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釀影評|《阿依達的救援行動》:難民,人為的殘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0 分鐘
誰是難民?
單從事件發生的背景而言,反對波士尼亞—赫賽哥維納(Bosnia-Herzegovina)從南斯拉夫聯邦(Socialist Federal Republic of Yugoslavia)獨立出來的塞爾維亞人(Serbian),對支持獨立的波士尼亞人(Bosniacs)和克羅埃西亞人(Croats)的惡行,不論是肢體或性暴力以及屠殺,都是罪證確鑿的。如《阿依達的救援行動》(Quo vadis, Aida?, 2020)中所呈現的塞爾維亞軍隊,個體面向上對女性士兵以富有性暗示的眼光進行挑釁、以搜查之名目撫摸女性談判代表的身體,集體面向上將老弱婦孺與男人強制分開,將多達八千多位的青壯年男性帶往學校的禮堂中開槍射殺──而此帶往他處殺害的過程,已無疑是相當於納粹對於猶太人所進行的「去人性化」(dehumanization)(Žižek, 2010: 77)過程。
表面上看來,納粹/塞爾維亞軍人對他們的謀殺,是有理由的──不論是基於種族清洗,或是針對支持獨立之族群的報復──,但是當我們越往深處探究這些人犧牲的理由,便越會發現,他們的犧牲根本上是毫無意義的。他們也許多數並非倡議獨立的支持者,甚至未曾對此表態,卻仍然被迫離開雪布尼查(Srebrenica),在毫無生活機能可言的聯合國領地中待上數日,最終被帶往他處射殺。而這正與納粹從限制猶太人及其他少數族群的居住空間,接著剝奪他們的工作,最終剝奪他們的生命權利如出一轍(Arendt, 1979: 296)。
從以上層面看來,波士尼亞人已經毫無疑問地成為了實質的難民(refugee)。如鄂蘭(Hannah Arendt)所言,自他們被迫離開雪布尼查,便已開始了他們成為難民的第一步驟──他們的家園遭到了剝奪。一夕之間,在這世界上無處可去,沒有國家能夠接收他們,沒有領土可以讓他們建立新的社群(Ibid.: 293)。再者,波黑(即波士尼亞—赫賽哥維納之簡稱)當時處於戰爭狀態,而使波黑陷入戰爭的原因起於波士尼亞穆斯林及塞爾維亞人對於「獨立與否」──也就是成為「獨立國家」與否──一事產生了歧見。因此當時的波黑並不屬於國家,他們被剝奪家園的同時,亦失去了國家的保護(Ibid.: 294)。
然而,如同前述所言,塞爾維亞人對波士尼亞人「去人性化」的罪責──先使之成為難民,並在最後剝奪他們的生命──是顯而易見的,但是《阿依達的救援行動》所控訴的,亦包含了塞爾維亞之外的人對波士尼亞人所進行的「去人性化」──那正是以西方國家為代表的聯合國。
難民從何而來?
