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我們從最基礎的概念開始,你需要瞭解四種投資工具:現金、不動產、債券、股票。
這篇文章我們不談保險、收藏品、黃金,對一個小資族來說,保險是必須要買的(像是我國強制每個人繳交的健保),收藏品的保值性難以確定,黃金作為投資工具來說則太保守。
現金
投資專家所指的現金,通常不是指放在錢包裡的紙鈔、硬幣(雖然那的確是現金),現金包含的另一個意涵是「能快速轉換為貨幣的工具」,或是「沒有本金損失風險的短期證券」,像是支票、銀行的儲蓄存款包括定存活存都屬於現金。
手上保有現金很重要,你一定聽說過「投資要用閒錢」的法則,因為投資是一種有風險的用錢滾錢的方法,沒有 100% 賺錢的事。然而謹記:越是長期投資的勝率越是高,若你能把錢留在市場內夠久而不殺低退場,就能極大化賺錢的可能性。
我認為一般人進場投資以前,至少要保留夠三個月生活的現金。這筆錢是你未雨綢繆的應急金,讓你在遇到人生各種突發意外狀況的時候,不用急著變賣資產求現。
意外可能是你的寵物生病需要看醫生、家中設備故障需要換新、家人需要援助、或是你突然失去工作收入,面臨著開銷增大或沒有正現金流的狀況,銀行的固定存款將是你的保命仙丹。
三個月的生活費到底是多少錢?依個人狀況而定,有的人需要 30 萬元,有的人需要 10 萬元。為了準確評估金額,你可以試著養成記帳的習慣,掌握自己到底每個月有多少支出。
如果你對國際經濟形勢夠敏銳,或許會想用兌換外幣賺取價差的方式來獲得額外收入——我個人不擅長此道。我曾經在 2017 年時只因為看到一個臉書好友的動態「我把剩餘的台幣都兌換成歐元了」,而草率沒有思考就跟著她做,立刻把一部分台幣現金換成歐元。結果到 2021 年的現在,歐元經歷持續下跌,匯率從 40 跌到 30 幾,我的外幣存摺帳面上就虧損了數萬元台幣。
沒有徹底研究清楚一種投資工具就隨便灑錢下去,以為可以賺到投機財,結果反而被狠狠教訓了一頓,完全就是我自己活該。而我相信,同樣也有人可以藉由適當的操作從外匯中賺錢,這裡就不多做討論了。
不動產
台灣流傳著一種說法,認為「有土斯有財」,買房子穩賺不賠。根據「好房網」的資料統計,台北市的房價跟 2003 年相比,共上漲了 2.5 倍左右,全省平均約在 2 倍左右。人們認為房子是個好的投資,主要有以下三點考量:
第一,房屋是民生必須,而且房價穩定上漲。
飲料可以不喝,奢侈品可以不買,但每個人都得住房子。沒有自己的房子就得跟房東租,尤其是住雙北市每個月房租還不低。反正都是要繳錢,何不乾脆早點貸款買一戶?繳完房貸後房屋就是自己的,以後看是要自用或是再售出都方便。
第二,房屋可以再出租,創造現金流。
我認識一些生意頭腦精明的朋友,通過借貸或募資買下精華地段的房屋,重新裝潢、隔套之後再出租給需要的房客,每個月為他們帶來穩定的收入。甚至有人把自己募資、挑選房屋地點、佈置家具、展示空間等當房東的眉眉角角再包裝為一個完整的課程出售,創造第二樁生意。他們的生意還不賴,只能說市場的需求是實際存在的。
第三,老了可能會租不到房子。
坊間傳說,台灣的房東喜歡把房子租給就業能力無礙的年輕人住,畢竟中老年人可能發生失業問題,房客賴帳,突然就收不到房租了怎麼辦?繳不起房租還事小,獨居老人在住期間不小心出了什麼意外把房子變成凶宅,損失就大了。
這樣的擔憂不是不可理解,為了避免變成無房可住的孤獨老人,強迫儲蓄買下房子似乎也滿合理。
債券
債券是一種長期借據,國家、企業都會發行債券。當你買入債券,就相當於借錢給債券的發行人,因此能夠獲得固定的定期利息,也能在債券到期的時候獲得全額償還的本金。債券可以說是非常穩定的一種投資工具,不過需要留意的是,債券的利率通常會隨著市場的經濟活動和通貨膨脹而變化。
投資專家通常會建議年輕人把資產配置相對少的部分在債券上,相對多的部分則投資股票,隨著年紀漸長,所能承受的風險程度降低,慢慢地增加債券的部位——總之,建立起所謂的「股債平衡」。
股票
擁有某家公司的股票,你就是出資人,擁有公司的一部分。假設一家公司流通在外的股票有 1000 股,當你持有一股,你就擁有公司資產和盈餘的千分之一。當公司分紅時,你會得到千分之一的紅利,當公司資產成長時,你的資產也隨著股價上漲。
