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生活】心開「家」就來

更新於 2022/10/03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三年前剛抵達美國時,文化衝突又孤立無援的境況讓我一直懷念著台灣的人事物,始終沒有融入的感覺。2022年我終於踏上故鄉,在台灣停留了三個月,這三個月卻使我充分認知到「愛的人在哪,哪裡就是家」這句話的意涵。
「愛的人在哪,哪裡就是家」這句話,是知心告訴我的!在這之前,我對於美國的短暫居所始終沒有「家」的情感。
Lucas Sankey on Unsplash 
為了省房租,我們幾乎每年一遷。旅居三年,住過兩個地方,如今又準備再次搬家。頻繁的變動無法給人足夠的安全感,加以美國槍案頻傳的犯罪率、居高不下的通膨指數⋯⋯都讓人很難把這裡當成「家」,我也始終視自己為「過客」。
惴惴不安的焦慮、面對未來的恐懼、他人看待的眼光,都給身體帶來了一定負擔,就連健康檢查報告上的赤字,都反映出身心上的透支。這三年我很不快樂,任何明眼人都看得出來,但不快樂是自找的,這些我比誰都還要清楚。
Yuris Alhumay on Unsplash
海外生活,從來就不是藍天白雲、花好月圓。但能否擁抱生活、享受其中,其實也牽涉到個人心態的調整。
長久以來,我都堅信必須要在短期內取得各種證照,才能證明自己雖沒有工作但也未曾懈怠。然而身體的警訊卻促使我思考,究竟哪裡錯了?
回到台灣三個月,我最常說的話是自己終於「活了過來」。字面上是指氣候的宜人、人情的溫暖、豐富的美食和便利的交通。實際上是在台灣的時候,我才有喘口氣的空間,才有自己終於可以做點什麼的歸屬感。
然而,這是真的嗎?究竟要證明什麼?又該向誰證明?為此賠上健康值得嗎?
身體的警訊讓我終於醒悟,「證明自己很努力」這樣的想法很可笑。精進是必須的,但不是為了向別人亮牌,也不是為了得到他人的認同。施力的方向錯誤了,難怪始終像一把沒有標的的箭,惶恐度日。
Ricardo Arce on Unsplash
再次踏上美國,我知道自己仍然需要持續精進,不過不是為了做給誰看,而是「為了面對許多未知、卻令人雀躍的事物,得以持續學習和探索。」--《灰階思考
心態變了,景色漸漸開闊。雖然仍不確定未來長怎樣,但是曾經讓我感到受限的環境,如今卻多了一些可能性。原來自始至終,心魔都是自己造作出來的。
「勇敢去闖,但切記永遠沒有什麼比『健康』和『安全』重要!」是來自台灣每位師長的諄諄叮嚀。生命經驗的積累,是在人生苦短、無常隨侍的大千世界中,實踐擁抱生活、也被生活擁抱的唯一真諦。
台灣永遠是我的家,心靈之故鄉。但這裡也是我的家,和先生胼手胝足共創的「家」。花了三年,目光才終於校准,那麼我得先去擁抱我的家和一連串未知了,萬般期待!

📚提及/引用之著作:
灰階思考》/謝孟恭/天下文化
avatar-img
64會員
127內容數
美國生活去,任何「第一次」都是印記,都很珍貴。 那些忐忑的、興奮的、不安的、新鮮的、大開眼界的, 還是需要留下那麼一筆紀錄的,是吧!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謝伊太太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美國住了兩年,每次購物前都會研究聰明省錢的秘訣,自然也收藏了生活各面向的口袋名單。每個月該買什麼?怎麼買才最划算?心法都寫在這篇了,希望對初來乍到的美國新手有所幫助,那我們就開始吧!
最近讀了一篇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文章《How to Navigate Rising Food Price》。該文探討美國40年來最高的通膨,導致生活基本開銷的攀升,尤其在食材(肉類、家禽、漁產和雞蛋)就比往年貴了12.5%!