起先,我們或許會對塞爾維亞人的迫害感到髮指,但是《阿依達的救援行動》所關注的焦點並非僅有塞爾維亞人最後的屠殺──這甚至只是全片的幾十分鐘──,更包含了聯合國軍隊對於波黑戰爭的涉入。對於波士尼亞難民的處置,我們始終僅能以「無能」一詞來形容聯合國軍隊:除了聯合國的荷蘭軍人嬌弱的身形與塞方軍人魁梧的身材相去甚遠,上校卡瑞曼與塞爾維亞將軍交涉當前,亦為了維持談判不致破裂而間接命令少校「放行」塞爾維亞軍隊進入聯合國領地,甚至最終無力挽回波士尼亞人被軍方帶走的命運。
此處,使聯合國的「無力」,轉變成完全的「無能」,全肇因於聯合國的作為與塞爾維亞軍隊之間的連結:從波士尼亞人向聯合國尋求庇護起,他們即已經對難民進行篩選──他們選擇讓四至五千位難民進入領地,並選擇將另外三萬餘位的難民攔阻在鐵網之外,這個「選擇」即是他們對於「誰是難民」所進行的篩選。在塞爾維亞軍隊尚未到來前,我們可以猜測,身在領地內的難民──包含阿依達的小兒子──是被承認的,他們被聯合國承認為「難民」,因此暫時得以進入聯合國的保護之下。然而,被拒絕在鐵網之外的難民,便是被聯合國拒絕承認為難民:不論是基於檯面上的「領地空間已經不夠」或是其他原因,他們不被允許進入領地的同時,他們的難民困境也將被否認。
於是,此處形成了一個矛盾的情況:塞爾維亞人使波士尼亞人成為了難民,但卻不被聯合國/西方國家視為難民──從聯合國軍方多次對波士尼亞人民做出空洞的保證,保證塞爾維亞人不會過來屠殺他們,到克瑞曼上校在阿依達提出敵軍是武裝狀態、可能造成局勢失控的質疑時,以「那就控制狀況」,命令部隊放行,這些都顯示了波士尼亞人的難民困境是雙重疊加的,一是我們先前討論的塞爾維亞人的積極去人性化,二是聯合國軍隊的消極去人性化──經由否認波士尼亞人所遭遇的人權困境,使他們徹底成為了裸命(bare life):他們不再被任何法律所規範與限制,徹底地跌落到法律之外,進入了一個介於生命與死亡之間的區域。
他們幾乎缺乏了所有我們通常歸屬於支持人類存有的權利和期望,但是他們仍然生理上地(biologically)活著。[…] 他們除了裸命,什麼也不是。(Agamben, 1998: 159)
從人權困境至人權災難
與此同時,聯合國大會於 1948 年所制定的《世界人權宣言》(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除了成為空洞的承諾,也實質上地成為了某種專屬於西方世界與菁英國家的遊戲。如《世界人權宣言》的第 14 款第 1 條對於「庇護權利」(right of asylum)的描述:
身而為人,每個人擁有在被迫害的情況下在他國尋求即享有庇護之權利。
透過先前對於波士尼亞人之人權困境的分析,我們發現,塞爾維亞人透過主動的去人性化,剝奪了波士尼亞人的權利,而聯合國軍隊則是對波士尼亞人的「人」的狀態進行了否定。首先,他們否認了波士尼亞人遭遇了人權困境,其後,他們將後者排除在上述符合「尋求庇護權利者」條件所敘述的「人」之外──此刻,我們能夠完全地確認,波士尼亞人除了被剝奪權利,亦無法律為他們存在,他們成為了法律上的「非人」:很明顯地,當波士尼亞人被拒絕得到庇護時,《世界人權宣言》中所提及的「人」,早已不是一個具有普遍性的、或不具排他性的抽象概念;它反而變得具體與實質化,因為這個「人」是侷限的,並不包含波士尼亞人,而是可能僅僅包含了制定該宣言、且毫無疑問擁有權力決定他人處境的西方國家。
而這個不被承認的人權困境,終於在塞爾維亞人決定帶走波士尼亞男人時,惡化成為全面性的災難。雖然此處以全面性災難形容這場歷史事件,不過電影指涉的對象卻僅有阿依達的家人:阿依達不斷地進出長官的辦公室,要求法蘭肯少校將丈夫與兩個兒子的名字添加到撤離名單上未果後,少校終於鬆口答應,看在阿依達丈夫一同前往談判的份上,願意以「難民」的名義,將丈夫列為撤離人員。此處,不被承認、卻真實存在的難民困境,經由聯合國之手正式浮上了檯面。而我們也於此意識到,聯合國對於難民的消極去人性化,或許與納粹和塞爾維亞軍隊的積極去人性化不遑多讓:起初,荷蘭軍隊以「如果放你的家人進來,其他人也會跟著想要進來」為由,拒絕阿依達將丈夫與兒子帶進軍營的請求。可是,事到聯合國已經無法保障波士尼亞人的地步時,他們所能做的便是將所有屬於聯合國──同時是屬於西方國家──的人撤離,也意味著任由塞爾維亞軍人對波士尼亞人進行處置。
此時,任何不能拯救任何一位難民的理由,尤其是「我們僅能撤離聯合國的人」,都已經是無意義的,如同納粹與塞爾維亞人進行屠殺的理由,最終皆已經缺乏意義。我們所看到的,僅是一樁極端的惡行。
