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腸鏡檢查迷思一次破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沒症狀就不用做篩檢?…
預防腸癌只做乙狀結腸鏡可以嗎?…

「張先生,你這次 #糞便篩檢 報告出來呈現陽性,建議再做 #大腸鏡 檢查進一步確認喔!」
「醫生,我現在人沒感覺怎樣,而且家裡也沒有人得過 #大腸癌,加上聽說做那個檢查很不舒服,應該不用啦!不然就再做一次糞便檢查?」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全世界的人群裡,完全健康的族群約佔兩成,實際患病的人約有一成,其他70%的人則是處於疾病前緣,也就是所謂的「亞健康」。亞健康者儘管尚未出現臨床上常見的病症,但由於生理年齡的老化等因素,身體正默默地發生變化。

篩檢的目的,就是要在還沒出現明顯症狀的人群裡,及早揪出可以根治的早期癌或高風險前癌病變,並透過治療讓生理恢復到健康狀態。而這些癌變在初期時,幾乎90%以上都不會用症狀來告訴你的。

迷思破解1
痔瘡、血尿都會影響糞便潛血檢查準確度,
陰性也不代表萬事OK!

在台灣,我們發現糞便潛血檢查呈陽性的個案(糞便中被檢查出有出血),每20個人之中就有一個是大腸癌,每12個人裡就有一個長了瘜肉。然而,不論是大腸內的瘜肉或是大腸癌早期病灶,專業的內視鏡醫師可以用大腸內視鏡方式處理,根治並非難事。

不過,糞便潛血檢查後,「陽性=大腸癌、陰性=安全過關」嗎?這種觀念是不正確的喔!糞便潛血檢查的準確度會受到一些因素的干擾,比方患者本身有痔瘡、血尿或生理期等情形,都會讓檢驗結果呈現陽性,因此報告顯示陽性不一定代表有癌症。反過來說,檢查呈陰性也不能百分百保證沒罹癌。針對某些高風險族群,積極接受「全大腸內視鏡檢查」更有助於精準檢驗。

迷思破解2
大腸篩檢別只做一半!
全大腸鏡檢查才完整

目前常規的大腸內視鏡檢查方式主要分為「全」大腸鏡和乙狀結腸鏡。雖然兩者都是由肛門進入腸內,但檢查範圍不同。

1. 全大腸鏡檢查:從肛門、直腸、乙狀結腸、降結腸、橫結腸、升結腸一路到盲腸,檢查範圍是全大腸約1公尺長。

2. 乙狀結腸檢查:從肛門、直腸、乙狀結腸到降結腸,範圍只有左側的大腸,檢查長度僅約50~60公分。

早期因乙狀結腸鏡檢查事前準備只需灌腸,但全大腸鏡需要嚴格執行飲食控制並服用清腸劑徹底清腸,加上以前許多人誤以為全大腸鏡風險比乙狀結腸鏡來得高,因此過去常以乙狀結腸鏡做為第一線篩檢。但大腸癌其實好發於直腸、乙狀結腸和升結腸等位置,如果接受乙狀結腸鏡,等於檢查只做一半,效果當然不好!想要了解完整大腸的健康狀態,唯有接受全大腸鏡檢查才能達到。

迷思破解3
不只腸癌喔
便秘或長期腹瀉原因也能靠鏡檢揪出來

由於全大腸鏡是從人體的肛門處伸入,順著大腸呈ㄇ字型、逆時鐘的走向來檢查,檢查範圍如上述所說從直腸最後到盲腸處。因此除了可以觀察腸道有無腫瘤或瘜肉之外,還能一併觀察管腔結構及黏膜的情形,判斷是否有大腸憩室、大腸潰瘍、或發炎、出血等問題,對後續疾病的診斷和治療處置是有效的篩檢工具。

另外,若出現(1)排便習慣改變、(2)莫名便秘或長期腹瀉、(3)糞便形態發生變化,像是糞便變細或解血便、(4)不明原因體重減輕、(5)慢性腹痛、(6)檢查發現貧血、(7)影像學檢查疑似有大腸病灶等,在經由專業醫師判斷之下進一步接受大腸鏡檢查,亦有助釐清病因。

迷思破解4
當大腸鏡檢查為正常,別忘追蹤!
建議平均5年做一次

當大腸鏡檢查結果為正常,或只有小瘜肉且醫師已將瘜肉切除的情況,一般建議五年後再做一次大腸鏡追蹤即可。通常只有在檢查發現(1)「進行性腺瘤」,即比較容易進展為大腸癌的腺瘤性瘜肉、(2)仍存在惡性腫瘤的疑慮,才需要短期再做一次鏡檢。

