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婚姻家庭,我的成長路(二)-長子角色劇本

更新於 2021/02/25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上篇談到,由於以一個outsider之態捲入了先生的家庭系統中,我得以以一雙較為客觀的眼睛實際觀察及體認到這個系統當中的愛恨情仇、及人性中最根本的美醜,而人性是互通的,因此,我也更加看懂了自己原生家族中的系統,及每個人在這個角色中必定會演出的戲碼及內心小劇場。
好像我多年前曾參加的家庭系統工作坊中,我在台上以自由演出的方式扮演了別人家庭中的大哥一角,下戲後,故事主角(是他家庭中的小弟)帶著淚跑來跟我說:「妳剛剛在台上說的話,跟我大哥說得一模一樣!」。那場戲,我至今仍震撼!第一是選角,故事主角在眾多觀眾中選出我來演他大哥,他說我的氣勢有點像他大哥。我以女性身分反串扮演他的大哥,在台上,我卻出奇地覺得適合,因為不用演,一上台、一如在台下的我,我只是演出我自己、脫口而出的每句台詞也是我的心裡話。這無關性別、也超乎性別之外,人身在那個角色中,就會有那個角色的樣子出來。第二是,我父親是長子、我自己是長女,我的真實人生中,長子/長女本就是我的議題。通常長子長女都要承擔家裡較多的責任,對自己的要求高、也很容易以高標準要求別人,並且也是所有子女當中最容易捲進與父母間三角關係的張力當中、也是受父母影響最大的孩子。在我過去參與的心理團體中,長女是最容易出現在團體中的(我參與的多為女性團體,但長子/長女很多議題都是一樣的),常常一個團體中超過2/3是長女,這是一個很努力、很具功能性、也通常傷得最重的家庭角色。
進入先生的家庭中,我第一個最有感覺的角色就是他的大哥。他大哥跟我父親、跟我,都有一樣的特質:認真、負責、超級愛說教、非常看重自己的努力及成就、認為父母對待自己不公平,及話雖這麼說還是努力付出、放不下責任、且幾乎是超過父母期待地照顧自己弟妹們。他特別是跟我父親非常像。在聖經中,長子是一個榮耀的身分,可以繼承雙倍家業、雙倍祝福;但在台灣傳統的文化中,長子在我眼中一直就是一個比較倒霉的角色、受咒詛的角色,總是要負擔超過自己能力範圍的責任。做得好不會得到稱讚,做不好卻要被怪罪,連別人做得不好也是長子的責任。我爸在我婆婆病重但尚未過世時有來我婆家探望,他並沒有對我公公多安慰什麼,反而不斷鼓勵我先生的大哥。幾個小時下來,幾乎都在給他打氣。我想,爸爸一定對我先生的大哥有很深的投射,他的那些打氣、喊話,不單是給這個年輕晚輩、更是給更年輕時的自己。
當然,先生的大哥跟我爸的故事還是不一樣。首先他們的太太性格非常不一樣,我大嫂是一個傳統但堅毅的女性,也是個職業婦女。她能在現代女性及傳統女性兩種不同身分中切換,逢年過節都能看到她在婆家廚房辛苦的身影,不八卦、不多話,默默做事。當然,她切換得是否自由開心我不知道,不過這次婆婆喪禮,我們比較長時間待在同一個空間裡,我們偶有交談的機會。言談中我感覺得出她在婆家中扮演傳統媳婦的為難及委曲,對婆婆的無禮、先生的要求,對她忙得沒有自己的生活....雖然講得隱隱約約地,但她非常難得流露出這些。一直以來,她就是那種老人家眼中「成熟懂事」的女性。講到此,想起幾次跟先生大吵中,他都會罵我不成熟不懂事...唉~這個成熟懂事的內涵到底是什麼呢?雖然大嫂跟我講到這些時我聽起來是有點不舒服,多多少少我感覺受到指責,就是婆家的責任她們負擔得太多、我們負擔得太少。但是,我內心卻是深深心疼這位大嫂,因為他們在金錢及體力上的承擔,讓我們相對來說比較輕鬆。
我媽媽跟我大嫂是非常不一樣的女性,雖然我媽大概年長我大嫂二十歲,但我媽有個不受約束的靈魂。我媽嫁給我爸、成為這個家的長媳,想到她這個自由的靈魂當時面對那麼龐大又掙脫不了的家庭責任,加上傳統男人對太太的付出是沒有感激的、覺得一切都是應該。該怎麼說呢....我覺得我可以理解父母當時離婚時媽媽的心境。雖然他們離婚這件事對我的人生影響巨大,不過,我慢慢可以理解他們當時是怎麼一步一步走到要離婚的地步,事實上,我現在的處境距離離婚大概也是一步之遙罷了。媽媽當時對爸爸的失望、承受的委曲、對這些家庭規則的不解,不就是我現在的處境嗎?而我的後母是個受傷頗深的人,就更不用說了。每年過年她在我阿嬤家一天到晚發瘋,不也是我現在的故事?我婆家的人可能看我在發瘋,對我來說,只是情緒上已承受不住這種壓力而已。
過去十年的自我探索路,我發現自己內心蠻大一塊就是在對抗這個長子/女角色劇本-我不想跟我爸爸一樣!但,現在的我對長子多了一分同情、理解、跟接納,長子會長成這個樣子,也是有原因的,而家庭系統裡面也非常需要這個角色。我想,這些理解跟接納,也是讓我在聽他大哥說些刺耳的話時,我內心的感覺卻沒那麼刺耳的原因吧,因為,我也會說出一樣的話來,我理解。
