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晚他又在酒吧獨坐。
「又被『配』了?」酒保剛調配了一杯雞尾酒,粉紅色的,遞給坐在吧枱前一位美麗女客人後,才安慰這位面部表情告訴他一切的常客。
「可不可以不要說『又』?」他只喝了兩杯啤酒,臉紅紅的,分明是來買醉,酒保不敢給他添酒,雖然這跟他的工作相違背。「怎麼了?就試試吧,『配』一定可以找到跟你合襯的好女子!」
他搖搖頭,把酒杯最後一口酒喝光,「啪」的一聲,用力的把杯子放到酒保跟前,旁邊那位女客人聞聲望向他們,稍稍跟他們眼神對上了,見狀況不對,便急急別個頭來。
酒保還是識趣的為他斟來第三杯啤酒。「『配』甚麼『配』,我呸!」他把酒杯搶過來,大口的喝,上唇又染了一抹泡沫,像白色鬍子,配合愁容,叫本來一臉孩子氣的他,看起來蒼老了一點點,「難道就不能自己一個人過活嗎?過去不是很流行『草食主義』嗎?」
酒保擦拭一隻葡萄酒杯,通過杯子,望着他扭曲的臉,「我懂。我從前也是這樣想。但當『配』為我配上我現在的太太後,不得不承認『配』真是本世紀最偉大的發現!」
「配」是一個專為單身男女找伴侶而設的應用程式,有別於以往同類型那些私營的、商業性質的應用程式,「配」是由這個結婚率、生育率均為全球最低的國度研發出來。
「配」用戶的大數據,包括起居飲食、消費習慣、消遣興趣等等,會自動被搜集起來,進行演算後,便在茫茫人海中,以結婚為大前提,配對跟用戶最合適的伴侶,可說是現代「媒人」或科技「媒人」。
由於涉及相當私隱,一開始便引起爭議,正反雙方在議會爭持不下,但這個國家實在太需要刺激生育的方案,政府遂推出「配」先導計畫作為緩衝,原定所有二十五歲以上國民都被強制性使用「配」,先導計畫則改為「自行決定」,卻推出跟「配」有關的各種優惠,譬如由「配」配對的伴侶,政府會津貼部分結婚費用、生育費用等等,吸引市民使用,這個先導計畫遂獲議會通過。
起初大家都對這個新玩意採觀望態度,半信半疑,但因為公關形象做得好,加上明星名人效應,市民反應愈來愈熱烈,「配」首年用戶數字遠遠超於預期,獲配對伴侶的結婚、生育數字持續攀升。先導計畫進行了三年後,隨着反對聲音愈來愈小,政府決定全民推行「配」,要求所有二十五歲以上國民強制性使用「配」。
他便是這樣成了「受害者」。
甫過了二十五歲的他,已被配對了不下數十次,跟他配對上了的女子與他即時通訊,他統統不讀不回。雖然配對人大都明白事理,見對方不回應,無甚興趣,也不強求,反正日子一過,一個月後便會重新「洗牌」配對,但總有叫他不勝其煩的女子,好像最近那一位,便通過「配」GPS定位功能,追蹤他的行蹤,他氣得幾乎要報警。
「報警會受理嗎?『配』可是國策啊。」又的確沒聽過因受不了配對者報警查辦的新聞。酒保又說:「就試試吧,我身邊所有朋友、客人,大多一步到位,第一次就『配』對了,找到結婚對象,生兒育女去了,『配』不到的,而且還要超過十次,在我身邊,你可是唯一一個!」
這時,一直坐在旁邊的女客人叫了起來,「你錯了,至少還有我。」
兩人立即朝她望去,只見這位年輕女子年約二十多歲,樣貌娟好,看起來很有學識教養,就連「草食男」的他也不禁雙眼發亮。兩人等待着聽她的故事。
她喝一口酒再說,「別誤會,我跟你不同,我是勇於嘗試的,每當『配』為我配對了對象,我都會跟他約會一下,可惜沒有一個合得來。」酒保皺了皺眉,「不會吧,『配』以用戶大數據演算,配對出來的目標對象,雖不中也不遠吧?」
女子搖搖頭,「就是不行。明明大家都是素食者,都是愛狗之人,也喜歡看戲賞畫喝酒,居住附近,甚至工作性質相似,但不合就是不合,我不懂得怎樣解釋。愛情這回事,不是說配對就配對得來的。」
他大點其頭,「說得太對,那不就是『凹凸效應』嗎?興趣性情太過相似,不代表就是合襯,一開始或許合得來,但相處下來就沒有問題嗎?我很懷疑。愛情不應該由自己選擇的嗎?應用程式、機械科技,懂甚麼愛情?」
酒保瞪眼望他,本來打算嗆他一句:「你這個草食男又懂甚麼愛情!」但見坐在吧枱前這對男女,眉來眼去,愈談愈有投契,經驗豐富的酒保,知道沒自己的事了,繼續忙他的工作去了。
「配」推出第四年,隨着離婚數字增長,以及愈來愈多人質疑「配」的成效、愛情是否真的「配」對得宜,反對聲音重新揚起,侵犯私隱等問題也再一次給議論紛紛。「配」推出第五年,備受批評的政府,正式全面擱置「配」。
而這一年,那晚在酒吧相識的男女,結婚了。
(原文刊於2019年4月17日香港《星島日報》副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