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admoo牛年閱讀馬拉松任務!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raw-image

到現在每每提起「讀書」這件事,我總會忍不住問母親:「欸,為什麼妳有我這種怪孩子?」我說的怪,除了自己本身很多與人格格不入的習慣外,還有一件事是「閱讀」。這個過年期間,母親看著我幾乎沒有離開手機的臉,總忍不住叨唸:「你整天就都在玩手機,什麼事也不做!」(哪有,我明明清理了自己的房間和客廳還洗了六、七支電風扇,還出門看了電影、跳繩和游泳……)

我整日的確都在手遊、clubhouse、Facebook和虛擬貨幣交易所晃盪,我拿著手機對著母親說:「欸,我在賺錢耶!」(比特幣都幫我賺了幾千塊了。)為母的都有一種病:還沒到吃飯時間就一直問你要吃什麼、想吃什麼、要不要吃什麼,深怕孩子會餓死一樣。另一種是看孩子閒著不叨唸會死的病:你不要一直看手機、你都在玩……然後轉頭她又會問一次:你要不要吃什麼、晚上吃什麼……(眼神死)

我如同年少,每回聽到她的腳步聲從她埋首工作的縫紉機前起身進屋前,我就會從客廳那張我得縮著身子躺著的椅子彈跳起來,好應付她看著我盯著手機不放的叨唸。但事實上她早就放棄叨叨絮絮的緊盯,就是想找你說句話。我便先發制人說:「我在看小說,快看完了。」她便會把到嘴邊的話縮回去。

說起「閱讀」這件事,我常覺得同是閱讀同溫層裡的人,有著莫大對於閱讀的信仰,常把這件事視為多麼偉大驕傲的事。那些吊書袋動不動講話讓人聽不懂的就不談了,光是那些把「閱讀」這事形塑成多麼高尚、了不起的事的人,就足以讓人覺得是活在平行宇宙裡!像我這種一個月讀不完三本書的人,在我現實生活中都是微乎其微有在閱讀的人,根本就是活在平行宇宙的另一個空間中的平行宇宙。

母親一再叨唸我盯著手機,我便一直回答她:「我在看書啦妳不要吵。」母親不懂那個小方體裡到底有什麼好看的,就像她也不懂,我小小一個房間裡怎麼堆上幾百本書,讓自己縮在小小的空間裡,也不知道書到底讀了沒有。

偶爾我會笑著回答:「欸說真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妳會生出我這種奇怪的孩子,為什麼只剩我在讀書?明明小時候就不讀。」

說不讀書,倒也不是「不喜歡讀書」,大概是一種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耐煩,或是什麼障礙之類的,對文字的著迷就是沒有其他事的專注。半夜才跟朋友說我要搞個到府組裝家具的業務,我連說明書都看不下去,但我天生有組裝腦,大概就是這種差異,有些人對文字有很強大的專注度,但我沒有,特別是文字應用的邏輯和我腦袋不一樣的時候,我就無法快速閱讀,一旦「快不起來」我就很容易放棄。(我打字很快,作飯很快,連游泳和其他運動的時間,都是盡可能用最快的方法完成。但讀書就是不行!)

用小iPhone閱讀電子書,大概是唯一能促使我好好讀本書的方法。一行的字不超過25個字,一頁不超過7行,我可以比較快的讀完一本書。連用iPad讀我都覺得版面太大而顯得沒有耐心。也當然,用手機太容易分心,一下看比特幣的價格(得要抓對時機買賣XD),一下看Facebook有沒有通知(我沒有開通知的訊息),一下又被line或email打斷,但比起我看紙本書有耐心許多了。

readmoo的牛年閱讀馬拉松任務有幾項:讀完一本書和一本雜誌、聽完一本有聲書、送朋友一本書、連續十五天閱讀二十分鐘、分享閱讀心得,最後再一個加碼是活動時間內讀完2021分鐘。除了有聲書還剩一點點外,其餘我都完成了,然後累積了八百多分鐘的閱讀時間,不知道能不能達成最後的目標?但好像真的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用iPhone讀會不會很吃力?其實是不會的,but,人生就是有這種but!因為老花了這樣盯著近物的眼鏡度數不能過高,所以如果忘記換適合距離的眼鏡真的會不舒服,換上就好多了。

讀的書如下列,沒有什麼太高級或太深的書,但都是喜歡才買下的:

甘耀明《冬將軍來的夏天》,心得也是本書寫出來的文章:《冬將軍來的夏天》/一個夏天,一場性侵!

