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味」引申至台語「沽味」(guo mie):專心一意,把一個味道做好,即使孤獨也沒有關係。
被這句話輕描淡寫描述的這件事、這個態度,我們都知道其實並不容易實踐,有多少人能夠一輩子,專注在同一件事情上,而這個過程,沒有人理解、沒有人體諒。
「Little Big Women」脆弱又堅強的女性
早在進影廳觀看前,就在四處和海報、周邊、文宣、影評巧遇,在改編自小婦人的電影《她們》英文翻譯中又加入了一個Big、有點西方設計感的主視覺。一個單從表面看起來像是在描述現代女性的電影,進去電影院後發現《孤味》實則揉合了傳統家庭的矛盾、有話絕不直說的種種氣味,隨著一道道出現在眼前的菜色,劇情推演,這個Big加的並不假,我想如果讓任何一個台灣女性來翻譯的話,大家都會這麼稱呼自己。
一首歌的無奈 怎樣會當唱呼剎
所謂「台灣女性」對我來說,典型代表是我的媽媽,堅毅、柔軟、內斂、慈愛、剛強、不卑不吭、聽話、不服輸、強勢、脆弱、不好惹、刀子嘴豆腐心…所有矛盾集結的綜合體就是我的母親,我想或許也同時可以用來形容我的奶奶、我的外婆、我的姑姑…甚至是我家隔壁的阿姨或是菜市場賣魯肉飯的婆婆。
「我把你們一個個扶養長大,卻輸給一個二十年不曾跟你們聯絡的爸爸」,《孤味》的故事開始於一個男人的離世,這個人在生前、死後都只是妻子、女兒心中的回憶,他不負責任、不守信用,卻成為整個劇情的主軸,牽動整部電影裡這幾個女人的人生。電影裡主導大權的是女人、掌管家庭、指揮儀式、有能力的是女人,但她們的強大好像只要一個有關這個男人的消息,就會瞬間分崩離析、彼此廝殺,這難道是身為女人的無奈嗎?
孤單的味 請你盛乎滿
「我一輩子做牛做馬,沒有聽過妳對我說一句謝謝。」聽到這句台詞時我的眼淚忍不住掉下來,生活中不乏有許多和母親對峙的場景:為什麼妳不理解我?為什麼有些事不讓我知道?憑什麼說我做錯了?
高中時看幾米的書《我的錯都是大人的錯》,「如果你們不是我的父母,我還要做乖小孩嗎?」那個時候心裡充滿對父母的質問,可是我們是否常常忽略去認真看看自己的父母,可能他們比誰都還要寂寞。心情不好時我們可以和朋友訴說、遇到問題請教老師、挫折跟同學分享,但爸爸媽媽把一切都給了我們,他們的生活沒有出口,只能承受。
那個一直在身邊的人,不知道為什麼,總會成為我們責怪的對象,母親含辛茹苦的付出,比不上好久才出現一次的爸爸帶來的台北明星咖啡廳的俄羅斯軟糖。或許天底下的母親都是討人厭的,碎碎念、自以為是、很煩,但我曾經很深刻的記得張愛玲的一段話「媽媽們都有個通病,只要你說了哪樣菜好吃,她們就頻繁地煮那道菜,直到你厭煩地埋怨了為止。其實她這輩子,就是在拚命把你覺得好的,給你,都給你,愛得不知所措了而已。」
電影或許更多聚焦在女人而非母親,但在女人成為母親後,無論如何為了孩子都要撐下去的那種剛強也是我們可以在《孤味》中看見的,裡頭的兩位母親都不愛坦白,卻有比誰都還柔軟的心,她們一生都在惦記著自己的丈夫/爸爸可以回來,但都倔強的不說,獨自熬煮孤味。
人生的味酸甘甜 春夏秋冬隨風去
青春的味酸甘甜~不驚死~免驚心傷悲~。歌進到尾聲,青春的酸甜苦辣,一下子就變成了人生,只不過一瞬間,我們就從天不怕地不怕的青年變成寧可雲淡風輕的白首。共同的生活經驗、曾看過的那些相似的風景、類似的人、差不多的糾結…,再平凡不過的事都被釀進了《孤味》,或許每個角色都是一道獨特的菜,但我們總能在她們的人生裡找到一些和自己有關的故事,進一步,和自己和解。
清風目屎珠淚滴 花開花謝攏屋味
當電影鏡頭從喪禮現場帶至計程車內,看著在濱海道路駛進的車景,我心裡浮現是枝裕和電影的運鏡手法,很緩慢、寧靜的帶出憂傷,那樣淡淡的,沒有聲音,卻一擊就直中心臟,拉扯出藏在裡面的情緒;不同的是《孤味》在長鏡頭敘事的同時,背景音樂播放著突兀的台語歌,讓我有點出戲。明明腦袋是出戲的狀態,眼淚卻無法自拔像水龍頭一樣開著,或許是勾起了我身為台灣人的共同記憶,在生命中某些場合勢必都要出現的那幾首台語歌,獨有的澎拜旋律、一定要刻意搭配江湖感的唱腔、尾音拉長還有歷經風霜的皺眉。因為是台灣人吧!所以能夠了解那種雖然壓抑,但還是好熱鬧、愛面子,任何時候都要唱好唱滿,才能算得上是圓滿。
最喜歡《孤味》裡頭的台灣味,不論其劇情編排,每個角色都有屬於自己獨特的味道,她們在相互處事和自我內心裡碰撞、原諒,最後放過自己的過程,流淌出的情感能夠撫慰因家庭而留下的疤,或許無法盡善盡美,或許存在一些我們既排斥又關心的秘密,或許家人永遠是解不開的結,但只有正視並且釋懷,我們才能真正的自由,沒有疙瘩的擁抱彼此。
《孤味》Little Big Women
發行商:威視電影
導演:許承傑
編劇:黃怡玫、許承傑
演員:陳淑芳、于子育、謝盈萱、徐若瑄、孫可芳、丁寧、陳姸霏
上映:2020年(臺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