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電商知識 | 訂單與客人們的產地,了解消費者下單前會經歷的5A架構

2021/05/20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身為一個行銷人員,我們應該都曾好奇過,一個活生生的訂單是如何產生的呢? 行銷學之父Kotler便整理出了一個5A架構,來讓行銷人員更了解消費者下單前會經歷的五個過程。

行銷的5A架構分別是:

  • 認知(Aware)
  • 訴求(Appeal)
  • 詢問(Ask)
  • 行動(Action)
  • 倡導(Advocate)
這裡有一個情境可以讓你/妳們更加了解這個過程的運作原理:
有一天小美在通勤時滑著手機,突然在她眼裡出現了一則藍芽耳機的廣告,她心想每天通勤都這麼吵,搭車時聽歌說不定是一個好選擇(認知),於是她點進去了那則廣告,發現這正是上次她朋友告訴她說抗躁功能相當強大的一款藍芽耳機(訴求),小美看到這裡認為這款耳機相當符合他的需求,但是她卻不清楚這款耳機戴起來舒不舒適,畢竟她是需要長時間通勤的人,於是她決定去詢問她的朋友以及上網查詢相關使用心得(詢問)。小美的所有疑慮都找到答案後,當下便決定上網下訂一組(行動),收到貨後小美迫不及待的拿來使用,到公司時同事問小美說「妳用的是哪牌的藍芽耳機阿?」小美回說「X牌的,超好用,通勤的時候終於不用被一堆噪音吵得不能休息了!」(倡導)
5A架構流程表
看到這裡,聰明的你/妳們就會想到,如果要讓一個訂單產生的過程更加順暢,那重點就在於優化5A架構中的各個環節

認知

在認知階段,消費者尚不清楚你的產品,也未發現你這間店(品牌),而為了讓消費者知道他其實需要你的產品,這階段通常會配合廣告來操作,不管是平面文案或是影片廣告,重點都在於設置情境打擊消費者的痛點,以此來讓他們開始想像使用這產品的畫面。

訴求

消費者每天接受大量的資訊轟炸,過於平淡的資訊無法在他們腦中留下長期記憶,所以品牌訴求需要更加強烈,例如Nike的「just do it」或是Beyond meat所訴求的環保。另外,在廣告中會建議一次只主打一項訴求,初期可藉由各種版本訴求的A/B test去找出最適合品牌的調性。

詢問

這個階段處理的過程需要帶上一點曖昧,在上一個訴求階段不要讓消費者一次得到太多、太完整的資訊,以免他們失去再進一步查詢的動力;不要讓消費者得到過少、不清楚的資訊,以免他們不願意進一步了解。讓我來解釋一下,假設你看到了兩則相同相機的廣告,一則展示著產品的實體圖,旁邊詳細記載著規格與功能;另一則是一幅壯麗景象並搭配著一句slogan「當我,睜開眼。」
太詳細、太樸實的展示無法引起消費者的好奇心,於是他們並不會特別在5A架構中前往詢問階段,運氣好時,客人會直接購買;運氣不好時,則是會被客人遺忘,因為這則廣告並不能在消費者腦中形成印象。另外過於模糊、甚至是無產品的廣告則是會讓消費者疑惑,他們可能也不清楚廣告的重點在哪,而這也會讓他們不清楚該從何詢問。詢問階段的重點在於,適時引發、並滿足消費者的好奇心。

行動

行動,也就是消費者決定下單的時刻,要注意的是消費者在這一刻依舊有可能回心轉意,所以這階段要做的是減少消費者購買這件商品的阻力。理想的線上過程是消費者可以在各大電商通路如蝦皮、momo、PChome等地方輕鬆找到你的網路店鋪,又或者是可以輕易的找到你的獨立網站,同時購買前需要填寫的資料越少越好、購買後等待到貨的時間越短越好;理想的線下過程則是,消費者決定要購買你的商品時,他只需要前往車程10分鐘內的地方去購買即可。在品牌吸引力越大的同時,消費者對於這部分可能會有所寬容,但是與各大實體通路配合,的確是減少消費者線下購買阻力的好辦法之一。

倡導

消費者購買後不一定會成為品牌的忠實擁護者,因為這會受到產品本身以及5A過程中各種因素影響,例如: 產品品質不好、售後體驗差、發現其他更優勢的品牌等等...。這個階段會以消費者的感受度為優先,處理好售後的各個環節,並持續優化5A架構以及產品本身。在培養消費者黏著度的過程中,消費者也會漸漸對品牌產生信賴,並願意推薦給身旁的朋友,於是又產生了新一輪的行銷5A架構——更多人認知到你的品牌。
但要注意的是,品牌訴求一定要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例如情境故事中提到的,小美需要的是抗躁耳機,但開始使用後卻發現無法解決通勤時的噪音問題,這時反而會讓小美開始對品牌產生負面觀感,並會進一步減少品牌接觸更多消費者的機會(因小美和朋友抱怨,而其他朋友了解這品牌無法解決問題)。

以上便是這次5A行銷架構的分享,那行銷其實是一個很活化的概念,根據產品的不同,消費者的體驗路徑也會不同,這部分還可以做很多的延伸,下次一樣會和你/妳們分享我對這塊領域的看法,也謝謝你/妳們看到這裡。
喜歡的話可以幫我按個愛心,有問題願意一起討論的話也可以在留言區留言喔!
我是太陽系居民,下次見👋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剛出社會時,我對於職涯或是我究竟擅長什麼並沒有太多規劃,很多時候都是先往一個方向走,接著便撞上牆壁。直到撞到頭有點暈時才算勉強找到我的北極星,開始知道了哪裡是我的北方。在這個專題裡,我並不能站在遠處告訴你應該怎麼走,但我想讓你知道這段路有我們一起走。幾分鐘的文章裡,藏的是我這幾年的碰撞。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