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一個故事(1)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不要問我從哪裡來 我的故鄉在遠方 為什麼流浪 流浪遠方 流浪….
她只想一個可以遮風避雨的地方 簡單食物可以溫飽 遠離原本的生活環境 一向樂天派的她 不想再聽到一切耳語 只想在人生後半階段過好過滿 直至生命終了
一個謎樣的中年婦女 一臉和氣 來到了這個偏避的小鎮來
著實讓我們這裡的居民對她感到好奇
人總是這樣 對新奇的事物感到好奇 抓到機會 總想探知更多的訊息 爾後彙總整理再來個結論
不知她的工作內容 倒是規律地依照上班族時間出門 下班時間回來 假日忙碌的整理屋外的空地 像是準備著要種下那些植物? 時間一天一天過去 空地上的綠色植物慢慢冒出頭來 原來各式各樣的季節蔬菜 在她的照護下 慢慢長大 種上幾顆水果樹 是等待!
看她一個人將生活過的簡單充實 慢慢地居民也都樂於和她問候 簡單閒聊上幾句
她的親切讓人喜歡和她親近 她常說若孩子如果早些結婚生小孩 或許我都可以當上她的孫子了
慢慢的 她心中有了紓解 簡單說起了她的故事來
她也有一個美好的家庭 和先生開了一家公司 正常營運下 倒也過上一段不錯的生活 但生活總是充滿變數 一個國家換人執政下 整個社會狀態沒有變好 社會存在著對立的狀況 加上一場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下 各個行業普遍受到衝擊 看著品牌名店 一家家飲食老店收攤 你們可以想像當時的慘況嗎? 公司也走上結束營運的結果 先生是獨子 還好有位支持到底的母親 將和老伴年輕打下時的基底全給了孩子 尚無法解決 是她拿出了攢下的積蓄 最壞的打算 賣了居住的房子 打算最慘 人生再來一次 走過一遭 經歷了人情冷暖
感受只有自己知道 她沒有那寡廉鮮恥的個性 只知道做人要清清白白 對得住自己的良心 心中想的 只是想讓孩子知道 遇事是坦然面對 而非逃避的不負責行為 但她不知道 自己的以身作則 在孩子心中是如何看待的 畢竟年輕一代的想法 早早和自己的有層溝存在
她著實感謝父母親對她的幫助 雖然對母親還是有些不解 她能理解上一代的觀念兒子是她的依靠 她可理解母親從年輕時對錢的不安全感
曾給過時間 她氣先生的逃避心理 做事不乾脆 事情總得拖到最後一刻 若非這樣的個性 或許整個狀況會好一些 一次次的傷心 只能一次一次堅強 可笑的是 每次詢問 卻總是碰上沉默以對 她自己的形容 心中早已千瘡百孔
早早懷疑是否會和自己的母親一樣 因為心情抑鬱 所以心臟狀況並不好 動過修補手術 印象深刻的是 母親做的大手術 還是在她挺著老大的時候 但即使在如何開導母親要放鬆心情 讓自己快樂 縱使她自己也感概時間真快 一轉眼 已經過了20年了 但一輩子對孩子對另一半的掛心 很難真正有放鬆的那一天 真能放下的時刻便是雙眼闔上的那時
所以她也難想像有異於對家庭無所奉獻的母親是如何的狀況
她也曾想過 若真的她也遇上相同”症頭” 她會坦然以對 無須再動手術延續生命 她想著讓生命自然終結 畢竟孩子也大了 能做的教導的陪伴的都做了 未來是得自己面對處理了 若離開是在一個美好的時間點 倒也不錯 ! 但或許是時間還未到吧! 她只能守住和孩子間的承諾 選擇了這偏鄉的一處 守著一間房 待孩子來到 一人一間房 過上在一起 但不在同一屋簷下的生活 因為她討厭孩子的生活習慣 她也懶得去唸上孩子 倒不如實踐到 “眼不看為淨” 的守則 主要還要帶上兩隻中型狗來陪伴 在她退休後的時候
而她目前的經濟來源在長照服務系統下 到鄰里鄉鎮陪伴照護老人家 看到了很多老人家的孤單及悲觀心態 她只能極盡自己所有的正能量 開導著 任誰都想老有所終 但社會福利下 還是有許多被遺忘的老人 雖說也有著許多社福機構基金會 照顧著日常生活 畢竟每個人的生長過程 個人的心態伴隨著一生 有著頑固如石的 一樣也有著親切和藹的老人家
她說著 人生最難的是想走走不了 許多機構的成立 裡面躺著的住民 一個人一個故事 有意識地只能每天感受時間的流逝 無意識地只能等待著最後身體機能退化
她曾經陪伴過輕微失智老人家 相者比較起來 慶幸的是 老人家還可以自由活動 可以忘卻曾遭受過的悲痛 畢竟目前統計下每幾秒就有一個人失智發生 她也會害怕 但也只能面對
回頭看這一生 或許遭遇到了挫折 卻也不比別人糟了 一個人一個故事 訴說著~
她自己對自己的期許 做個快樂的老人家
而我也從她那學習到 “簡單快樂做自己”
為什麼會看到廣告
avatar-img
6會員
