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在運毒的路上〉罌粟與它的產地,行前準備篇│泰小人物誌-阿笙 1

更新於 私密發佈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第一次加入坤沙的運輸部隊(運毒部隊)時,那一年阿笙二十四歲,現今雖已六十五歲了,但回憶起這些事情,那些曾經歷過的真實槍戰與漫長路途,依舊是歷歷在目的深刻畫面,或許是想忘也忘不了吧!

萊莫山與罌粟

坤沙 (本名張奇夫 / 張啟福),是美國曾經懸賞二百萬美元要捉拿並列為頭號通緝犯的人,縱橫金三角近四十年的他,以海洛因聞名全世界。曾經,從金三角出產的鴉片就佔了全世界的70%,而坤沙的勢力範圍從從緬甸北方一路延伸到到泰國邊境,在毒品貿易的歷史篇章裡,坤沙絕對有他特殊且重要的一席之地,有人稱他為「一代毒王」、「世界第一毒梟」、「金三角毒王」...等。

萊莫山,是坤沙出生(1933年)的地方,一個位於緬甸北方的偏遠山區,而阿笙,同坤沙一樣也是出生於萊莫山。這個地方缺水、日曬多,貧瘠土壤的在種植菜類方面總是長不好也缺乏水的灌溉,但萊莫山的海拔地勢、氣候、與土壤環境,卻剛剛好的非常適合罌粟的生長環境。在阿笙的記憶裡,整座山區的都人在種植罌粟,當然連他們自己家也不例外。

等待罌粟長出苞,便是可以採收的時節,同時這也是最耗費體力與時間的過程。手裡拿著一個自製的小爪,像金剛狼的三隻爪一樣但體積小很多銳利度也低很多,而這個小爪就是用來採集的主要利器。在罌粟的苞上輕輕劃出爪痕讓裡面的汁液流出,再將流出的那一點點汁液刮取下來,接著再集中收取放在葉子裡。就這樣一點一滴慢慢的累積成一個球狀,再以大片葉子層層包裹起來放好。

那個時候在萊莫山上還沒有塑膠袋這種東西,物品的保存都是以葉子來包裹,因此在汁液的採集前,也往往必須準備好大量的葉子,好將這珍貴的汁液完善保存,期待能在煙會時,被老闆們相中賣個好價錢。

刮出後流出的些許汁液

刮出後流出的些許汁液

Photo Credit: Ecnmy

Photo Credit: Ecnmy

煙會-鴉片市集

鴉片,在雲南話裡稱作大煙或洋煙,因此煙會就是就可以想像是鴉片市集的概念了。由於罌粟是一年一種的植物,一整年辛苦的整植、採集、包裝與保存,就等著這一年一度的盛大煙會啦!

根據罌粟不同的生長狀況,有些開得早有些開得晚,而這些前來看貨與採購的老闆們,當然想要將所有的好貨給帶走,正所謂好東西值得等待,因此這一年一度的煙會一開始便往往會持續三個月。在這時候,家家戶戶便會把以葉子包裹好的球狀物擺出來,看起來就像是村莊的大型市集一樣,只不過,這市集裡只賣著一樣東西。

而前來大量採購的老闆,只消用手指一指,這個那些全部帶走,所被點到的貨就會立即被打包上車並前往下一個目的地。這些從罌粟的苞所採集出來的汁液,以原始的葉子包裝方式來運送的話,當然很不方便,因此,下個目的地便是進行加工,將其濃縮成粉末的狀態,這樣不僅能減輕重量,裡面的純度也會大大提升,相對得更增加了利益價值。

對於生活在萊莫山的居民而言,煙會也是一年賺一次錢的好機會,但每年賣罌粟汁液所賺的錢必須好好精打細算的規劃,畢竟要用上一整年啊!在煙會之外的時候,大家依然得勤快的想辦法多賺一些錢以維持生計,除此之外,在缺水且沒電的山中生活,每天還是得過著挑水、砍柴、燒火...等的基本勞動,在雨季來臨前,更需要撿比平時更大量的木頭來儲備,才能在雨天也能生火來維持生活上的運轉。

生活在這樣一個山區,日子簡簡單單過得去就好了。然而,在阿笙結婚後隨著小孩出生,家裡的開銷越來越大了,阿笙想著:「繼續待在這裡似乎也沒什麼著落,我必須得想辦法多賺一些錢才好...」


