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錢能活得像人」,以及,我們心目中定義的「人生」是如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西雅圖秋天的楓葉
其實這篇是寫於2020/4/29的舊文,當時人還在邁阿密,而COVID-19疫情正在美國失控,每天都有十幾萬確診案例,除了最必要的外出採買,哪裡也不敢去。
但即便時至今日,我已經回到台灣,除了戴口罩以外,幾乎是完全遠離了疫情的陰影。但此刻回頭看一年前寫下的文字,還是很有感觸。
究竟,我們想要怎樣的生活?努力工作的背後,得到的是更好的生活,還是更不自在的人生?
=============================================================
本來今天是打算分享一則瑞德西韋的新聞,跟討論一下當年西班牙流感二次爆發事件。不過臨時看到一篇很有趣的文章,因此臨時決定更換,文章標題是“多少錢能在美國過得像個人?”
(轉自科技人 – Ivan的Medium)
會想要創這個Fan Page的初衷,是到美國後的第一個Culture shock(文化衝擊):美國人(至少我在的城市)非常take care 你的culture shock這件事。後來求學過程中,除了自己在同學間及生活過程一直在適應文化衝擊以外,連續修的幾門偏商的課程,也都非常強調文化差異。
這跟我在亞洲工作及求學的體驗非常不同:亞洲強調的是要個體融入群體,俗話說的“入境隨俗”,但美國會告訴你文化先天存在差異,並且差異會造成溝通及team work上的一些困難,所以要導入哪些方法或工具去克服文化差異。
因為這個原因,因此建立這個fan page,希望對於海外求學,工作及生活有興趣或好奇的人,能透過這個小小的資訊節點(Nod),對於海外各城市與台灣的文化差異多一些認識。
回到文章本身,我覺得這其實是一個非常有趣且實際的問題,而且地點可以任意的切換:“多少錢能在_______過得像個人?”,括號可以修改成上海,東京,德里,布宜諾斯艾利斯或地球上的任何一個地方。
這個問題首先用“美國”第一直覺會讓人覺得不太精確,因為在紐約跟在蒙大拿州的Butte生活,要活得像人的基本開銷可能可以差到3倍;但細究文章的脈絡,除了作者很明確的提出食衣住行幾個方面以外,從結尾可以看出作者最終是想要對職涯打算轉換的讀者,就 收入/開銷 比給一些建議,並在最後提到了無法量化的點也必須考量進去。
而我想要說的是:如果文化差異是你可以克服的點,那其實收入的問題不是那麼難解決。換句話說,想要在______活得像人,不高於50%也許取決於收入,但另外50%很可能取決於文化適應及認同。
以我在北京工作時為例,上班的大樓是在類似101等級,樓下商場是Tesla展示間,薪水扣除房租後還可以在北京過得非常滋潤,一年出國玩個2~3趟不是問題(實際上我好像一年出國了4次,只有一次亞洲,另外3次都是亞洲以外的地區)。
我對我的工作也非常投入,因為身處私募基金buy side,基本上就是評估案件值不值得投資,而不需要看客戶臉色;反過來說因為手握重資,被各路莫名其妙人士巴結討好也所在多有。
但回到主題:這樣優渥的生活是否活得像人?
想要散步,畏於路邊的髒亂及狂野的交通;想要運動,窗外是灰壓壓的霧霾。可以吃得到一盎司要價上千人民幣的頂級和牛,但想喝一口純淨的山泉水卻不可得。偶爾興起想去哪走走,還沒出四環就已經塞在車陣中覺得氣力放盡了。
這樣真的有比較像人嗎?
其實絕對不是說北京不好。當時北京的朋友現在很多都還留在那,甚至也都安家立業了。資深一點的在2018以前領到的薪資就算不換算幣值比台灣還高的也所在多有。這樣的客觀條件,別說活得像“人”,有時候我都覺得自己蠻像封建時期的貴族了 ---- 只要拿出支付寶,食衣住行都有人搞定。
還是回到最一開始提的:文化差異。
說得更“文青”一點,文化認同代表的是你的靈魂能不能在那個城市找到棲身之處。
我在華盛頓州的高山湖畔吃自己動手做的三明治。
我在西雅圖市區的公園草地上安然入睡。
我在邁阿密的綿密沙灘赤腳閒晃。
每個人的生命追求不同,在考慮生涯轉換之情,把文化差異也考慮進去吧!
