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聲讀後|《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松浦彌太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raw-image



定義什麼是「隨筆」是進入這本書首要重點。松浦彌太郎提出至為關鍵的解釋,認為隨筆紀錄的是我們對於不熟悉事物所參透的「秘密」。那份理解的經過往往是動人且誠摯,而閱讀隨筆的人們一來也是在享受這份情緒上珍貴的感動。所以,隨筆不適合被嚴格、正式地檢核內容,它衍伸出的是寫作者自由純粹的一面,即便如此,松浦依然認為隨筆有一套必須依循的規則在,才能夠讓這種文體成立下去。


 

既然想要撰寫隨筆,某種程度代表它為個人帶來正面的助益,而松浦彌太郎認為那就叫做doctor yourself,必須秉持著客觀看待自己,做自己的主人,也就是健康地活著。這些念頭可以透過隨筆的方式引導想法,進而產出作為訓練,日複一日的練習最後成為習慣,就會漸漸地改善比較負面或是鑽牛角尖的想法。這些內容多半聚焦並構成第二章的「隨筆作家的生活方式」,但也是我覺得讀起來相對無趣的一章,很像在讀什麼心靈引導的雞湯書的感覺。我在這本書比較關注的是隨筆的創作歷程,以及隨筆與其他文體的差別這類相對知識面向的內容,因此在這一章我個人就沒有花太多時間思考,可以說讀過翻過就結束了這個部分。

 

而我也試著思考,也許對松浦彌太郎來說,要駕馭隨筆的創作形態,必須要由內先調整成適合撰寫隨筆的狀態,寫出來的內容才不會倒向刻意包裝成隨筆的模樣,但讀起來卻完全不是這麼一回事。如果我們將隨筆當成商品放在市場上行銷,我會認為這種類別的作品是相對殘忍的商品,它考驗作者的知名度左右了作品的暢銷度。比起小說還可以靠劇情來吸引讀者,那又是另一種行銷的手段。如果今天出版這本書的人不是長期就熱衷於隨筆創作的松浦彌太郎,又會有多少讀者是抱持期待的心情買下這本書,甚至只是多看它兩眼的呢?(即便是從未看過松浦其他隨筆創作的我,也是因為耳聞過松浦的名字,並翻閱了前幾頁的內容才決定購買的)

 

實際一探究竟到底何謂隨筆,重點我認為就在第一章他告訴我們什麼是「隨筆」,也就是如同本文第一段破題的前提下。在後續的內容,松浦彌太郎進而告訴我們,實踐創作隨筆是還要透過意義上融入生活,用心記錄所見所聞的小事,以物理上你拿著筆與小冊子,藉由感受書寫中的筆觸,或許還穿插著一些箭頭、弧線、塗鴉等,在紙張纖維傳達至你肌膚,那些記憶都足以構成我們撰寫隨筆的素材,以及感動的一部分。

 

這個建議我十分有感,一直以來,我都習慣用手寫記錄行程,行事曆上左面是一週的規劃,右面是空白頁可自由規劃,往往該週有什麼討論都會寫在上面。當討論的過程有許多可以記錄的重點來不及寫下時,往往會用只有自己懂的代號做紀錄,甚至習慣的筆記方式。如果討論不在對話上,卻又不能離開現場時,一些奇怪的幾何圖案就會出現在上面,過幾天來看,總會發現自己習慣性間隔式上色,一種說不出、下意識的行為,那是從大學就有的舉動持續至今。我似乎也未深究過這麼做的意義在哪,但當我開始思考時,就會試圖回想當時這麼做的潛意識好像是希望可以穩定一切秩序,所以會忍不住畫出一個又一個緊密貼合的幾何圖形,讓事情可以按部就班處理完畢。

 

老實說,光是前述就可以成為一段隨筆的題材,而就是這種發現什麼秘密的過程讓撰寫隨筆變成非常誘人且個人的創作。松浦彌太郎也提及,正是因為他徜徉於這種創作過程,因此他也熱衷於去讀他人的隨筆。這就像是當你在一點一滴揭發自己在他人眼裡沒什麼了不起的部分,可是唯有你,以及可以理解這個部分的你的他人達成共識時,這樣的默契構成隨筆的意義存在,使致隨筆變成在我眼裡是包裹在日常底下的迷人交易——然而,它仍是小眾。

