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幽靈島嶼

閱讀:幽靈島嶼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作者:迪爾克.里瑟馬

譯者:賴雅靜

出版社:遠足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8-09-27

ISBN/ISSN:9789578630697

語言:繁體中文

裝訂方式:平裝

頁數:168頁

開數:14.9 x 23 cm

類別:中文書>歷史地理>地理


  這是一本航海史的片段集結。所謂的幽靈島嶼,指的是那些在航海史中曾被認定存在,但後來再也找不到了的島嶼;可是因為難以證明它們是否真的只是誤判,於是為了避免船隻在附近航行時太過大意而觸礁,因此還是將這些「可能其實不存在的島嶼」繼續留在地圖之上。

  並不是什麼浪漫綺譚,老實說很多 case 都超荒謬的。雖然西元前二世紀已經有能夠利用經緯度來量測座標的方法了,不過直到資訊流通變得如此便利的現代之前,以及在過去還沒有發明照相技術之前,資訊經常依靠人與人間或報章雜誌的以訛傳訛——某些人可能出於名利的誘惑而宣稱自己發現了某座島嶼,某些人可能受到海市蜃樓所騙,某些人可能誤將鯨魚拍浪誤以為是礁島與大陸——甚至在那個神職人員經常與製圖師與航海家都有所瓜葛的時代,人們對於世界的探索也經常會蒙上一層信仰的迷思。


  為了避免地球失去平衡,地球上的大陸應該會平均分配,因此在緊鄰美洲與印度南端的地方,應該會有一塊未知的南方大陸。

  雖然確實是有南極大陸沒錯啦,不過實際上南極大陸距離美洲和印度都超遠的。


  傳說有一座島嶼名為安提利亞,其住民原先居住於伊比利半島,後來因為被非洲惡徒追殺而逃離到島上,此後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並持續信奉著基督教。這則消息在歐洲一帶傳開之後,安提利亞便被基督徒視為基督教的烏托邦。
  不過事實是,後來一直沒有人再找到過這個島嶼。
  儘管如此,卻有製圖家認為既然有屬於基督教的島嶼,肯定也有一個島嶼叫做惡魔島,於是將它畫到了地圖的某處。想當然爾也沒有這個島。

  不知道是否是是作者憑著現代資訊發達的優越感而刻意扭曲了古代製圖師的才識,總之我看得是黑人問號;跟這些事情一樣荒謬的歷史在書中比比皆是,看久了不得不懷疑先人們究竟是有多麼愚昧。同時閱讀的過程中,我也對於這些航海家所抱持的歐洲本位主義感到一陣反感——

  每每發現一個新的島嶼,便擅自套用自己或友人的名字、或是這趟旅行的贊助者的名字、國家首領的名字等等來命名,完全漠視了該島嶼原本所應具有的獨特性。所謂的「發現新大陸」,不過也就是以歐洲人的角度去解釋的——美洲大陸本來就在那裡,孕育著自己的住民與文化的它從來就不是什麼新的東西。

  另一方面,作者也許是試圖將每一個島嶼的淵源歷史寫得像是小說一般令人著迷,但很顯然是失敗了。每一則島嶼的介紹都引用了太多古代航海家與著作,以及太過枝微末節的地名——且在其所附上的地圖上標示不詳;對於我一介陌生於歐洲航海史、且只簡單涉略地理學的亞洲人來說,讀起來實在吃力。

  而且做為一本地理書籍,裡頭的地圖簡直太過隨便,每一個地圖資訊大就只像封面這樣,頂多多了經緯度與幾個地名而已,不僅在地球上的相對位置都非常不清不楚——如前所述——文字中所提到的港口、城市、以及某些島嶼等等皆讓人完全不知道究竟座落在地圖或是地球的哪裡。