東山彰良《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這本書非常早就買了。之前一直遲遲沒有進入第二章節,停在美國場景,但跳回台灣的時空,我就有動力把它繼續讀下去。(寫這篇時快讀完了)

王秀容《我咧唱歌》【1書+1朗讀有聲書】,有聲書聽這本,應該會去買紙本書,想要邊聽有聲書邊在紙上把不會的台語詞漢字學起來。(我的台語聽跟說都不算太差,但讀寫還需要學習)

雜誌讀的是聯合文學 11月號 2020/第433期,本來之前就要為了青峰的專訪買,但因為排版我實在覺得字壓圖超難讀的就沒有買。為了解任務買的。

其他的有《嬉皮記》,這本買來送好友再借出XDDDD。

聽過迷誠品的一集podcast後買的《在我墳上起舞》

湊數買的《生死之間2︰葉克膜的故事》了解一下葉克膜,它算是專業書籍了。

在clubhouse和matters網友談到的電影書:《華語電影在後馬來西亞:土腔風格、華夷風與作者論》

看完妻木夫聰演的《慾火烈愛》,買下谷崎潤一朗的《陰翳禮讚》,意外喜歡,但阿伯的字有點緩慢,所以讀得緩慢,學設計跟建築的都可以讀一下。

另外有幾本是去年吳明益開的小說創作課書單:《少年來了》、《冬之夢─費茲傑羅短篇傑作選》、《沒有女人的男人》。

最後是還在購物車還沒結帳(缺一本打75折),在clubhouse的節目裡speaker提到的《鯨吞億萬》,以及愛書朋友在Facebook提到陳雪的《親愛的共犯》,另外忘記提的還有朋友送我陳思宏的《佛羅里達變形記》

不知道活動結束前能讀完多少?但每次讀書和寫字都會覺得自己是媽媽生下的怪孩子,總想問她為什麼身邊的人都不讀書也不寫字了呢?(我說的是摸得到看得到聽得見的,身邊的人。但也許只是我特別獨來獨往罷了。)

