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蔓延後的隨想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 分鐘
最近對於「珍惜當下」的感觸真的特別深
加護病房裡有太多因為從來沒有想過的病突然倒下的青壯年
他們可能還對未來擁有無邊的憧憬
因為車禍、腫瘤、感染等等,各種事情
躺在病床上,可能馬上會死亡
或是活下來但將要面對無盡的後遺症、復健還有無底洞般的醫療費用等等
再拿這次的疫情來說好了
安排好了五月中要回家,五月底要去高雄小休假
四月和五月初偏偏工作特別辛苦
那時都想著再撐一下就可以回家了,就可以出去走走了
結果就是這麼猝不及防在踏上高鐵前幾分鐘發布了雙北進入三級
能怎麼辦呢
我都不敢想像下次回家該會是多久以後
也一百次慶幸那時咬牙梭哈存款買下比較大且舒適的房子
要不然要一直待在超級小套房裡真的會生病,而且也沒有廚房必須得外食
視訊會議或上課的時候背後亂糟糟放不下櫃子裡的東西們也根本不能看XDD
總之
有什麼想做而且有能力做的事就別拖了吧
因為永遠不知道下一秒還做不做得了啊...
所以在stay at home的時候刷了很多網路訂購啊(並不是
avatar-img
0會員
2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A-Chu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就隨著心情寫寫吧
就隨著心情寫寫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生病後發現有長新冠 我最近吃吃喝喝,這一年來有嚴重腰傷 常常一個人在台北晚上哭 假日只能躺在租房休息 上班壓力很大 工作、醫院、家 就是我一年多的生活 最近比較能站(主要是休息) 前兩週流感躺一週 目前是「長新冠症狀」 還是咳嗽、沒有食慾、一直睡、疲憊 但比之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此刻正在捷運上,身上帶的兩本書看完了,想著慢慢長路上做什麼好呢?不想看劇也不想聽podcast的時候,我就會選擇記錄,就是接下來這段文字。 上次離家的日子是6/1,那是剛結束小琉球四日之旅的時候,在旅行倒數第二天時得知同住家人確診的消息,他們叫我回去的話不要回家,當時把這件事留在心上但為了不破
年輕時候總想著,慢慢成功,等哪天收入漸豐 能帶著家人去往世界各地走走看看 殊不知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 原先規劃的日本行,不得不取消, 同年底,母親因癌症離世。 頓失所依,人生前進的動力掉了一顆引擎
雖然挺過疫情,但還是戰戰兢兢的過每一天,過客的未來還真是未知數,蠻討厭這種感覺的° 媽媽總是跟我說:走一步算一步,能做的就是先把後路給想好,前陣子跑了趟勞保局至少知道投保年資已夠,只差不能月退,但至少有退路° 在這行業今年邁入第二十個年頭,說真的心好累,學生一屆不如一屆,學生大部分生活都被3
Thumbnail
20240318 今天是父親住進加護病房的第9天了,週一早上最讓人振奮的消息是: 因為生命跡象穩定且所有數值除了腎臟之外其餘都大幅度持續下降,再加上另一名頭號大敵"新冠"已經確定悄然退場,因此將安排心臟超音坡及肺部X光檢驗,待結果出爐後視情況招集其他相關科目醫生進行拔管評估!
