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嚴選
9. 撒哈拉兩種鞋

2021/06/02閱讀時間約 8 分鐘
摩洛哥常見的手工皮革鞋
  在三毛文字裡,在沙漠的鞋子就出現過兩種,一是姑卡「一雙黑黑髒髒的尖頭沙漠鞋」 ,二是搭便車的撒拉威老人在情急之下,拿來拼命敲荷西的頭的「硬幫幫的沙漠鞋」 。
  三毛並未多做描述,然而從鞋子種類,可知沙漠生活的不同面向。
  
Bridgman, Frederick Arthur ; 1847–1927. – “Odalisque et servante”. 在十九世紀畫裡,可以看見阿拉伯/伊斯蘭世界的babouches,引起西方畫家注意,與現在的形式依然相當接近。
Auguste Renoir (1841–1919), “Odalisque”, 1870. 畫中女子腳上鞋子的樣式,與此時babouches 具有相同特點.

一、尖頭平底拖鞋babouches

  姑卡那雙被三毛稱之為「尖頭沙漠鞋」,就是阿拉伯/伊斯蘭世界常見的babouches,來自波斯語papush,最早出現於公元三世紀,以平底、無跟、包住腳趾且皮革製為特色,柔軟舒適,腳踝可露或不露出,此時在摩洛哥各地依然相當常見,甚至被視為是經典摩洛哥鞋,在Fes這千年古城,更藏著古老皮革染坊,持續製作軟底皮革平底鞋,深受國際觀光客喜愛。
千年古城Fes的舊市區仍有運作良好的皮革染坊,染製的皮革可做成babouches,身受國內民眾與國際市場喜愛。
鞋店裡,琳瑯滿目的babouches。
各地babouches風格略有差異,Fes風格的鞋尖較尖,正黃色男鞋多為婚禮或正式場合穿用.
Babouches鞋底多為皮革,較不耐穿,消費者在購買後,多半會交給鞋匠加一層橡膠底。
接近南部沙漠地帶的babouches鞋尖較圓,鞋底較厚,鞋跟部分的皮革,可豎起,將整雙鞋子當包住整隻腳的皮鞋穿,抑或壓下,穿的時候,踩在上頭,將鞋子當涼鞋穿.
接近南部沙漠地帶的babouches鞋尖較圓,鞋底較厚,鞋跟部分的皮革,可豎起,將整雙鞋子當包住整隻腳的皮鞋穿,抑或壓下,穿的時候,踩在上頭,將鞋子當涼鞋穿.
黑色男用babouches,裝飾簡單,細緻高雅。
黑色男用babouches,裝飾簡單,細緻高雅。
黑色女用babouches,鞋面縫上珠珠亮片,華麗細緻且不失高雅。
  雖然三毛以「黑黑髒髒」來形容姑卡那雙鞋,然而許多babouches可是精緻手工藝品,以珍貴番紅花染出高雅鵝黃色皮革,甚而繡上金線銀線作為裝飾者,皆而有之。在十九世紀東方主義畫作中,西方畫家在描繪「東方女子」悠閒舒適在裝潢華麗的屋舍裡歇息時,總不忘以一雙精緻優雅的babouches來點出某種雅致富裕的異國情調。
女用婚禮babouches,以金色或銀色繡線作為裝飾。
女用婚禮babouches,看似低跟高跟鞋,實則平底,鞋尖翹起。
在十九世紀法國畫家Delacroix的 Etude de babouches(1832)裡,可以發現其形式與現今婚禮用女性babouches相當接近。
女用婚禮babouches穿上後,整體效果接近華麗正式的矮跟涼鞋。
在穿上正式服裝,尤其是裙尾極長的禮服caftan之後,只露出尖尖的鞋尖。
  Babouches至今仍是摩洛哥平民常見鞋,形式多樣,男鞋多半素面,或加上簡單綴飾,女鞋變化豐富,鞋面縫上珠珠、亮片、毛線小球,甚或縫上金銀繡線,為了迎合現代消費者喜好,女性babouches漸朝涼鞋與高跟鞋的形式演進,在婚禮等正式場合,女性穿著的babouches多以金或銀色繡線來裝飾鞋面,偶爾縫上白珠,或轉成平底高跟鞋形式,甚有低矮鞋跟。
  不同區域的babouches各有特色,如Fes常見風格較為典雅細膩,以繡線及珠珠亮片居多,甚有繁複皮雕,適合室內穿著且較不耐穿,由於鞋底為皮製,又是手工縫製,若要作為外出鞋,購買後,多半會請工匠加上一層橡膠鞋底。
南部山區與沙漠地帶的柏柏爾風格babouches。
腳踝處的皮革可壓下,當涼鞋穿。
腳踝處的皮革亦可豎起,把整雙鞋當皮鞋穿。
腳踝處的皮革可豎起,把整雙鞋當皮鞋穿。
  南部靠近亞特拉斯山及撒哈拉一帶,鞋底偏厚,腳踝處,有一層皮革,可往下壓,將babouches以拖鞋的形式穿戴,亦可將這層皮革豎起,整雙babouches便接近皮鞋形式。
典型柏柏爾風格babouches,鞋尖較圓,鞋面裝飾使用繡線,以紅黑黃綠等正色為主,或綴有小毛球與鐵片。
  相對於Fes古城babouches細膩雅致的風格,柏柏爾風格的babouches則粗獷而不失華麗,鞋尖較圓,可當露出腳踝的拖鞋或包住腳踝的皮鞋穿,鞋面裝飾使用繡線,以紅黑黃綠等正色為主,或綴有小毛球與鐵片,更顯出柏柏爾特色。
  Babouches不僅依然是民間常見鞋,更是摩洛哥文化表徵,如皇室在重要場合,若穿著傳統服飾,腳上往往穿著babouches,多為素面,以黃色或白色為主。
摩洛哥國王穆罕默德六世與王儲Moulay Hassan出席正式場合,父子倆人身著傳統服飾djilaba,腳上一雙精緻手工babouches,顏色以白色、黃色及金色為主。