圖:readmoo的活動圖。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換日線的沙龍
20.3K會員
913內容數
自由工作者、上班族究竟要用什麼樣的心態去面對呢?來看線線怎麼說;業餘的時候,也來跟線線一起看劇看電影及看書;有空的話一起來學做出版、編輯和電子書吧!
換日線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24
看到一個推理故事用一本書來講這種關於版面與閱讀之間的關係,雖然故事我沒有特別喜歡,我也會力薦所有做書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Thumbnail
2025/02/24
看到一個推理故事用一本書來講這種關於版面與閱讀之間的關係,雖然故事我沒有特別喜歡,我也會力薦所有做書的人都應該讀這本書!
Thumbnail
2024/09/05
做電子書有不少細節要留意,跟紙本書不同,它有很多很多的想像空間!製作上也有不少眉眉角角,若有心製作,總會有那麼靈光閃現的瞬間,透過思考使用者習慣、親身使用與實作,是可以有很多變化的!閱讀,從來都不是只有紙本書這個選項,如果能讓閱讀添加一些有趣的互動,也是「書」存在的一種可能!
Thumbnail
2024/09/05
做電子書有不少細節要留意,跟紙本書不同,它有很多很多的想像空間!製作上也有不少眉眉角角,若有心製作,總會有那麼靈光閃現的瞬間,透過思考使用者習慣、親身使用與實作,是可以有很多變化的!閱讀,從來都不是只有紙本書這個選項,如果能讓閱讀添加一些有趣的互動,也是「書」存在的一種可能!
Thumbnail
2024/07/03
喜歡布袋戲、看歌仔戲長大的中年人,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這本有聲書!實在是太趣味了!
Thumbnail
2024/07/03
喜歡布袋戲、看歌仔戲長大的中年人,絕對不能錯過這本書,這本有聲書!實在是太趣味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我們常聽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真的嗎?你走不了的時候呢?
Thumbnail
我們常聽到「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 真的嗎?你走不了的時候呢?
Thumbnail
兒子約兩、三歲的時候,我很沉迷手遊,雖然明知沉迷是不對的,但卻無法控制自己,直到我的兒子好奇的坐過來我身邊,望著我打機。 我首先是希望能為自己建立良好的習慣。所以,我開始閱讀一些自我增值的書藉,我記得我第一本讀的是《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工作?》了解了習慣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兒子約兩、三歲的時候,我很沉迷手遊,雖然明知沉迷是不對的,但卻無法控制自己,直到我的兒子好奇的坐過來我身邊,望著我打機。 我首先是希望能為自己建立良好的習慣。所以,我開始閱讀一些自我增值的書藉,我記得我第一本讀的是《為什麼我們這樣工作,那樣工作?》了解了習慣的重要性。
Thumbnail
從2020年8月8號起在部落格上每周一文,總算來到100篇(灑花)!想趁這個值得紀念的時間點,跟大家聊聊我與閱讀旅程。
Thumbnail
從2020年8月8號起在部落格上每周一文,總算來到100篇(灑花)!想趁這個值得紀念的時間點,跟大家聊聊我與閱讀旅程。
Thumbnail
當媽媽這幾年,能看書的時間變得瑣碎,來到馬特市之後,慢慢找回閱讀的習慣,但還是看的很慢。收到『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這本書,從開始看到看完,破天荒的打破我的速度,會忍不住想要看到最後。
Thumbnail
當媽媽這幾年,能看書的時間變得瑣碎,來到馬特市之後,慢慢找回閱讀的習慣,但還是看的很慢。收到『抱歉,我討厭我的孩子』這本書,從開始看到看完,破天荒的打破我的速度,會忍不住想要看到最後。
Thumbnail
年輕時把「一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奉為圭臬,所以包包裡書是必備的物品,而青春彷彿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慢活,香醇的咖啡、流轉的樂音、舒適的角落,才能好整以暇讀一本書,外面的世界暫時隔絕,心無旁鶩,我的目光只專注在滿天的文字裡。
Thumbnail
年輕時把「一日不讀書言語乏味,三日不讀書面目可憎。」奉為圭臬,所以包包裡書是必備的物品,而青春彷彿有大把的時間可以慢活,香醇的咖啡、流轉的樂音、舒適的角落,才能好整以暇讀一本書,外面的世界暫時隔絕,心無旁鶩,我的目光只專注在滿天的文字裡。
Thumbnail
「我很擔心『兒子不喜歡閱讀』;就像你說的那樣:書是重要的學習資源,不喜歡看書的話⋯⋯不閱讀的話,孩子要怎麼自主學習?總之,就是很麻煩啦!」這位媽媽急匆匆地說著。 而這也充分地展現出,在「不閱讀」的背後,還有更深一層、需要去化解的憂慮。
Thumbnail
「我很擔心『兒子不喜歡閱讀』;就像你說的那樣:書是重要的學習資源,不喜歡看書的話⋯⋯不閱讀的話,孩子要怎麼自主學習?總之,就是很麻煩啦!」這位媽媽急匆匆地說著。 而這也充分地展現出,在「不閱讀」的背後,還有更深一層、需要去化解的憂慮。
Thumbnail
不知道活動結束前能讀完多少?但每次讀書和寫字都會覺得自己是媽媽生下的怪孩子,總想問她為什麼身邊的人都不讀書也不寫字了呢?(我說的是摸得到看得到聽得見的,身邊的人。但也許只是我特別獨來獨往罷了。)
Thumbnail
不知道活動結束前能讀完多少?但每次讀書和寫字都會覺得自己是媽媽生下的怪孩子,總想問她為什麼身邊的人都不讀書也不寫字了呢?(我說的是摸得到看得到聽得見的,身邊的人。但也許只是我特別獨來獨往罷了。)
Thumbnail
八卦也好、無聊也罷,閱讀這行為本身並不深奧也不高尚,竅門不在閱讀能力而在興趣。女兒用了很長的時間去找自己喜愛的小說類型,也有孩子只愛讀有關生物、科學、地理、天文等書籍。總之不放棄,文字帶給人類的遠遠多於我們能想像的一切。
Thumbnail
八卦也好、無聊也罷,閱讀這行為本身並不深奧也不高尚,竅門不在閱讀能力而在興趣。女兒用了很長的時間去找自己喜愛的小說類型,也有孩子只愛讀有關生物、科學、地理、天文等書籍。總之不放棄,文字帶給人類的遠遠多於我們能想像的一切。
Thumbnail
關於閱讀,我真正喜歡上閱讀應該是脫離學生身分後才開始的。 以前總以為書籍必須要從頭看到尾才代表看完書,但後來發現其實每本書中,任何一場講座,任何一堂課程,只要能從中獲得一個新的啟發或概念,就足夠了。至於需不需要將整本書都看完,對我來說好像就不是這麼重要了。 所以現在閱讀的心境,比較像是在尋找寶藏
Thumbnail
關於閱讀,我真正喜歡上閱讀應該是脫離學生身分後才開始的。 以前總以為書籍必須要從頭看到尾才代表看完書,但後來發現其實每本書中,任何一場講座,任何一堂課程,只要能從中獲得一個新的啟發或概念,就足夠了。至於需不需要將整本書都看完,對我來說好像就不是這麼重要了。 所以現在閱讀的心境,比較像是在尋找寶藏
Thumbnail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而孩子也對應著父母親的言行舉止,我們從父母、親友、師長、遇到的所有人事物之中,在長大的過程裡,慢慢形塑了自己的三觀和思考模式
Thumbnail
父母是孩子的一面鏡子,而孩子也對應著父母親的言行舉止,我們從父母、親友、師長、遇到的所有人事物之中,在長大的過程裡,慢慢形塑了自己的三觀和思考模式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