至於其他腸道疾病追蹤的頻率,則需視個別狀況與嚴重度而定,建議進行大腸鏡檢查的朋友們,待報告出來後可和你的主治醫師討論後續的治療及追蹤時程。

迷思破解5
麻醉狀態下接受無痛大腸鏡檢查,
不會提升腸穿孔風險

「聽說做無痛大腸鏡,病人因為麻醉所以不會感覺疼痛,醫師比較容易捅破腸子?」只要是受過專業訓練、技術精良的醫師,在執行大腸鏡檢查時,不會因麻醉與否而有穿孔風險上的差異。因為醫師將內視鏡送入腸內時,並不是依靠受檢者對疼痛的反應來調節手勁。且無論是一般內視鏡檢查或是無痛鏡檢,技術熟稔的醫生都會輕柔優雅的執行檢查,真碰到技術上的困難時也不會勉強施行。

但大家也要了解,大腸鏡本身仍屬於侵入性的檢查,不管選擇無痛或一般方式,即便技術再進步,做全大腸鏡檢查還是有一定的風險,根據文獻指出,平均約有五千~一萬分之一的機率會發生腸穿孔等併發症。

明義診所方冠傑醫師的健康叮嚀
當醫師提醒您應進行大腸鏡檢查時,都是在經過評估後所做的建議,這時和醫生討論檢查的細節與方式才是上策,可別因為聽別人說大腸鏡檢查很不舒服而逃避。更何況現在還有無痛大腸鏡可考慮,睡一覺醒來後檢查也完成了;而這種麻醉和外科開刀手術的麻醉方式不一樣,以現在的醫療技術而言,基本上都是相對安全的。