剛開始去領取物資時不免膽怯,預設著會不會被歧視或吆喝。然而一切都是多想的,現場的志工相當和善,在確認身份後向我遞上一個購物籃,說了聲購物愉快。順著動線走進一個小倉庫,應入眼簾的是井然有序的蔬果,和一袋袋被分裝過的根莖類作物,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十分熱絡,與在普通超市購物無異。
說白了,我們或傾聽、或傾訴,在各自的遇到的困境中「取暖」,並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某種「歸屬感」。就像青少年時期,我們需要同儕團體(Peer Groups)構建自我價值的認同一般,即使成年了我們仍然需要類似的社會支持系統,去組建一個面對世界的方式。
鄉愁兩字,不像某時間季節好發的流行病,反而比較像是一年四季都纏身的「老症頭」。一首歌、一段文字、一張照片都能把你吸進回憶的旋渦,根本防不慎防。
對於留學生而言,若非住在大眾交通工具發達的都市,購入二手車大概是最為省時的代步方式。然而,如何開始第一步?
在美國住了兩年,每次購物前都會研究聰明省錢的秘訣,自然也收藏了生活各面向的口袋名單。每個月該買什麼?怎麼買才最划算?心法都寫在這篇了,希望對初來乍到的美國新手有所幫助,那我們就開始吧!
最近讀了一篇華爾街日報(THE WALL STREET JOURNAL)的文章《How to Navigate Rising Food Price》。該文探討美國40年來最高的通膨,導致生活基本開銷的攀升,尤其在食材(肉類、家禽、漁產和雞蛋)就比往年貴了12.5%!
剛開始去領取物資時不免膽怯,預設著會不會被歧視或吆喝。然而一切都是多想的,現場的志工相當和善,在確認身份後向我遞上一個購物籃,說了聲購物愉快。順著動線走進一個小倉庫,應入眼簾的是井然有序的蔬果,和一袋袋被分裝過的根莖類作物,人與人之間的互動也十分熱絡,與在普通超市購物無異。
說白了,我們或傾聽、或傾訴,在各自的遇到的困境中「取暖」,並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某種「歸屬感」。就像青少年時期,我們需要同儕團體(Peer Groups)構建自我價值的認同一般,即使成年了我們仍然需要類似的社會支持系統,去組建一個面對世界的方式。
鄉愁兩字,不像某時間季節好發的流行病,反而比較像是一年四季都纏身的「老症頭」。一首歌、一段文字、一張照片都能把你吸進回憶的旋渦,根本防不慎防。
對於留學生而言,若非住在大眾交通工具發達的都市,購入二手車大概是最為省時的代步方式。然而,如何開始第一步?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還記得1998 年一部家喻戶曉的電影「天生一對」嗎? 某年暑假,荷莉和安妮碰巧都參加了同一個夏令營~這對從未謀面的雙胞胎因緣際會...陰錯陽差的在夏令營碰面了...她們一起與學員、輔導員發生的一些生活趣事...也蹦出了一連串的陳年往事...讓我們跟隨著她們的腳步一同身入其境走進劇中......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之前看過一個美國Youtuber Vanessa 用英文介紹她的家中用品 聽美國人講這種很生活的細節覺得好有趣啊~ 而且我發現,這種影片很適合一種學英文時有點難處理的狀況: 你想要用英文講一群類似性質的東西,或概念有點模糊的字眼 但其實在英文裡有簡單帶過去的對應講法
Thumbnail
覺得自己真的像在台灣版本的美國生活一樣,住家附近沒有一個地方是腳踏車可以到達的地方,如果可以那只能是勇者。
生活中有許多情況免不了要打給銀行,只要掌握以下訣竅,再也不用因為電話那頭的服務人員講話太快而緊張到腦中一片空白囉!
