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過孩子吧!」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1979年,英國搖滾天團Pink Floyd推出長篇概念專輯《The Wall》,這套唱片後來在全世界足足賣掉三千多萬張,成為一代經典。專輯裡一首帶著強勁迪斯可節奏的搖滾曲橫掃全球,歌名是「另一塊砌牆磚,第二部(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 Part 2)」,借孩子的口吻向僵固、威權的教育體制提出控訴:

我們不需要教育

我們不需要思想控制

課堂上不要陰險諷刺

老師啊,放過孩子吧

喂!老師啊!放過孩子吧

到頭來,你不過是另一塊砌牆的磚

歌曲後段,一群孩子的聲音齊齊揚起,把整首歌再唱一遍,其悲其壯,過耳難忘。三年後,羅大佑「亞細亞的孤兒」也起用了兒童合唱團去唱那悲壯悒鬱的詞句,我總懷疑是Pink Floyd給他的靈感。

1982年,導演亞倫派克(Alan Parker)把《The Wall》拍成電影,變成一齣長達一個半小時的MV。以台灣當年的電檢尺度,這部反戰、反威權、反體制、還穿插性愛和嗑藥情節的作品,肯定無緣在戲院上映,卻不能阻止它以錄影帶形式廣為流傳,成為「地下經典」。有很長一段時間,觀賞《The Wall》簡直成了八、九○年代台灣文藝青年的「啟蒙儀式」──那年頭,誰弄到一卷珍罕的錄影帶,常會呼朋引伴到家裡同看,我初次看《The Wall》,便是一個那樣的場合:母親弄到了那卷錄影帶,約了朋友來看( 記得片名還被翻譯成很殺的《叛幫迷牆》),那時候我大概纔小學六年級,也蹭在大人後面偷瞄。片中唱起「另一塊砌牆磚」的段落,戴上面具的孩子們排成一列,踏著整齊的步伐走上輸送帶,一個個掉進機器裡,變成一截截碎絞肉,從另一頭吐出來。那驚悚的畫面、陰慘的旋律,著實把我嚇壞了,害我做了好幾次惡夢。

2012年8月19日,我在香港亞洲博覽館看黃耀明、劉以達的傳奇組合「達明一派」重聚演唱會,意外和這首Pink Floyd老歌重逢──「達明」早在八○年代便是歌壇異數,從不怯於探討現實議題,擅長以政治、歷史、社會、性別題材入歌,他們的作品反映了香港不只一個世代的集體記憶和社會變遷。「達明」樂風之銳意求新、主題野心之大之深、影響幅員之廣,在娛樂至上的香港樂壇,在在空前絕後。

時值立法會改選前夕,當局著手強推「德育及國民教育」爭議不斷升高,社會充滿山雨欲來的壓抑和焦慮。博覽館的舞台上,達明一派火力全開,正面迎戰香港社會最敏感的政治話題,演唱會簡直變成了一場全方位的「公民教育課」。現場投影的視覺素材和歌曲內容呼應,觸及港英歷史、中港關係、反核環保、同志平權、教育政策、言論自由、六四、劉曉波、李旺陽、艾未未......。那些二十多年前寫下的歌,竟在這個時代猶能體會出全新的意義,字字句句都和當下的現實扣合。

就在這場演唱會,他們翻唱了「另一塊砌牆磚」。站在黃耀明身後合唱的,是二十幾位年輕人,他們是中學生團體「學民思潮」成員,平均纔十五六歲,然而戰力不可小覷:三星期前,他們剛和各界團體一起組織要求撤回「國民教育」的大遊行,號召了足足九萬人上街。但教育局長吳克儉居然回應說:即使如此,上街人數還不到香港小學生和家長總人口的一成,沉默的大多數都是支持政府的。如此官員,臉皮之厚令人咋舌。


同學們唱著唱著,紛紛拿出紅領巾蒙上眼睛──紅領巾是共產黨「少年先鋒隊」的標幟。這蒙眼的動作,讓我想到中國搖滾先鋒崔健的名曲「一塊紅布」:

那天是你用一塊紅布 / 蒙住我雙眼也蒙住了天

你問我看見了什麼 / 我說我看見了幸福

這個感覺真讓我舒服 / 它讓我忘掉我沒地兒住

你問我還要去何方 / 我說要上你的路

看不見你也看不見路 / 我的手也被你攥住

你問我在想什麼 / 我說我要你作主......

1989年「六四」之後,崔健彈唱這首歌,總會用一塊紅布蒙上眼。當他在中段拿起小喇叭,吹出抑揚宛轉的獨奏,每每滿場淚下。那時候,這些孩子都還沒出生呢,不知道他們可曾聽過這首歌?


