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人 Astronautin

太空人 Astronautin

64 位追蹤者
„Ich würde seelisch Astronautin werden.“ 「我想精神上地成為太空人。」
由新到舊
釀影評|人性的,太人性的──《銀翼殺手》與《銀翼殺手 2049》畢竟我們正逐漸失去人性,而非人正不斷獲取人性。但是對於成為一個「人類」而言,是否有任何特質是不可或缺的,也從來不是絕對──唯一能夠確定的是,誰會是我們、我們會是誰,在賽博龐克的世界裡,早已不再確定。
Thumbnail
2024-05-25
13
釀影評|《操控》:心理治療的可能性或是危害?如果一段多重的關係將合理地被預料到會損害一位心理學者在展示一位心理學者的功能時的客觀性、能力以及有效性,或是剝削(exploitation)或傷害與這位心理學者擁有職業關係的人時,他應當避免進入一段多重的關係。
Thumbnail
2022-04-30
4
釀影評|《當世界不再下雪》:一場不可能的治療若一切心理問題皆如佛洛伊德所認為,源自於性欲或性驅力,作為一名透過性愛來解決欲求不滿問題的治療師,澤尼亞的無故消失便預示著心靈治療的不可能性──他的出現短暫撫慰了小鎮上眾多寂寞心靈,他與這些人建立的以性為基礎的關係證實了佛氏的理論,可是他的消失,也意味著原先已被解決的問題將因為他的不在而再度浮上檯面
Thumbnail
2021-10-14
15
釀專題|「你的潛意識屬於我」──丹尼.維勒納夫我們被丹尼每部由不同類型與題材包裝而成的存在主義電影呼籲,以自身的情感和經驗去理解其他不可理解的個體。我們將焦點限縮至單一的人,以及其當下,脫離了移民、戰爭、恐怖攻擊、女性主義等當代的議題,以及太空、地球之外等未來的議題。即使銀幕上的記憶與經驗並非我們所擁有,我們同樣能夠在它們的深處找到屬於我們⋯⋯
Thumbnail
2021-09-19
21
釀影評|《異星入境》:雖預見死亡,仍選擇相愛然而,意識到自身的限制性──失去、病痛、衰老、死亡──反而能使我們重新省視自己的生命。而人類的可貴性便在此:我們有能力意識到自己某種程度上是被決定的,但仍能選擇自己要和這些因素保持什麼樣的關係、以什麼樣的態度對待他們。雖然預見了未來將要發生之事,但路易絲顯然沒有打算逃脫或改變命運,反而選擇與伊恩相擁
Thumbnail
2021-09-07
15
釀選劇|《莉西的人生異旅》:如何回應鬼魂?對列維納斯而言,死亡顯然是不可理解的。於是,對映到他自身對於「他者」的認知時,我們從而能理解此處的意涵:他者作為一個不可被理解、不可被觸碰到的存在,死亡和他者在存有的意義上是相同的──我們僅能在經驗死亡的當下,才能夠確切地闡述何謂死亡,可矛盾的是,在經歷死亡的過程裡,我們便已經處在死亡的狀態裡了。
Thumbnail
2021-08-31
4
釀影評|《人聲》:人類的終結,後人類的起始那個沒有面孔、沒有聲音、沒有身形的「戀人」,他究竟以什麼樣的型態存在?──此處,我們或許也能夠合理懷疑,蒂妲與之通話的耳機,實際上並非傳遞聲音的媒介,或是允許蒂妲得以通話的工具,而是蒂妲對話的唯一對象──也就是,耳機即是戀人本身,或這個「聲音」即是戀人本身
Thumbnail
2021-08-17
12
釀影論|回應史蒂芬.金的鬼魂:《莉西的人生異旅》、《局外人》、《鬼店》與《安眠醫生》「只有刺傷你的矛能治你的傷」,這句歌詞不再只是基督教隱惡揚善的諄諄教誨,而是對於鬼魂的理解,甚至是愛:有能力者雖然深受鬼魂折磨──不論是真實界的怪物,或是已經往生、但曾經於在世期間對生者造成某些影響的死者──,但是怪物與鬼魂的存在,似乎某種程度撫平了他們以及我們對於死亡的恐懼。
Thumbnail
2021-07-15
4
釀X新北紀錄片影展|身份認同是一種創傷:《吾家有男初長成》、《不具名:自由的代價》、《寍》成為跨性別者、香港人、唐氏症患者與離群索居的老人,並非他們所願意的,但是不得不如此。佛瑞斯所認為的「被冒犯的世代」,並不是一種世代特徵或是個人的選擇累積而成,而是成為創傷的主體,成為某個少數的、被剝削的族群──成為受害者,是在當今恐怖事件、性暴力、物理病變、價值崩解的世界裡,保護自己的唯一方式。