人為的殘渣
經過先前對於造成人權困境的兩方的敘述後,最終我們仍必須回到阿依達身上:阿依達所執行的救援行動,看似是在抵抗塞爾維亞的入侵,以及同時在對抗拒絕自己家人的聯合國軍隊──總體而言,皆是在對抗兩者施加於自身的去人性化。然實際上,自阿依達開始為聯合國軍隊進行翻譯,或是自阿依達央求少校以丈夫成為談判代表,作為交換家人進入基地的條件開始,阿依達便屬於聯合國,屬於進行消極去人性化的西方國家。
若說造成波士尼亞人難民處境的原因之一,為聯合國對於人權問題的否認,那麼阿依達所提出的「將家人納入聯合國名單」的請求,則是透過默認自身困境,以試圖獲取西方國家之認同──當阿依達對聯合國提出要求時,如先前所述,便是將權力與決定權力交予聯合國,並因此更為仰賴西方國家實行的「人道救援」,以拯救自身──在已經承認自身為難民的前提下──脫離險境。
而結局已然顯示,若沒有採取更為激進的政治行動,僅僅是等待西方國家的人道救援,下場便是複製了過去曾經發生的人道悲劇,甚或幫助了種族清洗者(ethnic cleansers)(Bauman, 2004: 77)。
戰爭結束後,阿依達回到了雪布尼查的住所,對著住進去的家庭女主人說道:「希望你們能盡快搬出去。我已經一無所有了。」此處的一無所有,除了指她自身的家庭──皆死於塞爾維亞人槍口下的兒子與丈夫──,同時指她、以及無數位當時被迫成為寡婦與孤兒的難民,皆被剝奪了家人與聯合國所承諾的所有身而為人的權利。他們已然成為了光禿禿的人類存有者,被剝去了這個世界上的位置。而這樣的「難民」,我們不可能心安理得地稱他們的狀態為「倖存」,而只能說是被「製造」出來的人為殘渣(human waste)。
全文劇照提供:ifilm 傳影互動

引用及參考書目
外文
Agamben, Giorgio. Trans. Daniel Heller-Roazen. Homo Sacer: Sovereign Power and Bare Life. Stanford, California: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Arendt, Hannah. The Origin of Totalitarianism. San Diego: Harcourt Brace and Co., 1979.
Bauman, Zygmunt. Wasted Lives: Modernity and its Outcasts. Oxford: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 2004.
Rancière, Jacques. Trans. Steve Corcoran. Hatred of Democracy. London, New York: Verso, 2014.
Žižek, Slavoj. Did Somebody Say Totalitarianism? London, New York: Verso, 2001.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我們知道影癡如你,要的不只是「N 分鐘看完一部電影」。《釀電影》有最精心慢釀的深度電影專題,一解你挑剔的味蕾。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在安娜的認知裡,死亡是一種「不在」與「不再」:前者意味著當下在場的缺席,後者則是先前所說之有關「過去」的時間狀態。死亡並不是士兵生前所流下的鮮血,而是士兵的「不在」與「不再」;而安娜沒有認定姊姊死了,亦是因為她仍看見姊姊躺在那裡,直到她折回房間看見姊姊不見時,死亡才暫時被安娜所理解。
也許,《哥吉拉大戰金剛》是記取《哥吉拉:怪獸之王》票房滑鐵盧的教訓,而放下了成就磅礡史詩的野心,選擇用一種復古,但也相當討喜的科幻喜劇風格。無論是地心探險、還是卡通化的扁平人物形象,這些早已不再被當今大片青睞的元素,在《哥吉拉大戰金剛》裡都是最恰當的安排。
祥和的時光已經不再,那麼未來呢?這些孩子有些來自劊子手的家庭,有些來自受難者,他們長大後,將為這塊土地帶來哪些改變?這麼多年過去,轉型正義尚未落實,受難者家屬心底的傷口也不可能癒合,他們能不再被歷史的暗影所糾纏嗎?當他們凝視鏡頭,是控訴強權的冷漠,還是希望人們永誌歷史?