39內容數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華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欣賞了幾集宮廷劇 現實狀況中 是否夫妻 情侶間 普遍人和人之間大都存在著… 自以為是為彼此立場著想的最好打算 卻未曾能將彼此關係改善 反而讓事情更加棘手 話不說清楚 未必是件好事   帝君因為臣子的一句話 攸關於皇后的相貌傳言 在新婚夜 竟以理由搪塞 讓一個女人孤單度過人生最重視的新婚夜晚 待隔天一
早上洗衣服中 看見對面大樓的中庭間 飛來一對鴿子  雙雙對對 短暫的休息後 不知要飛往何處? 想到綠色天使-郵務士 網路e時代 訊息的傳遞快速 信件慢慢的被淘汰 孩子久未提筆書寫 竟然也會嫌棄自己的字變醜了  想到那正義使者代表-警察(波麗士大人) 善與惡的對抗   家中出現的小強 蹤跡多了些 生存
父母輩 年輕到老的農業生活型態 每天是忙不完的農務  沒什休閒娛樂活動  農暇時 還得找其他生財之道 維持一家老小生計 規律作息  早早睡早早起  努力生產報 國 以往孩子成群 (大家庭)  母親偶然的自省 是啊~以前為何傻傻的生這麼多  而孩子從小開始大的帶小的延續  順從父母使喚  自己種植的稻
孩子園遊會帶回的小烏龜  一晃眼 10多年的照護下 我們猜測體型龐大這隻是男主人 而身型嬌小的兩隻為大小老婆  曾經想放生他們一家 但又不知放置外邊的生活環境下 他們是否能生存下來?  看著鄰居養的小烏龜 對牠極盡關愛之舉  怕牠冷 準備一盞小燈 暖和暖和身體 設置一個平面網子  讓牠可以遠離水面
一生中 無數的拍照留念是每個人回味自己生活的一個方式 一個話題 如果一輩子只能選擇50張最值得懷念的留下 相信很多人是很難抉擇的 一篇文章中 老人家一生努力 收藏了不少奇珍異物   最終 他選擇住入老人院所   但一生的收藏 讓他難以割捨  院所內   固定的生活空間   讓他仔細思考甚麼才是他所
傍晚  一時的閒情逸致  採下那茂盛過長的薄荷  另外於新的小盆上插枝種下  只希望能開枝散葉看見一盆滿滿綠的滿足感 但總難以如願 只要先生的介入 那是災難的開始 溺斃無數次的植栽 要不就是施肥過多 造成植栽無法承受過多的營養  漸漸枯黃凋謝 多次的提醒  一樣按照自己的模式來進行   看著那已枯黃
欣賞了幾集宮廷劇 現實狀況中 是否夫妻 情侶間 普遍人和人之間大都存在著… 自以為是為彼此立場著想的最好打算 卻未曾能將彼此關係改善 反而讓事情更加棘手 話不說清楚 未必是件好事   帝君因為臣子的一句話 攸關於皇后的相貌傳言 在新婚夜 竟以理由搪塞 讓一個女人孤單度過人生最重視的新婚夜晚 待隔天一
早上洗衣服中 看見對面大樓的中庭間 飛來一對鴿子  雙雙對對 短暫的休息後 不知要飛往何處? 想到綠色天使-郵務士 網路e時代 訊息的傳遞快速 信件慢慢的被淘汰 孩子久未提筆書寫 竟然也會嫌棄自己的字變醜了  想到那正義使者代表-警察(波麗士大人) 善與惡的對抗   家中出現的小強 蹤跡多了些 生存
父母輩 年輕到老的農業生活型態 每天是忙不完的農務  沒什休閒娛樂活動  農暇時 還得找其他生財之道 維持一家老小生計 規律作息  早早睡早早起  努力生產報 國 以往孩子成群 (大家庭)  母親偶然的自省 是啊~以前為何傻傻的生這麼多  而孩子從小開始大的帶小的延續  順從父母使喚  自己種植的稻
孩子園遊會帶回的小烏龜  一晃眼 10多年的照護下 我們猜測體型龐大這隻是男主人 而身型嬌小的兩隻為大小老婆  曾經想放生他們一家 但又不知放置外邊的生活環境下 他們是否能生存下來?  看著鄰居養的小烏龜 對牠極盡關愛之舉  怕牠冷 準備一盞小燈 暖和暖和身體 設置一個平面網子  讓牠可以遠離水面
一生中 無數的拍照留念是每個人回味自己生活的一個方式 一個話題 如果一輩子只能選擇50張最值得懷念的留下 相信很多人是很難抉擇的 一篇文章中 老人家一生努力 收藏了不少奇珍異物   最終 他選擇住入老人院所   但一生的收藏 讓他難以割捨  院所內   固定的生活空間   讓他仔細思考甚麼才是他所
傍晚  一時的閒情逸致  採下那茂盛過長的薄荷  另外於新的小盆上插枝種下  只希望能開枝散葉看見一盆滿滿綠的滿足感 但總難以如願 只要先生的介入 那是災難的開始 溺斃無數次的植栽 要不就是施肥過多 造成植栽無法承受過多的營養  漸漸枯黃凋謝 多次的提醒  一樣按照自己的模式來進行   看著那已枯黃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50歲女性開始獨自旅行的故事,分享了她的感受以及遇到的不同看法,是一篇關於自我尋找與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有一位善知識說,人間最長的路是「想」。一直想,想到中年過了、老年來了,人生的終點也到了,仍然沒有想出一條路。想做一件事,把握時間起而行,光想沒有執行,事情不會有任何改變。 有一個嫁到南部的女人,在每日一次與媽媽的電話中,感覺媽媽精神狀況越來越差,女人帶媽媽就醫,醫生診斷媽媽得到躁鬱症,女人當下