二、遊牧民族輪胎硬底鞋

  至於三毛所說「硬幫幫的沙漠鞋」,又是另一種更沙漠在地的氛圍與生活場景。
生活在沙漠深處的遊牧民族,牧羊時,行走在堅硬的碎石子地上,需要便宜、耐磨、耐穿又通風的鞋子。
  在沙漠深處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不時得行走於碎石滿布的荒蕪硬地,亟需耐穿耐磨的鞋子來保護雙腳,並顧及通風,是而老一輩遊牧民族多半穿著手工皮製涼鞋,往往在堅硬鞋底加上一層舊輪胎,請修鞋師傅依照鞋型,在舊輪胎上,割下適合的形狀,以強力膠黏在鞋底,再以小釘子牢牢釘住。
典型撒哈拉遊牧民族手工硬底鞋。
沙漠物資匱乏,礫石子地容易磨損鞋底,遊牧民族善用物資,將廢棄舊輪胎剪成鞋底形狀,以強力膠及小釘子,在鞋底加一層輪胎做保護,延長鞋子壽命,也更適合沙漠自然環境。
遊牧民族專用的手工鞋雖為皮革製,但因鞋底加上一層舊輪胎,整雙鞋子相當硬實厚重,變成了三毛口中「硬幫幫的沙漠鞋」,荷西被這種鞋子敲到頭,肯定很痛。
  這種作法與硬底遊牧民族鞋,雖已因生活型態改變而大為減少,仍可見於摩洛哥南部沙漠地帶。
  
讓觀光客也能接受的現代沙漠鞋。
現代沙漠鞋逐漸走向精緻化,較有設計感,顏色較多元,也將棉繩等加入製鞋材質。

三、走向精緻化的沙漠鞋

  約莫進入廿世紀下半葉後,現代用品逐漸走入沙漠人的生活裡,伴隨氣候變遷而來的常態性乾旱,愈來愈多遊牧民族放棄逐水草而居的經濟型態,走入定居,「硬幫幫的沙漠鞋」的消費需求逐漸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西式皮鞋、布鞋、塑料涼鞋,甚至是夾腳拖等,製造手工輪胎硬底鞋的師傅逐漸減少,尚堅守岡位者,嘗試將沙漠鞋「精緻化」,仍是手工皮革與輪胎硬底,然顏色更為多元,形式參考西方涼鞋與夾腳拖,材質甚或加入粗棉線。整體造型更有設計感。

四、沙漠手工師傅將一般babouches加上輪胎鞋底的製程

  目前在沙漠地帶的舊市集裡,依然有手工師傅回收舊輪胎,製作成各種適合沙漠使用的生活器皿,便宜又好用,消費者多為農家、牧民與礦工。
  現代生活模式不同以往,此時這些手工師傅人數相當稀少,亦提供將舊輪胎縫合在鞋底的服務,作法雖簡單,然手工相當純熟細緻。
  以下以筆者在Fes舊城區購買的一雙全新babouches為例,以圖文解釋沙漠手工師傅如何回收舊輪胎,製作鞋底,成就一雙三毛口中「硬幫幫的沙漠鞋」。
在Fes舊市區購得的全新babouches,鞋底為皮革製。
沙漠小城Rissani市集裡的手工師傅,專門利用舊輪胎製作各種便宜又耐用的沙漠日常生活用品。
這些回收舊輪胎製成的水桶及牲畜飲水盆等,笨重厚實,便宜耐用,使用者多為農家、牧民與礦工。
師傅拿到babouches之後,放在舊輪胎上,精準而仔細地描繪鞋型,再按照鞋型,剪下一塊舊輪胎,以強力膠黏合在鞋底,放在一旁晾乾。
待強力膠乾了,舊輪胎緊緊黏在鞋底,師傅再以小釘子,將舊輪胎牢牢釘入鞋底,讓整雙鞋子更加穩固耐用。

加上一層舊輪胎鞋底的babouches,增加不少重量。
以舊輪胎為鞋底的babouches,雖然耐穿,但又硬又重,反而磨腳。
師傅手工純熟細膩,從正面看,幾乎完全看不出這雙babouches加了厚重的舊輪胎鞋底。
  
  
  
創作者正在準備中
本篇內容共 3428 字、2 則留言,僅發佈於我所知的「三毛的撒哈拉」
蔡適任
蔡適任
偶然來到摩洛哥,無可救藥愛上撒哈拉,自此以在當地推動對人與土地都友善的生態旅遊為己志,開了間名為「天堂島嶼」的小小民宿,花在幫助弱勢遊牧民族、種樹與書寫當地生活的時間心力卻比現實謀生多。雖早已是人類學逃兵,看世界、文化與生命的方式,仍有人類學的影。 曾經將在撒哈拉沙漠的田野調查書寫成文,獲得2014第四屆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報導文學首獎。已出版:《管他的博士學位,跳舞吧》、《偏不叫她肚皮舞》及《鷹兒要回家》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