運輸部隊

在萊莫山一年一度的煙會結束後,這些在工廠的被加工處理好後的濃縮粉末,當然也會再移動到下一個目的地啦!這時候就輪到坤沙的運輸部隊(運毒部隊)出場了,運毒這種違法的事當然得偷偷摸摸,且坤沙的勢力範圍並不是一路暢通到金三角的,是像區域性的這邊一塊那邊一塊的,所以不能以顯眼的馬車運輸方式來進行,畢竟一路上還得閃躲緬甸軍政府與緬甸共產黨,避免與他們產生正面衝突。

於是,以人力且徒步行走的方式來運毒,是最隱蔽且安全的。而關於坤沙的部隊組織性,可以劃分成以下五種↓

  1. 老闆:只負責找人加入,本身不行走,是躲在幕後的人。
  2. 武裝勢力:也就是兵隊,主要負責打仗的。
  3. 老兵:在兵隊裡的細分,主要是走在前方的帶路者。
  4. 新兵:要派遣到其它的勢力範圍區,跟著走順便見習。
  5. 腳伕:揹著毒品行走的人,若新兵合格也同時是腳伕。

腳伕在部隊裡可說是非常重要的角色,畢竟從緬甸北方一路行走到泰緬邊境,身上還要背著好幾公斤的粉末,因此不是你想加入就能輕易加入的,還得靠些人脈與關係才能說通呢!而阿笙,就是靠著打通關係才得以進入部隊的,想加入的原因也很簡單就是錢,若成功運送完成後所賺的錢,能足以支撐家中好幾個月的開銷。

靠著打通關係加入部隊之後,就能馬上開始了嗎?沒那麼簡單!

還有一個月的行前訓練以及挑選,以腳伕來說,體力必須好且身體健壯,腳程要快不能太慢,若在一個月準備期間裡表現不好,是會被踢出部隊的。而部隊裡的其他人也同樣馬不停蹄的在忙碌著,像是沙盤推演、路線規劃、糧食分配、小組劃分....等等。你可以想像一下,像是一間公司要去國外參展前的忙碌狀態,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在經過一個月的訓練與準備之後,部隊要準備上路了,這是阿笙第一次擔任腳伕,卻也不是最後一次.....