也許你會發現,自己活得最像“人”的那段時期,其實與收入或開銷無關,
而是能不能在晚餐後,安心的在街上散步;又或是在週末,可以肆意接觸藍天綠地。
心安定處,即是身安在處。
第一篇,我先來介紹一下「什麼是國際銀行家」 第二篇,我會盡量詳盡的介紹國際銀行業務實際上是怎麼運作的;而很抱歉,這一篇的主文將會是付費內容 第三篇,則是給有志成為國際銀行家的年輕朋友們一個方向,亦即如何準備可以有更大的機會,加入這個「有趣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倒在邁阿密海邊曬太陽 登陸方格子啦~燈燈燈~ 我很久以前就知道方格子,之所以一直沒有去登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只是因為…….懶! 所以這次受到方格子邀請,總算是推了我一把,讓我可以下定決心(?)朝一個專欄寫手(???)邁進 基於這個新的發展,我想聊聊 – 或者是說老調重彈 – 關於這個粉專的兩個定位
我倒在邁阿密海邊曬太陽 登陸方格子啦~燈燈燈~ 我很久以前就知道方格子,之所以一直沒有去登錄,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只是因為…….懶! 所以這次受到方格子邀請,總算是推了我一把,讓我可以下定決心(?)朝一個專欄寫手(???)邁進 基於這個新的發展,我想聊聊 – 或者是說老調重彈 – 關於這個粉專的兩個定位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就我的旅美經驗跟大家聊聊美國獨特的小費文化。小費公定價是多少? 不給會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於情於理上我還是建議給小費?
Thumbnail
美國,和我想像的有點相同又有點不同, 我不是很喜歡美國文化,但是因為有重要的朋友、喜愛的人在這裡, 於是對這趟旅程仍然充滿期待!
Thumbnail
隨先生搬來美國也快一年了,說實話我相當適應不良, 總是懷念起在台灣方便且自由的日子。 為了轉換心情,多發覺住在“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州”的好(我離那些繁華的城鎮都有段距離) 我決定在這裡開啟我自己的專欄。 目標是寫下100篇文章,並配上自己畫的插圖。 在我可以更習慣(或喜歡)美國之餘,希
Thumbnail
在臺灣常常聽到有人說:「我很忙耶!哪有那些美國時間?」等到來到美國之後,我才發現我忙到真的沒有那些「美國時間」。美國生活注重獨處、與大自然對話,讓自己感到更自在與自由。本文討論了在美國的生活方式與臺灣的不同之處。
Thumbnail
在美國,任何人不論出身、背景,一定可以達到人生目標,這是美國夢。現在,中產階級似乎已認為,這真正只是一場無法實現的夢想……。 一批批台灣的資訊業者抱著開天闢地的夢想,遠跨重洋、進駐矽谷。 他們有的名氣步步打響,有的卻在時間、資金虛擲後班師回台……。
Thumbnail
我記得第一次因為美國打工度假踏上美國的領土的時候,一切都很新鮮好驚奇!󠀠 最讓我比較感受到文化衝擊的是:「這裡的人好像很做自己?」󠀠 從街上各種大膽的造型,到他們的自信談吐,不時會聽到美國人對我說「你真的很酷!打工度假的選擇太棒了!」󠀠󠀠同時,我也感受到美國人的開放和包容。󠀠
#anihinseattle // 來到西雅圖也要兩個禮拜了,好像已經有點適應美國的味道,美國真的有一種味道這是台灣聞不到的!我不會形容但就是有個味道存在,這時候好像才有點理解為什麼大家旅遊要去蒐集當地的空氣,因為真的味道不一樣,去過日本的我覺得台灣跟日本的氣味其實差不多,但日本的空氣更清新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來到美國已經一個月了。 常常聽到大家問我:“你過得好嗎?”、“會不會不適應啊?”、“放棄台灣熟悉的人事物,你會不會很想念呢?”等問題。 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在新環境中,每件小事都充滿新奇,另外,在文化、飲食及生活上的適應也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不太習慣什麼時候要給小費。 目前我最不適應的是交和
Thumbnail
讀這種書最有趣的就是能發現身為外地人或是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當地風俗民情,雖然我也很喜歡去閱讀國外的報導,像是加州的偷竊輕罪以及遊民變多等問題都能在新聞上看到,可是美國人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情又或者更深入的生活方式則是比較難從新聞上了解全貌。
Thumbnail
現代社會跟以前不同了,人人都有一支手機,只要打開就可以獲得各種資訊。過去想要辦卡或是開戶就要跑一趟銀行,然而如今科技快速發展之下,金融App無聲無息地進到你生活中。但同樣的,每一家銀行都有自己的App時,我們又該如何選擇呢?(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約) 今天我會用不同角度帶大家看這款國泰世華CUB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就我的旅美經驗跟大家聊聊美國獨特的小費文化。小費公定價是多少? 不給會發生什麼事? 為什麼於情於理上我還是建議給小費?
