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每每提起「讀書」這件事,我總會忍不住問母親:「欸,為什麼妳有我這種怪孩子?」我說的怪,除了自己本身很多與人格格不入的習慣外,還有一件事是「閱讀」。這個過年期間,母親看著我幾乎沒有離開手機的臉,總忍不住叨唸:「你整天就都在玩手機,什麼事也不做!」(哪有,我明明清理了自己的房間和客廳還洗了六、七支電風扇,還出門看了電影、跳繩和游泳……)
我整日的確都在手遊、clubhouse、Facebook和虛擬貨幣交易所晃盪,我拿著手機對著母親說:「欸,我在賺錢耶!」(比特幣都幫我賺了幾千塊了。)為母的都有一種病:還沒到吃飯時間就一直問你要吃什麼、想吃什麼、要不要吃什麼,深怕孩子會餓死一樣。另一種是看孩子閒著不叨唸會死的病:你不要一直看手機、你都在玩……然後轉頭她又會問一次:你要不要吃什麼、晚上吃什麼……(眼神死)
我如同年少,每回聽到她的腳步聲從她埋首工作的縫紉機前起身進屋前,我就會從客廳那張我得縮著身子躺著的椅子彈跳起來,好應付她看著我盯著手機不放的叨唸。但事實上她早就放棄叨叨絮絮的緊盯,就是想找你說句話。我便先發制人說:「我在看小說,快看完了。」她便會把到嘴邊的話縮回去。
說起「閱讀」這件事,我常覺得同是閱讀同溫層裡的人,有著莫大對於閱讀的信仰,常把這件事視為多麼偉大驕傲的事。那些吊書袋動不動講話讓人聽不懂的就不談了,光是那些把「閱讀」這事形塑成多麼高尚、了不起的事的人,就足以讓人覺得是活在平行宇宙裡!像我這種一個月讀不完三本書的人,在我現實生活中都是微乎其微有在閱讀的人,根本就是活在平行宇宙的另一個空間中的平行宇宙。
母親一再叨唸我盯著手機,我便一直回答她:「我在看書啦妳不要吵。」母親不懂那個小方體裡到底有什麼好看的,就像她也不懂,我小小一個房間裡怎麼堆上幾百本書,讓自己縮在小小的空間裡,也不知道書到底讀了沒有。
偶爾我會笑著回答:「欸說真的,我也不知道為什麼妳會生出我這種奇怪的孩子,為什麼只剩我在讀書?明明小時候就不讀。」
說不讀書,倒也不是「不喜歡讀書」,大概是一種注意力不集中的不耐煩,或是什麼障礙之類的,對文字的著迷就是沒有其他事的專注。半夜才跟朋友說我要搞個到府組裝家具的業務,我連說明書都看不下去,但我天生有組裝腦,大概就是這種差異,有些人對文字有很強大的專注度,但我沒有,特別是文字應用的邏輯和我腦袋不一樣的時候,我就無法快速閱讀,一旦「快不起來」我就很容易放棄。(我打字很快,作飯很快,連游泳和其他運動的時間,都是盡可能用最快的方法完成。但讀書就是不行!)
用小iPhone閱讀電子書,大概是唯一能促使我好好讀本書的方法。一行的字不超過25個字,一頁不超過7行,我可以比較快的讀完一本書。連用iPad讀我都覺得版面太大而顯得沒有耐心。也當然,用手機太容易分心,一下看比特幣的價格(得要抓對時機買賣XD),一下看Facebook有沒有通知(我沒有開通知的訊息),一下又被line或email打斷,但比起我看紙本書有耐心許多了。
readmoo的牛年閱讀馬拉松任務有幾項:讀完一本書和一本雜誌、聽完一本有聲書、送朋友一本書、連續十五天閱讀二十分鐘、分享閱讀心得,最後再一個加碼是活動時間內讀完2021分鐘。除了有聲書還剩一點點外,其餘我都完成了,然後累積了八百多分鐘的閱讀時間,不知道能不能達成最後的目標?但好像真的養成了閱讀的習慣。
用iPhone讀會不會很吃力?其實是不會的,but,人生就是有這種but!因為老花了這樣盯著近物的眼鏡度數不能過高,所以如果忘記換適合距離的眼鏡真的會不舒服,換上就好多了。
讀的書如下列,沒有什麼太高級或太深的書,但都是喜歡才買下的:
東山彰良《我殺的人與殺我的人》,這本書非常早就買了。之前一直遲遲沒有進入第二章節,停在美國場景,但跳回台灣的時空,我就有動力把它繼續讀下去。(寫這篇時快讀完了)
其他的有
《嬉皮記》,這本買來送好友再借出XDDDD。
不知道活動結束前能讀完多少?但每次讀書和寫字都會覺得自己是媽媽生下的怪孩子,總想問她為什麼身邊的人都不讀書也不寫字了呢?(我說的是摸得到看得到聽得見的,身邊的人。但也許只是我特別獨來獨往罷了。)
圖:readmoo的活動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