覺。
當初知道自己是唯一一個過來交換的時候倒也覺得還好,但真的過來之後,發現不管說什麼都必須用英文對話的時候,真的有種莫名的哀傷。畢竟還是第二語言,說的時候總會有點詞不達意,心裡鬱卒但又不知如何紓解。尤其不管是芬蘭人還是這邊其他的外國人,其實也不是以英文為母語,所以他們卡殼的時候我都會開始慌張,然後覺得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