Thumbnail
2021-06-30
10
釀影評|《被偷走的童年》:悲劇是一場由童趣包裝的遊戲幽默、譏諷與痛苦的事件,在這三部電影裡產生了結合,形成了「病態的玩笑」(sick jokes):恰好此三部電影皆取材自二戰前後的納粹德國,且皆以戲謔的方式,對痛苦且難受的事件進行了不同的描述與呈現。對恐怖事件的簡化、刻意誇大的幽默或童真,對於有必要被徹底認識的歷史事件的理解,是否有幫助?是值得質疑的
Thumbnail
2021-06-21
5
釀專題|《東京愛情故事》:醒醒吧這只是男人的幻想愛情故事我們甚至可以說,完治本質上與健一相去不遠──完治在多年後見到莉香時,那般充滿留戀和遺憾的神情:這下可好了,莉香之於完治,如同里美之於健一,都是如一陣風、抓不住的,擁有無限美好想像、卻永遠無法擁有的女人。兩個選擇一次滿足是不可能的,因此在物理上擁有里美,而心靈上擁有莉香,正是某種坐享齊人之福的男人幻想
Thumbnail
2021-05-26
6
釀專題|《廣島之戀》:是你、是他,亦是我愛的另一面是冷漠,生命的另一端是死亡,宿命的另一面是可能性或自由意志,法國的命運,與德國和日本的密不可分,所有對立事物的一體兩面在一部電影裡全部展開來──《廣島之戀》展現的是人類之間的彼此理解與連結,至於我會是你、或是他,並不是如此重要,因為我們屬於彼此。
Thumbnail
2021-05-19
7
釀影評|《阿依達的救援行動》:難民,人為的殘渣阿依達所執行的救援行動,看似是在抵抗塞爾維亞入侵,以及對抗拒絕自己家人的聯合國軍隊──總體而言,皆是在對抗兩者施加於自身的去人性化。然實際上,自阿依達開始為聯合國軍隊進行翻譯,或是自阿依達央求少校以丈夫成為談判代表,作為交換家人進入基地的條件開始,阿依達便屬於聯合國,屬於進行消極去人性化的西方國家⋯
Thumbnail
2021-05-11
12
釀影癡限定|《蜂巢的幽靈》:變動向我們揭示生命所在在安娜的認知裡,死亡是一種「不在」與「不再」:前者意味著當下在場的缺席,後者則是先前所說之有關「過去」的時間狀態。死亡並不是士兵生前所流下的鮮血,而是士兵的「不在」與「不再」;而安娜沒有認定姊姊死了,亦是因為她仍看見姊姊躺在那裡,直到她折回房間看見姊姊不見時,死亡才暫時被安娜所理解。
Thumbnail
2021-05-06
11
釀影評|《一場大火之後》:大火之後,如何面對非人?非人的存在,迫使我們對於人性進行全新的理解:當代、21世紀的災難──不論是如爆炸與性暴力等外在物理性的、如腦傷等非理性的,或是對於特定族群的排他暴力──究竟如何摧毀人性並形成非人?我們必須承認他們已經被摧毀,同時將非人視為全新形式的主體,並將我們帶往最終的問題:人類的狀態正在發生變化,我們該怎麼辦?
Thumbnail
2021-04-23
13
釀影評|《綑著你,困著我》:為男性暴力開脫的電影?若童年創傷將導致一個人成年後的暴力行為,那麼女性應該毫無疑問地才是暴力份子的多數性別──基於女性在童年時期即已或多或少地經歷不同程度的性侵犯。然而,這並非統計數據所顯示的結果;結果顯示,幾乎所有的罪犯仍屬於男性,且超過一半的罪犯在面臨審判時將自己訴諸暴力與犯罪的緣由歸咎於「童年創傷」。
Thumbnail
2021-04-14
10
釀影評|《南巫》:獻給邊界上的女性《南巫》無疑為張吉安建立了一個只屬於女性的神話的嘗試:透過與鬼神交流的儀式,我們建構的女性是生命的象徵與起源;這不是女人缺席的世界,而是相反地:女性無所不在,若沒有女性,這個世界將不曾存在。
Thumbnail
2021-04-06
12
釀影癡|《醉好的時光》:戴奧尼索斯作為人的命運或許在人的本能之中,即存在著一種「酒神傾向」:我們在某些不期而遇、命運般的,甚至是神秘主義的、無法解釋的時刻,受到了酒神傾向的引領,進入了表象之後的世界。身為人,我們註定經驗酒神所帶給我們的對於生命的靈感,卻也註定如戴奧尼索斯被泰坦神撕成碎片、並自僅存的碎片中重新開始,週而復始。
