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金融素養:手把手教五歲小孩「風險」— 一個金融爸爸的實踐

如果換成「『危險』對五歲小孩是個什麼概念?」,家長們應可秒懂,而在培養孩子金融素養上,對家長們有建設性的關鍵問題則是:「如何從『危險』出發,帶『風險』的概念給孩子」。
直觀的如上學途中的乘車風險、不良飲食習慣潛存的健康風險...等。建立了風險意識,明白實際世界的運作後,孩子看生活問題的視角,也較有機會脫離孩子角度,貼地去為自己、為家庭做思考。
進入主題之前,需回答一下常見來自父母們對金融素養的三個基本問題孩子需要學嗎?學了以後能做什麼?孩子有能力懂嗎?
孩子需要五歲就懂「風險」嗎?(有沒有必要或急迫性?)
有句話說,「千金難買早知道」,從育兒角度,如果孩子(自五歲起)有能力懂,父母們又有何理由去「推遲我兒早知道」呢?
學了「風險」以後,孩子可以做什麼?(效果?)
就像父母教學齡前孩子算術,目的在打造孩子的數感與邏輯,教孩子「風險」,目的在建立孩子對生活中貼身事項的風險意識及風險管理(即:如何為這些存在的風險做準備)概念,直觀的如上學途中的乘車風險、不良飲食習慣潛存的健康風險、抽象的有父母經濟來源中斷的風險、父母年老需要子女照護的風險等。建立了風險意識,明白實際世界的運作後,孩子看生活問題的視角,也較有機會脫離孩子角度,貼地去為自己、為家庭做思考
那麼,孩子有能力懂「風險」嗎?
這是「風險」二字表面意涵的原罪,它往往給人一種艱深、複雜的距離感。其實,風險案例生活中俯拾皆是,譬如從可量化的金錢角度去講解,大人買了張大樂透,投入的是100元,取得的是一個中獎機會,承受的是一個上限為失去100元的風險,面臨的是投入後無法控制、管理與影響最終結果的不確定性。
再譬如從質化的人際角度,孩子同意把心愛的玩具借給同學,投入的是他對「與同學分享」的快樂與「對同學能愛護我的玩具」的信任,取得的是一個「加深與同學的往來關係」的機會,承受的是一個「玩具收不回,或收回情況不如借出情況」的風險,面臨的是投入後,人際上不知如何控制、管理與影響最終結果的不確定性。
可知,是否能懂「風險」,取決「風險」如何被表述,那麼接下來的問題就是,「如何用五歲孩子能懂的語言,去表述風險?」

