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會常態化嗎?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raw-image

我認為疫情有可能常態化,眼看著疫情要緩和下來了,疫苗要大量接種了,經濟復甦在望,然後新款的新冠病毒又會跳出來,或是有病毒變種或雜交之類,讓疫情又嚴重起來。這樣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好一陣子⋯。

假設病毒是人造的,在實驗室合成的,這是因為最近有英國與挪威的科學家發表重磅論文,認為病毒的結構上有標記,不會是自然演化,而是人造的。那麼會有什麼含義呢?

假設病毒從實驗室洩漏,基本上就2個情況:

  1. 意外洩漏
  2. 蓄意投放

我們來推理一下。

如果是意外洩漏的,那也許發生在:

  • 病毒的運送過程中出了意外,或是
  • 病毒到了實驗室,接收過程出了意外,或是
  • 實驗過程中實驗人員不小心被感染,或是
  • 實驗用的動物帶著病毒被偷偷賣到外面去,等等。

現在傳出來,武漢病毒實驗室有人在2019年11月就確診了,所以這個意外洩漏的可能性是存在的。

那麼,這個問題叫做「實驗室管理不當」,目前有解決了嗎?如果發生過實驗室管理不當,那能確保以後不再發生嗎?萬一以後又發生了呢?那就意謂著新一輪的疫情的爆發,讓疫情沒辦法緩和下來。

如果是蓄意投放,那就等於是把病毒當武器了,等於中共在發動生物戰。如果是這種情況,合理懷疑中共手上可以投放的病毒肯定有好幾種,不會只有一種而已。那麼,這又意謂著什麼呢?

當美國那邊因為疫苗開發出來,大量接種,於是疫情可望緩和下來,美國可能就有力氣來追究病毒的源頭,來找中共算帳。

那中共會怎麼辦?向美國承認嗎?我估計不會這麼做,而是乾脆一不做二不休,我懷疑會有這樣的可能,就是再釋放新款的新冠病毒,號稱是病毒的變種,總之再把疫情重新挑起就是了,目的很簡單,就是要讓西方國家疲於奔命,那就沒有精神去調查病毒的來源了。

