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用現代詩描寫公車?|王信文〈我們目睹冷鋒進站〉臺北文學獎現代詩

怎麼用現代詩描寫公車?|王信文〈我們目睹冷鋒進站〉臺北文學獎現代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車燈亮起時
就化作鮟鱇魚穿進城市腹腔。」──王信文〈我們目睹冷鋒進站〉

有點口語,直觀,很容易想像,但似乎就缺乏了一點韻味。

藉由描述季節交替,來寫夏日盡頭而冬日要來臨前的城市與人們。聚焦公車,實寫城市裡的人際關係依存與疏離。

用到了海洋與氣象意象,並沒有很統一。有好有壞,好處是自由和豐富,壞處是覺得有點散落與口語。

然後這首詩讓我想到,我大一時必修初級會計學,老師一個禮拜有三節課,印象中他花了一節課在講安康魚。

他說他養了一魚缸的安康魚,但每次都只有最強的一隻安康魚會存活下來,於是他參透了某種(經不起挪用的)生命奧義,更多時間在講無關初會技術的其他。我想回去告訴他,可以不要浪費我大一青春時光嗎?

因而我對安康魚沒有好感,所以看到詩句時,也是下意識翻了個白眼。但這並非詩的失誤,純粹是我個人好惡。

這句成了我對全詩最有情緒波動的句子,因此列為引文。

★ 創作螢光筆

☆ 有一種標題下法,是為虛實交錯,從許榮哲老師那邊聽來的。例如綠色的馬、藍色的影子,這裡是目睹冷鋒進站。

☆ 用連接詞、墊詞來串接,可能會被視作太口語或功力不足。就順順的把句子講好,試著給停頓、空白,而不要用連接詞,例如那些因為所以然後於是等等的。

☆ 不一定要統一意象系統。例如此詩使用廣義上的氣象,與海洋、城市象徵,並沒有完全統一。方法可能是,動用的意象只要別在情感或原始意涵上太相反的突出,例如明明是描述一種濕冷,結果動用了火熱開心的詞彙,就都可以。

☆ 又或是說,使用的意象,被統合在更大的系統之下?例如海洋意象,實際上是一種水的意象,與水有關的詞彙則都有一種同質感。

☆ 即便意象系統沒有統一,也稍微口語化,故事框架也要套著到最後,例如在描寫捷運心得,就整首都要連貫。

☆ 善用翻轉對比。例如「呼吸是最親密也是最冷漠的」「凝結成積雲/破碎成島」「你老了,而我始終年輕」。

★ 作品資訊

作品連結:http://literature.award.taipei/21th/C3.pdf

作品:〈我們目睹冷鋒進站〉
作者:王信文
屆數獎項:第21屆臺北文學獎現代詩組優等獎

★ 更多創作眉角:

👉網站:木凱創作道
👉FB:木凱創作道
👉IG:mukaiword
👉網頁好讀版

raw-image


avatar-img
木凱 Mukai的沙龍
19會員
54內容數
以解析文學獎作品為主,我較關注有助於創作的部分,例如,可以從作品中學習到寫作技巧或創作者心法。偶爾會從讀者端來看作品,但重點是在創作者如何創作。 因此,會一定程度省略一般詮釋、賞析、簡介等,屬於介紹,或個人心得感受的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木凱 Mukai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我們用一個東西去比擬另一個東西,這兩件東西最好距離夠遠,又同時具備平行的相似性,連結的方式要精準有說服力,夠遠則表示有創意。也就是要找到一個夠有創意且執行度高的表現策略。」── 羅智成
「父親漸漸聽不進我們言語 當他攤開手心,城市街景圖繪沿著他的長文爬行」 ──廖筱安〈父親是臺北的戀人〉
「浪潮轉動一次,便製造無數的私語 海水裡浮現清晰的狼煙,交換慾望的旗語」──李家棟〈假如這裡是海〉
「我們用一個東西去比擬另一個東西,這兩件東西最好距離夠遠,又同時具備平行的相似性,連結的方式要精準有說服力,夠遠則表示有創意。也就是要找到一個夠有創意且執行度高的表現策略。」── 羅智成
「父親漸漸聽不進我們言語 當他攤開手心,城市街景圖繪沿著他的長文爬行」 ──廖筱安〈父親是臺北的戀人〉
「浪潮轉動一次,便製造無數的私語 海水裡浮現清晰的狼煙,交換慾望的旗語」──李家棟〈假如這裡是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