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格精選

創新商業|疫情升級下,廢棄口罩成為海洋污染新危機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raw-image

台灣自 5 月 15 日新冠疫情加重,各地方政府均加強規定公共場所戴上口罩等更嚴謹的防疫措施。然而在大家嚴實戴口罩保護自己的同時,口罩的替換速度增加,使得廢棄口罩回收的問題又再次浮上檯面,因為原應作為保護人類的口罩,現在成為全球塑膠污染的一大來源之一。

全球去年丟棄有 15 億片口罩流入海!廢棄口罩難分解成海洋動物殺手

口罩是由聚丙烯材質、鬆緊帶與金屬所製成,而待口罩用畢後應丟擲垃圾桶並送至掩埋廠或焚化廠進行處理,不過卻有人們隨手丟棄,讓街道、河川與海洋中越來越常見到廢棄口罩。根據美國化學學會(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調查,目前全球每個月約會使用 1290 億片口罩。

隨著疫情升級,人們替換口罩的次數增加,使得口罩用量快速提升。根據環保團體「海洋亞洲」(OceansAsia)紀錄,去年全球有超過 15 億片口罩流入海洋,相當於新增了 6200 噸海洋塑膠汙染。法國環保慈善機構「海洋清潔行動(Opération Mer Propre)」去年也提出警告,呼籲大家注重這個新型污染,其成員更直言:「不久之後,廢棄口罩數量可能會比水母的數量還多。」

由於防護材質,使得口罩不容易分解,不僅會分解成更小的塑膠微粒進入食物鏈,進而衝擊生態圈;更嚴重的是,當口罩流入河川、海洋裡,很可能會纏上動物、甚至被動物吃掉,造成生物死亡。

英國「皇家愛護動物協會」(RSPCA)就曾在推特上發布一則拯救被口罩纏住的海鷗,該海鷗被纏住長達一週,還登上英國媒體頭條。

raw-image

不只英國,保育人士也在巴西海邊的企鵝屍體胃內發現口罩,邁阿密外海也傳也有河豚因口罩喪命的新聞;此外,法國「海洋清潔行動」也曾在地中海附近的鹹水潟湖中,發現了一隻困死在口罩裡的螃蟹。

raw-image
raw-image

不只口罩,「防疫新生活」讓塑膠污染捲土重來

隨著疫情升溫,越來越多餐廳、便利商店不再接受消費者自備環保餐具,一律使用店家提供的一次性塑膠餐具與免洗餐具,就是為了預防餐具的雙向交流增加染疫風險。儘管這樣的政策會能夠避免更多接觸,卻也使得過去店家與政府的減塑政策被迫擱置。世界銀行(World Bank)便警告,新冠肺炎「似乎正在將趨勢轉回一次性塑膠」

此外,台灣各縣市紛紛宣布近期餐廳、飲料店與小吃店只能提供外帶與外送服務,一律禁止內用;而民種為保持社交距離、甚至因應居家隔離與封城措施,越來越多人直接選擇 foodpanda 或 Ubereats 等外送服務,這也造成大量的外賣包裝與食品配送包裝被使用,也成為一次性塑膠污染的一大來源

而除了民生需求,醫療院所與治療新冠肺炎病患的衛生所也成為塑膠污染的一大來源,如:一次性塑膠罩袍、口罩、外科手套、乾洗手的瓶子、防護醫療服和檢測包。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便預測,菲律賓的首都馬尼拉,擁有 1400 萬人口,因為疫情襲擾的關係每天將產生新的 309 噸醫療廢棄物,而他們也警告,「很少有城市有能力處理『過剩的醫療廢物』。」

一次性塑膠使用暴增應為暫時現象,重點是人們後續該如何解決?

正如同環保組織「從塑膠中解放(Break Free From Plastic)」所言,希望一次性塑膠用品的使用率飆升只是暫時的現象,而不會逆轉在減少塑膠污染方面得之不易的成果。因為疫情影響之下,一次性用品的使用增量在所難免,而我們能夠想的是,如何在這些必要的塑膠用品中找出可減少使用的部分?