Thumbnail
2021-03-11
8
釀影評|《花漾女子》:從假女人的戀物,到真女人的行動妮娜被性侵的事件,使得妮娜與凱西一同成為了不被承認存在之人──更精確地說,並非「成為不被承認存在之存有」,而是打從她們生為女人那一刻起,不存在即是她們的困境:因為她們必須透過擁有陽具的替代物,才能於某種程度上「與男人相當」。
Thumbnail
2021-03-09
15
釀影癡|《偷畫男孩》:奧斯威辛前與後的義務如阿多諾曾言,「在奧斯威辛之後寫詩是野蠻的」──在「(過去)義務是種美德」的脈絡下,遵循命令的義務同樣適用於這段敘述。戰前,詩/義務是值得追求與實踐的,然孕育這些美的土地上,亦發生了我們無法想像的去人性化事件,使得詩與義務在戰後成為了罪責。對於義務的連續實踐,正是他們拒絕讓罪責穿透這份美德⋯⋯
Thumbnail
2021-01-18
13
釀影評|《水漾的女人》:永恆的回歸與逝去透過「柏林」一詞的字源,我們可以追溯到斯拉夫語系中的berlo,意旨著沼澤、水澤、污泥或潮濕的地方──於是,溫蒂妮和柏林產生了最直接的關連:她誕生於水中,終將回歸水裡,形成封閉的生命迴圈。水是孕育萬物的起始點,是生命、是母親、是羊水。當溫蒂妮回歸水裡、與水結合,她便成為了水,成為了柏林與德意志。
Thumbnail
2021-01-04
9
釀選劇|《后翼棄兵》:前往女性主義的路上我們終究無法滿足於貝絲透過各種方式的自我賦權,或是甘於《后翼棄兵》如何於最後帶出一個「必須成為自己」的理想主義式號召。不過,藉由《后翼棄兵》的劇情層層地反映了女性主義的核心價值如何更迭,也許我們能夠設想一個尚未到來的第四波女性主義,並將之命名為第三階段之「半」⋯⋯
Thumbnail
2020-12-29
10
釀選劇|《香水》:母親、創傷與性別梳理基於生理及社會性別差異而造成引發 PTSD 的兩性區別後,再回過來看《香水》這部德國影集,我們便能發現《香水》中的人物設定在性別及創傷的關聯性上進行了顛覆。根據佛洛伊德的理論,我們可以毫不費力地發現《香水》中的主要角色幾乎都帶著來自童年的創傷經驗,而他們成年後的行為也顯示了創傷情境的固著⋯⋯
Thumbnail
2020-11-30
12
釀影癡限定|當代是否需要存在主義?──羅伊.安德森《千日千夜》的啟示訂閱會員限定|《千日千夜》的形式是工整、超然、旁觀的結構,然而填滿其中的內容卻是令人不安、殘缺、不完整的,並以此對立的特質對抗了它所處於的理性結構,形式與內容相互衝突。於是,對應到我們先前所提出的問題──安德森所採用的敘事手法,是否讓我們對人物的處境感同身受?──,我們可以發現這個問題的弔詭之處。
Thumbnail
2020-10-29
9
釀影評|《全面啟動》:佛洛伊德、榮格、潛意識與「閃靈」能力不論《全面啟動》《記憶拼圖》或《鬼店》系列,其中對於個體創傷與集體命運的整合,使我們得以將這些電影的結局視作正面的。這些人物受到創傷與潛意識的干擾與折磨,以至於他們終其一生無以安穩地生活、也拒絕擁抱破碎的自己。但也因此,他們擁有對自身內在或是人類集體深刻的想法與觀察,而這正是一種潛意識、一種心靈能力
Thumbnail
2020-08-17
12
釀影評|《誓血五人組》:「他者」的精神分裂認同對身為邊緣的黑人而言,叢林之於文明的邊緣特性對黑人族群產生了嶄新的意義。不同於迷失在雨林中的白人,五人組不論是死亡或者倖存下來,他們皆在曾讓阿奎爾產生幻覺的叢林中達到了精神上的寧靜,在經歷死亡、戰爭與失去後,理解信仰、同胞與世界之愛。這是不屬於「他者」的白人所無法達成的。
Thumbnail
2020-07-20
5
釀影癡限定|破譯德佔巴黎的神話:以《莒哈絲的漫長等待》中的瑪格麗特.莒哈絲為例逐步地,我們藉由分析《痛苦》中的重要段落、理解莒哈絲──那些可能被我們輕易定義為對德國投懷送抱、不潔身自愛、沒有愛國情操的女人之一──最終破譯德佔巴黎的神話。這對於莒哈絲、或是我們所不能理解的法國女人而言,無疑都是相當必要的。
Thumbnail
2020-06-29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