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歲的阿力從事哈雷重型機車的販售,多年來經常在生意談成後和客戶酣歌豪飲、酩酊大醉。八年前第一次見到他,是因酒精性引起肝臟代償性失調的黃疸住院,等到治療調養後出院、繼續喝酒再住院,如此反覆,都成了住院常客。
三年前因肝臟傷害的程度實在太嚴重,引發腹水、黃疸、肝性腦病變等症狀,他整整住了快一個月,並痛下決心戒酒。所幸撐了一年多,最近阿力終於在某醫學中心完成換肝、重獲新生,「醫生,我這條命真是撿回來的,以後絕對不會再喝酒了!
堪稱「國病」的肝臟疾病,是台灣相當普遍的疾病,除了病毒性肝炎是罪魁禍首外,也包括了酒精性肝炎、非酒精性脂肪肝、藥物性肝炎、自體免疫性肝炎及代謝性肝炎等,將導致肝臟長期處於發炎狀態、一再受傷,容易形成肝纖維化、進展至肝硬化,甚至在細胞修復時發生錯誤而產生肝癌。其中,我們都很熟悉的酒精和藥物,一旦使用不慎便將大大提升肝病風險!
飲酒造成酒精性肝炎,每10人中就有3人!
「酒精性肝臟病變」是指長期過量飲酒所致的一種肝臟疾病。根據統計,喝酒人口中有酒精性肝炎問題約佔3成;當中酒精攝取量較嚴重者,則約有1~2成可能因長期酗酒致使肝臟無法負荷、衰竭而快速死亡;慢性患者約有6~7成機率轉變為肝硬化。一旦進入肝硬化階段,代表肝臟功能逐漸衰退,病人可能因為肝代償性失調、肝昏迷而死亡,或是有其他併發症(如食道靜脈瘤破裂大失血)往生;同時,肝硬化患者本身也是肝癌的高危險群。
缺乏ALDH2酵素,恐增肝硬化、肝癌風險
喝酒為什麼傷肝呢?當酒精進入人體後,在肝臟代謝需要透過兩個步驟:1.酒精經乙醇去氫酶 ( ADH)代謝成有毒的乙醛、2.再由乙醛去氫酶(ALDH2)代謝成無毒的乙酸。假使身體缺乏ALDH2,會導致清除「乙醛」速度緩慢,造成血液中乙醛濃度升高。這時,具有毒性的乙醛會和細胞內的蛋白質結合、影響肝臟細胞運作,進而刺激身體免疫反應攻擊肝細胞,造成肝臟細胞發炎。
此外,乙醛和乙酸這兩種物質也會毒害肝臟細胞,導致血液中三酸甘油酯、脂肪堆積在肝臟形成酒精性脂肪肝,約有40%的人會有肝臟發炎情形。若是置之不理,肝臟一樣會纖維化、引起肝硬化甚至肝癌。
酒精造成的肝臟損傷嚴重程度,通常和「酗酒時間」和「飲酒量」有直接關係。根據國外文獻顯示,每天攝取的酒精量男性超過80公克、女性超過40公克,約5~10年內就會出現肝硬化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台灣人肝臟ALDH2酵素缺損率達45%,遠比西方人的10%高出許多,因此推測酒精對東方人的傷害應遠超過西方人,宜少飲酒、不喝最好。
吃藥也傷肝!遵醫囑正確用藥可避免
因用藥使肝臟受到損害,稱為「藥物性肝損傷」。而這些藥物包含了用於治療疾病的藥品,以及養生用的補品。在某些情形下可能有傷肝之虞的藥物,比較常見的有血脂藥、止痛藥、磺胺類的抗生素、治療肺結核的藥物、愛滋病用藥和普拿疼等消炎止痛藥、抗癲癇、神經痛藥物、灰指甲藥物、降尿酸藥物、降血壓藥、賀爾蒙藥物,以及中藥或一些來路不明的成藥等。
在此強調,不是說使用這些藥物一定會傷肝,重點是要遵從醫師和藥劑師指示服藥,必要時定期監測肝功能。即使是中藥或保健食品,也都應先向醫師諮詢,確定需要且安全再使用,正確用藥之下一般不需擔心引發藥物性肝炎的可能性。
藥物性肝炎如何診斷、治療?
要診斷藥物性肝炎其實不容易,因為大多數人沒有明顯的症狀。通常是等到狀況較嚴重,像是因膽汁鬱積造成全身發癢、尿液變深如茶色、糞便呈灰白,或是眼白變黃(黃疸);還有些人是因肝炎導致腹痛、食慾不振、極度疲倦及發燒等症狀,覺得人很不舒服前去就醫才發現。
再加上,目前臨床並沒有特殊的檢查或檢驗指標可以提供明確的診斷,只能透過詳細的病史詢問、了解用藥情形,並藉由抽血與影像學檢查等先排除病毒性、酒精及脂肪肝等其他常見肝炎原因,接著再考慮是否為某藥物造成。因此,病人使用藥物的種類、時間長短和劑量,便成了診斷上很重要的線索。
藥物性肝炎通常不需接受肝臟切片,因為以現階段病理的診斷技術仍無法確知是由藥物所導致的肝臟傷害,更不用說靠著切片來判定是何種藥物造成的了。不過,要是無法確定肝臟的受傷嚴重程度,或是懷疑可能合併有其他原因,這時進行肝臟切片可提供是否有肝細胞壞死、膽汁鬱積或脂肪變性等形態學資訊,以幫助臨床醫師做治療及預後的判斷。至於藥物性肝炎的治療,最重要在於「先停用可能造成肝臟發炎的藥物」,大多只能以症狀緩解與支持性療法等待肝細胞自行修復。
明義診所方冠傑醫師的健康叮嚀
長期飲酒、酒精過量,或是錯用、濫用藥物,都會對肝臟帶來傷害。建議有飲酒習慣者應盡速戒酒;若欲預防藥物性肝炎,則要避免服用來路不明或不知道成分的藥物,遵從用藥指示並避免過量,切勿自行倂用多種藥物以免交互作用造成肝臟毒性,使用中藥與補品時都需問清楚服用方式,服藥期間也應避免飲酒。
【避免一不小心喝過量,酒精攝取總量速算公式】
喝酒量(cc或ml)×(酒精度數/100)× 0.8(酒精比重)= 酒精攝取量(酒精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