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冠一號與中醫藥治理

清冠一號與中醫藥治理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中醫治療新冠。#緊急授權 #醫藥治理

§ 編輯部

5月19日,衛福部同意緊急授權被視為抗疫中藥的「清冠一號」(NRICM 101)製造核可。這個去年由衛福部國家中醫藥研究所和臨床中醫師共同研發的中藥複方,原本是以膳食補充品的形式外銷,近來轉向以藥品內銷。

一個處方中藥的核可,在中醫界卻引起不少爭議。

在可見的議論中,經常撰寫醫療科普、美國退休的林慶順教授的文章〈「清冠一號」世界熱銷,在台灣卻成處方藥?醫學教授:包裝用語隱晦是關鍵〉,討論頗為詳細。而多個中醫群組也在內部熱議此事。爭議點很多,甚至包括治療指示公告不一致、民眾自行服用中藥可能導致的防疫與治療問題等,在此則主要討論以下幾點:

一、處方中藥能否治療新冠?

林慶順一文指出:

「目前在歐美熱銷的『清冠一號』有兩個品牌,一個是『順天堂』的RespireAid,另一個是『莊松榮』的COVRelief。你如果到它們的英文網頁去查看,是絕對看不到COVID或SARS這樣的字眼,也絕對看不到『治療』這樣的字眼。」文中也引用學術文章與媒體報導,指出臨床實驗人數太少,效用證據不足。

著名的陳淼和中醫師,在其臉書討論中醫診療COVID-19時指出:

「中醫是針對個人而行客製化的診療。……真正的中醫更不會說某藥有那些成分可殺死病毒、殺死細菌。中國連花清瘟膠囊與台灣清冠一號皆不符合中醫特有的治則,……,但筆者皆持以負面看法,甚至認為爾等有害中醫的發展。」

即使「清冠一號」已獲得製造許可,但其效用若連中醫界都不乏質疑,令人困惑緊急授權的理由何在?

二、為何需要緊急授權?
根據《聯合報》報導,「衛福部中醫藥司表示,今年4月因應立委的期待,發函給領有外銷專用許可證的藥廠,可以向衛福部申請緊急授權。」

在中醫師群組的熱議中,眾人對於緊急授權發出利益質疑,例如:申請製造核准的兩間藥廠就是製造外銷產品的那兩間。從技轉、製造、不得提及COVID治療效應的健康食品外銷、國內藥品許可不通過、因應立委期待、申請國內藥品緊急授權、獲得國內核可,一路到國內宣傳,就藥品的臨床驗證與療效本身,通過前後尚未可見更新的具體證據。那麼,申請做為新冠治療藥物緊急授權的科學證明及醫療必要性何在?

另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是緊急授權。台灣在疫情之下,諸多的整備困境都卡在「公文跑得比病毒慢」,要事都忙不完,為何一個在專業上療效都有爭議的藥品,卻得以申請並獲得緊急授權?近來與新冠肺炎有關的緊急授權呼籲,一是國產疫苗、一是清冠一號,兩個醫藥產品都與政府的關係密切。在此情況下,藥廠要獲得政府的緊急授權,在科學效應上的證據應該更加充分,兩造才能避免利益衝突,以昭公信。現實如何仍值得進一步探索。

三、中醫藥與現代國家

正當清冠一號有意申請緊急授權之際,蔡英文總統參加國醫節活動時,稱許此中醫藥的成功。雖然當時此藥尚未獲得許可,兩個月後才通過緊急授權。但若提前嚴謹地來說,按照《藥事法》規定,藥物不得利用傳播方法宣傳效能,非藥商亦不得為藥物廣告。總統可以為清冠一號做廣告嗎?適合為其療效背書嗎?

此處方中藥獲得如此特殊待遇,與醫療史研究中的老議題「中醫藥與國族主義的牽連」有關嗎?不論是否有關,就現代國家而言,盡可能維持利益迴避與檢驗充分的科學證據,是在醫藥研究與分配上的基本責任。

清冠一號引發的處方中藥與緊急授權爭議,詳情如何仍有待深究。中醫界的熱議,也許有醫理之辯,但更多的可能是政府、藥廠與醫藥界都該詳細說明的現代醫藥治理問題。

avatar-img
後疫情關鍵字:整合筆記的沙龍
49會員
41內容數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面對台灣此波疫情病歷數持續下降,何時解除嚴格之防疫管制措施已成為重要之議題;但許多國家在解除疫情管制之禁令後(如允許夜店或酒吧營業、或取消口罩禁令等),均面臨病例再度上升之困境,也使得指揮中心對於是否要儘速鬆綁陷入兩難局面。  其實在川普政府於去年(2020年)初希望能盡快解除因疫情而實行之諸多禁令
編輯部 #疫苗護照 #新日常 #國際移動 當台灣政府與民眾在拼七月底疫苗涵蓋率達到25%,另一個跟著疫苗接種與疫情治理的新考題---疫苗護照---正以不同模式在其他疫苗涵蓋率突破五成以上的國家進行討論與實踐。在登記後等待接種的空檔時間,頗適合來想想疫苗護照這個制度或資訊,對於國內解封與國際旅遊的可能
案14406,在住院隔離期間病況穩定,卻可能因被延長隔離而情緒不佳,在病室中自殺。這名患者的結局著實令人傷感,然而很諷刺地,卻成為少數得以被說明究竟如何離去的患者。 7月11日為止,台灣確診死亡人數是740人。我很想知道,他們如何離世的?這並非為了好奇,而是基於撫慰亡靈與療癒生者的念想。
面對台灣此波疫情病歷數持續下降,何時解除嚴格之防疫管制措施已成為重要之議題;但許多國家在解除疫情管制之禁令後(如允許夜店或酒吧營業、或取消口罩禁令等),均面臨病例再度上升之困境,也使得指揮中心對於是否要儘速鬆綁陷入兩難局面。  其實在川普政府於去年(2020年)初希望能盡快解除因疫情而實行之諸多禁令
編輯部 #疫苗護照 #新日常 #國際移動 當台灣政府與民眾在拼七月底疫苗涵蓋率達到25%,另一個跟著疫苗接種與疫情治理的新考題---疫苗護照---正以不同模式在其他疫苗涵蓋率突破五成以上的國家進行討論與實踐。在登記後等待接種的空檔時間,頗適合來想想疫苗護照這個制度或資訊,對於國內解封與國際旅遊的可能
案14406,在住院隔離期間病況穩定,卻可能因被延長隔離而情緒不佳,在病室中自殺。這名患者的結局著實令人傷感,然而很諷刺地,卻成為少數得以被說明究竟如何離去的患者。 7月11日為止,台灣確診死亡人數是740人。我很想知道,他們如何離世的?這並非為了好奇,而是基於撫慰亡靈與療癒生者的念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