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雖然是讀書心得,裏頭參雜許多我的個人看法,還有經過我自己的統整修飾之後產生出來的文章,有些也許會跟原著相比有些偏頗的部分,要是對這本書有興趣的朋友歡迎自己去看看這本書,梳理的東西肯定比我打的要豐富多了,也歡迎各位指教,在打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已經預設自己有可能會被黃標或是被砲轟的可能性了。但這也是多元表達的意義所在。
要是這是世界允許一種聲音存在,那麼,那唯一存在的聲音就是謊言。
"要了解人性,似乎只需要比常人多一些常識,在對自己無窮無盡的愛慾憎恨多留點心即可。簡單的很"
在現今大多數的論述當中,男性的策略叫做:"越多越好",女性的策略則相反,傾向於將寶貴的機會留給最適合最強盛的人。而這個男女差異常常被拿來當作是許多難解的兩性問題的解答。但事實真的是如此嗎?
許多人會拿這個論述當作男性出軌的理由,而女性似乎得努力對抗配偶的"天性"以維持穩定的婚姻。在這些爭論當中我們一直忽略著一件事情,那就是女性的性欲,為何在上述的討論中只有一雄多雌、一雄一雌的選項,我們是不是一直無意識中排除了那個被社會道德所鄙視的選項,雜交。
在長久的歷史當中,所有記載的人幾乎都是以男性的角度出發,父權主宰著社會很長的一段時間,"女性是一種性慾小的生物"似乎成為一種常識,就連達爾文也是如此認為(畢竟在他那個年代),男性可能從來沒想過女性應該是甚麼樣子,他們只看到他們想像的女性樣貌。隨著當今女性主義的興起,性的解放(解放人對於兩性的刻板印象與要求),女性逐漸可以表達自己的欲求,即便目前還是難免著有很大的社會壓力再要求女性要檢點、要保持貞操,面對性這個議題要保持矜持等等。
人類相對於其他生物來說最大的不同就是有女性月經週期而且男女沒有發情期,"一年到頭都可以交配",且女性能隱藏排卵期,不會在外表顯現出明顯的特徵。
人類學家費雪的經典理論:
(1)女人在非排卵期也可以性交,因此男人沒有理由去找別的女人尋求歡愉。
(2)看不出女人是否能受孕,因此男人只好隨時在女人身邊-提供女性食物與保護(配偶守護行為)
1.婚姻制度
除了目前大多數社會採用的一夫一妻制度,其實在世界上仍有存在其他種制度。
(1)中國摩梭族_走婚(色色=走來走去)
他們是一個母系社會,所有的財產都由女性繼承,每個十三歲以後的女性都會有自己的閨房,可以自己決定誰可以進入,唯一的規定就是日出之前訪客必須離開。要是有懷孕,孩子會留在母親家撫養,由此女性的兄弟還有村里協助。在他們那裏,男人應該要負責照顧的是姊妹的孩子,而不是那些他曾經造訪閨房女子的孩子。
而訪客進入女子閨房的這個關係就稱為"阿夏"關係,每個人可同時和許多人建立阿夏關係,這個關係並不具有延續性,也不存在於未來,只存在於現在以及過去,止於訪客離開閨房的那一刻。
(2)亞馬遜的部族:
-雜交promiscuous,multimale-multifemale mating system多雄多雌交配制
"胎兒是經由精子累積而成的"
那裏的婦女會積極和男性發生關係,每個人的父親可以有很多個(分成四種父親:米阿蕊、配阿蕊、猛巴蕊、擺酷阿蕊),經由不同的男人吸取不同的能力,孕育出優秀的孩子,而所有人幾乎沒有分家,孩子是共同照顧的,又可以稱為異親撫養。
異親撫養allo-parenting:由非親代共同撫養。
十七世紀時,傳教士樂瓊對一個蒙塔納印地安人說:"女人如果愛上丈夫以外的男人便是失德,且你也無法確定兒子是自己的。"
他回答:
汝之言全無道理。你們法國人只愛自己的孩子,但我們愛部落裡所有的孩子。
(3)父權??母權??
