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傻瓜龐克】解散有感:他們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因他們而愛上音樂

2021/02/23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Electroma》劇照(《電磁人》《傻瓜龐克之機器人現形記》)
「再見了,我的朋友」
2021年2月22日《Epilogue》
今天早上看到臉書牆上開始湧入【傻瓜龐克】宣布解散的消息;這個劃時代的電子音樂雙人組團體,由蓋馬努爾德霍曼克里斯托 與 湯瑪斯本高特 兩人組成,從1993年出道至今,將近30年的時光,帶給全世界樂壇巨大的衝擊和影響。不少音樂人稱他們的音樂風格受90年代末期興起的浩室(HOUSE)影響,並融入大量流行電子音樂,諸如海灘男孩、滾石樂團等帶點玩世不恭,又嘗試著在這混亂的世界中找尋處之泰然的中庸之道。
就我而言,我愛【傻瓜龐克】的起點,源自於2007年在高雄電影節上播放的《電磁人》(Electroma,又有譯作《傻瓜龐克之機器人現形記》)這部電影;巧合的是,在今日宣布解散的【傻瓜龐克】,正是用這部電影擷取八分鐘的片段,命名為《Epilogue》(結語),讓我頓時五味雜陳的心情浮上心頭。
【在YouTube上可搜尋到這部《Electroma》】
【《Electroma》預告片】
【宣布解散的《Daft Punk - Epilogue》】
開始於《Electroma》,結束也於《Electroma》;不少樂迷分享了《Epilogue》,卻忘了《Electroma》的故事其實是描述機器人世界中,有兩個妄想成為人類的機器人,因為想法契合而開始找尋成為人類的方法。他們倆人走進一個研究機構,用模擬外皮的方式讓自己裝扮成人類的模樣;但在如此「改造」之後,引來其他機器人的霸凌,最後他們扯下這些「外皮」,雙雙自爆而結束了這部電影。
電影全片完全沒有對白,【傻瓜龐克】雙人組一如往常地帶著他們標誌性的面罩,以大量長鏡頭的方式描述這個耐人尋味的故事;2007年在高雄電影節上觀賞到這部奇片的我,看著前後自爆的兩人,一種傻眼和不解的心情湧上心頭。「我到底是看了三小」,沒想到在2021年的今天,我終於明白【傻瓜龐克】兩人舖了一個長達9年的哏,對全球娛樂產業圈來說,做了一個最華麗的謝幕。
《Electroma》乍看之下,又臭又長又沒有對白的74分鐘,就是兩個機器人想要變成人的故事,最後弄巧成拙而最終放棄,和世界道別;步調非常緩慢,甚至在當年坎城影展首映時有許多觀眾中途離席。但今日不少人解讀,【傻瓜龐克】在《Electroma》中擷取的《Epilogue》,或許暗示著兩人漸行漸遠而決定解散。
但就我看來,《Epilogue》只呈現了一個人的毀滅,實際上在完整的《Electroma》中,另一個機器人在第一位機器人自爆後,因為按不到背後的自爆紐而嘗試透過各種方式要自爆,最後靠著自己的面罩聚焦太陽光而燒毀了自己。就整部片來看,兩人因為理念相同(嘗試想要成為人類)而有了共同目標,開著車牌寫著HUMAN的車,來到研究機構開始改造;最後卻因為輿論和外界的雜音,不得不向世界道別。綜觀來看,兩人最終還是一起和世界說了再見,因為一個沒了,另一個也失去了活下去的理由。
說穿了,【傻瓜龐克】的兩人組合缺一不可:他們共同在1993年組成了團體,也透過浩室音樂元素,改變了當年被當作是噪音的電音風格。1997年的《回家作業》(Homework),以及2001年的《迪斯可銀河大作戰》(Discovery),成就了眾多包括《Da Funk》《Phoenix》《Revolution 909》《Harder, Better, Faster, Stronger》《One More Time》《Voyager》等名曲,不論是廣告、電影、流行音樂的二創、夜店等場合都能夠觀察到他們的影響。
《創:光速戰記》當然就不用提了,當時看電影的理由絕對是希望能夠在電影中看到兩人的客串畫面,還有享受他們利用音樂營造的電玩世界。
他們自詡不是人類,而是一種透過音樂創作呼籲「人們回歸音樂本質」的鏡子;他們幾乎不露臉,也不接受採訪,甚至在2013年推出第四張專輯《超時空記憶體》(Random Access Memories)時橫掃葛萊美獎時,也由其他人代為致詞感言。因為他們是誰真的不重要,因為讓人享受音樂、愛上音樂、感受音樂,才是他們想要做音樂的目的。
是啊!《Electroma》看完的當下,我被他們的音樂所吸引,也因為好奇找出了更多電子音樂,在許多場合聽到了彷彿一位熱愛音樂的老朋友的最新動態;他們的音樂陪伴著我們度過了這紛紛擾擾的30年,但我們並不會因為【傻瓜龐克】解散而停止愛音樂,而是會去找到下一個我們更喜愛的音樂而繼續我們的音樂生活。
享受音樂,享受成為一個有血有肉,對藝術有感覺的人。
感謝【傻瓜龐克】帶給我們的美好。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318會員
339內容數
XXY的 Premium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