Thumbnail
美國,和我想像的有點相同又有點不同, 我不是很喜歡美國文化,但是因為有重要的朋友、喜愛的人在這裡, 於是對這趟旅程仍然充滿期待!
Thumbnail
隨先生搬來美國也快一年了,說實話我相當適應不良, 總是懷念起在台灣方便且自由的日子。 為了轉換心情,多發覺住在“好山好水好無聊的州”的好(我離那些繁華的城鎮都有段距離) 我決定在這裡開啟我自己的專欄。 目標是寫下100篇文章,並配上自己畫的插圖。 在我可以更習慣(或喜歡)美國之餘,希
Thumbnail
在臺灣常常聽到有人說:「我很忙耶!哪有那些美國時間?」等到來到美國之後,我才發現我忙到真的沒有那些「美國時間」。美國生活注重獨處、與大自然對話,讓自己感到更自在與自由。本文討論了在美國的生活方式與臺灣的不同之處。
Thumbnail
在美國,任何人不論出身、背景,一定可以達到人生目標,這是美國夢。現在,中產階級似乎已認為,這真正只是一場無法實現的夢想……。 一批批台灣的資訊業者抱著開天闢地的夢想,遠跨重洋、進駐矽谷。 他們有的名氣步步打響,有的卻在時間、資金虛擲後班師回台……。
Thumbnail
我記得第一次因為美國打工度假踏上美國的領土的時候,一切都很新鮮好驚奇!󠀠 最讓我比較感受到文化衝擊的是:「這裡的人好像很做自己?」󠀠 從街上各種大膽的造型,到他們的自信談吐,不時會聽到美國人對我說「你真的很酷!打工度假的選擇太棒了!」󠀠󠀠同時,我也感受到美國人的開放和包容。󠀠
#anihinseattle // 來到西雅圖也要兩個禮拜了,好像已經有點適應美國的味道,美國真的有一種味道這是台灣聞不到的!我不會形容但就是有個味道存在,這時候好像才有點理解為什麼大家旅遊要去蒐集當地的空氣,因為真的味道不一樣,去過日本的我覺得台灣跟日本的氣味其實差不多,但日本的空氣更清新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來到美國已經一個月了。 常常聽到大家問我:“你過得好嗎?”、“會不會不適應啊?”、“放棄台灣熟悉的人事物,你會不會很想念呢?”等問題。 這段時間過得不錯,在新環境中,每件小事都充滿新奇,另外,在文化、飲食及生活上的適應也還不錯,只是有時候會不太習慣什麼時候要給小費。 目前我最不適應的是交和
Thumbnail
讀這種書最有趣的就是能發現身為外地人或是觀光客所看不到的當地風俗民情,雖然我也很喜歡去閱讀國外的報導,像是加州的偷竊輕罪以及遊民變多等問題都能在新聞上看到,可是美國人是怎麼看待這些事情又或者更深入的生活方式則是比較難從新聞上了解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