《父親》給出了無可比擬的經驗,即是,記憶原來是一幢密閉的牢籠。與記憶絕對為敵的,不是遺忘,而是虛假的記憶。如同記憶,虛假的記憶也能兀自繁殖增生,可只是它的依據是浮動的、甚至是空無的,它並非一套平行的秩序,而只是亂長但結實的柵欄,人被更深更絕望地圍困其中。
可以說,這部片體現了電影的聲效工業與音效剪輯的擬真、與共情「感知的同理」的驚人之處,全片不是用主客觀鏡頭區分,而是「主客音效」不斷切換、轉換。當他可融入、可維持「一切如常」幻想時可浸入、「回返」與常人共有的音場,但當他感受到「異物感」──無論自己之於周遭,或周遭之於內心世界──時又抽離⋯⋯
非人的存在,迫使我們對於人性進行全新的理解:當代、21世紀的災難──不論是如爆炸與性暴力等外在物理性的、如腦傷等非理性的,或是對於特定族群的排他暴力──究竟如何摧毀人性並形成非人?我們必須承認他們已經被摧毀,同時將非人視為全新形式的主體,並將我們帶往最終的問題:人類的狀態正在發生變化,我們該怎麼辦?
在安娜的認知裡,死亡是一種「不在」與「不再」:前者意味著當下在場的缺席,後者則是先前所說之有關「過去」的時間狀態。死亡並不是士兵生前所流下的鮮血,而是士兵的「不在」與「不再」;而安娜沒有認定姊姊死了,亦是因為她仍看見姊姊躺在那裡,直到她折回房間看見姊姊不見時,死亡才暫時被安娜所理解。
也許,《哥吉拉大戰金剛》是記取《哥吉拉:怪獸之王》票房滑鐵盧的教訓,而放下了成就磅礡史詩的野心,選擇用一種復古,但也相當討喜的科幻喜劇風格。無論是地心探險、還是卡通化的扁平人物形象,這些早已不再被當今大片青睞的元素,在《哥吉拉大戰金剛》裡都是最恰當的安排。
祥和的時光已經不再,那麼未來呢?這些孩子有些來自劊子手的家庭,有些來自受難者,他們長大後,將為這塊土地帶來哪些改變?這麼多年過去,轉型正義尚未落實,受難者家屬心底的傷口也不可能癒合,他們能不再被歷史的暗影所糾纏嗎?當他們凝視鏡頭,是控訴強權的冷漠,還是希望人們永誌歷史?
