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南聲讀後|《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Abhijit V Banerjee、Esthe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大學時的指定閱讀,畢業後再看一次依然收穫滿滿。
  如果我們願意用耐心把問題看待地更清楚一點,理解大問題實際發生於生活層面轉變而成的各種大大小小挑戰,「貧窮」就不再只是蟄伏於人類歷史上最難以面對的敵人。
  在正式探討貧窮一題前,作者Abhijit與Esther以「再想想」作為序言,請求讀者在思考如何改善貧窮之前,應該理解,正因為貧窮衍生的問題發生在錯綜復雜的現實面,絕不是輕易以宏觀,數據的顯示,就能推論出總結的態度處理。這亦說明著,每個試圖面對貧窮的人,力量勢必過於渺小,既然如此,總會悲觀地被推導出「無力改變現狀」之結論。令人感到氣餒的態度無疑為議題雪上加霜,事實上,這也成為本書誕生的理由。
  再想想,窮人之所以成為窮人,除了以不公的命運怨懟以外,是否能更理性地分析體制在對待窮人與對待富人的利基點,本身就有致命性地不同;是否能以窮人的處境,用同質性思維去評判在資源有限的情況,與心理狀態的推論,導引出陷入貧窮陷阱情有可原;是否能設想,假使你我成為窮人的那天,是否會重演窮人無法避免的生活路徑?
  書中提及的「時間不一致」概念是我認為重要且全新的觀點:也就是說,掌握資源稀少的人無法設想輕易對未來抱持任何期望,當下面臨的誘惑與必須抉擇的選項過多,這將導致窮人終將被慾望與眼前的事物支配行徑。這並非苛責,而是更公允,設身處地的角度預想加上實際採訪後之推論。
  決定是否這麼做所承擔的成本大小是窮人在日常由小至大頻繁上演的天人交戰,要求高度自制力的高強度生活型態本身就有違人道。我們幸運地在任何狀態下,掌握夠充分,由專業已經篩選過,正確且輕易理解的資訊,這讓我們免於一次又一次因為「不理解」而始終使自身「更陷於窮困的陷阱之中」。
  研究貧窮的心情總是令人氣餒的,這些真實上演的情節化為有架構,可被公開討論的內容傳遞於遙遠的國度,說到底,在讀到最後一個字後,到底能讓誰免於窮困?始終是個悲觀地大哉問。然而,《窮人的經濟學》吸引我的地方正是在於他能樂觀地看待這個問題,用更為實務的心態面對,換句話說,作者們鼓勵將貧窮視為大魔王的人們應該從實際發生的問題開始著手,或許它無法直觀地從根本上撼動貧窮體質,甚至不能百分百肯定這將能做出任何改變,然而我想,「匯聚」的強大正是實現於此。小從對環境污然的改善,進而舒緩惡質的衛生條件,給予孩童更為安全的生長空間,除了減輕家庭不必要的支出負擔外,更能讓孩童心無旁騖地學習,亦或者沒有延伸的侷限,以勞動換取更多收入。
  是啊,過度理想的藍圖誰不會繪製?但不能置否地期望,給艱困地當下多點改善的可能,未來局勢未必會比現在還要糟糕,這不是正是「討論」的真諦所在?
  《窮人的經濟學》提供讀者許多思想火花,是一本再讀之後,依然獲益良多的上乘之作。
avatar-img
79會員
167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讀畢一千五百多頁的歷史小說是我至今以來做過最有挑戰性的閱讀體驗。 記錄心得時,多半會參雜自己對內容的喜好與否,多數人我想期待的也是從中抽絲剝繭:所以說了那麼多,到底是推不推薦呢?