"父權制普世皆然?" 這個論述想必目前應該不太會有人相信了,大家都有聽過許多部族是母系社會。
米南加保社會就是一個例子,但你在裡面可能看不到你想像的畫面。
"男女之間的關係更像是追求共同利益的夥伴,而非唯我獨尊講求自力的競爭對手"
許多人類學家宣稱自己沒有發現真正的女權,但其實他們在腦中勾勒出的是父權的樣貌,他們忽略了
男女對於權力的概念以及施行的方式有不同的想法。大多數在女性有自主、權力的社會中,他們通常對男性也極為友善,因此若是你期待的是看到一個由高跟鞋輾壓男性的社會,那只不過是男性長期輾壓女性的鏡像畫面。
除了上面的米南加保社會以外,巴諾布猿也是一個例子,他們是母系社會,但其他的雌性不需要去害怕大家長,這和大猩猩那種一雄多雌的社會有極大的不同。
2.採集社會到農業社會的大轉變,財產私有制,妒忌、佔有慾 0和1的遊戲研究顯示,女性在面對伴侶精神出軌時會比較難過,而男性更擔心伴侶肉體出軌。
女性在關係上更需要的是經濟支援,因此更在意男性是否會離開;男性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基因可以繼續傳下去。
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是被告知說,當你愛上一個人,你會對他迷戀,有他人在他身邊時你會忌妒,你會想要自己"佔有"他。我們會對這些反應如此之大,就是因為被灌輸了錯誤的概念,"愛"並不等同於"佔有",我們之所以會忌妒是由於我們的恐懼,看見伴侶和其他人友好,我們恐懼會失去這段關係,因為"他如果他和他在一起就會離開我,我和他只有一個人可以獲勝"
當妒忌拿掉恐懼以後還剩下甚麼?。這些都是建立在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下,且私有財(下面會提到)出現之後,難道人只能夠愛一個人嗎?我們可以交很多朋友,有很多偶像,卻認為男歡女愛是當中的特例,在一個群體當中,我們在婚姻當中,只會照顧自己的孩子,為的是讓自己的基因能傳承下去,這個論述看起來合情合理,但事實上,靈長類,尤其是人類,和其他物種最大的不同,就是我們是有社會性的物種,我們是有社交天性的物種(延伸閱讀,推薦書單:
社交天性,
二版),我們比起其他物種更會團結合作,究竟哪裡訂立了"人類就是一夫一妻",這全然毫無道理,我們目前所存的這個價值觀不過是經由社會學習所得來的,試著跳脫框架去思考下吧!
農業這個毒瘤!?
採集社會其實比你想的還要舒適,當時的人數不多,由採集去蒐集食物其實效率很高,當時的人有大量的時間是無所事事的。當時人們其實也長的比較"高",因為當時的食物優渥、營養、無添加物,從許多考古的遺骸還看,他們的平均身高比現代人高許多(182公分)。從壽命來看,雖然在嬰幼兒的存活率不高,但成人平均可以活到六十六到九十一歲。(附註1)食物取得容易,所有的人的關係傾向平等的,女性與男性地位相同,在雜交制度下,女人和須多男人交配,父子關係無法確立,也因此,人更會通力合作去照顧幼兒。我們也許總是以為採集社會的生活非常的困苦,每當我們提到遠古社會,我們總是自帶有一種悲天憫人的心態而認為自己現在的生活高人一等,我們會想,他們的生活甚麼都沒有,很"窮",但事實上,貧窮是一種社會地位,是經由比較而得,在眾人平等的採集社會裡,沒有私有財,又何來的"窮"?