Thumbnail
智者常說,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多替別人想一分,就是替自己留後路。也許會有一些人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可能是因為每天所思所想都以自己為主,甚少站在別人角度,你我他分得很清楚,沒有灰色地帶,因此礙難體會「捨是得」 、「退是進」的意思。 有一個女人,經歷父親驟世,家中剩下老媽媽,老媽媽一時走不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
Thumbnail
以前寒暑假,由於父母平常都在外工作,因此午餐都是由阿嬤為我們這群孫子孫女準備。每次用餐後,我們總喜歡和阿嬤聊上幾句才讓她去午休。 有一天,阿嬤告訴我們「我原本打算退休後要去欣賞許多國家的風景,結果才出國一兩次,就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那時候我才58歲。」總是心裡很平靜的阿嬤,突然間顯得有些失落,原以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50歲女性開始獨自旅行的故事,分享了她的感受以及遇到的不同看法,是一篇關於自我尋找與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人的一生平均會搬家幾次呢?有多少人是一輩子在同一個地方出生、長大、老去?沒有離開,是因為選擇留下來,還是被留下來?我翻開《留下來的人》這本書,想藉由觀看他人的經驗,對於我那彷彿紮根樹木離不開土壤的母親,也許能多一些客觀的認識。 也許是大學時期開始多年的北漂生活,對我來說,搬家是一件想做就可以做
Thumbnail
有一位善知識說,人間最長的路是「想」。一直想,想到中年過了、老年來了,人生的終點也到了,仍然沒有想出一條路。想做一件事,把握時間起而行,光想沒有執行,事情不會有任何改變。 有一個嫁到南部的女人,在每日一次與媽媽的電話中,感覺媽媽精神狀況越來越差,女人帶媽媽就醫,醫生診斷媽媽得到躁鬱症,女人當下
Thumbnail
智者常說,為他人著想,就是為自己著想。多替別人想一分,就是替自己留後路。也許會有一些人不太理解這話的意思,可能是因為每天所思所想都以自己為主,甚少站在別人角度,你我他分得很清楚,沒有灰色地帶,因此礙難體會「捨是得」 、「退是進」的意思。 有一個女人,經歷父親驟世,家中剩下老媽媽,老媽媽一時走不
多年以前曾經認識一位越南來的華僑女士,她說話溫柔斯文但多是埋怨負面又哀傷。 她是上一個世紀出逃的難民,因是華僑所以家底不錯,全家一路艱險分批到了澳美加;她工作了幾年後因老闆退休,自此失業,短期打工都不如她的意,而她又有所堅持,不做藍領工作,白領薪水如不合她意也看不上眼,日復一日總是靠著家人和政府救
Thumbnail
如果自己這一生過得還可以,工作穩定,身體健康,經濟也過得去,孩子長大各自發展,先生對家庭有責任感,一生不長不短,擁有這麼多,過得這麼舒適,如果對人群沒有一點付出,算不算愧對老天爺對我們的疼惜。 有一位老媽媽,住在北台灣濱海鄉鎮,五十歲那年從公家機關退休,從此投入公益二十五年。老媽媽每天開車為獨
Thumbnail
<說出女性的處境,寫出女人的故事> 50歲以前,過著「一般人」平順的日子,完成了唸書、工作、將孩子養大、老的送終……。然後退休了,改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之前的日子說「平順」那是表面上看起來的,因為「大家」都這樣,我的又很平順,常被說:「女人有XX就很好了。」但是我覺得不對勁,時常問周圍的女人們: 「
Thumbnail
以前寒暑假,由於父母平常都在外工作,因此午餐都是由阿嬤為我們這群孫子孫女準備。每次用餐後,我們總喜歡和阿嬤聊上幾句才讓她去午休。 有一天,阿嬤告訴我們「我原本打算退休後要去欣賞許多國家的風景,結果才出國一兩次,就被診斷出帕金森氏症,那時候我才58歲。」總是心裡很平靜的阿嬤,突然間顯得有些失落,原以