【一般大腸鏡vs.無痛大腸鏡,檢查費用是多少?】
如果有符合臨床上適應症,一般大腸鏡檢查的費用健保會幫你出,但如果只是想單純健檢,自費約在3000元左右。至於無痛內視鏡,由於目前全民健保並不支付麻醉費用,所以執行無痛大腸鏡的鎮靜麻醉等相關費用,一律得自掏腰包。一般大腸鏡麻醉費用,約落在2500元~4500元之間,包含檢查時所使用的藥物、醫材、技術及檢查後恢復照顧等項目。以上實際費用,也會依每家醫療院所略有不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Kuan-Chieh Fang的沙龍
2會員
12內容數
2021/11/10
今年6月底,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國際肝臟大會上,從事肝臟病學的研究人員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以下簡稱脂肪肝)提出聲明,指出它已成為慢性肝病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全球約有1/4人口罹患了脂肪肝;專家更做出預測,在未來十年內,這種情況將成為末期肝病和肝臟移植的主要原因。 聽起來好像有點可怕?其實,
Thumbnail
2021/11/10
今年6月底,在瑞士日內瓦舉行的國際肝臟大會上,從事肝臟病學的研究人員針對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AFLD,以下簡稱脂肪肝)提出聲明,指出它已成為慢性肝病中最重要的因素,而全球約有1/4人口罹患了脂肪肝;專家更做出預測,在未來十年內,這種情況將成為末期肝病和肝臟移植的主要原因。 聽起來好像有點可怕?其實,
Thumbnail
2021/11/08
49歲的阿力從事哈雷重型機車的販售,多年來經常在生意談成後和客戶酣歌豪飲、酩酊大醉。八年前第一次見到他,是因酒精性引起肝臟代償性失調的黃疸住院,等到治療調養後出院、繼續喝酒再住院,如此反覆,都成了住院常客。 三年前因肝臟傷害的程度實在太嚴重,引發腹水、黃疸、肝性腦病變等症狀,他整整住了快一個月,並痛
Thumbnail
2021/11/08
49歲的阿力從事哈雷重型機車的販售,多年來經常在生意談成後和客戶酣歌豪飲、酩酊大醉。八年前第一次見到他,是因酒精性引起肝臟代償性失調的黃疸住院,等到治療調養後出院、繼續喝酒再住院,如此反覆,都成了住院常客。 三年前因肝臟傷害的程度實在太嚴重,引發腹水、黃疸、肝性腦病變等症狀,他整整住了快一個月,並痛
Thumbnail
2021/08/30
身為一位肝膽胃腸科專科醫師,每天除了幫患者看診、揪出病因、解除身體不適之外,也希望能夠努力達到預防醫學「治未病」的目的。所以診所裡配備了醫學中心等級的檢查儀器,為的就是讓地區民眾可以就近關照自己的健康,減少舟車往返的時間。 為了完成公司的員工年度健檢,35歲的陳先生來院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提醒他有脂
Thumbnail
2021/08/30
身為一位肝膽胃腸科專科醫師,每天除了幫患者看診、揪出病因、解除身體不適之外,也希望能夠努力達到預防醫學「治未病」的目的。所以診所裡配備了醫學中心等級的檢查儀器,為的就是讓地區民眾可以就近關照自己的健康,減少舟車往返的時間。 為了完成公司的員工年度健檢,35歲的陳先生來院接受腹部超音波檢查,提醒他有脂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台灣國的國家癌症篩檢 以公衛角度出發的癌症篩檢,總體目的是最少的篩檢成本來達到最高的篩檢效果,並降低健保與社會成本的支出。 整體而言是,低成本、低侵入性與高篩檢率的篩檢;強烈建議每位國民參與篩檢。
Thumbnail
台灣國的國家癌症篩檢 以公衛角度出發的癌症篩檢,總體目的是最少的篩檢成本來達到最高的篩檢效果,並降低健保與社會成本的支出。 整體而言是,低成本、低侵入性與高篩檢率的篩檢;強烈建議每位國民參與篩檢。
Thumbnail
早期大腸癌沒有症狀,我們該如何預防、揪出早期大腸癌?請專科醫師解說。
Thumbnail
早期大腸癌沒有症狀,我們該如何預防、揪出早期大腸癌?請專科醫師解說。
Thumbnail
站在胃腸科醫師的立場,我們鼓勵患者做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大腸癌,患者預後會比較好,早期的大腸息肉幾乎都沒有症狀,唯有大腸鏡才有機會發現息肉並能加以切除,更能避免演變成大腸癌。
Thumbnail
站在胃腸科醫師的立場,我們鼓勵患者做大腸鏡檢查。早期發現大腸癌,患者預後會比較好,早期的大腸息肉幾乎都沒有症狀,唯有大腸鏡才有機會發現息肉並能加以切除,更能避免演變成大腸癌。
Thumbnail
一名三十歲年輕媽媽在懷孕時,發現有血便,原本她以為是痔瘡出血,不以為意,孩子出生後,她打算坐完月子再就醫,沒想到血便越來越嚴重,連白天精神都受到影響,她感覺不對勁,求助醫師為她安排大腸鏡檢查,以找出血便病因。
Thumbnail
一名三十歲年輕媽媽在懷孕時,發現有血便,原本她以為是痔瘡出血,不以為意,孩子出生後,她打算坐完月子再就醫,沒想到血便越來越嚴重,連白天精神都受到影響,她感覺不對勁,求助醫師為她安排大腸鏡檢查,以找出血便病因。
Thumbnail
直腸癌的發病率也是蠻高的,在所有癌症中,屬於高發癌症,可以說在國內,前五名是能排得上的。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相對都比較高,這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有著較大的聯繫,尤其是與飲食的關聯性比較大。 就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在腸鏡檢查後被確診患有直腸癌,一周的時間,丈夫也被查出患有直腸癌,丈夫原本是因腦梗住院的,沒想到
Thumbnail
直腸癌的發病率也是蠻高的,在所有癌症中,屬於高發癌症,可以說在國內,前五名是能排得上的。男性和女性患病率相對都比較高,這與我們的生活方式有著較大的聯繫,尤其是與飲食的關聯性比較大。 就有這樣一對夫妻,妻子在腸鏡檢查後被確診患有直腸癌,一周的時間,丈夫也被查出患有直腸癌,丈夫原本是因腦梗住院的,沒想到
Thumbnail
沒症狀就不用做篩檢?… 預防腸癌只做乙狀結腸鏡可以嗎?… 「張先生,你這次 #糞便篩檢 報告出來呈現陽性,建議再做 #大腸鏡 檢查進一步確認喔!」 「醫生,我現在人沒感覺怎樣,而且家裡也沒有人得過 #大腸癌,加上聽說做那個檢查很不舒服,應該不用啦!不然就再做一次糞便檢查?」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全世界
Thumbnail
沒症狀就不用做篩檢?… 預防腸癌只做乙狀結腸鏡可以嗎?… 「張先生,你這次 #糞便篩檢 報告出來呈現陽性,建議再做 #大腸鏡 檢查進一步確認喔!」 「醫生,我現在人沒感覺怎樣,而且家裡也沒有人得過 #大腸癌,加上聽說做那個檢查很不舒服,應該不用啦!不然就再做一次糞便檢查?」 根據統計資料顯示,全世界
Thumbnail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20年公布的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12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排行榜之首。它不但是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而且每年約新增一萬多名患者,更有超過5000人因大腸癌死亡。 這些數據聽起來似乎很可怕?其實,若能正視它,接受該做的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腸癌並不可怕,相對還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喔
Thumbnail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2020年公布的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12年蟬聯國人十大癌症排行榜之首。它不但是發生人數最多的癌症,而且每年約新增一萬多名患者,更有超過5000人因大腸癌死亡。 這些數據聽起來似乎很可怕?其實,若能正視它,接受該做的檢查,早期發現早期治療,大腸癌並不可怕,相對還是治癒率很高的癌症喔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