 

即便如此,我還是很感謝松浦彌太郎的這本書,是它解釋了我一直以來的書寫方式並不屬於讀後感,也不屬於評論,更傾向於隨筆,真正消除了我始終困惑的疑問。從經營這隻帳號以來,我始終很難向人介紹自己在經營什麽樣的帳號。要以評論自居,我遠遠不夠格,畢竟那是一件很專業的事,而我能力遠遠不及於此;要以讀後感形述,但我又放入了很多與書內容可能那麼無關,比較個人的事。我認為理想的讀後感應該是讀者可以從你的文章了解這本書大致在說什麼,進而評估他會不會有興趣找來翻讀,但我諸多文章並不會為讀者做到這樣的服務,甚至我會認為那些資訊是公開的,若有需要大可自己去博客來等線上通路找就好。所以刪除這些分類,每一本與我相遇的書,它們都是一個引子,從內容欲傳達的訊息中,觸發我的自身經驗,並讓我從中重新思索在我還沒有篤定答案的問題中,我藉由這本書又獲得了什麼新的想法,隨筆就是用來記載這段過程。

 

也因此,松浦彌太郎提到非常關鍵的一點:隨筆通常不是去紀錄你已經很熟悉的題材,而是專注於理解的感動過程。因為那些內容往往在你心中已經有了成見,並不存在剛理解時的感動,也有足夠的資訊量長篇大論,甚至加以說服閱讀你文章的人。但那就不是隨筆存在的初衷。存在於不寫的規則之下,把那份情緒交給讀者自行拆開及感受,那是讀者的責任,延續這個道理,小說也應該如此,亦是松浦的主張。但對我來說,扯到小說那又是另一個領域的事,僅專注於隨筆的內容,我多半是同意他的,就以這樣的標準來感受這本書的話,《像隨筆作家一樣生活》是還不錯的讀物。

