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齦原來超不牢固,人類的牙齒終其一生都在微微移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為了能咬碎食物,牙齒的垂直耐壓能力很強,但牙齒間的耐重能力卻很脆弱。換句話說,牙齒非常堅硬,但鑲崁著牙齒的牙齦卻是相當不牢固的結構。
事實上,一般牙醫在齒列矯正時用的牙套,施加在門牙上的壓力只有20~70公克而已。只要時間夠長,這樣輕微的力道就足以改變牙齒間的相對位置。
牙齦由軟組織構成,在牙齒根部緊密包覆著牙齒,當周圍施加外力將牙齒推向特定方向,牙齦的供血會發生改變,並會引發連續性的生物性反應。
首先,壓力小的一側會增生填補縫隙,而受壓一側則會由於血液循環不良,組織會被吸收而消失。在矯正期間,牙齒通常會以每月1公釐的速度移動,不過不同個案的差異極大,牙醫在矯正時會依據個案的適應性進行調整。
其實人類的牙齒終其一生都在微幅的移動,即使是從來沒有進行過矯正治療的牙齒,也會因為咬合習慣不良而導致成年後牙齒的錯位。
剛做完牙齒矯正療程的人更容易發生牙齒位置回彈的現象,大部分的案例可以在療程後2~3年相對穩定牢固,但也有不少案例需要終身配戴固定維持器,避免牙齒再度跑歪。

以上內容引自《圖解人體奧秘:其實你不夠了解你的身體》
還有更多有趣的壽命冷知識內容,趕緊入手這本書吧!
Readmoo讀墨電子書:《圖解人體奧秘:其實你不夠了解你的身體
Amazon Kindle 電子書:《圖解人體奧秘:其實你不夠了解你的身體
歡迎關注我們的粉絲團:健康醫療福利社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各種有趣的科普冷知識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出生第10個月的寶寶開始懂得玩有按鈕的機器與玩具。這代表寶寶已經可以理解「按下開關,機器就會動」,或是「按下按鈕,燈就會亮」。而這個動作也代表著寶寶可以一邊預測結果,一邊嘗試下一步行動,藉著簡單的因果關係逐步探索世界。這個時期的寶寶也能迅速掌握按了會動,再按了一次會停的邏輯。
在學會爬行以前,寶寶只對眼前的東西感興趣。在八個月大左右,寶寶學會爬行,就開始朝著視線所及的地方爬過去探索。這個時期,寶寶會開始練習判斷哪些是手碰得到的距離,哪些是手碰不到的距離,得繼續往前爬。
六個月的寶寶正在建立最早的記憶,當寶寶開始察覺到東西離開視線,並不表示東西真的消失不見時,會有反覆把東西從桌面推落的行為,他們想再三確認東西真的沒有不見,並經常開心地認為「我就知道沒有不見!」。也因為這樣,這時期會持續上演著你丟我撿的遊戲,讓新手父母哭笑不得。
出生六個月之前的寶寶,只要母親用手遮住寶寶的視線,寶寶就會覺得母親不見了;再把手掌移開,寶寶就會因為母親又出現了而感到驚喜。出生六個月之後的寶寶已經有了「看不到不代表不見」的觀念,用手掌遮住寶寶的視線再移開,他們的視線並不會轉移,只會開心地確認:母親果然還是在這裡。