如現在恢復使用一次性塑膠餐具與免洗餐具,但在疫情稍緩後,店家也可以重新接受民眾自備可重複使用的容器,並加強宣導消費者徹底做好清潔與消毒,同時做到防疫與減塑行動。而除了民眾自主的行動,也有越來越多企業看到減塑的商機,紛紛開始投入可重複使用材料與塑膠回收的領域

如一家名為 Muuse 的新創公司,在新加坡開始推出「使用不銹鋼杯子和竹制盒子的送餐服務」。創辦人為了減少一次性送貨包裝的大量使用,用這種可重複使用的容器,讓顧客在使用後可將容器退回,並將這些容器進行清洗和消毒,再進行下一次的送餐服務。

不只新加坡,台灣也有類似的環保送貨服務。新創團隊 PackAge+ 致力於推廣「綠色消費」、「綠色網購」,因此他們在消費者的網購流程中,提供了一個串連電商與歸還點的網購包裝循環系統。

raw-image

若回到口罩本身,各國也有越來越多企業開始尋找製造可循環使用的口罩材質、以及可重複使用或回收口罩的方式。

以英國為例,熱壓縮集團 Thermal Compaction Group 就推出了一款壓縮機,將廢棄的防護衣與口罩融化壓縮成後板子,可作為桌椅製造的材料;法國的資源回收公司 Tri-o et Greenwishes 以收費方式幫忙業者處理廢棄口罩,在將口罩進行隔離消毒後切碎並分離出聚丙烯,製成汽車踏墊與其他車用塑膠零件;美國的 TerraCycle 則是推出可以回收口罩的「零浪費箱」(zero waste box),會將廢棄口罩送到工廠製作成塑膠顆粒,最後再賣給廠商做成長凳、地板材料和棧板。

疫情已經證明人們的生活無法完全離開塑膠,也因此,前期如何減少使用、後續如何處理這些塑膠廢物,才是最重要的事。儘管在疫情之下,塑膠使用大幅上升,但隨著人們的環保意識越來越強,綠色生活越發成為主流,相信在後疫情時代下,人們可以再次回到減塑生活,不讓過去的努力白費。

正如英國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部長查克.哥德史密斯(Zac Goldsmith)所言,在各國疫情逐漸受到控制的現在,正是人們重新決定與規劃未來復甦方向的關鍵時刻,我們更應該重新選擇一條「以環境的永續性與恢復力」為主軸的重建與復甦的方法,讓地球資源能夠乾淨、不受污染地留存下去。

參考資料

中央社》企鵝屍體胃內有口罩 防疫救星淪生態殺手
中央社》廢棄口罩釀塑膠汙染問題 如何回收挑戰重重
CSR @天下》口罩快比水母多 新冠疫情產生的塑膠垃圾快要淹沒海洋、殺死生物