舞台背景的投影,是向《The Wall》致敬的動畫:高樓之間豎起一堵堵鮮紅的高牆,孩子被安上電子眼,塞進一顆顆紅蛋放上輸送帶。鮮紅的巨大鐵鎚交叉前進、橫行香港......。Pink Floyd歌裡那句「課堂上不要陰險諷刺」原本意在批判無視孩子自尊心、出言羞辱譏嘲的惡老師,然而放到「達明」的語境,那「陰險諷刺(dark sarcasm)」竟也不妨解釋成充斥教條和謊言的「德育及國民教育」教材了:它的空偽、虛妄,正是對現實社會常識最大的諷刺。

唱到最後一遍,孩子們紛紛把蒙眼布扯下,高高舉起。歌至最後,他們扔棄紅布,雙手向前交叉,比出「反對洗腦」的手勢,樂聲戛然而止。全場一萬四千觀眾全數起立,瘋狂歡呼鼓掌,久久不歇。

一個多星期之後,這群「學民思潮」的孩子在政府總部架起帳棚「佔領政府」,並有三人宣布絕食。兩天後,四萬人集結現場聲援,各界人士紛紛加入絕食,大專院校發起全面罷課。到了上週末,足足十二萬人身穿黑衣到政府總部集結抗議。這次官員不敢再提什麼「沉默的多數」了,特首梁振英終於在立法會投票前一天,緊急宣布取消「國民教育」原訂的三年開展計畫,但未承諾撤回──人潮散了,故事還在繼續,抗爭並未終止。