當寶寶出生第五個月,寶寶看到奶瓶,就可以聯想到接下來可以開始「吃」了,於是會露出開心的樣子。相反的,看到一個普通的水杯就不會露出特別的表情。當寶寶開始有這些現象的時候,就代表他們已經開始有了初始的記憶。
剛出生的寶寶視力只有0.03,相當於近視1000度左右,只有眼前的30公分看得清楚。換句話說,寶寶看得到抱著他的人,卻看不清楚周圍的人。成年人用眼睛認識世界,而寶寶是先由觸摸來探索周圍的空間,他們對新世界的第一印象來自於嘴巴接觸到的東西,也就是吸吮。
出生第10個月的寶寶開始懂得玩有按鈕的機器與玩具。這代表寶寶已經可以理解「按下開關,機器就會動」,或是「按下按鈕,燈就會亮」。而這個動作也代表著寶寶可以一邊預測結果,一邊嘗試下一步行動,藉著簡單的因果關係逐步探索世界。這個時期的寶寶也能迅速掌握按了會動,再按了一次會停的邏輯。
在學會爬行以前,寶寶只對眼前的東西感興趣。在八個月大左右,寶寶學會爬行,就開始朝著視線所及的地方爬過去探索。這個時期,寶寶會開始練習判斷哪些是手碰得到的距離,哪些是手碰不到的距離,得繼續往前爬。
六個月的寶寶正在建立最早的記憶,當寶寶開始察覺到東西離開視線,並不表示東西真的消失不見時,會有反覆把東西從桌面推落的行為,他們想再三確認東西真的沒有不見,並經常開心地認為「我就知道沒有不見!」。也因為這樣,這時期會持續上演著你丟我撿的遊戲,讓新手父母哭笑不得。
出生六個月之前的寶寶,只要母親用手遮住寶寶的視線,寶寶就會覺得母親不見了;再把手掌移開,寶寶就會因為母親又出現了而感到驚喜。出生六個月之後的寶寶已經有了「看不到不代表不見」的觀念,用手掌遮住寶寶的視線再移開,他們的視線並不會轉移,只會開心地確認:母親果然還是在這裡。
當寶寶出生第五個月,寶寶看到奶瓶,就可以聯想到接下來可以開始「吃」了,於是會露出開心的樣子。相反的,看到一個普通的水杯就不會露出特別的表情。當寶寶開始有這些現象的時候,就代表他們已經開始有了初始的記憶。
剛出生的寶寶視力只有0.03,相當於近視1000度左右,只有眼前的30公分看得清楚。換句話說,寶寶看得到抱著他的人,卻看不清楚周圍的人。成年人用眼睛認識世界,而寶寶是先由觸摸來探索周圍的空間,他們對新世界的第一印象來自於嘴巴接觸到的東西,也就是吸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分享一個環保又省錢的牙線替換妙招:重複利用牙線盒,自行更換牙線捲。作者實測近兩年,詳細說明DIY步驟、優缺點及心得,並推薦蝦皮商家。
Thumbnail
〈宮崎駿:與夢同行〉的紀錄片裡,有一段是他正在繪製波妞與小嬰兒的互動,他說:「波妞發現小嬰兒不開心。有些小孩認為自己不應該被生下來,波妞告訴他們不是這樣子的。這是她來到這裡的理由。」
Thumbnail
什麼是牙柱心、牙釘?這篇文章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牙柱心(牙釘)的功用、材質、移除方式、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做假牙冠就一定要放牙柱心嗎?放了牙柱心就萬無一失了嗎?移除牙柱心會不會很難?一定要用顯微根管治療才能移除嗎?放了牙柱釘還要裝假牙冠嗎?是不是越貴的牙柱心就越好?牙柱心可以拯救所有壞掉的牙齒嗎?
