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爲什麼寫作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來方格子有段時間了,還沒做過自我介紹。這篇文章就來談一談自己的寫作經歷和動機。
我為什麼寫作?古今中外眾多作家對這個題目作出過精采的論述。博爾赫斯的說法最美:我寫作,不是為了名聲,也不是為了特定的讀者,我寫作是為了光陰流逝使我心安;奧威爾的說法最清楚明白:為了表現自我,為了審美,為了記錄歷史,為了政治影響;王小波的說法最直截了當:我相信我自己有文學才能,我應該做這件事。
以上的說法都很有道理,不過放在我身上都不太合適。我現在不是,將來也幾乎不可能成為職業作家。在我看來作家是一種很糟糕的職業。職業的首要目的是提供穩定的收入,靠寫作實現這一點太難了。就以國內來說,如果想要靠寫作賺錢,比較靠譜的就是寫企業文案、媒體宣傳、營銷廣告、新聞報導。這些都是目的明確的實用寫作,寫什麼、怎麼寫都不是作者作得了主的。至於創意寫作,能賺錢的主要是寫劇本和網絡小說,這兩樣都要迎合市場,賺的都是辛苦錢,而且贏家通吃,絶大多數也就混個溫飽。放眼全中國,能以寫作為生並且自由創作的恐怕頂多幾百人。任何一種主流職業的收入、穩定性和發展前景都比寫作好得多。即便是青春年少時,我也未曾認真想過要當作家,對我而言寫作只是一項愛好。
當一件事僅僅被當成愛好,做這件事的動機就會單純許多。回顧我的寫作經歷,最初動筆的緣由是喜好讀書。就像愛聽歌的人自己也喜歡唱上兩句,讀得多了自然就想要寫。當我還在上小學時就常常寫些小文章,讀後感、遊記之類的。升上初中後開始嘗試寫小說。寫作通常是從模仿開始,那時我在讀卡夫卡、博爾赫斯還有許多其他奇奇怪怪的後現代作家,所以寫出來的東西也是怪模怪樣。高中時學業緊張,沒有時間寫作,只是偶爾在寫週記時自由發揮一下。上大學後正好趕上社交網絡的熱潮,我時不時在網上寫寫日誌、評論,在論壇發一些文章。出國留學後知乎流行起來了,我也用心寫過些回答。
以上種種,同一輩裡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經歷。有人說現在是全民寫作的時代,我很贊同這一說法。曾幾何時,寫作只屬於少數人,能在報刊雜誌上發表文章是件了不得的事。當今由於網絡的普及,發表文章變得容易了。無論是論壇、社交網站、文學網站還是微博、博客、公眾號,隨便哪個平台都有成千上萬的潛在讀者,再不濟也可以分享給自己的社交圈。而且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人們有了追求精神生活的餘裕,變得更加關注自我,表達欲更強了。寫作從一件罕有、嚴肅的事變成了日常行為,不再限定於特定人群。
我早期的寫作都是隨性的、缺少自覺的。這些寫作都沒有什麼價值,大部分都遺失了,只剩下網上留存的少數幾篇文章。二十五歲生日過後我開始寫日記,之後一直堅持到了現在。那時我已在法國留學半年,剛到外國時的新鮮感已經消失了,陌生環境造成的不適開始突顯出來,學業壓力也逐漸加重。我不想讓父母擔心,每次跟家裡通話都是報喜不報憂。身邊有一些中國同學,但彼此間還沒到推心置腹的程度。在環境的推力下,我選擇了寫日記來宣洩情緒。直到這時我才第一次有了明確的寫作目的。
人的情緒是複雜的,而且不斷變化。人可以輕易地判斷出自己處於負面情緒中,但要說清自己具體的感受、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這絶不是件容易事。當我把感受轉化為文字時,必然需要理清內心細節,與自己的情緒保持一定距離,所以也就能夠作出更客觀的判斷。當我處在心理低谷時,寫日記幫我走出了一次又一次難關。
當然,日記最主要的作用還是記錄生活。人生就是一連串的回憶,我希望用文字把過往留存下來。當我翻閲日記,我能知道在哪一天我看了場好看的電影,什麼時候接觸到新的音樂,和朋友出去玩時發生了什麼好笑的事,甚至於做過什麼古怪的夢。這些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如果不記下來肯定會忘掉。也許有人認為這些小事沒有什麼價值,但我認為零碎、重複才是生活的本來面貌。當這些點點滴滴的記錄彙集起來,最終就還原了我的人生。