Thumbnail
某天和一位朋友聊天,聊到在現在這個不安定的時局裡,羨慕他至少有份相對安穩的工作,比起我因為疫情導致工作不穩定,真的是好太多了! 朋友回:「覺得有時後其它人狀況比我不好,日子卻是過得比我還舒心,我雖已經有個不錯的工作,但日子卻過得比人家還有壓力,不知道這是什麼心態?」
如果擁有就開始失去,我寧願張開雙手;如果期望的反面是失望,我選擇心如止水;如果往前進總有一天會跌落懸崖,我膽怯地原地踏步;如果這樣的距離是最完美的平衡,我想要確實篤定的一伸手就能碰觸到你,而不是懷抱著戰兢忐忑的心情,我拒絕想像失去你。
Thumbnail
看到台灣父母們討論的網路課程動態,我不禁想來分享過去一年又三個月來在美國南加州聖地牙哥的小學網課心得。但美國和台灣空間、文化上有很大的不同,去年的美國和現在的台灣疫情的時空也不同,加上小孩、家庭也都不同,所以比較無關優劣。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複利效應的重要性,並藉由巴菲特的投資理念,說明如何選擇穩定產生正報酬的資產及長期持有的核心理念。透過定期定額的投資方式,不僅能減少情緒影響,還能持續參與全球股市的發展。此外,文中介紹了使用國泰 Cube App 的便利性及低手續費,幫助投資者簡化投資流程,達成長期穩定增長的財務目標。
Thumbnail
還記得1998 年一部家喻戶曉的電影「天生一對」嗎? 某年暑假,荷莉和安妮碰巧都參加了同一個夏令營~這對從未謀面的雙胞胎因緣際會...陰錯陽差的在夏令營碰面了...她們一起與學員、輔導員發生的一些生活趣事...也蹦出了一連串的陳年往事...讓我們跟隨著她們的腳步一同身入其境走進劇中......
Thumbnail
自從看了“做自己喜歡的事真的能賺錢”和“寫作是最好的自我投資”後就一直想著要開始練習紀錄和分享生活。但從“想”到開始已經是4年了。 從懷孕、小孩出生、回到職場然後又舉家搬到美國生活一年剛好4年的時間,今天這篇分享文著重在“美國”生活的感想,外國的月亮真的比較圓嗎? 先說說我個人背景:在台灣長大,
Thumbnail
之前看過一個美國Youtuber Vanessa 用英文介紹她的家中用品 聽美國人講這種很生活的細節覺得好有趣啊~ 而且我發現,這種影片很適合一種學英文時有點難處理的狀況: 你想要用英文講一群類似性質的東西,或概念有點模糊的字眼 但其實在英文裡有簡單帶過去的對應講法
Thumbnail
覺得自己真的像在台灣版本的美國生活一樣,住家附近沒有一個地方是腳踏車可以到達的地方,如果可以那只能是勇者。
生活中有許多情況免不了要打給銀行,只要掌握以下訣竅,再也不用因為電話那頭的服務人員講話太快而緊張到腦中一片空白囉!
Thumbnail
某天和一位朋友聊天,聊到在現在這個不安定的時局裡,羨慕他至少有份相對安穩的工作,比起我因為疫情導致工作不穩定,真的是好太多了! 朋友回:「覺得有時後其它人狀況比我不好,日子卻是過得比我還舒心,我雖已經有個不錯的工作,但日子卻過得比人家還有壓力,不知道這是什麼心態?」
如果擁有就開始失去,我寧願張開雙手;如果期望的反面是失望,我選擇心如止水;如果往前進總有一天會跌落懸崖,我膽怯地原地踏步;如果這樣的距離是最完美的平衡,我想要確實篤定的一伸手就能碰觸到你,而不是懷抱著戰兢忐忑的心情,我拒絕想像失去你。
Thumbnail
看到台灣父母們討論的網路課程動態,我不禁想來分享過去一年又三個月來在美國南加州聖地牙哥的小學網課心得。但美國和台灣空間、文化上有很大的不同,去年的美國和現在的台灣疫情的時空也不同,加上小孩、家庭也都不同,所以比較無關優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