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特別是甲亢患者,存在甲狀腺風暴風險,牙醫治療需謹慎。診療前應詳問病史、評估健康,並與內分泌醫師協調;診療中避免使用含腎上腺素麻醉劑,減少侵入性操作與壓力;治療後需觀察反應並提供健康教育。患者應遵醫囑服藥、避免高碘飲食,並保持口腔衛生。醫病合作能降低風險,確保安全。
牙齒塗氟是一種廣泛應用的預防蛀牙技術,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氟化物強化牙齒琺瑯質,降低酸性物質對牙齒的侵蝕。然而,塗氟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引發不良影響。以下是一些對牙齒塗氟「不好的」論述及科學佐證: --- 1. 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 科學背景 當兒童在牙齒發育期
Thumbnail
牙齒的發育和身體其他器官一樣,是從胚胎慢慢發展過來的。當發育過程有問題的時候,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病變,有些會影響身體,有些會影響咬合功能,有些則不太會影響。今天的故事是和很多很多小牙齒的發展變異有關。
Thumbnail
箍牙,也稱為矯正牙齒,是一種利用矯正器具來改善牙齒排列和咬合問題的牙科治療方法。這種治療不僅僅是為了美觀,更是為了提升口腔功能和整體健康。
Thumbnail
拔牙窩的癒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同時間點會有不同的變化,對未來植牙有密切關係。這篇文章將介紹拔牙後不同時間點拔牙窩的變化。
Thumbnail
文章主要探討了一位讀者對矯正牙齒的困境,包括隱適美牙套和傳統牙套的選擇,以及對正顎手術的擔憂和拒絕。作者表達了對自己外貌的自信和自戀,並肯定了自我認知的重要性。
Thumbnail
本文分享一個環保又省錢的牙線替換妙招:重複利用牙線盒,自行更換牙線捲。作者實測近兩年,詳細說明DIY步驟、優缺點及心得,並推薦蝦皮商家。
Thumbnail
〈宮崎駿:與夢同行〉的紀錄片裡,有一段是他正在繪製波妞與小嬰兒的互動,他說:「波妞發現小嬰兒不開心。有些小孩認為自己不應該被生下來,波妞告訴他們不是這樣子的。這是她來到這裡的理由。」
Thumbnail
什麼是牙柱心、牙釘?這篇文章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說明牙柱心(牙釘)的功用、材質、移除方式、以及相關注意事項:做假牙冠就一定要放牙柱心嗎?放了牙柱心就萬無一失了嗎?移除牙柱心會不會很難?一定要用顯微根管治療才能移除嗎?放了牙柱釘還要裝假牙冠嗎?是不是越貴的牙柱心就越好?牙柱心可以拯救所有壞掉的牙齒嗎?
甲狀腺功能異常患者,特別是甲亢患者,存在甲狀腺風暴風險,牙醫治療需謹慎。診療前應詳問病史、評估健康,並與內分泌醫師協調;診療中避免使用含腎上腺素麻醉劑,減少侵入性操作與壓力;治療後需觀察反應並提供健康教育。患者應遵醫囑服藥、避免高碘飲食,並保持口腔衛生。醫病合作能降低風險,確保安全。
牙齒塗氟是一種廣泛應用的預防蛀牙技術,其主要目的是利用氟化物強化牙齒琺瑯質,降低酸性物質對牙齒的侵蝕。然而,塗氟在某些情況下可能引發不良影響。以下是一些對牙齒塗氟「不好的」論述及科學佐證: --- 1. 氟斑牙(Dental Fluorosis) 科學背景 當兒童在牙齒發育期
Thumbnail
牙齒的發育和身體其他器官一樣,是從胚胎慢慢發展過來的。當發育過程有問題的時候,就會產生各式各樣的病變,有些會影響身體,有些會影響咬合功能,有些則不太會影響。今天的故事是和很多很多小牙齒的發展變異有關。
Thumbnail
箍牙,也稱為矯正牙齒,是一種利用矯正器具來改善牙齒排列和咬合問題的牙科治療方法。這種治療不僅僅是為了美觀,更是為了提升口腔功能和整體健康。
Thumbnail
拔牙窩的癒合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同時間點會有不同的變化,對未來植牙有密切關係。這篇文章將介紹拔牙後不同時間點拔牙窩的變化。
Thumbnail
文章主要探討了一位讀者對矯正牙齒的困境,包括隱適美牙套和傳統牙套的選擇,以及對正顎手術的擔憂和拒絕。作者表達了對自己外貌的自信和自戀,並肯定了自我認知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