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羅斯曾說:「大部分投資者都升時不捨得賣,跌更捨不得賣,最後往往在最低點離場。」索羅斯終生都是個帶著矛盾與模糊性的人,在投資者、慈善家、哲學家的角色之間遊走。究竟他是如何將哲學應用在金融上的?
1930年8月12日,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生於匈牙利布達佩斯一個中產猶太家庭。在納粹佔領匈牙利時,索羅斯的父親曾為家人與其他猶太同胞偽造身分證,從納粹手上救了不少人。納粹佔領的經歷,以及父親的才智及救人之心,塑造了索羅斯日後對於極權政治與慈善的觀點。
當時系內坐鎮著知名科學哲學家Karl Popper,索羅斯非常醉心其著作《開放社會及其敵人》(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並想畢業前延續波普爾的開放社會觀點,出版一本名為《意識的負擔》(The Burden of Consciousness)的著作。可是他不擅長表達抽象概念,出書失敗。這亦讓他放棄當哲學家,轉而踏上金融之路。
在金融市場聲名大噪後,索羅斯終於於1987年出版首本著作《金融煉金術》(The Alchemy of Finance)。索羅斯將波普爾的可證偽性(falsibility)等科學哲學理論,發展成反身性(reflexivity)理論。亦是這個理論,讓索羅斯在投資上取得勝利。這本書與一般金融書籍不同,其反身性理論叫金融界人士摸不著頭腦,加上索羅斯不擅表達,令書本非常難讀。
要理解反身性理論,要從索羅斯對認識論的觀點開始:人對世界的認識必然是扭曲與不完備的。這個觀點導出兩個結果,首先是人對於事實的認識會出錯,此為犯錯性(fallibility)。進而,這觀點質疑經濟學的古典假設——效率市場假說(efficient-market hypothesis),即人都是理性地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因此由人的行為所構成的市場邏輯永遠都是對的。出於人會犯錯的特性,索羅斯認為人無法對現實有整體的把握,而且不是時刻都是理性的,經常作出錯誤決定,因此市場根本沒有一致的法則可言,可說是一片混沌。
索羅斯於1979年將手上的基金重新命名為量子基金(Quantum Fund),以紀念Werner Heisenberg的不確定性原理(uncertainty principle):人不可能預測亞原子粒子的行為。跟量子力學一樣,索羅斯認為人的認識與判斷以至市場,都同樣永遠處於不確定與不斷變動的狀態,他將這稱為「人的不確定性原理」(the human uncertainty principle)。
犯錯性不止於人的行為,放諸各國政府政策亦然。正因著各國政府對於金融市場欠缺管制,索羅斯才可能獲取如此巨量的利潤,他曾說:「我能在市場中獲取如此高的利潤,這本身就證明市場是無效的。」
在混沌的金融市場之中人會犯錯,索羅斯對比市場與市場參與者、政策制訂者之間的反身性關係,尤其在決策者一方犯下嚴重錯誤而不自知時,他就看準機會進行大注碼的投機。
索羅斯就是以這種思維方式來判斷世界各個市場的局勢、發展與弱點,幾十年來保持極高的命中率。索羅斯認為不止是經濟決策,政治,以至人文,皆以反身性來運作。索羅斯曾承認這是老生常談,但照他觀察,世上大部分人都會忽視這個非常簡單的道理,因而對世界只有片面的認識與判斷。
索羅斯的投資「哲學」:
1、亂局即機遇
別人眼中的「混亂」,在索羅斯眼中就是機遇。他說過:「金融市場天生就是不穩定,資金流動皆有榮有枯,有好友也有淡友,市場哪裏亂,哪裏就可以賺到錢。只要你能辨識混亂,就可能致富,愈亂愈能發達。」
2、懂認輸,快退場
眼明手快,見差就閃!索羅斯說:「大部分投資者都不捨得,升捨不得賣,跌更捨不得賣,最後往往在最低點離場。」索羅斯其中一個能力,就是能很快地察覺過錯。在他眼中,人類對事情的認知是不完整、有缺陷,所以天生就容易出錯。索羅斯每當犯錯就會反思,令他成就非凡。
3、以史為鑑
索羅斯成功預測了1987年的股災,秘訣就是以史為鑑。歷史經驗往往可以預測未來,因為歷史是會重演。
4、勿拿整副身家作賭注
索羅斯有一個原則,就是不會將整副身家作賭注,「不會把所有雞蛋放同一個籃子」,所以他從來都不會被市場縛死。
5、多閱讀
索羅斯每天閱讀十數份各類專業刊物,全部親自了解,不只聽人建議。
6、邊買邊學
市場千變萬化,沒有可能完全學懂才行事,索羅斯寧願先入場,在過程中檢討缺失。
7、在垃圾堆找黃金
索羅斯對冷門東西特別感興趣,1960年他發現一家德國保險公司——聯合,若與它的資產價值相較,股價實在太低了,他便開始推薦聯合,結果賺了3倍。
8、永遠不相信大市
索羅斯說過:「市場走勢不一定反映市場本質,而是反映投資者的預期,但投資者往往不理性。如果交易廳只有小貓兩三隻在看盤,你就該入市了;如果交易櫃台多人到不得了,就是離場時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