只要擁有股票,你就是股東(這也是本專題的名稱由來),不用疲於奔命出售勞力,而是憑著好眼光讓某家公司和它的員工為自己賺錢。
自股票有歷史以來,它為投資人帶來的平均報酬率比債券高得多,但是報酬率波動也比債券高。經濟學家總是提醒學習投資的人「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提供高報酬的股價代價是高風險。
把你要買進的股票想成是你的朋友準備要花 100 萬元開一間餐廳——他向你和其他朋友籌集資金,好讓餐廳經營得下去。你投入了其中的 10%,也就是 10 萬元,你不用親自去餐廳服務客人,只需要持續關注他經營的狀況如何。
如果這間餐廳店生意很好,可能後來變成超級知名的連鎖餐廳,資產成長為原來的 100 倍,那就等於作為股東的你本來投資的 10 萬元變成了 1000 萬元。
但是如果這間餐廳生意很差,業績不斷下滑,最後入不敷出只能結束營業,清算的時候沒有盈餘,那你原本投入的本金就會變成清算結果的 10%,不到 10 萬元甚至 0 元。
沒有做任何研究就亂買股票的人,相當於不知道公司是在做什麼、有沒有賺錢就拿錢胡亂投資,怎能不賠錢賠到唉唉叫呢?
為什麼我推薦投資股票?
1、跟隨著通貨膨脹持續貶值的現金相比,股票有增值的機會。
勝間和代《錢不要存銀行》教我的重要觀念,是存在銀行裡的現金實際上會因為通貨膨脹而越來越薄,所以不有效率地活用投資工具的話,會讓自己越來越窮。
那麼,投資股票真的很難嗎?
股票的本質 = 公司的價值。會漲的股票,就是價值被低估或是會成長的公司。現代社會的資訊非常流通,不像巴菲特早年一樣需要辛辛苦苦翻找數千本小冊子查閱每家公司的財務報表,我們只需有一台手機就可以隨時從網站調閱出必要的資料,也可以參加讀書會、線上或實體課程,或是從電子報、免費的社群得到關於財經的最新資訊和見解。只要肯花時間,瞭解公司價值不是一件難事。
2、跟不動產相比,股票的流動性更好。
投資房市雖然有諸多表面上的好處,但買房需要巨額的資金,而且房市有表現不好的時候,房子不可能在你想要時立刻以市價賣出。更別提無論買房或賣房,都是一個極其漫長折騰的過程,你可能還得負擔金額不小的利息、契稅、仲介費和房屋稅。
重點是,十年 2 倍左右的報酬,股市也做得到!反映著台灣經濟指數的加權股價指數(TAIEX)從 2010 年最低點 7032 點來到 2020 年最高點 14732 點,漲了將近 2 倍。若從那年開始定期定額買入追蹤指數的 ETF 0050,小本金也可以有大收穫。
3、跟債券相比,股票的報酬率更高。
我認為每個人都該趁年輕收入穩定的時期,投資風險略高的金融市場,一邊累積經驗,一邊為退休做準備。消極一點說,年輕有輸的本錢,而且如果能投資到一家好公司,得到的報酬可以非常巨大,遠遠不是債券可以比擬的。
大家都知道奧斯卡經典電影《阿甘正傳》(Forrest Gump)吧?丹中尉在電影中告訴主角阿甘,他把賣蝦子賺到的錢拿去投資「水果公司」,從電影的畫面我們可以得知這家公司就是 Apple。若我們跟著阿甘一起投資,在電影上映的 1994 年用 1000 美元(差不多新台幣 3 萬元)買入 Apple 公司的股票,資產會變成多少呢?
以 1994 年 7 月 6 日 Apple 的收盤價每股 0.93 美元來計算,可以買到 1075 股。這些股票到 2021 年 1 月 26 日,以收盤價格 143.16 美元換算,居然會變成新台幣 400 多萬元!
注意,1994 年時,Apple 已經是一家知名公司了,對於美國股民來說,Apple 不是一個需要獨家小道消息或上什麼投顧老師的課才能知道的「明牌」。
投資方法需要學習,沒有標準答案,但至少你現在知道,運用得當的話,股票其實是很好的投資工具。希望你看到這裡,已經擺脫了那些錯用方法而「玩股票玩到傾家蕩產」的新聞造成的心理陰霾,產生了「我想要學習投資股票!」的想法,這是一個好的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