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的一齣戲》是首講傳統文化、傳統戲劇隨時代遷移漸漸被人遺忘的歌曲。溫暖色調的音樂,像是橙黃陽光灑落在枝葉,埋藏在深處舊時的回憶與情感宛若古早電影投影在心中光影顫動。
今天在聽這首歌時,往事浮光隨著樂聲一一掠過。想起了北投,依傍美麗火山煙霧繚繞的溫泉鄉,被巴賽族視為女巫出沒之地,融會了平埔族、漢人、西班牙、荷蘭、日本的足跡,昔日歲月留下的獨特風韻。
想起了大學有幸因台灣音樂導論的機緣與同學去先嗇宮訪問河洛歌仔戲團,首次踏入野臺戲後台,抓著演戲的空檔向王金櫻、小咪、陳禹安做採訪。演了60幾年王金櫻氣質典雅,娓娓道出自己的故事及劇團的歷史,最後說:「有年輕人關心歌仔戲,我很放心。希望我們能認識台灣文化的美在哪裡,不要到國外卻說不出自己的文化特色,而歌仔戲是我們土生土長的文化」。
出自台灣最早的大規模舞團「藝霞歌舞團」小咪老師用淺顯的方式介紹了歌仔戲的特色與魅力:「七字調、都馬調、江湖調都是歌仔戲的調,樣是七字調每個人唱的都不一樣….,因為轉音的關係。通常都是現場演員做調,同樣的演員每次唱也都不一樣。我每次也都不一樣,我喜歡怎麼唱就怎麼唱呀!」,問起對年輕一代是悲觀還是樂觀呢?小咪老師回說「還好啦!」相當率直可愛。
陳禹安老師則是仔細地講了許多專業知識,像是提到現代歌仔戲加入更多和弦,也可以把歌仔戲弄得很卡通,很悅耳就像在聽交響樂。除此還吸收了黃梅調,串場樂(背景音樂)、曲風柔和的越劇。跟我們解釋京劇、北管、歌仔戲的異同,還有「變調仔」,也就是變調,比如為陳三五娘寫一段主題曲,取名就叫《陳三五娘》。之後這段曲調就叫《陳三五娘》,可以廣泛運用。
此外,還隨手紀錄了和導演聊天的筆記,導演過去學京劇武生,後來改當歌仔戲導演,他認為歌仔戲包容性很強,京劇也是吸收很多其他劇種的精華。因為歌仔戲相較包袱比較少,所以對創作者而言擁有更多創作空間。
印象中當時的訪問有些突然,我們也對歌仔戲也一竅不通,老師們一邊梳化妝,一邊接受臨時的提問,卻未見絲毫不耐煩,反倒是非常和藹親切。難得近距來觀賞歌仔戲妝容,才發現歌仔戲的化妝是那樣精緻。這次訪談簡直就是上了寶貴而難忘的一課。
這首歌也讓我想起了電影《紅盒子Father》,隨著新興娛樂選擇的多樣化,傳統布袋戲失去了原有娛樂大眾的舞台而式微凋零。讓人感到無奈辛酸。
傳統的消逝與保存在當時引起課堂一番討論,文化也是有生命的,不斷推陳出新,那我們該如何面對逝去?難道如標本完完整整保存下來就就完事了嗎?
其實,並不是因為傳統文化本身褪色黯淡,而是觀眾轉移興趣逐漸散去,忽略了今昔相承的時間感,從而遺忘了該如何欣賞。因此,傳統只能以嶄新方式再次走入生活,才能牽住不同世代的人共享老智慧的資產吧!
精緻歌仔戲濫觴 河洛傳唱台灣在地故事
《裨海記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