avatar-img
83會員
171內容數
一個分享讀後感的地方,沒有文青。文章可能暴雷忘記警示,自行斟酌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Claydee-avatar-img
2025/03/28
南聲-avatar-img
1
很喜歡你的書寫方式 : )
南聲-avatar-img
1
南聲生生難 的其他內容
譚劍的書我讀得不多,唯一一本是《姓司武的都得死》,加上一直以來我都是陳浩基的書迷,這些因素不禁讓我產生一種「香港作家的寫作技能樹不點個推理是不是說不過去?」怎麼都能寫得那麼戲劇性,那麼令讀者手不釋卷?
甫出版即對這本由男性視角訴說離婚經驗的小書有所關注,一拿到書便迫不及待(真的是迫不及待)讀完一個又一個故事,一面讀的時候我不禁一面想:特別從男性角度來看,難道這跟男女身份對調有關係嗎?還是說,只要是在婚姻關係中,誰都有可能成為另一方的地獄呢?
如果不是「現在的」我讀到這本書,大概無法從中獲得那麼大的喜愛,以至於想要完整地讀透凪良汐所有被翻譯成中文的著作。 我認為那種能夠深深打動個人,乃至於進入人生前幾名的作品,通常原因都非常的私人。
「遺忘書之墓」這個概念非常有意思,用這個構思寫出一系列(雖然後面作品我都還沒看過)相關著作完全勾起了作為讀者的我的興趣。 一間不知道何時何人創辦的藏書空間,存放的書都在等待新的有緣人。這些書被時光妥妥的遺忘,從世人的記憶中被抹除,直至有人將它們帶出「墓地」——這就是《風之影》的起頭。
起手勢還是得先聲明,我不怎麼讀自傳,大概是因為自傳對我來說,是你必須非常景仰這個人到一個境界,才會想要花時間知道他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也因為如此,通常會寫自傳的人都有一段值得歌頌的經歷。 拿到邱永漢的這本小書時,我對他的印象比起從商,更多是在文學的耕耘,多多少少跟以前讀研究所時曾接觸過他的文
我有一件黑色襯衫式洋裝,被洗壞的關係它有一角褪成了橘色,實在很顯眼。起初,這讓我很困擾,甚至想過拿個別針擋住,但因為太喜歡這件洋裝,久而久之也就擅自無視掉那塊斑點。在讀井上荒野的《在那邊的鬼》我想也是這樣的,故事只從兩名女人為第一人稱的視角出發⋯⋯
譚劍的書我讀得不多,唯一一本是《姓司武的都得死》,加上一直以來我都是陳浩基的書迷,這些因素不禁讓我產生一種「香港作家的寫作技能樹不點個推理是不是說不過去?」怎麼都能寫得那麼戲劇性,那麼令讀者手不釋卷?
甫出版即對這本由男性視角訴說離婚經驗的小書有所關注,一拿到書便迫不及待(真的是迫不及待)讀完一個又一個故事,一面讀的時候我不禁一面想:特別從男性角度來看,難道這跟男女身份對調有關係嗎?還是說,只要是在婚姻關係中,誰都有可能成為另一方的地獄呢?
如果不是「現在的」我讀到這本書,大概無法從中獲得那麼大的喜愛,以至於想要完整地讀透凪良汐所有被翻譯成中文的著作。 我認為那種能夠深深打動個人,乃至於進入人生前幾名的作品,通常原因都非常的私人。
「遺忘書之墓」這個概念非常有意思,用這個構思寫出一系列(雖然後面作品我都還沒看過)相關著作完全勾起了作為讀者的我的興趣。 一間不知道何時何人創辦的藏書空間,存放的書都在等待新的有緣人。這些書被時光妥妥的遺忘,從世人的記憶中被抹除,直至有人將它們帶出「墓地」——這就是《風之影》的起頭。
起手勢還是得先聲明,我不怎麼讀自傳,大概是因為自傳對我來說,是你必須非常景仰這個人到一個境界,才會想要花時間知道他是怎麼變成現在這樣的,也因為如此,通常會寫自傳的人都有一段值得歌頌的經歷。 拿到邱永漢的這本小書時,我對他的印象比起從商,更多是在文學的耕耘,多多少少跟以前讀研究所時曾接觸過他的文
我有一件黑色襯衫式洋裝,被洗壞的關係它有一角褪成了橘色,實在很顯眼。起初,這讓我很困擾,甚至想過拿個別針擋住,但因為太喜歡這件洋裝,久而久之也就擅自無視掉那塊斑點。在讀井上荒野的《在那邊的鬼》我想也是這樣的,故事只從兩名女人為第一人稱的視角出發⋯⋯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本書也是去年出版後入手就一直放著,最近贖回才又開始再次翻閱,依舊溫暖。
Thumbnail
書中以他自身的生活哲學、開書店的經歷與我們分享如何在生活、工作的小細節中做出改變與保持新鮮感,而這些想法雖然看似清清淡淡的卻也默默的植入心中不斷地引起漣漪,在某個瞬間會忽然頓悟那種,看著看著心情也會跟著柔順而輕盈,好像為自己開了一道新的門。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來到第60篇閱讀筆記,六十有很多意義,是一個輪迴,也象徵新的開始。決定收起年少時對於響亮名稱的執著,單純地以週記為出發,期許自己能夠一週分享一本書,分享思想在文字間的跳動,以及紀錄選書的初衷。 從定義到最後的解方,作者分享作為冒牌者症候群的對抗心法,或許是親身經歷的關係,沒有過多的學
Thumbnail