讀畢一千五百多頁的歷史小說是我至今以來做過最有挑戰性的閱讀體驗。 記錄心得時,多半會參雜自己對內容的喜好與否,多數人我想期待的也是從中抽絲剝繭:所以說了那麼多,到底是推不推薦呢?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如果不是「現在的」我讀到這本書,大概無法從中獲得那麼大的喜愛,以至於想要完整地讀透凪良汐所有被翻譯成中文的著作。 我認為那種能夠深深打動個人,乃至於進入人生前幾名的作品,通常原因都非常的私人。
Thumbnail
「遺忘書之墓」這個概念非常有意思,用這個構思寫出一系列(雖然後面作品我都還沒看過)相關著作完全勾起了作為讀者的我的興趣。 一間不知道何時何人創辦的藏書空間,存放的書都在等待新的有緣人。這些書被時光妥妥的遺忘,從世人的記憶中被抹除,直至有人將它們帶出「墓地」——這就是《風之影》的起頭。
Thumbnail
起手勢還是得先聲明,我不怎麼讀自傳,大概是因為自傳對我來說,是你必須非常景仰這個人到一個境界,才會想要花時間知道他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也因為如此,通常會寫自傳的人都有一段值得歌頌的經歷。 拿到邱永漢的這本小書時,我對他的印象比起從商,更多是在文學的耕耘,多多少少跟以前讀研究所時曾接觸過他的文
Thumbnail
其實讀村上的書有點像開驚喜包,你大概知道裡面會塞些什麼,但就還是會萌發小小的期待想知道這次他又想要帶來怎樣的故事——至少我讀過他幾次的作品都是這樣的經驗。
Thumbnail
窮不僅僅是物質的匱乏,更包括行為、思維和心靈的貧乏。「窮人思維」及其對個人生活的深刻影響,包括行為窮、思維窮和心靈窮三種狀態,如何造成彼此的限制。本文提供了克服這種窮乏的策略,包括提升行動力、拓展思維和增強內心的豐滿感,幫助讀者打破自我設限,實現成長與成功。
Thumbnail
那些能翻身的貧民,其實在統計上是極少數,事實上,更多的窮人,他們因為被貧窮逼到沒有時間學習,最後就只能階級固化、世代輪迴。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追求什麼富裕?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做什麼扶貧工作? 要肯定一個家庭貧困的孩子的奮鬥,但輿論如果藉機將貧窮的狀態當成雞湯,那就把個案的價值和意義帶偏了
Thumbnail
## 窮人與富人之間的不同 ### 第一部份:出身環境 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異,首先體現在他們的出身環境。窮人通常出生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這些家庭可能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教育資源有限,生活環境惡劣。這些因素使得窮人從小便面臨各種挑戰,例如營養不良、健康問題,以及缺乏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
Thumbnail
看完「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這本書後,發現適時借貸並非是一個壞事,重點投資自己以及賺錢的工具絕對不能省。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貧窮的本質,分析了貧窮的因子,並強調了理財教育的重要性。理財知識的提升對未來收入增加和生活質量提升有著直接的影響。
Thumbnail
這是個很長的故事,其實,它有一些地方我後來順劇情的時候認為是不必要的。故事簡介講述一名叫做碧普的少女試圖理解她的真實身份,她一直明白母親似乎有意隱瞞她什麼,直到一個名為「陽光計劃」轉動碧普的人生齒輪。
Thumbnail
如果不是「現在的」我讀到這本書,大概無法從中獲得那麼大的喜愛,以至於想要完整地讀透凪良汐所有被翻譯成中文的著作。 我認為那種能夠深深打動個人,乃至於進入人生前幾名的作品,通常原因都非常的私人。
Thumbnail
「遺忘書之墓」這個概念非常有意思,用這個構思寫出一系列(雖然後面作品我都還沒看過)相關著作完全勾起了作為讀者的我的興趣。 一間不知道何時何人創辦的藏書空間,存放的書都在等待新的有緣人。這些書被時光妥妥的遺忘,從世人的記憶中被抹除,直至有人將它們帶出「墓地」——這就是《風之影》的起頭。
Thumbnail
起手勢還是得先聲明,我不怎麼讀自傳,大概是因為自傳對我來說,是你必須非常景仰這個人到一個境界,才會想要花時間知道他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也因為如此,通常會寫自傳的人都有一段值得歌頌的經歷。 拿到邱永漢的這本小書時,我對他的印象比起從商,更多是在文學的耕耘,多多少少跟以前讀研究所時曾接觸過他的文
Thumbnail
其實讀村上的書有點像開驚喜包,你大概知道裡面會塞些什麼,但就還是會萌發小小的期待想知道這次他又想要帶來怎樣的故事——至少我讀過他幾次的作品都是這樣的經驗。
Thumbnail
窮不僅僅是物質的匱乏,更包括行為、思維和心靈的貧乏。「窮人思維」及其對個人生活的深刻影響,包括行為窮、思維窮和心靈窮三種狀態,如何造成彼此的限制。本文提供了克服這種窮乏的策略,包括提升行動力、拓展思維和增強內心的豐滿感,幫助讀者打破自我設限,實現成長與成功。
Thumbnail
那些能翻身的貧民,其實在統計上是極少數,事實上,更多的窮人,他們因為被貧窮逼到沒有時間學習,最後就只能階級固化、世代輪迴。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追求什麼富裕? 如果貧窮有意義,那還做什麼扶貧工作? 要肯定一個家庭貧困的孩子的奮鬥,但輿論如果藉機將貧窮的狀態當成雞湯,那就把個案的價值和意義帶偏了
Thumbnail
## 窮人與富人之間的不同 ### 第一部份:出身環境 窮人和富人之間的差異,首先體現在他們的出身環境。窮人通常出生在經濟條件較差的家庭,這些家庭可能缺乏穩定的收入來源,教育資源有限,生活環境惡劣。這些因素使得窮人從小便面臨各種挑戰,例如營養不良、健康問題,以及缺乏接受高質量教育的機
Thumbnail
看完「窮人的經濟學:如何終結貧窮?」這本書後,發現適時借貸並非是一個壞事,重點投資自己以及賺錢的工具絕對不能省。
Thumbnail
本文深入探討了貧窮的本質,分析了貧窮的因子,並強調了理財教育的重要性。理財知識的提升對未來收入增加和生活質量提升有著直接的影響。
Thumbnail
這是個很長的故事,其實,它有一些地方我後來順劇情的時候認為是不必要的。故事簡介講述一名叫做碧普的少女試圖理解她的真實身份,她一直明白母親似乎有意隱瞞她什麼,直到一個名為「陽光計劃」轉動碧普的人生齒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