(首圖來源:Photo by Claudio Schwarz | @purzlbaum on Unsplash

延伸閱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本住人的沙龍
25會員
112內容數
本住人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1/09/13
最新研究發現,空氣污染會減少全球數十億人好幾年的壽命,而且超越抽菸、愛滋病、戰爭等原因成為最恐怖的殺手。在空氣品質低於世界衛生組織 WHO 設定標準的國家,人們平均壽命減少了 2.2 年。 芝加哥大學 Michael Greenstone 教授指出,「空氣污染是地球上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嚴重的來源,然
Thumbnail
2021/09/13
最新研究發現,空氣污染會減少全球數十億人好幾年的壽命,而且超越抽菸、愛滋病、戰爭等原因成為最恐怖的殺手。在空氣品質低於世界衛生組織 WHO 設定標準的國家,人們平均壽命減少了 2.2 年。 芝加哥大學 Michael Greenstone 教授指出,「空氣污染是地球上對人體健康危害最嚴重的來源,然
Thumbnail
2021/09/11
鋼鐵,是建築的基本架構,是支撐起現代社會的重要材料。鋼鐵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然而鋼鐵的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是導致氣候變遷的一大原因。 佔全球碳排放 9%,專家預測:鋼鐵業需在 2050 年前減碳 90% 根據非政府組織 ​​Global Energy Monitor 的調查,全球的鋼鐵產
Thumbnail
2021/09/11
鋼鐵,是建築的基本架構,是支撐起現代社會的重要材料。鋼鐵的應用範圍相當廣泛,然而鋼鐵的生產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是導致氣候變遷的一大原因。 佔全球碳排放 9%,專家預測:鋼鐵業需在 2050 年前減碳 90% 根據非政府組織 ​​Global Energy Monitor 的調查,全球的鋼鐵產
Thumbnail
2021/09/11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今年 8 月底宣布,在聯合國的「乾淨燃料與車輛行動(Partnership for Clean Fuels and Vehicles, PCFV)」推動近 20 年的努力下,全球正式停售含鉛汽油,含鉛汽油時代走入歷史,人類與地球的健康少了一大威脅。 使用近一世紀走入歷
Thumbnail
2021/09/11
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於今年 8 月底宣布,在聯合國的「乾淨燃料與車輛行動(Partnership for Clean Fuels and Vehicles, PCFV)」推動近 20 年的努力下,全球正式停售含鉛汽油,含鉛汽油時代走入歷史,人類與地球的健康少了一大威脅。 使用近一世紀走入歷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塑戰速決」,旨在喚起人們正視塑料垃圾所帶來的危機。
Thumbnail
今年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塑戰速決」,旨在喚起人們正視塑料垃圾所帶來的危機。
Thumbnail
|引言:從海洋到餐桌,別當摧毀地球的加害者 一次性塑膠用品已成為全球環境面臨的重大威脅之一。據估計,全球每年使用和製造的塑料量已經高達4億噸,其中約有50%用於生產一次性塑膠產品。而這些產品的使用壽命極短,一般只有幾分鐘甚至幾秒鐘。
Thumbnail
|引言:從海洋到餐桌,別當摧毀地球的加害者 一次性塑膠用品已成為全球環境面臨的重大威脅之一。據估計,全球每年使用和製造的塑料量已經高達4億噸,其中約有50%用於生產一次性塑膠產品。而這些產品的使用壽命極短,一般只有幾分鐘甚至幾秒鐘。
Thumbnail
地球危機從氣候變遷到物種滅絕,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正在且持續面臨著人類過度使用的壓力,人造物的快速生產促進了生活的便利,卻也改變了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Thumbnail
地球危機從氣候變遷到物種滅絕,我們所居住的環境正在且持續面臨著人類過度使用的壓力,人造物的快速生產促進了生活的便利,卻也改變了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
Thumbnail