我認為寫日記是件有益的事,但作為一種文體日記有著先天不足。日記是一天天如實寫下來的,內容由不得任意編排,難免充斥無聊小事,內容雜亂無章。即便是文學大家的日記,其可讀性也相當有限。另有一種辭藻華麗、內容精緻的日記,那是用來出版的虛構寫作,已經背離了日記的本意。一部真誠的日記必然包含個人隱私,是一部只供作者本人查閲的工具書。
日記寫得越久,我愈發覺得這種文體限制了自由發揮。到了二十八歲時,我開始認真地寫隨筆。
隨筆這種文體沒有具體的定義,到底什麼是隨筆眾說紛紜。有的說隨筆就是雜文,有的說隨筆是議論文,有的說隨筆是散文的一種。我讀過蒙田、蘭姆、毛姆、奧威爾等人的隨筆,其中有抒情,有敘事,有幽默諷刺,有文藝評論,如此種種,不一而足。我把自己的文章歸類為隨筆,因為無論主題如何,我要寫的總是一件具體的事,而不是追求文字美感。比起修辭技巧,我更看重文章中的觀點和事實。當我為寫作尋找榜樣時,我心中最好的散文不是出自文學家之手,而是哲學、歷史等領域的學術專著。寫隨筆時我梳理、審視自己的思路,努力將自己的想法邏輯清晰嚴謹地表達出來。隨筆寫作保存了思維的結晶,同時也是一種良好的思維訓練,提高了我的思辨能力和溝通能力。
自我是最直接的書寫材料,我一直想把自己的回憶和觀點總結成文。我寫的第一篇是《讀書回憶》,回顧了從小到大的讀書經歷。之後寫了《遷徙》,描述自己成長的主要經過,如何從東北到上海,之後又留學海外。另外一篇《我的宅男生涯》寫我的業餘愛好,講我如何接觸到動漫遊戲,喜歡哪些作品,我對宅男文化有什麼看法。這些回憶類的文章和寫日記一樣,都是為了記錄自己的生活。比起碎片化的日記,在隨筆中我可以專門針對一個話題來寫,內容更集中深入。
我寫的另一類隨筆則是闡述自己的觀點。有的是對社會現象的觀察,比如我寫過一篇《職業考生》談我對國內教育制度的看法,還寫過一篇《生於憂患》談當代人的焦慮感;有的是探討思想觀念,我寫了《談宗教信仰》《談哲學問題》《談道德》等一系列文章;有的是文藝評論,比如《談香港電影》《談日劇》等等。
在寫作過程中,我有時難免會陷入自我懷疑。我是一個普通人,沒有什麼特別的經歷,記錄我的生活有那麼重要嗎?我不是思想家也不是評論家,我的觀點有什麼了不得呢?身為默默無名的業餘寫作愛好者,我在網上發表的文章至多不過幾百次瀏覽、零星幾個評論,有時難以避免會感到寂寥。
此外,寫作作為一項愛好,即時的激勵太低了。我在寫作的時候,極少會感覺到像是讀小說、看電影、聽音樂、玩遊戲那種快感。提起寫作,我想到的第一個詞就是辛苦。但凡是寫作態度稍微認真一點、對文章質量有那麼一點追求的作者,全都嘗慣了寫作的苦。構思文章時搜腸刮肚,動筆時為了尋找恰當的表達抓耳撓腮,好不容易寫完了還要一遍遍修改,只有大功告成的一瞬間才有那麼一點得意之情。過了一段時間重讀舊作,拙劣之處觸目驚心,恨不得全盤重來。
然而我還是堅持寫下去了。我想愛寫作的人恐怕多少都有些自我意識過剩,不甘心把自己當成茫茫人海中一顆不起眼的砂礫。沒錯,我是一個平凡的人,沒有多少真知灼見。但我相信每個人都有追求自我實現的權利,社會中的每一員都應該發展自己的個性。無論是集郵、養花,還是烹飪、攀岩,只要你認定了自己想要去做,那就放心大膽去做。在辛苦寫作之後,瀏覽自己用心寫出的一篇篇文章,我為自己的腦力創造感到驕傲,覺得自己沒有虛度時光,充分發掘了的自我的可能性。既然如此,還有什麼不知足呢。
綜上所述,我最初是無意識地寫作,後來是為了抒發情緒、記錄生活和表達觀點;寫作是一種思維訓練,同時給了我意義感,讓我的人生更充實。如果這些理由還不夠令人信服,我只能說自己就是想寫,天性如此。
我的寫作經歷只有短短數年,日記、隨筆全算上不過幾十萬字,未來的探索之路還很長。近來重新開始認真寫小說,也許我將來會創作更多的虛構作品。無論寫作之路如何艱辛漫長,我心甘情願,樂此不疲。
avatar-img
10會員
13內容數
愛書成癡、無書不讀,分享讀書心得,幫您發現好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感謝各位格友對我的出版作品《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的關注,讓大家久等了!在快滿25歲時,我發下「豪言壯語」,「給我一年時間,我要出書」。一年後,我做到了!