看看香港,想想台灣,但願那被揚棄的紅領巾、蒙眼布,不會被旁的誰撿了來用。

(寫給《財訊》)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馬世芳的沙龍
2.9K會員
1.7K內容數
馬世芳2017年迄今的部落格,2021年遷至方格子。包括音樂文字、廣播節目側寫、隨筆、食譜等。
馬世芳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我的廣播人生這些年,能做到這集節目,無悔無憾矣。 《戀戀風塵》原聲帶1993年由「水晶唱片」出版,二十多年來,反覆聽了幾百遍
Thumbnail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我的廣播人生這些年,能做到這集節目,無悔無憾矣。 《戀戀風塵》原聲帶1993年由「水晶唱片」出版,二十多年來,反覆聽了幾百遍
Thumbnail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儘管林生祥早前就為客家電視台的戲劇節目寫過主題曲,做過零星片段的影片配樂,《大佛普拉斯》卻是林生祥初次接下整齣電影配樂的工作。誰
Thumbnail
2017/11/17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儘管林生祥早前就為客家電視台的戲劇節目寫過主題曲,做過零星片段的影片配樂,《大佛普拉斯》卻是林生祥初次接下整齣電影配樂的工作。誰
Thumbnail
2017/11/14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掐指一算,宇宙人成軍也十三年矣,剛剛出版的《右腦》是第四張專輯。他們說:之前做音樂,總是想很多,要把會的盡量都放進去,這張則比較
Thumbnail
2017/11/14
週一、週二 18:00-20:00(CST) FM96.3 Alian 原住民族廣播電台。 亦可利用 hichannel 網路收聽。歡迎加入FB聽友小組,分享節目錄音。 掐指一算,宇宙人成軍也十三年矣,剛剛出版的《右腦》是第四張專輯。他們說:之前做音樂,總是想很多,要把會的盡量都放進去,這張則比較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這些寫滿革命、反戰、嗑藥、性解放的歌如何能通過翻版唱片在台灣社會橫行無阻,是我始終好奇的事。
Thumbnail
這些寫滿革命、反戰、嗑藥、性解放的歌如何能通過翻版唱片在台灣社會橫行無阻,是我始終好奇的事。
Thumbnail
《飛狗》專輯裡有8首歌,自己最喜歡結尾的《繼續》,簡單純粹的音韻,令人可專注於歌意,濃濃的藍調,淡淡的傷感,是60歲過後的人特有的認知與反省。《繼續》,誰要他繼續?繼續甚麼?誰在繼續?
Thumbnail
《飛狗》專輯裡有8首歌,自己最喜歡結尾的《繼續》,簡單純粹的音韻,令人可專注於歌意,濃濃的藍調,淡淡的傷感,是60歲過後的人特有的認知與反省。《繼續》,誰要他繼續?繼續甚麼?誰在繼續?
Thumbnail
姜濤第十首歌曲《作品的說話》是一首反戰的歌曲,旨意回應俄烏戰爭。《作品的說話》借不同年代寄望和平的藝術作品,而創作的作品。MV片尾列出攝於1945年廣島原爆後的經典黑白照、John Lennon反戰名曲《Imagine》、《安妮日記》,柏林圍牆遺址和英國設計師Gerald Holtom的反核標誌。
Thumbnail
姜濤第十首歌曲《作品的說話》是一首反戰的歌曲,旨意回應俄烏戰爭。《作品的說話》借不同年代寄望和平的藝術作品,而創作的作品。MV片尾列出攝於1945年廣島原爆後的經典黑白照、John Lennon反戰名曲《Imagine》、《安妮日記》,柏林圍牆遺址和英國設計師Gerald Holtom的反核標誌。
Thumbnail
向來,看到一齣好戲便會忍不住「手癢想寫」是尋常; 然而,聽到一首歌,忍不住總想將心中的澎湃詳實記錄下來,倒是第一次。
Thumbnail
向來,看到一齣好戲便會忍不住「手癢想寫」是尋常; 然而,聽到一首歌,忍不住總想將心中的澎湃詳實記錄下來,倒是第一次。
Thumbnail
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插曲中,貓王唱brighter一字的尾音頗輕,究竟是bright或是brighter,令小四甚不確定,只好去問大姊。《牯》片的英文片名《A Brighter Summer Day》便由此來。 他所不忍拋丟的,不是錢的價值,是那份記憶的歷史,亦是那份歷史的記憶......
Thumbnail
楊德昌的《牯嶺街少年殺人事件》插曲中,貓王唱brighter一字的尾音頗輕,究竟是bright或是brighter,令小四甚不確定,只好去問大姊。《牯》片的英文片名《A Brighter Summer Day》便由此來。 他所不忍拋丟的,不是錢的價值,是那份記憶的歷史,亦是那份歷史的記憶......
Thumbnail
這是中國饒舌歌手寫的一首歌《打破這牆》,他提到了64,提到自由,還有很多社會現象。 在google搜尋「法老 打破這牆」所得的百度搜尋圖片,閣下可自行查閱 他現在還活著 而他現在還在一個中國知名大眾嘻哈綜藝節目擔任其中一位導師 我只能佩服他過往的勇氣,也難以去批評他現在的作品或者改變。畢竟.....
Thumbnail
這是中國饒舌歌手寫的一首歌《打破這牆》,他提到了64,提到自由,還有很多社會現象。 在google搜尋「法老 打破這牆」所得的百度搜尋圖片,閣下可自行查閱 他現在還活著 而他現在還在一個中國知名大眾嘻哈綜藝節目擔任其中一位導師 我只能佩服他過往的勇氣,也難以去批評他現在的作品或者改變。畢竟.....
Thumbnail
電結他的挑撥,在《刮骨》刮走了笑容後,驅走了黃妍滿身的「小清新」氣息,從頭到尾的,展現因為牆上的裂痕而偷偷刺進雙目的光。
Thumbnail
電結他的挑撥,在《刮骨》刮走了笑容後,驅走了黃妍滿身的「小清新」氣息,從頭到尾的,展現因為牆上的裂痕而偷偷刺進雙目的光。
Thumbnail
1982  (英) Pink Floyd: The Wall 迷牆 (7.8 粒豆)  評分:7.8粒豆 (評分以 10分為滿分) 片名:Pink Floyd: The Wall 迷牆 片長:1小時35分鐘 產地 : 英國 語言: 英語 類型: 音樂 英國:1982年7月14日 香港
Thumbnail
1982  (英) Pink Floyd: The Wall 迷牆 (7.8 粒豆)  評分:7.8粒豆 (評分以 10分為滿分) 片名:Pink Floyd: The Wall 迷牆 片長:1小時35分鐘 產地 : 英國 語言: 英語 類型: 音樂 英國:1982年7月14日 香港
Thumbnail
在短暫的停歇後,突然插入搖滾的躁進,接著在兩者看似衝突、卻又十分契合的樂聲交融下,大聲唱起:「勇敢的人來佇遮 新的時代緊來拚輸贏 毋通混混沌沌過著 敧敧崎崎的生活 清醒的人攏知影 自由的路一定無好行 毋通混混沌沌過著 敧敧崎崎的生活」──這是只有人在現場才能體會到,難以言喻的感動。
Thumbnail
在短暫的停歇後,突然插入搖滾的躁進,接著在兩者看似衝突、卻又十分契合的樂聲交融下,大聲唱起:「勇敢的人來佇遮 新的時代緊來拚輸贏 毋通混混沌沌過著 敧敧崎崎的生活 清醒的人攏知影 自由的路一定無好行 毋通混混沌沌過著 敧敧崎崎的生活」──這是只有人在現場才能體會到,難以言喻的感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