但從農業崛起以後,人們開始有私有土地財產,也開始飼養家禽,家禽帶來了更多的疾病,而私有財產成為了類史上巨大的毒瘤。採集社會是雜交制的,但在私有化以後,人們開始會畫分自己的領地,男人往往得到更多的財產,而女人就是這當中最大的輸家,她們的地位下降,男人也開始把女人當作是自己財產的一部份,男人開始傾注自己的親代投資在某一名女性身上(促成一夫一妻的婚配制度),與此同時,父子關係的確立,以及農業本身需要大量的人力,耕種時間也很長(相對於採集只需要每天花一點時間),就在此時人的平均身高也下降了,而人類為了要有更多的領地和人力去從事生產,也就更促進了戰爭的發生。
附註1:至於我們為甚麼總會讚頌醫療出現而使得平均壽命增長,那是因為統計方法的關係,例如在統計古人身高的時候,由於嬰兒夭折率高,因此統計成人身高時會把嬰兒和成人的身高一起加總再平均。同樣的作法也套用在壽命統計上頭。
-男人掌握較多的財富_女性地位下降,且女人偏好有錢的男人
-男人對女人的忠貞比較重視_私有財
-戰爭的產生_農業耕作是越多人越好(採集則相反,他們甚至會有殺嬰的行為去控制人數),因此去掠奪其他人的土地和人力。
-人口密集、以及禽畜集中,使的傳染病大幅增加
"亞當夏娃不是被趕出園子,而是被趕了進去"
3.生物學上的依據
由男性性器的比例:可以推知交配與精子競爭在此物種上的重要性。(多重受精)
由雌雄二型性(雌雄間的體型差異):可以推估雄性競爭在此物種上的重要性。就是在交配以前的競爭,可以想成打架之類的行為比較容易理解。
(1)人猿的比較
天擇的影響,個物種選用更適合自己的方式,大猩猩是一夫多妻制度,最重要的是他們是雄性競爭後贏者全拿的形況,於是他們發展出強而有力的肌肉,而相對不重要的生殖器官就縮小為最小所需的尺寸;反之在人類和巴諾布猿則演化出更強的睪丸,以產生更多的精子去進行精子競爭。另外在一夫一妻的長臂猿當中,因為幾乎每個人都會有配偶,因此雄性競爭不如大猩猩,精子競爭也不如雜交那樣激烈。
(2)人類交配行為
- 睪丸組織:由特殊的DNA控制,對於環境改變的反應異常快速,他的大小會隨著環境快速變動(想對於其他構造可能要上千世代才會有顯著改變),且把性器放在外面,冒著增加受傷的機會,也要保存精子活性,這更顯示精子競爭的重要。
- 精液: 量很大,採分段射精,前段具有保護作用可以抵抗女性的酸性環境以及其他物質的影響(其他人的精液),後段具有減緩後者(其他人的精液)的移動速度。這些特性似乎都預料到會有其他男人的精液來競爭。
- 若是好幾日未見到伴侶更可能有性慾,甚至可能因為想到自己伴侶出軌而更加興致勃勃。這也和"預想到有其他人競爭"有關係。
- 在人猿類當中,性器的相對大小幾乎是最大的。
- 交配行為: 交配時間遠遠超過其他猿類,且有特殊的抽插行為,這個動作研究顯示可以將在裡面原來的液體抽出來,接著再輸入自己的。
附註: 目前的研究有發現現代人(一夫一妻)的睪丸有縮小的趨勢,當中飲食習慣也有影響,如西方人吃牛肉,東方人喝豆漿等等。(真不愧是快速反應環境變化)
- -雌性交配發聲
統計顯示,若雜交程度越高,交配時使用叫聲的頻率會越高。而人類女性的叫聲又比一夫一妻、一夫多妻的其他靈長類更加的複雜。
交配在生物的生命過程中是屬於容易會有掠食者侵略的時刻,因此多半會更隱密進行,而這個豐富的叫聲顯然是反向操作,這是為甚麼呢?雌姓的叫聲具有興奮男性的功能,並且也有引起男性注意的功能(吸引更多男性加入)。
附註:這在和類嬰兒會發出哭鬧聲有異曲同工之妙,一般幼獸不會發出哭鬧聲,因為這是會引起掠食者注意的行為,但人類的嬰兒卻會,這會引發更多的護幼行為,也顯示出人類是一個非常倚靠族群同類生存的物種。可參閱延伸閱讀,推薦書單:社交天性,二版。
- 女性的多重高潮與男性的不反應期
女性是可以產生連續多次高潮的,但男性則不然,在射精以後有一段不反應期,這個空檔剛好不會擋到其他男性。
"全天下男人都會犯的錯"??