  再者篇章之間缺乏時間與空間的關聯性,就連同一章內的時間敘述也亂無章法,整本書的架構非常殘念。看完之後最讓我我疑惑的,是為何在現代衛星影像技術已如此發達的年代裡,依然一直無法證實某些島嶼的存無——不過這個問題遲遲在書中懸而未提。被書籍封面和書名騙到的我真是後悔不已,看不到三分之一就早早決定將它列為待賣書籍,好不容易才硬著頭皮把整本嗑完——可是看完之後卻完全缺乏記憶點。

  出版這本書的作者、編輯和出版社,到底在想些什麼呢?封面這張地圖非常好看搞不好是它唯一的優點了,這張畫的是十六世紀以前被認為位於北極海中央的黑岩。


  當時的人認為黑岩是一座磁山,因此引領磁針指引南北極,越接近則磁力越大;而周圍四座島嶼間的海流湍急,最後海水會流入地球內部。

  這大概是我覺得之後比較有機會應用到創作上的一則,吧。


----2019/06/23

avatar-img
光卿的沙龍
27會員
149內容數
記錄我的閱讀書籍,也分享給大家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光卿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談的是不折不扣的地理學,總共介紹47個地球上不起眼的地點;雖然偶爾也帶有少許的故事性,不過大多著墨於政治與歷史,而非充滿想像空間的軼聞。這點與我心目中的落差,說實在是讓人蠻失望的。
兩千年前的羅馬人有著非常先進的技術與手腕,而面臨社會問題時所採取的種種對策也都相當細膩——無論是失業問題、士氣下降、或是文化相融……這些其實也都是現今社會所會面臨的議題,兩相比較之下,便更加顯現得羅馬的思維真的非常現代化且有理可循
作者著眼的主要只在於幾個旅行方式或目的地:次軌道旅行、地球軌道旅行、月球、火星及其兩顆衛星,原因是因為現有科技比較容易實現
攝影鏡頭首先以日本國立天文台為起始點,用十的冪次方為單位、慢慢提升鏡頭距離地面的高度,最後將取鏡範圍放大到整個地球與宇宙,並在途中介紹被納入鏡頭下的天文知識與星球。
目前人類所知的宇宙其實僅占了 5%,另有 27% 沒有形體的暗物質、以及 68% 不斷加速宇宙擴張的暗能量
故事描述一個帶有都市傳說色彩的遊戲:開著車子不斷依著左轉、右轉、左轉、右轉的順序前進,最後就能夠踏上一條神祕的道路。身為記者的主角艾莉絲為了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因此找上熟悉這個遊戲的羅伯,並隨羅伯所率領的車隊一同探索這條路的真實,希望能夠寫成一篇報導。
這本書談的是不折不扣的地理學,總共介紹47個地球上不起眼的地點;雖然偶爾也帶有少許的故事性,不過大多著墨於政治與歷史,而非充滿想像空間的軼聞。這點與我心目中的落差,說實在是讓人蠻失望的。
兩千年前的羅馬人有著非常先進的技術與手腕,而面臨社會問題時所採取的種種對策也都相當細膩——無論是失業問題、士氣下降、或是文化相融……這些其實也都是現今社會所會面臨的議題,兩相比較之下,便更加顯現得羅馬的思維真的非常現代化且有理可循
作者著眼的主要只在於幾個旅行方式或目的地:次軌道旅行、地球軌道旅行、月球、火星及其兩顆衛星,原因是因為現有科技比較容易實現
攝影鏡頭首先以日本國立天文台為起始點,用十的冪次方為單位、慢慢提升鏡頭距離地面的高度,最後將取鏡範圍放大到整個地球與宇宙,並在途中介紹被納入鏡頭下的天文知識與星球。
目前人類所知的宇宙其實僅占了 5%,另有 27% 沒有形體的暗物質、以及 68% 不斷加速宇宙擴張的暗能量
故事描述一個帶有都市傳說色彩的遊戲:開著車子不斷依著左轉、右轉、左轉、右轉的順序前進,最後就能夠踏上一條神祕的道路。身為記者的主角艾莉絲為了在工作上有所突破,因此找上熟悉這個遊戲的羅伯,並隨羅伯所率領的車隊一同探索這條路的真實,希望能夠寫成一篇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