現在我正在躺在床上打這篇文章,不是我很想寫,只是我實在睡不著,因為我的家人實在是太吵了,吵得我根本不能好好入睡。是的,我現在還在跟家人住在一起,但這並不是我的意願,只是我能力不足搬不了。(我是個廢物)既然睡不了,只好做些有益的事,剛好最近對寫作有興趣,那就來寫篇文章好了。 說起想重拾寫作的原因,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時間過的真快。今天是七月份最後一天了。但是若有人追問,每個月份的終結,它又能意味著什麼?我想,有感於時間消逝太快的人,多半因於自己的(寫作)計畫跟不上,仍然處在滯後狀態,才會發出如此的感喟。下午,詩人何郡捎來了他預定出書的篇目,我自是熱衷的期待,希望閱讀他更多的詩作和散文,為其文集撰文作序。最近,人
Thumbnail
當我的英文老師得知我想要寫作之後,第一個反應並不是質疑寫作的用處與未來的艱辛,而是問我: 「你是為了自己而寫,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我沒有思考多久便回答:「為了自己。」 他只是點點頭,那不是認可也不是敷衍,而是單純地瞭解了我的想法。 「那麼,就寫你自己想要的吧。」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夢想是成為作家。可能是看人生第一本故事書的時候,也可能是作文功課被中文課老師表揚的時候。 總之早在我文筆幼稚無比的時候,我已經知道除了寫作,沒有甚麼是我更想做的。
Thumbnail
早在無名小站時代,其實就有寫一些文章的習慣,當年無名小站要關站時,我特地上去瀏覽之前寫過的文章,發現自己有些思維慢慢在改變,例如:2009年寫出接下來的網路上的信任危機,後來有區塊鏈技術出來,試圖解決信任危機。有了這些紀錄,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的進步。 無名小站的關站,帶來另外一個深遠的影響是覺得
    2023年12月底,訊息充斥著回顧一年的資訊,與新年的新目標,呆望著天空希望時間快速度過,逃離一事無成的一年,手裡的筆記本第一頁是來自於2022年的期許,只需要將3劃掉更改為4即可變成新年新希望       列舉的每一項目標,儘管有條理的一一列舉時間、地點、發生什麼事情,那也只是被寫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感謝各位格友對我的出版作品《Z世代:找到突破危機的藍海》的關注,讓大家久等了!在快滿25歲時,我發下「豪言壯語」,「給我一年時間,我要出書」。一年後,我做到了!
現在我正在躺在床上打這篇文章,不是我很想寫,只是我實在睡不著,因為我的家人實在是太吵了,吵得我根本不能好好入睡。是的,我現在還在跟家人住在一起,但這並不是我的意願,只是我能力不足搬不了。(我是個廢物)既然睡不了,只好做些有益的事,剛好最近對寫作有興趣,那就來寫篇文章好了。 說起想重拾寫作的原因,
Thumbnail
我當了記者、新聞主管、廣播主持人,從事新聞工作十多年,文字、口說、表達能力都有一定的水準,雖然常常會興起寫部落格的想法,但都是註冊後 貼個幾篇文章,然後就不了了之 如果連我職涯一開始當記者,後來當過上市公司的公關、行銷、企業高階主管,都不知道該分享什麼給別人,我相信有更多人也會覺得「我要寫什麼?」
Thumbnail
自從 2022 年加入方格子後,經過兩年半終於等到總瀏覽數破十萬的一天啦!其實我也不知道這個速度是快是慢,就是佛系寫著寫著就突然發現快破了 XD。 剛好趁這個機會,也想來跟大家聊聊這四年多來,我是怎麼經營寫作這個興趣的。雖然我也還稱不上什麼很厲害的寫作者,但畢竟都寫了這麼久,應該還是有點參考價值啦(
時間過的真快。今天是七月份最後一天了。但是若有人追問,每個月份的終結,它又能意味著什麼?我想,有感於時間消逝太快的人,多半因於自己的(寫作)計畫跟不上,仍然處在滯後狀態,才會發出如此的感喟。下午,詩人何郡捎來了他預定出書的篇目,我自是熱衷的期待,希望閱讀他更多的詩作和散文,為其文集撰文作序。最近,人
Thumbnail
當我的英文老師得知我想要寫作之後,第一個反應並不是質疑寫作的用處與未來的艱辛,而是問我: 「你是為了自己而寫,還是為了別人而寫?」 我沒有思考多久便回答:「為了自己。」 他只是點點頭,那不是認可也不是敷衍,而是單純地瞭解了我的想法。 「那麼,就寫你自己想要的吧。」
我從很小的時候就知道自己的夢想是成為作家。可能是看人生第一本故事書的時候,也可能是作文功課被中文課老師表揚的時候。 總之早在我文筆幼稚無比的時候,我已經知道除了寫作,沒有甚麼是我更想做的。
Thumbnail
早在無名小站時代,其實就有寫一些文章的習慣,當年無名小站要關站時,我特地上去瀏覽之前寫過的文章,發現自己有些思維慢慢在改變,例如:2009年寫出接下來的網路上的信任危機,後來有區塊鏈技術出來,試圖解決信任危機。有了這些紀錄,回過頭來,才發現自己的進步。 無名小站的關站,帶來另外一個深遠的影響是覺得
    2023年12月底,訊息充斥著回顧一年的資訊,與新年的新目標,呆望著天空希望時間快速度過,逃離一事無成的一年,手裡的筆記本第一頁是來自於2022年的期許,只需要將3劃掉更改為4即可變成新年新希望       列舉的每一項目標,儘管有條理的一一列舉時間、地點、發生什麼事情,那也只是被寫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