看到同樣的故事在不同時代、不同地點不斷重複發生,不是一件讓人好過的事。可是日光之下無新事,歷史就是會不斷一直重演。有時候我會慶幸自己沒有女兒,因為覺得自己在這個議題上面並沒有「改革成功」、找到自己跟這個文化舒服相處的方式,我又要如何教育或示範出一個好的女性角色讓我女兒學習模仿呢?這幾年來,我不斷反思自己能怎麼不演出相同的戲碼?卻發現越掙脫、就有一股力量越用力把妳再拉回劇本中,所有的用力都是徒然!跟先生大吵時的感覺非常相似。如今,我在想,或許我不應該把力氣花在用力掙扎,而是要打開心來讀懂每個人的角色、及存在這當中相通的情緒能量,看懂,才能涵容,消化過、才能有智慧地將更好的狀態反投射出來。尋求成長的智慧,才有力量反制這種要把我吞吃的巨大力量;不隱藏自己的脆弱,才能理解人在脆弱時所顯現出來的黑暗面,原來是這麼合理、不難理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梳理內在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痛苦還沒結束,但期望我對自己及人性的理解可以來到一個高度,看懂,然後,誠實,並心疼自己。
痛苦還沒結束,但期望我對自己及人性的理解可以來到一個高度,看懂,然後,誠實,並心疼自己。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在棋盤的每一角落,棄子不僅是一種策略,更是一門藝術。
Thumbnail
不純粹的閱讀,你必然得到純粹的結論,例如看到討厭的同學發臉文,心裡開始品頭論足,最後得出他失戀失業的無能結論。嗯,或許討厭的同學只是單純實驗做失敗而已。 這年代了解不純粹的純粹很重要,還記得2024總統大選,有許多工程師小草放大自己的專業能力,覺得別人都很笨,用極大的意義解讀其他政治人物的動機?
Thumbnail
畢業季,離情依依,怕感情變疏遠!送別禮物特別能延續感情,但要送什麼好呢?讓友情歷久彌堅,分享好朋友送禮攻略!好書推薦「長輩沒教,但你一定要懂的81種送禮大學問」!
Thumbnail
小時候的純真、天然很可愛,長大後有些純真跟天然是會被貼上負面標籤。為了成為他人眼中正面、優秀的那一類,我們一邊努力,一邊也陷入迷失。
Thumbnail
人的一生都在經歷長大,不免俗會連帶成熟及幼稚的話題一起討論。 長大不代表成熟,但成熟卻是長大的象徵,那是一種肯為自己負責的態度;幼稚不代表不成熟,但不成熟的人一定幼稚,那是一種凡事推託給別人的陋習。成熟與幼稚之分,就在於是否為自己而出發。
Thumbnail
拒學少年斷尾求生錄《那年十五歲的我》,十幾歲的孩子背起書包、出門上學,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日常,然而根據調查,全臺灣高中約有六成的學校,有拒絕上學的學生。這些拒學的孩子為何考上了高中卻不願意上學了呢?《那年十五歲的我》的導演何婷婷是一位國中老師,同時也是業餘紀錄片工作者的她,隨手帶上攝影機紀錄這位拒學…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在棋盤的每一角落,棄子不僅是一種策略,更是一門藝術。
Thumbnail
不純粹的閱讀,你必然得到純粹的結論,例如看到討厭的同學發臉文,心裡開始品頭論足,最後得出他失戀失業的無能結論。嗯,或許討厭的同學只是單純實驗做失敗而已。 這年代了解不純粹的純粹很重要,還記得2024總統大選,有許多工程師小草放大自己的專業能力,覺得別人都很笨,用極大的意義解讀其他政治人物的動機?
Thumbnail
畢業季,離情依依,怕感情變疏遠!送別禮物特別能延續感情,但要送什麼好呢?讓友情歷久彌堅,分享好朋友送禮攻略!好書推薦「長輩沒教,但你一定要懂的81種送禮大學問」!
Thumbnail
小時候的純真、天然很可愛,長大後有些純真跟天然是會被貼上負面標籤。為了成為他人眼中正面、優秀的那一類,我們一邊努力,一邊也陷入迷失。
Thumbnail
人的一生都在經歷長大,不免俗會連帶成熟及幼稚的話題一起討論。 長大不代表成熟,但成熟卻是長大的象徵,那是一種肯為自己負責的態度;幼稚不代表不成熟,但不成熟的人一定幼稚,那是一種凡事推託給別人的陋習。成熟與幼稚之分,就在於是否為自己而出發。
Thumbnail
拒學少年斷尾求生錄《那年十五歲的我》,十幾歲的孩子背起書包、出門上學,似乎是理所當然的日常,然而根據調查,全臺灣高中約有六成的學校,有拒絕上學的學生。這些拒學的孩子為何考上了高中卻不願意上學了呢?《那年十五歲的我》的導演何婷婷是一位國中老師,同時也是業餘紀錄片工作者的她,隨手帶上攝影機紀錄這位拒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