台灣自今年 5 月中疫情再度爆發,進入三級警戒,如今已屆滿一個月。因為疫情升級,口罩、塑膠手套、醫療用品等一次性塑膠用具的用量又快速提升,再加上各地餐廳外帶、叫外賣、使用網購的次數增加,也使得外帶用、電商所使用的一次性塑膠包裝用量大增。這些防疫新生活,如何改變人類的塑膠使用習慣,進而導致環境影響呢
Thumbnail
台灣自今年 5 月中疫情再度爆發,進入三級警戒,如今已屆滿一個月。因為疫情升級,口罩、塑膠手套、醫療用品等一次性塑膠用具的用量又快速提升,再加上各地餐廳外帶、叫外賣、使用網購的次數增加,也使得外帶用、電商所使用的一次性塑膠包裝用量大增。這些防疫新生活,如何改變人類的塑膠使用習慣,進而導致環境影響呢
Thumbnail
台灣自 5 月 15 日新冠疫情加重,各地方政府均加強規定公共場所戴上口罩等更嚴謹的防疫措施。然而在大家嚴實戴口罩保護自己的同時,口罩的替換速度增加,使得廢棄口罩回收的問題又再次浮上檯面,因為原應作為保護人類的口罩,現在成為全球塑膠污染的一大來源之一。 全球去年丟棄有 15 億片口罩流入海!廢棄口
Thumbnail
台灣自 5 月 15 日新冠疫情加重,各地方政府均加強規定公共場所戴上口罩等更嚴謹的防疫措施。然而在大家嚴實戴口罩保護自己的同時,口罩的替換速度增加,使得廢棄口罩回收的問題又再次浮上檯面,因為原應作為保護人類的口罩,現在成為全球塑膠污染的一大來源之一。 全球去年丟棄有 15 億片口罩流入海!廢棄口
Thumbnail
幾年前,海洋生物學家於YouTube公布在哥斯大黎加發現一隻海龜鼻孔誤入長達10公分塑膠吸管影片,引發了熱議。保育人員為拔出吸管,海龜痛苦的哀嚎聲與滲血畫面、令人不忍卒睹,終於迫使人類即刻正視海洋塑膠迫害生物的問題。 國際政府紛紛擴大原本的限塑內容,陸續實施禁用塑膠吸管的政令,塑膠吸管產業幾乎一夕之
Thumbnail
幾年前,海洋生物學家於YouTube公布在哥斯大黎加發現一隻海龜鼻孔誤入長達10公分塑膠吸管影片,引發了熱議。保育人員為拔出吸管,海龜痛苦的哀嚎聲與滲血畫面、令人不忍卒睹,終於迫使人類即刻正視海洋塑膠迫害生物的問題。 國際政府紛紛擴大原本的限塑內容,陸續實施禁用塑膠吸管的政令,塑膠吸管產業幾乎一夕之
Thumbnail
最近這幾年全世界民眾最關注的議題,除了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之外,就是海洋廢棄物與塑膠微粒的影響。  最開始大概是前些年在網路上的幾張令人觸目驚心的照片與影片,不管是海上的大鳥信天翁因為肚子塞滿塑膠袋而餓死,或者是海龜鼻子裡的吸管,我們知道海洋裡的塑膠垃圾造成海洋生物死亡的災難在全世界不斷地發生。  
Thumbnail
最近這幾年全世界民眾最關注的議題,除了暖化造成的氣候變遷之外,就是海洋廢棄物與塑膠微粒的影響。  最開始大概是前些年在網路上的幾張令人觸目驚心的照片與影片,不管是海上的大鳥信天翁因為肚子塞滿塑膠袋而餓死,或者是海龜鼻子裡的吸管,我們知道海洋裡的塑膠垃圾造成海洋生物死亡的災難在全世界不斷地發生。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廢棄物、廚餘與工業化學排放物 我們的日常活動會製造許多垃圾,不論是我們購買的食品包裝、購買的商品、廢棄物等等的。亦或是食物(廚餘),小至我們吃不完的、壞掉的、不要的,大至餐廳、大型銷售通路如商場與便利商店沒有銷售完、淘汰的。當然還有工業社會中化工方面的廢棄物,工廠所排放的
Thumbnail
日常生活中的垃圾:廢棄物、廚餘與工業化學排放物 我們的日常活動會製造許多垃圾,不論是我們購買的食品包裝、購買的商品、廢棄物等等的。亦或是食物(廚餘),小至我們吃不完的、壞掉的、不要的,大至餐廳、大型銷售通路如商場與便利商店沒有銷售完、淘汰的。當然還有工業社會中化工方面的廢棄物,工廠所排放的
Thumbnail
看過那段影片嗎?一隻可憐的海龜鼻子裡卡進一根塑膠吸管。替代塑膠吸管的議題,最近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環保意識的提高,以及因應政府政策對塑膠使用的限制,市場開始尋求環保替代品。
Thumbnail
看過那段影片嗎?一隻可憐的海龜鼻子裡卡進一根塑膠吸管。替代塑膠吸管的議題,最近在台灣吵得沸沸揚揚。環保意識的提高,以及因應政府政策對塑膠使用的限制,市場開始尋求環保替代品。
Thumbnail
為害最大的塑膠垃圾除了塑膠袋之外,就是吸管。YouTube上有一段8分鐘的影片,已有一千多萬人看過,相信你也看過了。這是在哥斯大黎加外海的船上,一名生物學家嘗試用萬用瑞士刀上的鉗子,將海龜鼻孔中卡住的塑膠吸管拿出來。海龜痛苦地扭動,最後總算取出一根10公分長的吸管。
Thumbnail
為害最大的塑膠垃圾除了塑膠袋之外,就是吸管。YouTube上有一段8分鐘的影片,已有一千多萬人看過,相信你也看過了。這是在哥斯大黎加外海的船上,一名生物學家嘗試用萬用瑞士刀上的鉗子,將海龜鼻孔中卡住的塑膠吸管拿出來。海龜痛苦地扭動,最後總算取出一根10公分長的吸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