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雪白大地一點紅:芬蘭人手中的日本步槍

2021/01/25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歐洲各國為了應付突如其來暴增的武器需求,除了加大本國產量、降低生產工序與成本外,購買國外武器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此時的日本即大量出口他們的有坂步槍(Arisaka Rifle,有坂銃,ありさかじゅう),包含三十年式、三五式與著名的三八式步槍。這些日式步槍最有名的歐洲使用者是英國與俄羅斯帝國,前者主要基於節省彈藥用在訓練用途;後者由於武器更為短缺,大量用於前線作戰。
  俄羅斯帝國作為日式步槍大量實戰使用的歐洲用戶,部屬在從屬俄羅斯帝國內的芬蘭大公國(Suomen Suuriruhtinaskunta, 1809-1917)的部隊也獲得了一定數量的日式步槍。不過,由於芬蘭在戰爭期間沒有受到直到波及,這些遠從東方而來的武器,主要出場於芬蘭宣布獨立後不久隨之而來的芬蘭內戰(Suomen Sisällissota, 1918)。
  各種日式步槍在內戰期間被雙方所使用-左派的共產黨赤衛隊(Punakaarti, 紅軍,Punaiset)與右派的白衛隊(Suojeluskunta, 白軍,Valkoiset)。這些日式步槍僅有少數是芬蘭白軍本身的,大部分繳獲自芬蘭紅軍,它們又多來自於蘇俄紅軍的物資支援。這些日式步槍很受歡迎,尤其深受紅軍女兵與騎兵的歡迎,因為它們使用的6.5毫米有坂步槍彈(俄國主要進口的是圓頭彈,6.5x50SR, 三十年式実包)後座力相對另一些主流步槍—使用7.62毫米步槍彈(7.62x54r)的俄製莫辛.納甘(Mosin Nagant)與使用10.75毫米步槍彈(10.75x58r)的伯丹步槍(Berdan)更小,其中日式卡賓槍更是輕便短小,便於他們巷戰或機動。
  根據資料,在內戰後白軍統計所使用的日式步槍約有近2.4萬支左右,其中三十年式加上卡賓槍版本約有8000支、海軍用三五式不及2500支、三八式步槍與卡賓槍版本共約有7000多支。內戰結束後一段時間,庫存報告又增加了1萬多支日式步槍,總計約3.4至3.6萬支,來源可能是解散的軍人所歸位的。日本在一次大戰期間出口給俄國的步槍數量可能落在60萬上下,其中芬蘭擁有3萬多支,其實數量並不少。
  芬蘭人並不熟悉這些日本武器,甚至難以分辨他們型號之間的差別。後勤部門為了方便管理,為這些日式步槍以官方正式編號的格式重新命名,基本上會如下:

口徑.類型/原產國(公司)或年份後兩碼.(加註)

以日式步槍為例來說就會如此:

6.55毫米.步槍(Kivääri, 縮寫為kiv)/日本(Japani, 縮寫為jap).(卡賓[Ratsuväki, 縮寫為rv, 意思為「騎兵」])

6.55 kiv/jap (rv)

由於芬蘭人並不了解詳細年份型號,因此僅標註國家(jap),並透過簡單的數字順序括號放在jap或rv之後,但也因為如此,並沒有照著實際型號的年份順序。以下是芬蘭的各種日式步槍之官方編號:
  然而,這些日式步槍在芬蘭人手中使用時間並不長,基本上只正式服役於1918年至1920年這段時間。基於彈藥規格等後勤原因,芬蘭軍事力量主要使用的武器還是莫辛.納甘系列,而從芬蘭國防軍退役後,芬蘭境內主要的用戶就是民防隊(即白衛隊,Suojeluskunta),但民防隊也逐漸地汰換掉這些異國武器。到了1930年代,日式步槍在芬蘭軍隊已經相當稀少了。
  這些芬蘭境內的日式步槍在內戰結束後到了哪裡去了呢?內戰結束後,1919年芬蘭就將1萬支的各種日式步槍賣給了芬蘭灣對岸的兄弟國—愛沙尼亞,協助他們參加愛沙尼亞獨立戰爭(Vabadussõda, 1919-1920)。剩下的步槍有8000支留在庫存中,另外1.5萬支從國防軍手中轉移至民防隊,主要被用作成員的訓練步槍與測試用槍。因此軍方使用日式步槍的紀錄是非常缺乏的,我們所能獲得的資料主要來自於民防隊的紀錄。
  在軍方退役後,民防隊在20年代也在逐漸替換掉這些日式步槍,主要考量還是彈藥規格造成的後勤問題—芬蘭並沒有生產日本所使用的6.5毫米有坂步槍彈,所使用的彈藥庫存都來自俄羅斯帝國於一次大戰期間進口的。但民防隊對這些日式步槍其實相當滿意,它們的低後座力、平直的彈道與品質良好的彈藥—當時獲得自俄羅斯帝國的莫辛.納甘7.62毫米彈藥相對被認為品質不佳。由於這些優點,日式步槍甚至被芬蘭人選做狙擊步槍的試驗品,芬蘭第一批專為狙擊設計的步槍即由三十年式與三八式步槍所改造。
  到了20年代末,日式步槍在芬蘭的結局還是到了。1928年,芬蘭又將5000支日式步槍賣給了巴爾幹國家阿爾巴尼亞(Albania)。1929年,民防隊正式汰換掉日式步槍,同時狙擊步槍的試驗也交由新式的芬蘭莫辛.納甘步槍.M/28步槍—「民防隊斯皮茨」(Suojeluskuntain Pystykorva)—繼續研究下去,並將約1.5萬支的日式步槍、零配件與彈藥賣給了跨波羅的海公司(Oy Transbaltic Ab),藉該公司轉賣給國外市場。到了1939年冬季戰爭(Talvisota, 1939-1940)爆發時,芬蘭的日式步槍只剩下幾百支,主要由民防隊與海軍零星地使用。戰爭結束後,大部分日式步槍都賣到了民間市場,多數被芬蘭獵戶用於狩獵—由於其高穿透力而較不會毀傷毛皮與肉質的特色,受到不少狩獵者的喜愛。
  芬蘭在武器上是個典型的「萬國牌」用戶,遠從大西洋彼岸的美國到太陽東昇之國日本,基本上芬蘭人都有使用過他們製造的武器。不過,芬蘭的武器「多元」也僅止於此,每一種武器的數量並不多,芬蘭武器的主要來源還是鄰居蘇聯與自行製造。其中蘇聯武器大多是帝俄時期遺留的或戰爭時期所繳獲的。而武器國造是芬蘭一直追求的目標,一是避免過度依賴外國,以免物資被封鎖,二是追求外交中立,減少對外依賴性,三是求自立自強,以防前二之問題。這些來自日本的步槍之所以會被芬蘭人所用,是因為節省資源、能用則用;而被芬蘭人所淘汰、所變賣掉,也是芬蘭人追求後勤統一、自給自足與國產化的開始。這些來自遠東的武器,在芬蘭武器史中就是一具體的過渡紀錄。

參考資料:

網路資料:

芬蘭近代史學會
芬蘭近代史學會
2017年1月26日以「二戰芬蘭共和國研究學術會」(今「芬蘭近代史學會)在Facebook經營粉絲專頁,以分享與討論研究芬蘭史的心得、經驗與成果為初衷,至今依然繼續研究著芬蘭歷史,並努力為其寫作著。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