如果病毒是實驗室洩漏的,我目前先做了以上的可能性分析,也就是沙盤推演,認為疫情非常可能會常態化好一陣子,也許還會持續2~3年也說不定,看看接下來的實際情況會如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張昊果-avatar-img
2021/06/07
放心,不管是什麼原音,狗共永遠是死不認賬的
avatar-img
吳嘉隆的沙龍
3.4K會員
943內容數
吳嘉隆的經濟與投資思考——培養更全面的投資思維,行情會有波動,只有你的獨立思考能力會不斷累積下去。帶你從零開始,一步步學習「像經濟學者一樣思考」的秘訣。
吳嘉隆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2/10/31
我們看到國外媒體在說,鄧小平的時代結束了,意思是改革開放的時代結束了,這一方面是感傷,另一方面也是警惕!從政治路線來講,鄧小平的五個政治遺產都被習近平推翻了,根源在於習近平沒有信心,也沒有能力,去治理一個發展與繁榮的社會,他沒有辦法領導一個改革開放的社會,擔心人民不再依賴政府,不需要共產黨了。
Thumbnail
2022/10/31
我們看到國外媒體在說,鄧小平的時代結束了,意思是改革開放的時代結束了,這一方面是感傷,另一方面也是警惕!從政治路線來講,鄧小平的五個政治遺產都被習近平推翻了,根源在於習近平沒有信心,也沒有能力,去治理一個發展與繁榮的社會,他沒有辦法領導一個改革開放的社會,擔心人民不再依賴政府,不需要共產黨了。
Thumbnail
2022/08/06
裴洛西這次來,等於是給蔡英文一個測試,看看她有沒有當總統的能力與架勢,也看看她在大國博弈當中能不能信得過。從這張合照來看,蔡英文應該有順利過關,可以加入美國隊了。左邊掌鏡者是美國在台協會的處長。你看,蔡英文懂得讓自己的頭在三個人當中最低,謙卑但不自卑。
Thumbnail
2022/08/06
裴洛西這次來,等於是給蔡英文一個測試,看看她有沒有當總統的能力與架勢,也看看她在大國博弈當中能不能信得過。從這張合照來看,蔡英文應該有順利過關,可以加入美國隊了。左邊掌鏡者是美國在台協會的處長。你看,蔡英文懂得讓自己的頭在三個人當中最低,謙卑但不自卑。
Thumbnail
2022/07/31
為什麼升息會升過頭?:通膨與升息系列 (2) 現在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聯準會如何解讀通膨的中期趨勢?如何敲定升息的速度?
Thumbnail
2022/07/31
為什麼升息會升過頭?:通膨與升息系列 (2) 現在的核心問題仍然是,聯準會如何解讀通膨的中期趨勢?如何敲定升息的速度?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那到底是病毒太厲害,抑或者是人類科技還不到位呢? RNA病毒極為容易突變 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普通感冒、流感與腸病毒等疾病的疫苗都要年年調整預測,因為RNA病毒本身就容易突變,今年得到過不代表明年後年就不會再度感染。 生物科技遇到瓶頸
Thumbnail
那到底是病毒太厲害,抑或者是人類科技還不到位呢? RNA病毒極為容易突變 這也就是為什麼如普通感冒、流感與腸病毒等疾病的疫苗都要年年調整預測,因為RNA病毒本身就容易突變,今年得到過不代表明年後年就不會再度感染。 生物科技遇到瓶頸
Thumbnail
大家可以試著在生活當中,不論是自己或週圍親友所碰到的各種事件項目…,去實踐應用思考的路徑和方法…
Thumbnail
大家可以試著在生活當中,不論是自己或週圍親友所碰到的各種事件項目…,去實踐應用思考的路徑和方法…
Thumbnail
如何從一個碩大的事件、現象或領域中,看清其中所有人事物的連帶關係和影響?如何在紛亂無章的大量資訊裡,去看清事件的重點核心、以及背後隱藏的動機真相?
Thumbnail
如何從一個碩大的事件、現象或領域中,看清其中所有人事物的連帶關係和影響?如何在紛亂無章的大量資訊裡,去看清事件的重點核心、以及背後隱藏的動機真相?
Thumbnail
       原本全球的疫情,因為疫苗的施打率逐漸增加,有望透過疫苗的覆率而達到群體免疫的結果。換言之,已經施打疫苗的人被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會顯著的降低,既然比較不容易受到感染,也就不會傳染給其他人,這樣傳播的人數就不會再增加。當傳播者減少時,病毒等同失去了傳播
Thumbnail
       原本全球的疫情,因為疫苗的施打率逐漸增加,有望透過疫苗的覆率而達到群體免疫的結果。換言之,已經施打疫苗的人被感染新冠病毒的機率會顯著的降低,既然比較不容易受到感染,也就不會傳染給其他人,這樣傳播的人數就不會再增加。當傳播者減少時,病毒等同失去了傳播
Thumbnail
我認為疫情有可能常態化,眼看著疫情要緩和下來了,疫苗要大量接種了,經濟復甦在望,然後新款的新冠病毒又會跳出來,或是有病毒變種或雜交之類,讓疫情又嚴重起來。這樣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好一陣子⋯
Thumbnail
我認為疫情有可能常態化,眼看著疫情要緩和下來了,疫苗要大量接種了,經濟復甦在望,然後新款的新冠病毒又會跳出來,或是有病毒變種或雜交之類,讓疫情又嚴重起來。這樣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好一陣子⋯
Thumbnail
我認為疫情有可能常態化,眼看著疫情要緩和下來了,疫苗要大量接種了,經濟復甦在望,然後新款的新冠病毒又會跳出來,或是有病毒變種或雜交之類,讓疫情又嚴重起來。這樣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好一陣子⋯
Thumbnail
我認為疫情有可能常態化,眼看著疫情要緩和下來了,疫苗要大量接種了,經濟復甦在望,然後新款的新冠病毒又會跳出來,或是有病毒變種或雜交之類,讓疫情又嚴重起來。這樣的情況可能會持續好一陣子⋯
Thumbnail
如果一個群體中部份人口對病毒具部分免疫力,但同時這個病毒也不停地複製、傳染,這兩件事同時發生會讓這個病毒潛在的傳播力或致命性更高的變異種出現。 整篇文章就是在提出資料,說明這段話的合理性與基礎。
Thumbnail
如果一個群體中部份人口對病毒具部分免疫力,但同時這個病毒也不停地複製、傳染,這兩件事同時發生會讓這個病毒潛在的傳播力或致命性更高的變異種出現。 整篇文章就是在提出資料,說明這段話的合理性與基礎。
Thumbnail
香港🇭🇰最近報導,有香港男子33歲,今年3月28日確診,被列為香港本土病例,4月15日經過兩次檢測為陰性,康復出院。 這個月6日他經由英國倫敦前往西班牙獨自旅遊,8⃣️月15日回到香港,在機場接受檢驗出帶有病毒。而這次病毒🦠株和他之前的不同,代表病毒🦠變種了?其實病毒🦠變種不是什麼新鮮事
Thumbnail
香港🇭🇰最近報導,有香港男子33歲,今年3月28日確診,被列為香港本土病例,4月15日經過兩次檢測為陰性,康復出院。 這個月6日他經由英國倫敦前往西班牙獨自旅遊,8⃣️月15日回到香港,在機場接受檢驗出帶有病毒。而這次病毒🦠株和他之前的不同,代表病毒🦠變種了?其實病毒🦠變種不是什麼新鮮事
Thumbnail
若以《瘟疫與人》的觀點來看待目前的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也許可以說它是一種當今所有人都沒有抗體的新病毒,其來源有至少有三種可能:逃過所有現有疫苗的突變病毒、源自生態體系失衡的陌生微生物、也可能來自不明的生物性實驗。 這本書在1998年已有中文版,由陳建仁(現在的副總統)所審
Thumbnail
若以《瘟疫與人》的觀點來看待目前的CoVid-19(又稱新冠肺炎、武漢肺炎),也許可以說它是一種當今所有人都沒有抗體的新病毒,其來源有至少有三種可能:逃過所有現有疫苗的突變病毒、源自生態體系失衡的陌生微生物、也可能來自不明的生物性實驗。 這本書在1998年已有中文版,由陳建仁(現在的副總統)所審
Thumbnail
這些情節雖然荒謬,卻總是在現實世界如實呈現。 作品能夠巧妙表現如此相似的災難現象,絕對不是因為作者們擁有預知能力,所以才能描寫出來;其實,只要我們懂得依照合理的邏輯去推測「它們為什麼會發生」,我們大致就能掌握災難敘事的可預期現象──
Thumbnail
這些情節雖然荒謬,卻總是在現實世界如實呈現。 作品能夠巧妙表現如此相似的災難現象,絕對不是因為作者們擁有預知能力,所以才能描寫出來;其實,只要我們懂得依照合理的邏輯去推測「它們為什麼會發生」,我們大致就能掌握災難敘事的可預期現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