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傳奇--前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佛教起源於印度,最終傳入了中國,傳播之初正值中國歷史上的一大亂世,從外來的宗教到成為中國本土宗教信仰,經歷了大約四百年的時間。這段時間,許多的僧侶來到東土這塊土地,努力學習中國的語言,目的就要將佛經翻譯給中國人了解。

二大文明的交會激盪在語言上、思想上,甚至從而改變了中國宗教信仰的版圖。這個改變絕非一時,而是走過各種驚滔駭浪時期,經過無數的僧人前仆後繼參與投入所造就。對於這些改變歷史,甚至是創造歷史的僧人,我們總喜歡稱之為「高僧」,歷代也出現了整理這些高僧紀事的書籍,被稱為「高僧傳」。

最早出現的高僧傳是南北朝時期「梁朝」的僧人慧皎所著,稱為《梁高僧傳》,跟唐代道宣、宋代贊寧、明代如惺等所著作的高僧傳,合稱為「四朝高僧傳」是當中較為知名的,另外,還有許多,這裡不再列舉。

「高僧傳」的「高」字是慧皎所定名,在這之前因為受到魏晉清談之風「名士」的影響,總喜歡把優秀的僧人稱作「名僧」。為何慧皎要改定這個「高」字,近代史學家陳垣在其著作《中國佛教史籍概論》中提到:「慧皎著書,提倡高蹈,故特改名僧為高僧……高蹈一詞,有隱士、高超、超脫之意。很明顯與「名」做出了區隔,也與佛教本身的教義較為符合。

在這些高僧傳中有許多非常精彩,甚至可以說是充滿傳奇的故事,接下來將為以此主題開展高僧系列的文章,希望跟大家一起認識這些改變歷史、創造歷史的不朽人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唐綾的沙龍
0會員
2內容數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漢地佛法的弘傳,得益於各大譯經師的貢獻,而許多佛教徒熟知的:<佛說阿彌陀經>、<金剛經>、<維摩詰經>、<法華經>......打開第一頁,在經名之後,都看得到這一句: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可見鳩摩羅什翻譯的佛經,深入人心,鳩摩羅什可稱之為漢傳佛教第一譯經師。 在〈金剛科儀寶卷〉中有段經
Thumbnail
漢地佛法的弘傳,得益於各大譯經師的貢獻,而許多佛教徒熟知的:<佛說阿彌陀經>、<金剛經>、<維摩詰經>、<法華經>......打開第一頁,在經名之後,都看得到這一句: 姚秦三藏法師鳩摩羅什譯 可見鳩摩羅什翻譯的佛經,深入人心,鳩摩羅什可稱之為漢傳佛教第一譯經師。 在〈金剛科儀寶卷〉中有段經
Thumbnail
〈金剛科儀寶卷〉中隱藏的故事(五) 經文: 漢朝感夢,白馬西來, 摩騰彰漢,化之初時。 這一段介紹佛教傳入中土的源起。 在東漢永平七年(西元64年),漢明帝有天夜裡,夢到有全身金色金光,身長丈六(約兩層樓高)之人,飛在皇宮殿前之上。於是翌日宣召群臣問之,有博學的官員傅毅言:「西方天竺有聖人~
Thumbnail
〈金剛科儀寶卷〉中隱藏的故事(五) 經文: 漢朝感夢,白馬西來, 摩騰彰漢,化之初時。 這一段介紹佛教傳入中土的源起。 在東漢永平七年(西元64年),漢明帝有天夜裡,夢到有全身金色金光,身長丈六(約兩層樓高)之人,飛在皇宮殿前之上。於是翌日宣召群臣問之,有博學的官員傅毅言:「西方天竺有聖人~
Thumbnail
認識佛聖道兼容之千年古佛 佛 聖 主 菩 薩〈廬山慧遠大師〉 淡水佛聖堂總堂供奉的佛聖主菩薩就是廬山慧遠大師。慧遠大師乃東晉時代之佛教領袖,涅槃成佛千年後,聖脈牽引,再興寶島弘揚佛法,新佛轉世,大轉法輪,當今佛號--佛聖主菩薩。 一位曾經真實存在這個世界的佛僧,曾在烽火雜踏中穩固佛教淨土的風雲人物。
Thumbnail
認識佛聖道兼容之千年古佛 佛 聖 主 菩 薩〈廬山慧遠大師〉 淡水佛聖堂總堂供奉的佛聖主菩薩就是廬山慧遠大師。慧遠大師乃東晉時代之佛教領袖,涅槃成佛千年後,聖脈牽引,再興寶島弘揚佛法,新佛轉世,大轉法輪,當今佛號--佛聖主菩薩。 一位曾經真實存在這個世界的佛僧,曾在烽火雜踏中穩固佛教淨土的風雲人物。
Thumbnail
這個觀點是以玄奘菩薩為界線,認為玄奘菩薩西行取經是「回歸印度,追求正法」,這就是清末民初「支那內學院」歐陽漸與呂澂及「武昌佛學院」印順法師所帶動的回歸印度(復古)批判中國(疑古)的思潮。以下先回顧相關的文獻:
Thumbnail
這個觀點是以玄奘菩薩為界線,認為玄奘菩薩西行取經是「回歸印度,追求正法」,這就是清末民初「支那內學院」歐陽漸與呂澂及「武昌佛學院」印順法師所帶動的回歸印度(復古)批判中國(疑古)的思潮。以下先回顧相關的文獻:
Thumbnail
近代佛學界有所謂的回歸印度之說与行動,但指回到印度早期的佛教文獻,卻沒回歸釋尊成佛及傳法的實質~三轉法輪及三藏十二部,一以貫之的是親證与智慧,也就是諸佛出興於世的大事因緣~因此,應以實證為重而回歸正法。
Thumbnail
近代佛學界有所謂的回歸印度之說与行動,但指回到印度早期的佛教文獻,卻沒回歸釋尊成佛及傳法的實質~三轉法輪及三藏十二部,一以貫之的是親證与智慧,也就是諸佛出興於世的大事因緣~因此,應以實證為重而回歸正法。
Thumbnail
文/節錄於《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Lewis R. Lancaster) 圖/佛陀紀念館 法顯大師(公元337–422) 義淨大師(公元635-713) 阿底峽尊者(公元982-1054) 菩提達摩(公元382-536)
Thumbnail
文/節錄於《佛教海線絲綢之路》 美國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終身榮譽教授路易斯‧蘭卡斯特(Lewis R. Lancaster) 圖/佛陀紀念館 法顯大師(公元337–422) 義淨大師(公元635-713) 阿底峽尊者(公元982-1054) 菩提達摩(公元382-536)
Thumbnail
佛教起源於印度,最終傳入了中國,從外來的宗教到成為中國本土宗教信仰,經歷了大約四百年的時間。 二大文明的交會激盪在語言上、思想上,甚至從而改變了中國宗教信仰的版圖。 本文為撰寫高僧傳系列的動機說明。
Thumbnail
佛教起源於印度,最終傳入了中國,從外來的宗教到成為中國本土宗教信仰,經歷了大約四百年的時間。 二大文明的交會激盪在語言上、思想上,甚至從而改變了中國宗教信仰的版圖。 本文為撰寫高僧傳系列的動機說明。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