《父親》給出了無可比擬的經驗,即是,記憶原來是一幢密閉的牢籠。與記憶絕對為敵的,不是遺忘,而是虛假的記憶。如同記憶,虛假的記憶也能兀自繁殖增生,可只是它的依據是浮動的、甚至是空無的,它並非一套平行的秩序,而只是亂長但結實的柵欄,人被更深更絕望地圍困其中。
可以說,這部片體現了電影的聲效工業與音效剪輯的擬真、與共情「感知的同理」的驚人之處,全片不是用主客觀鏡頭區分,而是「主客音效」不斷切換、轉換。當他可融入、可維持「一切如常」幻想時可浸入、「回返」與常人共有的音場,但當他感受到「異物感」──無論自己之於周遭,或周遭之於內心世界──時又抽離⋯⋯
非人的存在,迫使我們對於人性進行全新的理解:當代、21世紀的災難──不論是如爆炸與性暴力等外在物理性的、如腦傷等非理性的,或是對於特定族群的排他暴力──究竟如何摧毀人性並形成非人?我們必須承認他們已經被摧毀,同時將非人視為全新形式的主體,並將我們帶往最終的問題:人類的狀態正在發生變化,我們該怎麼辦?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移民問題上,❙匈牙利❙ 是 ❙歐盟❙ 成員國中少有堅持其保守立場 —— 以及將本國及其人民放在第一位 —— 的國家。另一個是 ❙波蘭❙。 ❙歐盟❙ 的開放邊境政策,即對來自 ❙非洲❙﹑❙中東❙﹑❙巴基斯坦❙ 和 ❙阿富汗❙ 的「尋求庇護者」的基本上無審查的大規模接收加劇了 ❙布魯塞爾❙ 與成員國
Thumbnail
在拜占庭帝國強盛的時候,我們會在東西邊境找到一些讓人地理知識錯亂的語言現象:在巴爾幹半島,你會看到大規模的亞美尼亞語聚落,反之在小亞細亞東方邊境,則同樣有為數極多的斯拉夫語族群。 用四個字總結原因,就是「移民實邊」。 拜占庭帝國總是在敵人環伺的地緣政治環境,造成了以下場景:空虛破敗的邊境、大量的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本文抨擊某方人士的"加薩人道危機"乃認知戰說,將之歸類於納粹餘孽的“猶太大屠殺否認說”、日本右翼的“南京大虐殺の虚構”論、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的"亞美尼亞人大屠乃謊言"說。無人能捏造出加薩正在發生人道危機,是以色列將反戰、反殖民、反強凌弱等人道主義抗議都說成"全球反猶陰謀",才催生了這個全球性反以陣線。
人口,永遠是集權國家的武器,而不是要珍惜的事項。 這樣的話,集權國家(什麼是國家?)就不應該是其人民該效忠的對象,因為隨時會被拋棄。烏克蘭戰場上,俄羅斯軍隊展現的「人肉攪肉機」就是「人海戰術+督戰隊」。 愛沙尼亞總理示警:普廷將移民武器化 藉以
Thumbnail
目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所做所為有先例:古代斯巴達人把鄰邦淪為“黑勞士”;英國長期以來把愛爾蘭當作臥榻旁的敵體,猶如“加薩走廊”,值西歐宰制全世界,日益富裕時,愛爾蘭人卻淪為歐洲的癟三;在大英帝國極盛的維多利亞時代,甚至釀成大災荒,使愛爾蘭人口喪失四分之一。
Thumbnail
黑甲山是新疆烏魯木齊西北部一處穆斯林社區,中國官媒體曾報導該地「地處郊區,流動人口多,社會治安混亂。」這塊四周圍繞著高樓大廈的不尋常之地,居住著曾對城市榮景有所盼頭的20萬維吾爾移民,往表面看,這地方破壞了經濟起飛的都市文明景觀—「落後」又「貧困」;往深層看,它是恐怖主義與極端分子滋養的溫床。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加薩走廊的衝突,以及敘利亞難民問題所引起的人道危機,反思國際社會對不同人道危機的不同態度。文章分析了國際法院裁決以色列對加薩的種族滅絕,以及敘利亞庫德男孩艾蘭·庫迪溺斃一事,呼籲以色列和歐美等國家放下雙重標準,對人道危機採取正義的立場和行動。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当纳粹占领了波兰以后,具体对波兰做了哪些事情?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9月,德国军队入侵波兰。纳粹进入波兰以后,遂决心将波兰转变为一个奴隶国家。所有波兰人都将为德国军工所使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纳粹在1