取一瓢飲方法論:從危險鋪陳風險 才切進較難的保險

遍地材料裡,我先選了行車安全去教。機車、公車、計程車,孩子們都坐過車,他們知道要戴安全帽、坐安全座椅、繫安全帶,但可能將之更多視為一種「乘車習慣」而非「降低不確定性」的風險管理方式,因為他們雖隱約能知道搭車帶有某種程度的危險,但他們尚未有能力意識到,搭車的本質其實是個帶著不確定性的風險行為。
孩子雖隱約能知道搭車帶有某種程度的危險,但他們尚未有能力意識到搭車的本質其實是個帶著不確定性的風險行為。
在給孩子看完宣導安全帶的網路影片後,透過在旁講解,學齡前的孩子已能初步掌握一個風險概念,了解「繫安全帶」是個在車禍情況下能「降低不確定性、提高生存機會」的行為。為了加強他的風險概念,然後進一步帶入不容易理解的保險概念,隔天我開車帶他出門,有了以下對話:
開始於「危險」
我:你覺得,現在我們開車,最大的危險是什麼?
子:如果撞到東西,或是被撞到,可能會ㄙˇ翹翹
我:你想得很貼切,最大可能是我們可能會損失自己的生命。這個損失,叫做風險,我們做開車這件事,最大風險就是自己的生命。那最小呢?
子:可能會受傷?
我:除了人受傷呢?
子:車受傷?
我:還有呢?車只碰到空氣會受傷嗎?
子:可能撞到東西或是撞到人,然後他們也受傷!
我:受傷之後,不管是撞人的還是被撞的,都會去醫院治療,治療會需要什麼?
子:需要醫生、護士、吃藥、打針
把「危險」量化,轉為「風險」
我:這些東西是醫院送給病人的嗎?
子:要花錢買的
我:那受傷的輕的,像你之前跌倒破皮流血貼OK蹦就可以出院回家的,你覺得會花多少錢?
子:不知道,10塊?
我:那受傷的重的,像昨天影片中車子撞得稀巴爛裡面的人,你覺得需要多少錢才能治好?
子:可能要很多錢
我:那如果他們那個時候,剛好沒有很多錢,你想,他們會遇到什麼問題?
子:那要拜託醫院治,所以醫院不想的話那就會很慘
我:簡單說,雖然很遺憾,但金錢會影響傷者能不能接受治療,儘管沒有人希望發生這種事。
子:這樣好可憐
我:是啊,所以這種「缺少救命錢」的問題,地球人已經想出解決方案了。
子:存錢嗎?
我:有一點類似,如果我們把「缺少救命錢」當作是開車最大的風險去想,現在的問題是,我們負擔不了這個風險,對吧。但是現在,這種風險已經可以交給某個公司去承擔,意思是說,有公司會幫傷者去付這個錢。
切入應對「風險」的方法,以及這方法的運作邏輯
子:為什麼這個公司要幫傷者去付錢?
我:你想想看,賠錢的生意有沒有人做?
子:幫傷者付錢為什麼可以賺錢?
我:如果你是公司老闆,你想想,什麼情況下,你會需要付錢?
子:撞車的時候
我:你會只有一個客人嗎?
子:應該不會..我會有很多客人
我:假設你有100個客人,如果,他們撞車的次數很少,那你會需要付很多錢嗎?
子:不會,可是這樣我還是沒有賺錢啊
我:你想想看,你為什麼會接受這些客人?
子:因為想賺錢。可是他們為什麼要付錢給我?
我:因為他們想跟你買一種叫做「出事的時候,有人幫我買單」的權利,這種東西有個名字,叫做保險,賣這種東西的公司,叫做保險公司,在我們的例子上,你就是保險公司的老闆,你在做的生意,是收人家的錢、幫人家承擔風險。作為一個保險公司老闆,你可以這樣記:收人家的錢,保護人家,收人家不要的風險。
子:那客人要付多少錢給我,我才能賺錢?每次撞車的話我賠都賠很多耶
我:回到你有100個客人,100個客人各自付你一筆錢,買一個「出事的時候,有人幫我買單」的權利,可是,是不是每一個客人都會出事呢?
子:我不知道
我:在統計上是不會的,意思是說,撞車的次數比不撞車的次數少。但是,不管撞不撞車,都已經付錢給你了,如果有人撞了車,那你就會需要把一部分收到的錢,付給撞車的客人,如果都沒有人撞車,那就不需要幫人付錢。
子:哦!我懂了,可是,如果客人可以付錢給我的話,為什麼他不直接付錢給醫院就好了?
我:因為付給你的錢比付給醫院的錢少很多啊。你想想,如果客人已經準備好很多錢可以應付撞車了,為什麼還需要你?
子:哦我知道了
風險相關提示:「孩子,知己知彼,冷靜思考」
我:反過來說,作為客人,你覺得,為什麼會需要去買這種權利?
子:因為出事的時候錢不夠,沒出事的時候,也會怕出事的時候沒錢
我:這是快樂,還是恐懼?
子:恐懼
我:所以記得了,孩子,如果有保險公司用恐懼來賣你保險,記得先冷靜地好好想清楚,別讓恐懼感控制你,而是你控制恐懼感。
孩子,...別讓恐懼感控制你,而是你控制恐懼感。

結語:用供需兩面 先教概念 後帶應用

最後,為了強化孩子的風險及統計意識,我把車禍新聞畫面當作教材給他看,而帶入場景的同時,也讓他用一個鳥瞰視角,從全國交通事故統計數據層面上講解給他聽,讓他能從保險人(購買保險的人)及承保人(保險公司)的角度,同時去了解風險與保險這一個概念,當然,效果是相當不錯的,因為在講解之後,他到幾年後的今天都清楚記得概念,行為上,坐車時也會要求大家繫安全帶,甚至會跟同車的人們宣導。
一個父親看見風險素養種子在孩子心中扎根發芽,除感欣慰,下一步就是再接再厲,教孩子應用概念,分辨小大人自己所需要的保險產品。

外商銀行近期的調查顯示,家長及教師認為自身金融知識不足以解決孩子的理財問題,如果我說,金融素養多半只是被加以包裝的常識,只要拆開包裝,人人都能教上自己的孩子,你相信嗎?別再讓複雜的專有名詞耽誤孩子,用孩子聽得懂的話去談、用孩子看的視角去懂,帶孩子及早認識,這世界運作的真實規則。
    旁觀香港,雜談金融,上天下地,夢之灣區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