疫情之間碰到相當多的事,除了金錢部份的結拒,還有身體欠安的恐懼,心情上讓我有點灰暗,遲遲不敢規劃旅行。 雖說去年也有一個短短的旅行,那是因為自己在聽到唐宏安跟布來恩的節目說到疫情解封後的旅行計劃,他們有說到"你怎麼知道還會不會有疫情?"以及"你怎麼知道還會不會有明年?"這句話讓我訂下了前往東京的貴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20 #老年生活 看到國小同學賴群組的訊息,一位同學生病住院治療,孩子都不在身邊,在外工作,家中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只好請看護照顧。同學們也都將近70高齡,單獨生活已是正常,父母大多不在,孩子也長大成人,自立工作生活。 晚年要面對的就是如何照顧好自己,不像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在醫院陪病的頭幾天,家裡醫院來回奔波,倒也沒時間多想。待得家人出院狀況穩定,終於安靜下來獨處,反而胡思亂想起來,念頭紛紛擾擾,半刻不得停。 如果有後遺症怎麼辦?如果當時怎麼樣會怎麼辦?如果未來怎麼樣會…….??? 我不知道我在煩躁些什麼,現在想來,這也許是「後怕」,靜下來了,壓抑住的驚慌
Thumbnail
生病後發現有長新冠 我最近吃吃喝喝,這一年來有嚴重腰傷 常常一個人在台北晚上哭 假日只能躺在租房休息 上班壓力很大 工作、醫院、家 就是我一年多的生活 最近比較能站(主要是休息) 前兩週流感躺一週 目前是「長新冠症狀」 還是咳嗽、沒有食慾、一直睡、疲憊 但比之
就在忙碌的工作,似乎是病人告訴我們這個假日是端午節 就在6/4這天,連續三個一起離開了。COVID-19期間 第一個阿嬤,就在家屬前來時,詢問我:請問可以進去看嗎?家屬眼神似乎期待我說好,但依照規定我拒絕了。不過病人病房位於電梯口旁,透過窗戶可以看見,我便帶著家屬前往時,我轉身訊間,聽到啜泣聲。
回想17年前,SARS來臨時,還是個懞董無知的孩子,依稀記得那陣子許多課程停止了;而17年後,到了2020年,我已經是護理師,遇到了COVID-19 從跨年後,每天晨會不段複習感染控制相關事務、加強防疫訓練,每天一而在再而三的改變防疫策略,為的是加強防疫,避免防疫漏洞的發生。新聞媒體、大街小巷,人
此刻正在捷運上,身上帶的兩本書看完了,想著慢慢長路上做什麼好呢?不想看劇也不想聽podcast的時候,我就會選擇記錄,就是接下來這段文字。 上次離家的日子是6/1,那是剛結束小琉球四日之旅的時候,在旅行倒數第二天時得知同住家人確診的消息,他們叫我回去的話不要回家,當時把這件事留在心上但為了不破
年輕時候總想著,慢慢成功,等哪天收入漸豐 能帶著家人去往世界各地走走看看 殊不知2020年,新冠疫情爆發, 原先規劃的日本行,不得不取消, 同年底,母親因癌症離世。 頓失所依,人生前進的動力掉了一顆引擎
雖然挺過疫情,但還是戰戰兢兢的過每一天,過客的未來還真是未知數,蠻討厭這種感覺的° 媽媽總是跟我說:走一步算一步,能做的就是先把後路給想好,前陣子跑了趟勞保局至少知道投保年資已夠,只差不能月退,但至少有退路° 在這行業今年邁入第二十個年頭,說真的心好累,學生一屆不如一屆,學生大部分生活都被3
Thumbnail
20240318 今天是父親住進加護病房的第9天了,週一早上最讓人振奮的消息是: 因為生命跡象穩定且所有數值除了腎臟之外其餘都大幅度持續下降,再加上另一名頭號大敵"新冠"已經確定悄然退場,因此將安排心臟超音坡及肺部X光檢驗,待結果出爐後視情況招集其他相關科目醫生進行拔管評估!
疫情之間碰到相當多的事,除了金錢部份的結拒,還有身體欠安的恐懼,心情上讓我有點灰暗,遲遲不敢規劃旅行。 雖說去年也有一個短短的旅行,那是因為自己在聽到唐宏安跟布來恩的節目說到疫情解封後的旅行計劃,他們有說到"你怎麼知道還會不會有疫情?"以及"你怎麼知道還會不會有明年?"這句話讓我訂下了前往東京的貴
Thumbnail
心情筆記 2024.1.20 #老年生活 看到國小同學賴群組的訊息,一位同學生病住院治療,孩子都不在身邊,在外工作,家中沒有其他人可以幫忙,只好請看護照顧。同學們也都將近70高齡,單獨生活已是正常,父母大多不在,孩子也長大成人,自立工作生活。 晚年要面對的就是如何照顧好自己,不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