早就說加薩人民大家都營養充足,不像非洲的難民。那,聯合國其實是中東不平靜的元兇之一。 「因為對某些人的罪行指控,而制裁該機構及其所服務的社群,非常不負責任。」說得好,但是UNRWA做了什麼努力避免資源被用來援助恐怖主義?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在移民問題上,❙匈牙利❙ 是 ❙歐盟❙ 成員國中少有堅持其保守立場 —— 以及將本國及其人民放在第一位 —— 的國家。另一個是 ❙波蘭❙。 ❙歐盟❙ 的開放邊境政策,即對來自 ❙非洲❙﹑❙中東❙﹑❙巴基斯坦❙ 和 ❙阿富汗❙ 的「尋求庇護者」的基本上無審查的大規模接收加劇了 ❙布魯塞爾❙ 與成員國
Thumbnail
在拜占庭帝國強盛的時候,我們會在東西邊境找到一些讓人地理知識錯亂的語言現象:在巴爾幹半島,你會看到大規模的亞美尼亞語聚落,反之在小亞細亞東方邊境,則同樣有為數極多的斯拉夫語族群。 用四個字總結原因,就是「移民實邊」。 拜占庭帝國總是在敵人環伺的地緣政治環境,造成了以下場景:空虛破敗的邊境、大量的
Thumbnail
從六世紀開始,繼持續數百年的「日耳曼民族大遷徙」之後,斯拉夫人接踵而至,也開始不斷遷徙至中歐、南歐等地。其中一個目的地,就是拜占庭帝國的核心領土之一,巴爾幹半島。 這一股股大小規模的移民,時而和平移居,時而以劫掠的方式侵入,逐漸佔據了巴爾幹半島絕大多數的鄉村地區。最強大的勢力,斯拉夫化的保加利亞人
Thumbnail
本文抨擊某方人士的"加薩人道危機"乃認知戰說,將之歸類於納粹餘孽的“猶太大屠殺否認說”、日本右翼的“南京大虐殺の虚構”論、土耳其民族主義者的"亞美尼亞人大屠乃謊言"說。無人能捏造出加薩正在發生人道危機,是以色列將反戰、反殖民、反強凌弱等人道主義抗議都說成"全球反猶陰謀",才催生了這個全球性反以陣線。
人口,永遠是集權國家的武器,而不是要珍惜的事項。 這樣的話,集權國家(什麼是國家?)就不應該是其人民該效忠的對象,因為隨時會被拋棄。烏克蘭戰場上,俄羅斯軍隊展現的「人肉攪肉機」就是「人海戰術+督戰隊」。 愛沙尼亞總理示警:普廷將移民武器化 藉以
Thumbnail
目前以色列對巴勒斯坦人的所做所為有先例:古代斯巴達人把鄰邦淪為“黑勞士”;英國長期以來把愛爾蘭當作臥榻旁的敵體,猶如“加薩走廊”,值西歐宰制全世界,日益富裕時,愛爾蘭人卻淪為歐洲的癟三;在大英帝國極盛的維多利亞時代,甚至釀成大災荒,使愛爾蘭人口喪失四分之一。
Thumbnail
黑甲山是新疆烏魯木齊西北部一處穆斯林社區,中國官媒體曾報導該地「地處郊區,流動人口多,社會治安混亂。」這塊四周圍繞著高樓大廈的不尋常之地,居住著曾對城市榮景有所盼頭的20萬維吾爾移民,往表面看,這地方破壞了經濟起飛的都市文明景觀—「落後」又「貧困」;往深層看,它是恐怖主義與極端分子滋養的溫床。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以色列和巴勒斯坦在加薩走廊的衝突,以及敘利亞難民問題所引起的人道危機,反思國際社會對不同人道危機的不同態度。文章分析了國際法院裁決以色列對加薩的種族滅絕,以及敘利亞庫德男孩艾蘭·庫迪溺斃一事,呼籲以色列和歐美等國家放下雙重標準,對人道危機採取正義的立場和行動。
Thumbnail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当纳粹占领了波兰以后,具体对波兰做了哪些事情?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我们都知道,在1939年9月,德国军队入侵波兰。纳粹进入波兰以后,遂决心将波兰转变为一个奴隶国家。所有波兰人都将为德国军工所使用。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纳粹在1
早就說加薩人民大家都營養充足,不像非洲的難民。那,聯合國其實是中東不平靜的元兇之一。 「因為對某些人的罪行指控,而制裁該機構及其所服務的社群,非常不負責任。」說得好,但是UNRWA做了什麼努力避免資源被用來援助恐怖主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