紅玫瑰與白玫瑰,蚊子血還是白飯粒。
"萬物若依照其本性行事,根本不需要以死恫嚇"
我們會因為喪失新鮮感而削弱對伴侶的激情,這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最怕的是你無法明白這個定律,一直不斷的換對象,以獲得新鮮感。
男性對於性的新鮮感演化出強烈的喜好,這又可稱為柯立芝效應(註解2)。
註解2 柯立芝效應collidge effect:指雄性在遇到新的異性時會產生更高的交配意願,最有利的解釋適用以避免亂倫,增加基因多樣性。
我們過去總以為愛能永駐,更精細一點說是激情永駐。許多兩性相關的書總會說,結婚以後要有朋友的關係,或是這個愛慾淡掉以後會轉變成親情,你們會成為家人。 薩維奇:"對於一生一世一夫一妻的期待讓婚姻面對巨大無比的壓力。然而,我們對於愛與婚姻的概念不只跟基於對一夫一妻的期待,還認為只要有愛,一夫一妻實行起來就應該輕鬆愉快。"
"愛的感受,不再想要交歡的慾望當中(此慾望可延伸到無數的女人),而在希望共眠的慾望裡(此慾望只限於無數的女人)"
__<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愛不是呼吸急促,不是刺激興奮,不是昭告天下承諾永保激情。那只不過是戀愛,誰都可以讓自己相信自己戀愛了。愛,是戀愛燃盡之後所剩之物。"
__路易˙德貝尼耶爾
在這樣的天性底下,我們試圖維持著社會期待的模式,成員的人都必須要用心經營,常保新鮮感,要對這個婚姻、家庭的所有一切負起責任,坊間出現許多調適自己的方法,找家庭諮商師聊聊婚姻狀態,我猜大多的做法都是要兩個人努力重燃熱情,或者將重心放到下一代身上。另一點則是,人都會喜歡新鮮感,但我們也要去識別新鮮感,明白這突如其來的感情是來自何方。有太多例子是兩個人在一起很久,激情磨盡以後,因為看到小三而重拾了"新鮮感",而他誤以為那是愛的感覺,憤而離婚追尋真愛,卻最後發現兩人有許多不適。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麼做呢?
這本書,還有我寫這篇文章的用意,並不是要推廣大家去進行雜交,而是要提醒大家,現今大家已經長期習慣於這個社會框架之下,我們會去斥責出軌的人,批判女性表達性慾,甚至我們也會假文明之名,去輕視其他文化的人,自以為自己的文化比較高尚。這些歧視是永遠無法消除的,只要人還存在的一天,但若我們能更有意識到這些情況,也就能減少影響。另一點就是我們知道自己為何做不到的理由,這個理由不是讓你去破壞婚姻、去傷透另一人的心,而是在你冒出一些被認為不道德的想法時,不會過於自責。
我們在極力保存著一夫一妻的婚姻制度,但這當中也要犧牲那些在花柳巷中求生的性工作者,她們會受到社會的歧視,同時這樣的職業卻也永遠不可能消失,因為我們正在壓抑著性慾,保持著身為文明人的體面,而那些我們視為不道德的欲求便流向了那些生人勿近的深夜小巷。
另一種選擇,開放式關係(推薦書序:道德浪女)
一個人的多種需求由多個人去滿足,兩人在維持伴侶關係的同時也允許彼此跟其他人交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