三本近期讀完的推理小說,因為不想要暴雷,能紀錄的心得就比較簡短,索性集結成一篇,按照個人喜愛程度由高到低依序分享。
所謂心誠則靈。   這個月來,我全力在整理書稿,但得空的時候,仍要上網閱讀日文資料,每次,讀到有意義的文章,認為可作為文化大學中日筆譯班的教材時,我就會下載編輯成講課教材。我想,這教材我們師生可以一同翻譯練習。一直以來,我編製教材喜歡與時俱進,因為這是新編的教材,老師和學生都能實際受益。尤其,在
Thumbnail
拿到這本寫真純粹是個意外,因為我本身喜歡收藏簽名書籍,剛好看到有露天有賣家在預定這本親筆簽名書,所以我就訂購了。這本可以看到杉野遙亮的青春活力以及日本明星的偶像明星色彩,值得收藏!
Thumbnail
其實我對舒國治老師毫不認識,只記得當時因為出版商發出的宣傳電郵,我對節錄的一段篇章深感共鳴,結果就隨手買了(還要買了簽名本?!)🤗 我已頗長時間沒讀散文,對比之前艱澀的工具書,這次閱讀的感受就像是遊花園般寫意恬淡😌
Thumbnail
一直很喜歡作者松浦彌太郎的文字,去年在水深火熱的職場狀態下買了「寫給凌晨五點的你」這本書,雖然不至於凌晨五點觀看,但也差不多是深夜狀態下打開這本書,在黑夜裡點起一盞閱讀的燈光,坐在床邊,看著書,寫著便條紙。 我覺得閱讀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尤其是文字會讓你覺得不孤獨,
Thumbnail
那個時候,全然接納了我、包容了我的,就是文字與書本的世界。只要翻開書,我就會忘記現實世界中的一切……
Thumbnail
这是读的苏枕书的第一本散文集,不论什么时候读都别有一番风味。流连于她笔下的四季之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冬有落雪,春则落英缤纷,好一幅京都浮世绘。用的是朴素的书信体,让人想起从前写信的岁月,从前车马邮件都慢,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他就懂了。可是那些印迹应该散落在天涯了。 虽然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這本書也是去年出版後入手就一直放著,最近贖回才又開始再次翻閱,依舊溫暖。
Thumbnail
書中以他自身的生活哲學、開書店的經歷與我們分享如何在生活、工作的小細節中做出改變與保持新鮮感,而這些想法雖然看似清清淡淡的卻也默默的植入心中不斷地引起漣漪,在某個瞬間會忽然頓悟那種,看著看著心情也會跟著柔順而輕盈,好像為自己開了一道新的門。
Thumbnail
不知不覺就來到第60篇閱讀筆記,六十有很多意義,是一個輪迴,也象徵新的開始。決定收起年少時對於響亮名稱的執著,單純地以週記為出發,期許自己能夠一週分享一本書,分享思想在文字間的跳動,以及紀錄選書的初衷。 從定義到最後的解方,作者分享作為冒牌者症候群的對抗心法,或許是親身經歷的關係,沒有過多的學
Thumbnail
三本近期讀完的推理小說,因為不想要暴雷,能紀錄的心得就比較簡短,索性集結成一篇,按照個人喜愛程度由高到低依序分享。
所謂心誠則靈。   這個月來,我全力在整理書稿,但得空的時候,仍要上網閱讀日文資料,每次,讀到有意義的文章,認為可作為文化大學中日筆譯班的教材時,我就會下載編輯成講課教材。我想,這教材我們師生可以一同翻譯練習。一直以來,我編製教材喜歡與時俱進,因為這是新編的教材,老師和學生都能實際受益。尤其,在
Thumbnail
拿到這本寫真純粹是個意外,因為我本身喜歡收藏簽名書籍,剛好看到有露天有賣家在預定這本親筆簽名書,所以我就訂購了。這本可以看到杉野遙亮的青春活力以及日本明星的偶像明星色彩,值得收藏!
Thumbnail
其實我對舒國治老師毫不認識,只記得當時因為出版商發出的宣傳電郵,我對節錄的一段篇章深感共鳴,結果就隨手買了(還要買了簽名本?!)🤗 我已頗長時間沒讀散文,對比之前艱澀的工具書,這次閱讀的感受就像是遊花園般寫意恬淡😌
Thumbnail
一直很喜歡作者松浦彌太郎的文字,去年在水深火熱的職場狀態下買了「寫給凌晨五點的你」這本書,雖然不至於凌晨五點觀看,但也差不多是深夜狀態下打開這本書,在黑夜裡點起一盞閱讀的燈光,坐在床邊,看著書,寫著便條紙。 我覺得閱讀是一件很棒的事情,尤其是文字會讓你覺得不孤獨,
Thumbnail
那個時候,全然接納了我、包容了我的,就是文字與書本的世界。只要翻開書,我就會忘記現實世界中的一切……
Thumbnail
这是读的苏枕书的第一本散文集,不论什么时候读都别有一番风味。流连于她笔下的四季之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冬有落雪,春则落英缤纷,好一幅京都浮世绘。用的是朴素的书信体,让人想起从前写信的岁月,从前车马邮件都慢,钥匙精美有样子。你锁了,他就懂了。可是那些印迹应该散落在天涯了。 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