未完待續

raw-image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方格子 vocus-avatar-img
2021/04/03
很喜歡泰太的這個系列。
泰太-avatar-img
發文者
2021/04/04
太好了,開心 ♥
avatar-img
樹懶泰太的樹洞
127會員
98內容數
《國王長著驢耳朵》的故事,記得小時後第一次讀就印象深刻,長大後再讀更有著不同的感受。 人們總常說,想找一個樹洞發洩,把那些不能說的、不敢說的、或是不可以讓人知道的秘密,都對著樹洞發洩出來。 「你以為樹洞真的沒有嘴巴,不會把事情說出去嗎?」但,會又怎樣,不會又怎麼樣呢? 歡迎光臨泰太的樹洞,一起跳進來吧!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譯氣風發的高雄煉油廠》講述了1950年代高雄煉油廠內出刊的純翻譯雜誌《拾穗》的故事。當時國共內戰爆發,一群工程師在工廠停擺時,創辦了雜誌社,並將外國文學與研究帶進台灣,知名的《老人與海》、《教父》都曾於月刊當中連載。《拾穗》在1989年停刊,高雄但不可否認其對於開拓外國視野,做出重要貢獻。
Thumbnail
《譯氣風發的高雄煉油廠》講述了1950年代高雄煉油廠內出刊的純翻譯雜誌《拾穗》的故事。當時國共內戰爆發,一群工程師在工廠停擺時,創辦了雜誌社,並將外國文學與研究帶進台灣,知名的《老人與海》、《教父》都曾於月刊當中連載。《拾穗》在1989年停刊,高雄但不可否認其對於開拓外國視野,做出重要貢獻。
Thumbnail
許南村(陳映真) - ASA·NISI·MASA 1967.01
Thumbnail
許南村(陳映真) - ASA·NISI·MASA 1967.01
Thumbnail
 搬來現址約近十年,住家位於山腰,後方是往都會公園的路段,道路兩旁是不同的景觀,遠眺有海港,時而可見來往的漁船,而另一邊是群山美景。 .  在這條路上都是紅土農作,辛勤的農人一早便會費力地走過上坡來到這裡,有時會看到一名婦人,用小推車推著一個大茶壺,
Thumbnail
 搬來現址約近十年,住家位於山腰,後方是往都會公園的路段,道路兩旁是不同的景觀,遠眺有海港,時而可見來往的漁船,而另一邊是群山美景。 .  在這條路上都是紅土農作,辛勤的農人一早便會費力地走過上坡來到這裡,有時會看到一名婦人,用小推車推著一個大茶壺,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台文青年 ●〈月娘〉/陳柏均 ●〈夕陽〉/郭誌遠 ●〈同學〉/陳品昇 ●〈冊〉/郭瑢妡 ●〈Im-ga̍k-huē〉/高嘉徽 囡仔詩 ●〈阿弟仔乖 / 拍pho̍k仔〉/楊振裕 ●〈西瓜 / 跤球 / 冬瓜〉/陳美圓 心內話 台灣人寫真 演講稿 逐家來phò-tāu Lán來講看māi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台文青年 ●〈月娘〉/陳柏均 ●〈夕陽〉/郭誌遠 ●〈同學〉/陳品昇 ●〈冊〉/郭瑢妡 ●〈Im-ga̍k-huē〉/高嘉徽 囡仔詩 ●〈阿弟仔乖 / 拍pho̍k仔〉/楊振裕 ●〈西瓜 / 跤球 / 冬瓜〉/陳美圓 心內話 台灣人寫真 演講稿 逐家來phò-tāu Lán來講看māi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暗時iáu有日頭〉/林益彰 ●〈Guán 囡仔ê媽媽〉/劉瑞發 ●〈車站〉/黃明瑄 ●〈蹛院五周年有感〉/王壬辰 ●〈台毒〉/李淑貞 ●〈內心ê期待〉/蔡雲雀 ●〈三牲〉/顏安廷 ●〈水仙〉/曾民華 ●〈Hiān-tai 10 Gōng〉/Ngô͘ Ka-bêng 台灣人寫真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暗時iáu有日頭〉/林益彰 ●〈Guán 囡仔ê媽媽〉/劉瑞發 ●〈車站〉/黃明瑄 ●〈蹛院五周年有感〉/王壬辰 ●〈台毒〉/李淑貞 ●〈內心ê期待〉/蔡雲雀 ●〈三牲〉/顏安廷 ●〈水仙〉/曾民華 ●〈Hiān-tai 10 Gōng〉/Ngô͘ Ka-bêng 台灣人寫真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烏甕串(o͘-àng-chhǹg)〉/郭禹秀 ●〈龜leh hah-hì〉/郭文卿 ●〈茶鈷ê人生〉/林益彰 ●〈失眠〉/陳政亮 ●〈鐵枝路尾——記念二二八〉/杜信龍 心內話 台文博覽會 Tâi-bûn Expo ●活動相片 台灣人寫真 ●〈我上沉重ê角色〉/賴謙德 演講稿
Thumbnail
做伙來唸詩 ●〈烏甕串(o͘-àng-chhǹg)〉/郭禹秀 ●〈龜leh hah-hì〉/郭文卿 ●〈茶鈷ê人生〉/林益彰 ●〈失眠〉/陳政亮 ●〈鐵枝路尾——記念二二八〉/杜信龍 心內話 台文博覽會 Tâi-bûn Expo ●活動相片 台灣人寫真 ●〈我上沉重ê角色〉/賴謙德 演講稿
Thumbnail
我要跟幼年人講述不當黨產及二二八事件。 我用一個虛構角色的故事,講述從日本時代到戰後,位於台北的日產房舍情況。我認為,不當黨產中,接收日產的脈絡,需要先回溯到日本時代。當時台北的本町通(重慶南路)、榮町通(衡陽路)附近,都是非常繁華的地方。迄今,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地景訪查,找到過去的蛛絲馬跡。
Thumbnail
我要跟幼年人講述不當黨產及二二八事件。 我用一個虛構角色的故事,講述從日本時代到戰後,位於台北的日產房舍情況。我認為,不當黨產中,接收日產的脈絡,需要先回溯到日本時代。當時台北的本町通(重慶南路)、榮町通(衡陽路)附近,都是非常繁華的地方。迄今,我們仍然可以透過地景訪查,找到過去的蛛絲馬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